老年人单纯收缩压高怎么办?

每天凌晨五点到八点血压160--60左右,头疼。白天135--55。吃地平类头疼,脸红,改吃替米沙坦,刚开始每天早上起床后吃一片,但时高时低控制不住,后听医嘱改为晚上吃一片,还是老样子控制不住,该怎么办啊?

这位的朋友的问题问的很具体,在凌晨5点~8点时间血压在160/60左右,吃地平类不耐受,换服替米沙坦,晨起后服药,血压时高时低控的不好,遵医嘱改晚间服用,还是控制的不好,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来分析和解决。

老年人单纯收缩压高,压差大怎么办?

老年人单纯收缩压高,压差大的问题非常普遍,这与长期高血压控制不良,以及血管老化硬化程度较严重关系密切。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单纯收缩压高的情况,当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收缩压的控制,控制好收缩压,收缩压不要升的太高,可以有效的减少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血压的控制目标,要适度的灵活掌握。

为什么说要灵活掌握呢?这是因为,对于收缩压160,舒张压60这样的情况,低压已经属于偏低的水平了,当服药控制血压时,多数的降压药对于血压高压低压的调节都是没有选择性的,因此,收缩压下降时,舒张压也会跟着下降。如果为了控制好高压,而把低压降的过低的话,那么心脏舒张时的身体各个脏器的供血就会受到影响,低压过低,反而会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健康,同样也会带来心血管的疾病风险。

通常我们不建议把低压降到60以下这样的水平,但像这位朋友的这种情况,不降到60以下,收缩压又无法控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把血压平稳的控制在高压150以内,而低压又不会过度降低的话,就算是很理想的了。千万不要严格的去控制140以下,甚至130以下这样的达标水平,多加药物高压降到了很低,而低压却降得更低了,这样带来的心血管风险,反而更大。因此,真的这位朋友的情况,我们建议如果能够通过用药,把高压控制在150以下,而低压不低于55的话,就算是很理想的血压控制了。

老年人单纯收缩压高的药物选择和应用

在老年高血压的控制方面,地平类药物是很好的很适合的药物,但也要注意身体的耐受性,这位朋友的情况是,服用地平类药物出现了头疼,脸红等不良反应,因此换服了其他药物。不知道您选择的是具体哪个药物,实际上,对于地平类药物来说,通常在服药初期容易出现头疼,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很多朋友可以逐渐耐受,副作用症状也会逐渐消失,而第三代的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等长效降压药物,出现头痛,脸红的副作用几率较低,也可以考虑换服这类药物试试。

如果服用地平类药物确实身体不能够耐受,换服沙坦类药物也是很好的选择,替米沙坦就是沙坦类药物中一类。这位朋友服用替米沙坦,血压仍然控制不稳,更换服药时间也效果不好,一方面是沙坦类药物发挥降压作用较慢,一般需要4~6周后,才能发挥最大的降压作用,另一方面的可能原因是,老年人本身的身体血压调节能力较弱,出现血压波动的几率也更大,因此,即使服用了药物,血压仍然可能会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这也是值得注意的。

想要调节好自身的血压,平稳控制血压,首先要了解自身的血压波动规律。不妨连续几天,每天都多做做血压的测量;或者做一个24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自己的血压什么时候是高峰,什么时候是低谷,什么情况下容易飙升,高峰时能高到多少,较低时又能到多少,综合考虑这些情况,才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降压药药物和服药时间,尽可能的把血压控制在合理安全的范围内。比如说这位朋友,早晨五点到八点时,血压高,头疼,是血压的高峰期,还要看看到底几点起床,是不是起床更早,四点多就起来了,这种情况下,还是不建议睡前服药,晨起后服药还是更推荐的做法;但如果您不光清晨血压高,还有夜间高血压的问题,那么睡前服用降压药,就是很好的选择了。

如果服用替米沙坦4周以上,血压确实仍然是忽高忽低,无法控制的情况,不妨和不服药时的血压波动情况进行一下比较,如果虽然有波动,但比起不服药时的波动,已经有所降低了,那么说明服用沙坦类药物还是有效的,这种情况下,根据血压波动情况调整服药时间,或者血压偏高的时间段较长的情况下,加服少量的利尿剂或地平类药物,也是可以考虑的联合用药方案,联合用药时,也可以考虑降低沙坦类药物的用量,以免出现降压过度的情况出现。

对于老年人高血压控制,除了血压急剧升高或者某些危重情况需要紧急降压的情况外,对于血压的调理控制,应该一方面合理的选择好药物,控制好高压的同时,不要把低压降的过低,二方面,对于血压忽高忽低的情况,也要注意掌握血压波动规律的前提下,加强自身的生活调理,把控好情绪波动,通过生活干预加合理用药的综合调理下,更好的控制血压的平稳,灵活的掌握血压控制达标水平。总之,掌握规律+加强生活干预+合理用药,稳控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才是重中之重。

老年人单纯收缩压高怎么办?

高压160mmHg,低压60mmHg,脉压差100mmHg,这是非常典型的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说明患者动脉硬化比较严重。但这个血压不建议盲目降压,因为本身低压已经很低了,如果降得过低,可能会影响心、脑、肾等器官的供血,反倒更容易发生危险。

一、老年人的血压特点

单纯收缩压高而舒张压降低,是非常典型的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这是因为随着年龄老化,老年人的大动脉系统会发生硬化,在心脏收缩时,大动脉不能有效扩张容纳血液,心脏就要加大力量才能把血液泵出,这时表现的就是收缩压(高压)升高。

在心脏舒张期时,血液依靠大动脉的弹性回缩产生的压力继续向前流动。但是硬化的大动脉扩张有限,回弹力减少,对血液产生的压力也就变小,这时表现得就是舒张压(低压)降低。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硬化会逐渐加重,就使得高压愈高而低压愈低,脉压差进一步加大。

二、血压调整的目标因人而异

我国的高血压的诊标准为超过或是等于140/90mmHg,通常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也是要求控制在这一数值以下。对于合并有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高血压并发症的患者,则要把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才能稳定控制病情。对于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受益来自于降低血压的本身,只要可以耐受较低的血压,则可以把血压继续降至120/70mmHg以下。

但140/90mmHg的这个标准血压值并不适用所有的老年人,对于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血压目标可以定在150/90mmHg以下,如果可以耐受,就再进一步降低。但对于某些脑动脉狭窄的患者,血压降至太低会影响脑部供血,甚至诱发中风。所以对于这类患者,血压可能要保持在160/100mmHg才能保证器官的正常血流灌注。

所以对老年人而言,在降压的时候需要注意,既要控制高压不能太高,又要避免低压降至过低。降压的时候,要注意监测血压,不要让血压低于60mmHg。

三、关于降压药的选择

单用沙坦类药物降压,从得到的患者反馈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平时沙坦都是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使用才能产生较好的控压效果。用药选择时,一般会先选用普利类,如果患者耐受不了普利的干咳副作用,再用沙坦类药物替换。普利与沙坦,都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老年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一般使用利尿剂的降压效果会明显一些,尤其是喜欢高盐饮食的容量型高血压患者,利尿剂可以促进水钠的排出,对高血压降低明显。地平类也是老年人常用的降压药,在用药初期会有头痛、面部潮红等副作用发生。但随着持续用药,经过1~2周,多数人的副作用会减轻和消失。地平类药物也可以与利尿剂联合使用,利尿剂可以消除地平类药物引起的踝部水肿现象。

如果是合并冠心病者,使用洛尔类降压药则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但每个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的敏感程度也不同,身体情况也不同,所以降压药应该进行个体化选择。老年人一般基础疾病较多,肝肾功能退化,在选择用药时更需要慎重。还有些老年人因为年龄老化以及疾病影响等原因,血压的波动规律与正常不同,服药时间也需要据此进行调整。

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的时候,会有一个“试错”的过程。因为医生也无法断定某种药一定就会适合某个患者,所以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根据患者血压的波动情况,不断的尝试,以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所以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在需要用药的时候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之下进行。在用药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或是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你身边的药剂师。

老年人单纯收缩压高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一名肾内科医生,如果是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其实很多都是以单纯性收缩压升高为主,为何会产生这种差异?针对这种类型的血压该如何应对?请继续往下看!

对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该怎么理解?

1、根据年龄划分,我国把60岁或60岁以上的人群划分为老年人,其实老年人高血压是高血压病里面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在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以及预后都具有独立性的特征。

2、单纯的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一种高血压类型,据数据统计,占比在60%以上,目前已经有证据证实,收缩压增高对我们心脑血管的危害要远远大于舒张压升高所带来的危害。

3、当单纯的收缩期血压>160mmhg,会使65岁以上的老年男性脑梗发生率比正常血压则明显高出2倍以上;当收缩压在160mmhg时,舒张压如果越低(<75mmhg)比舒张压越高(>95mmhg)心肌梗死、猝死等疾病发生率增高12%以上,这说明脉压差增大(指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医学上又叫脉搏压,正常值约为40毫米汞柱,一般大于 60 mmHg ,称为脉压增大,小于 20 mmHg 称为脉压减小)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影响因子,所以在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中,舒张压的高低就决定了脉压差的高低,往往很多老年人就是收缩压高,舒张压反而低,这其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像题主的血压情况一样,非常符合这种类型,在临床上我们叫做“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

为什么会出现收缩压高、舒张压低(脉压差大)的情况?

1、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管壁硬度的增加以及血管弹性的减弱差异会越来越大,当我们的大动脉弹性减退35%时,会使收缩压升高25%,舒张压下降12%,导致脉压差增大,所以这里大家一定要关注到一个知识点“大动脉弹性减退”,这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2、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升高、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存在,氧自由基产生增加,而这种氧化应激反应就容易引起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注意了,干货来了,由于大动脉弹性的减退,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反射波抵达中心大动脉的时相从舒张期提前到收缩期,就出现收缩期延迟压力波峰,从而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变大。

3、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有肌肉,像我们的胸肌、肱二头肌等其实是骨骼肌构成,那今天我告诉大家,我们的血管其实也是肌肉构成,我们临床上称它为“平滑肌”,正是由于平滑肌的张力受到影响,由于许多的血管活性物质对于血管壁的硬度起着调控作用,这些活性物质失去功能平衡,就会增加血管壁的硬度,这也将导致血压发生变化。

4、与平时大家的饮食习惯以及家族遗传因素有关,这也是为什么在医院里医生总是强调高血压的病人一定要低盐低脂饮食。

针对收缩压高、舒张压低的高血压患者还如何治疗?

1、其实我们治疗的原则就是选择性的降低升高的收缩压,不降低甚至适当的提高过低的舒张压,从而缩小脉压差,很多时候高血压不要总盯着血压不放,要有全局观念,像其它疾病或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等)也要一起干预,如改变生活方式,戒烟、减少压力、有氧运动、饮食控制、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严格遵守低盐饮食等,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切断高血压的源头之一,即动脉硬化。

2、在降压的目标上,尽可能的把收缩压降至接近140mmhg,而舒张压不要低于70mmhg或以下,尤其不能低于60mmhg,否则将会影响冠状动脉的灌注,产生不良后果,这里我没有给出具体的药物种类、药物用法可能会让不少读者失望,因为在我以前的科普内容中确实有不少读者说到用药方案为什么不讲解,希望大家明白,这是科普,健康宣教,不是在治病,医生治病、用药是非常严谨的,如果在没有见到患者本人、病史的采集、详细的查体、完整的辅助检查就在这里教大家怎么用药,推荐哪个哪个药好就是耍流氓,大家觉得这个医生是真的负责任吗?所以还请大家谅解我不说的原因,当然了,如果读者朋友有其它的健康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合适回答的的我将会逐一回复。

题主疑问的解答

根据题主问题:凌晨5点~8点时间血压在160/60左右,吃地平类头痛、脸红,换服替米沙坦,晨起后服药,血压时高时低控的不好,改晚间服用,还是控制的不好,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答:

①最好是先做一个24小时动态血压,观察一天24小时的血压情况到底哪个时间段高,因为大部分来讲还是晨起及上午血压容易高,但是不排除有的人会有其它时间段高的情况,所以具体服药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这是其一。

②其二,地平类降压药物属于钙拮抗剂,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容易头痛、脸红、脚肿,但是它是一个长效制剂,优先选用长效制剂这是是高血压药物原则之一,所以题主如果是短期内刚服用,可以先观察一到两周是否会慢慢适应,如果能耐受,可继续选用这个种类,如果实在不能耐受,可考虑更换其它药物,但是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更换,并在更换的时间段没密切关注血压的情况,像调节血压其实并不是说药物一换上去就立竿见影,非也非也,很多的都是在维持好一个稳定的药物浓度后血压才会逐渐趋于稳定,所以降压也不可操之过急,放平心态,理性对待即可。

作者寄语:每天都会更新科普内容,如果喜欢作者的科普,就帮我点个赞吧,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1、蒋雄京,李臣文.大动脉硬化-临床医师面临新的调整.高血压杂志,1999,7(3):198-200.

2、蒋雄京,晋万强.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优化波反射.高血压杂志,2000,8(1):12-14.

3、蒋雄京,杨倩.老年收缩期高血压:问题与挑战,中国循环杂志,2007,22(4):311-314.

老年人单纯收缩压高怎么办?

老人家的高血压特点就是高压很高,低压很低。老年人单纯收缩压高在医学上叫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不在同一日内测3次血压,高压均≥140mmHg,低压<90mmHg,就可以诊断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压就是收缩压,低压叫舒张压。我们中国的高血压标准就是收缩达到或超过140mmHg,低压达到或超过90mmHg。老人单纯收缩压高其实收缩压达到高血压,而舒张压正常的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呢?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先从收缩压讲起

1.血压是什么?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代表什么?

血压是血液在血菅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包含两个数值,分别叫收缩压和舒张压,也就是老百性通常说的高压和低压。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心脏的跳动。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是一个肌性器官,心脏跳动由两个动作组成,即收缩和舒张。当心脏收缩时血液由心脏泵向周围血管,这时期血液对血管壁侧压力就叫收缩压,类似涨潮时河堤受到的压力。当心脏完成收缩后,肌肉松驰进入舒张状态,这时候血液回流至心脏,这时候血液对血管侧压力减小,这时血压叫舒张压,类似退潮时河堤的压力。下图124就是收缩压,74为舒张压。

2.老年人为什么会出现收缩期高血压呢?

主要的原因是大动脉硬化。我们的血管正常情况下是柔软而富有弹性,当心脏收缩时,对血液的冲击发生一定的舒张来缓冲,保持血压不会太高。当人老了,机器用久了零件会老化,人的血管也一样,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大动脉硬化逐年增加,会表现为高压逐年升高的趋势,而低压则逐步下降趋势。因为大动脉硬化,血管壁弹性下降,血管壁不能随着血流冲击发生相应的舒张或者舒张程度不够,导致的后果就是收缩压很高。

3.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什么危害?

我国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发病率很高,据1份涉及30个省、市、自治区高血压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95万多人中,发现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25%,其中60%以上的是老年人,占86.6%。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发病率如此高,然后老年人收缩期血压增高是自然趋势,会让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单纯收缩压高点不要紧,是自然现象,没有危害。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有研究显示心梗、脑中风等急性心血管事件与收缩压的关系明显高于舒张压。我国著名的心血管医院北京阜外医院作过统计,在117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中,并发脑卒中者占41.9%,心肌梗塞32.5%,心力衰竭28.2%,肾功不全57.3%,这些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率均高于其他类型高血压。所以,必须重视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4.老年单纯期高血压怎么办呢?

当然是要把收缩压降下来,收缩压下降10~20mmHg,3~5年内中风、心梗与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减少38%、16%与20%,心力衰竭减少50%以上,效果明显。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治疗与其他类型高血压治疗一样,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非药物治疗指的是生活干预措施,是任何高血压病人都不可缺少的基础治疗。

  • 减轻体重:超重病人体重下降10公斤,血压可以下降5~20mmHg,可以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减少钠盐摄入:钠离子增加血液渗透压,挤压血管壁,升高血压。钠盐摄入过多是我国高血压高发的危险因素。我们饮食中80钠盐来自做菜用的盐和调料,以及酸菜、腊肉等腌制的食物,要预防和改善高血压,必须减少钠盐的摄入,每日食盐量要小于6g,6g盐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的量。如果使用酱油、蚝油等调味品,食用腌制品,食盐量要相应减少。

增加钾盐摄入:钾离子与钠离子是一对相互对抗的离子,钾盐有利于促进钠盐的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钾盐,可以适当多吃。如果肾功能正常,可以选择低钠高钾盐,取代常用的钠盐。

减少脂肪的摄入:脂肪貌似跟高血压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其实关系密切。脂肪摄入过多导致肥胖、高血脂、增加胰岛素抵抗等等,这些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是纠结不清,有重大的影响。高血压的病友应该减少食用油的摄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少吃或不吃蛋糕、冰激凌等含反式脂肪多的食物。

增加运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的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但老人家运动要量力而行,以散步、打太极、广场舞等有氧运动为主。

  •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精神紧张焦虑,脾气火爆急躁不利于血压稳定。
  • 戒烟限酒。
  • 必要时补充叶酸制剂:经过检测,如果存在叶酸缺乏,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这种叫高H高血压,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必须补充叶酸制剂。大家对叶酸可能不太熟悉,其实就是女性备孕和怀孕早期吃的叶酸片。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的原则是:强调个体化治疗,要求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果能够耐受可降至140mmHg以下。为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应尽早将血压降到上面所说的目标血压水平,但并非越快越好。先选用单一抗高血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不要急剧降压,在几个星期至几个月内将血压逐渐降低达标。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很多,分别作用于不同环节,有着不同的适应证,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吃药,千万不要擅自停药或减量,否则血压忽高忽低,出现并发症风险更大。

老年人单纯收缩压高怎么办?

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动脉硬化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主动脉弹性明显少下降,左心室收缩时首当其冲的主动脉缓冲能力下降了,而主动脉后的中、小动脉自身随年龄增长血管壁的弹性越来越差或粥样斑块增多,管腔狭窄血管阻力明显增加,只要心脏泵血功能还好,收缩压肯定居高不下,反之左心室舒张时中小动脉弹性差回缩力减弱舒张压会越来越低,这就导致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单纯收缩压升高ISH的原因。

一般来说高血压病是一个无影杀手,绝大部分是没有症状的,否则就没有人卒中了,头痛、头晕等非特异性症状患者喜欢和疾病或服药(大部分看行说明书的付作用后)产生的。但早晨也是晨峰血压最高时,如果我的病人我会让他先做一个24小时动态血压,全面了解在目前治疗下血压的实际情况,:

1.最高血压和最低血压出现在什么时候,大于140-160mmHg的收缩压占的百分比,超过180-200mmHg有几次。

2.晚上最低舒张压小于60mmHg占的比例,小于50mmHg占的比例,因为舒张压是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灌注压持续过低对脏器功能衰退的影响很大。

3.偶而收缩压在160-170mmHg左右而舒张压有20-30%低于60mmHg我不会调整降压药。

若收缩压多次大于180-200mmHg,即使舒张压低于60mmHg仅在10-15%(收缩压高时舒张压也会稍升高)我会加用利尿剂或鈣结抗剂。但一个月后我还会让他复查动态血压。

这才是看病。

2019.4.7

老年人单纯收缩压高怎么办?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大多数都会在65岁以上患上高血压 。如果我们从不采取任何措施,听之任之,相比年轻人更容易就引发中风、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等严重疾病 。实际上,在临床上无论我们年龄多大,只要确诊为需要服药的高血压患者,就必须接受有效的治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少高血压对我们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在现实生活之中,相比年轻人来说,许多老年人在实现适当的血压控制方面面临两个特殊的挑战。首先,老年人更有可能患有收缩期高血压,这会给他们带来治疗挑战。其次,老年人一般是难以耐受降压治疗的。正因为这两个方面的原因,所以很多老年人在患上了收缩期高血压之后,即使是遵从医嘱接受降压治疗,也会因为血压难以控制而苦恼不已。接下来,我的这篇文章主要与大家详细说一说老年人高血压。

▲老年人收缩压高

科普一下动脉血管的小知识

众所周知,我们的动脉是离开心脏的传出血管,它们由内皮细胞排列成三个不同的层组成。最内层是内膜,主要由内皮层,内皮下层和内部弹性层组成。中间层,也称为中膜层,具有同心层、螺旋状排列的平滑肌细胞,以及不同数量的弹性和网状纤维以及蛋白聚糖。一些较大的动脉还包含外部弹性薄片,比如主动脉。最后外膜,也称为外膜层,是由纵向取向的I型胶原纤维组成的最外层。

除此之外,我们人体的动脉有两种主要类型。第一个是肌肉动脉,在两者中比较突出。肌肉动脉的内膜层薄,内部弹性膜层发达,厚达四十层的肌肉壁。这些动脉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血管口径来调节血流。

▲光显微镜下肌肉动脉的横断面,外部为结缔组织,中层为平滑的肌纤维,内层为波浪排列的内部弹性层

我们动脉的另一种主要类型是弹性动脉。弹性动脉的独特之处就是,弹性纤维散布在内部弹性层之间,这使弹性动脉能够存储动能,以消除收缩期发生的血压波动,这就是所谓的Windkessel效应。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老龄化会影响我们弹性动脉的顺应性,也就是我们弹性动脉的结构分子出现变化,比如弹性蛋白含量降低、胶原蛋白I沉积增加和钙化,从而增加了壁的硬度。这个过程在临床上被称之为“动脉硬化”。当过大的动脉硬化影响到了重要器官的微循环时,比如大脑、心脏等,往往会发生广泛的组织损伤。

▲动脉硬化

为什么大多数老年人一般都是单纯收缩压升高?

与年轻的人群相比,高血压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话虽如此,但我们并不能将高血压视为我们衰老的正常部分。确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动脉将会变得僵硬,顺应性也会降低。简单来看,顺应性降低就好比大动脉血管的弹性降低。其实,这就好比我们经常看的电视节目——拳击比赛。两个拳击选手会带上一种特定的拳击手套,这样因为拳击手套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缓冲拳击给对方带来的严重伤害。

我们的大动脉血管也是一样,当心脏收缩泵血进来后,血流便会不断冲击动脉血管壁。假如我们的血管拥有足够的弹性,能够缓冲血流地冲击,那么血管壁的侧压力肯定会小很多。而在老年人中,动脉血管的弹性变差,血管壁的侧压力肯定就会增加。其实,心脏收缩期间,血流对血管壁施加的侧压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压。

▲脉压差增大

而我们的舒张压则有所不同,它主要是因为心脏舒张期,也就是大动脉血管扩张后的弹性回缩力量。上面我已经说了,老年人的血管已经变得僵硬,所以血管也不可能完全扩张开来,那么弹性回缩力量肯定会趋于偏低。 因此,老年人的舒张压会变化不大,甚至会下降。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血压一般都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稳定或下降。这样的血压变化,也将导致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脉压增大。“脉压”是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差,收缩压在上升,舒张压不变或下降,那么脉压增加,这是十分肯定的事情。与其他形式的原发性高血压相比,收缩压高、脉压增大是心脏病和中风的高得多的危险因素,并且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研究表明:

脉压每增加仅10mmHg,就会增加多达20%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老年人单纯收缩压高该怎么办?

无论如何,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要与其他高血压患者一样,治疗高血压的第一步是要建立可以降低血压的生活方式,比如减肥、限制盐分摄入、运动和戒烟等等。在这其中,尤其以耐力有氧运动最能改善与年龄相关的动脉硬化,从而增加动脉血管的顺应性。如果经过2-3个月的生活方式改变后血压仍然升高,我们就需要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在老年人之中,安全地使用降压药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我们不仅必须注意避免过度降低舒张压,而且某些老年人,特别是那些患有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人, 而且还要注意他们在服用某些降压药后会形成体位性低血压,也就是一突然站立起来,血压就会嗖嗖下降,还有就是进食后血压下降。因此,使用降压药物治疗是慢慢进行的,目的就是以避免副作用,以及低血压带来的影响。

在老年人中开始使用降压药时,应使用某一种药物,并且一般是以低剂量开始服用,其剂量约为年轻患者服用剂量的一半。治疗一般是从噻嗪类利尿剂、长效钙通道阻滞剂或ACE抑制剂开始。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β受体阻滞剂一般是不做首要选择的。如果所服用的药物耐受,而且没有带来副作用,则必要时在几周后可增加剂量。

如果增加剂量仍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则可以将降压药物改用为其他药物,注意了,在这里并不是加用第二种药物。我们在几次尝试单一药物治疗均证明难以降压的情况下,那就建议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人中使用联合药物治疗。进行联合降压治疗之后,我们应仔细检查体位性低血压,比如在躺着的时候测量血压比站着的时候测量血压的明显降低。又比如在进食后出现头晕。

一般而言,我们的降压目标是在数周或数月内逐渐将我们的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一段时间哪怕是降低10mmHg,也是非常成功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是需要对一种或多种药物和降压药物剂量进行多次调整的。但是无论如何调整,假如舒张压在70mmHg以下,我们是需要格外谨慎降压的。所以我们控制血压期间,需要拥有足够的耐心,讲究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

结束语: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每一个人罹患高血压的风险都会增加。尽管患上高血压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也会给我们的老年生活带来挑战,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原本处处都有坎坷和磨难,当我们无论面对哪一种磨难,仍然谨慎和耐心地对待,我相信我们也能将高血压控制得很好,也能在极好的情况下避免潜在的副作用,而且会大大降低我们患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