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7.1餐后血糖11.6,医生说可以不服药,这是什么原因?

空腹血糖7.1,餐后血糖11.6,这两个指标都超出了糖尿病的诊断值,当然是可以确诊为糖尿病的,但发现糖尿病就一定要服用药物吗?医生让你先不服药,说明这是一个明白医生,良心医生。

先来抬个小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超过7.0,和或餐后血糖或随机血糖超过11.1,对于上面我们提到的这个数值,可以确诊为新发糖尿病的问题,你觉得确诊了就应该服药,但如果有另一个朋友,其空腹血糖6.9,餐后血糖11.0,血糖水平都未超出诊断限度,还不能认定为糖尿病患者,这种情况就不用服药,甚至不用管了吗?其实7.1和6.8,11.0和11.6,差别真的大吗?

之所以这么啰嗦的和大家较真,还是想要说明白一个道理,对于糖尿病等慢病的控制,更多的应该是看趋势,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而不是纠结于具体的诊断数值和是否算是真正得了某种疾病。疾病的诊断标准固然重要,但在发现趋势时就去控制和预防疾病,延缓疾病的真正发生,才是真正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态度。

回到我们这位朋友的问题,空腹血糖7.1,餐后血糖11.6,属于糖尿病初期的情况,而一发现确诊糖尿病,就用药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推荐的。糖尿病的治疗和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控制好血糖水平,减少血糖偏高带来的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眼底等多个方面的健康危害,而控制血糖的办法,可不仅仅是用药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综合饮食控制,运动康复,药物调理,患者教育,血糖监测多个方面的综合调理过程,糖尿病用药的前提是: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水平仍然无法有效平稳达标。

这就是为什么医生告诉您先不用吃药的真正原因。很多朋友的这个误区应该纠正,吃药才等于治病,不吃药就是没有治病,但对于血糖轻度升高的新发糖尿病患者,先进行生活调理和运动调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同样是控制血糖,改善血糖的重要方面。

对于轻度糖尿病患者,饮食调理和运动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只有做到“吃动平衡”,摄入量和活动量达到相对的平衡,才能更好的做好血糖的控制。如果吃的太多,而动的太少,本身就有胰岛素抵抗,血糖代谢不良的情况下,血糖的升高自然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饮食调节方面,首先要控制量,根据不同情况,摄入量也应该适当调整,对于肥胖型,活动量较少的糖尿病患者,不妨吃的更少一些,对于控制体重,控制血糖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如果是体型偏瘦,而日常从事的又是较繁重的体力劳动的朋友,在摄入量上,不妨稍微增加一些,以免导致摄入量不足导致的低血糖风险,饮食量控制好,再调整好饮食结构,低糖低脂摄入,同时也保证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的充足摄入,这样的饮食才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饮食。运动方面,推荐各种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为主,坚持运动,运动间隔时间不要超过2天,才能有效的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骨骼肌的葡萄糖利用,有助于控制好血糖。

在控制“吃”和“动”两个方面的同时,可以定期的去检查血糖水平或者自测血糖水平,通常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控制,轻度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都会有很好程度的下降,在测量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同时,不妨也测一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这个值反应的是一段时间内血糖的综合控制情况,通常对于新发糖尿病患者来说,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6.4%以下是比较合理和安全的。

空腹血糖7.1餐后血糖11.6,医生说可以不服药,这是什么原因?

段医生答疑在线🌵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真实病例:我的母亲,有一天在诊所测指尖空腹血糖6.7mmol/L,这个标准属于糖尿病前期,于是决定调整饮食和运动,一星期后再测空腹血糖已经降到了5.1mmol/L。

因此,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不仅仅只有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治疗糖尿病最基本的措施。如果经过调整严格的生活方式一段时间后(至少3个月),血糖仍然很高,就不能犹豫,必须启动药物治疗。

在糖尿病前期或者早期,良好的生活方式为什么能控制血糖达标: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升高,超过正常范围(≥6.1),但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标准(<7.1)。糖尿病早期,是指糖尿病的病程比较短。

糖尿病前期和早期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物质,此时,体内胰岛素分泌量尚且足够,但是胰岛素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我们称之为“胰岛素抵抗”。此时,如果控制饮食,减少葡萄糖的来源,适度运动,增加葡萄糖的消耗,能很好的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控制达标。

到了糖尿病后期,良好的生活方式可能不能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是一个不断进展的疾病,到了糖尿病后期,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胰腺分泌的胰岛素量太少了,即使严格的生活方式也不能控制好血糖,只能在它的基础上增加降糖药(促胰岛素分泌药或者直接补充胰岛素)。

还有一个真实的门诊病例:一位病人定期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特别高12.9mmol/L,我紧接着对他进行补充检查,糖化血红蛋白10%,餐后两小时血糖19mmol/L。这些数据,确诊糖尿病已经没有问题,而且也达到了使用胰岛素的标准。但是病人因为考虑自己最近饮食不合理,拒绝用任何降糖药,选择先进行饮食和运动调整。一周后来检查空腹血糖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mmol/L,我又给他强调了一些生活上的注意事项,一周后再来复查血糖,经过这样的调整一个月后,血糖虽然没有完全到正常水平,但至少已经不需要注射胰岛素,少量的口服药就能把血糖控制得很好。

那么,怎样调整良好的生活方式呢?

(1)根据自己的体力劳动,控制饮食的总量。严格糖尿病进食是需要量化的,也就是根据食物的“卡路里”来吃饭的。因为很多人做不到如此细致,所以可以大致量化,然后逐步调整。比如轻体力劳动者,每顿饭的主食量(也就是点淀粉量)应该控制在半个馒头(75克一个)。粗粮和细粮搭配着吃,总量是一样的。

(2)蛋白质的来源:保证每天一个鸡蛋、一杯牛奶、1~2两瘦肉。蛋白质必须摄入,不然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和骨质疏松。

(3)蔬菜来源:蔬菜是不限量的,但是要注意吃土豆、山药、莲藕、红薯这些含淀粉高的蔬菜,应该减少主食量。

(4)每人每天6克盐,大致就是一啤酒盖。注意酱油这些调味料中的隐形盐的摄入。

(5)脂肪摄入,尽量选择植物油,量尽可能少,少吃或者不吃肥肉、奶油、坚果这些高脂食物。

(6)适度运动:除了每天的工作体力劳动外,还要进行体育活动,每天保证运动半小时~一小时,尽量做到每天运动,运动方式或者量根据自己的体力、心肺功能来决定,比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散步等都可以,运动量大的活动如慢跑可以短时间、多次进行,运动量小的活动如散步可以持续长时间进行。

(7)戒烟,尽量戒酒,不戒酒也得控制量。

(8)通过上述的改变,血糖不仅要降,体重也要控制并逐渐下降。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空腹血糖7.1餐后血糖11.6,医生说可以不服药,这是什么原因?

其实,对于高血糖是否需要使用药物干预,并不能仅仅参考某一次的血糖测量值,还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年龄大小、运动能力、血脂含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饮食嗜好及习惯,以及是否伴发有其它疾病,是否存在相关并发症等等。

至于题中所说情况,也是存在的,如果患者属于中青年人群,且身体状况尚可,也不存在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高危患病因素,那么,即使其初次血糖测量就接近甚至达到了糖尿病的标准,但我们仍不主张马上用药,而是建议患者立刻开始生活干预——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入并合理增加运动量;因为很多患者仅仅是因为生活方式欠佳而陷入了糖尿病前期的状态,当然,题主所提供的血糖值已经超出了前期的标准,但我们仍然可以将其"任性的"理解为"小范围误差"。

注:糖尿病前期血糖标准为空腹6.1~7.0mmol/L或(和)餐后2小时7.8~11.1mmol/L。

对于上述情况,我们建议患者先给自己一个月的缓冲时间,此阶段内,患者应严格遵守糖尿病的餐饮标准,尽量选择低热量饮食;同时,患者还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加速体内热量的消耗,以尽可能的降低并稳定血糖水平;当然,此阶段内需要密切监测并记录血糖值的变化,如果这一个月内患者的血糖水平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那就说明生活干预有效,可以继续观察2个月,直至血糖完全恢复正常;

若是2个月后血糖水平依然不能降至正常范围,可以再考虑配合降糖药物进行短期治疗,之所以这里说是短期治疗,是因为部分患者可以在"饮食、运动、药物"三管齐下的情况下逐渐恢复健康的状态,甚至可以在停药后仍能保持较稳定的血糖水平,接下来只需要长期坚持生活干预就能够彻底摆脱糖尿病!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如果患者年龄大于60岁,而且伴发有高血脂、高血压或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时,在题目所示的血糖水平下还是应该考虑药物治疗的,当然饮食控制及合理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血糖升高并不意味着必须服药,我们还要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个体化治疗方案,只有适合患者的才是最好的!

本文由<今日头条——综合内科张医生>首发于悟空问答,已授权原创保护,转载需私信作者,并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空腹血糖7.1餐后血糖11.6,医生说可以不服药,这是什么原因?

大家好,我是福爸,临床营养师。糖尿病是我在营养咨询的时候最常见到的慢性病之一。说说我的看法。咱们先来看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图。

根据最新的二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已经可以诊断题主患了二型糖尿病。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治疗。由于题主除了血糖,没有提供其它有用信息,所以只能讲讲一般情况下怎样治疗糖尿病。

一说到治疗糖尿病,大部分人想到的是吃降糖药,打胰岛素。实际上药物治疗只是糖尿病治疗当中的一部分。完整的糖尿病治疗方案应该包含五部分,分别是: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知识教育。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

题主空腹血糖7.1,餐后血糖11.6,都是轻度升高,刚刚超过诊断标准。因此可以判断题主得糖尿病的时间还不长,属于轻型糖尿病。这种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治疗措施不是药物治疗,首选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学习糖尿病知识。

饮食治疗包括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控制总热量,减少精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适当增加粗粮杂粮杂豆,每天吃一斤左右各种新鲜蔬菜,保证足量优质蛋白。

运动治疗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保证有五天中等强度运动,每天运动持续半小时以上。通过饮食和运动,降低体重至正常范围。

通过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大部分刚刚发生的轻型糖尿病,有很大的机会能够恢复正常。所以不必一上来就吃降糖药物。

我是福爸,临床营养师,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就点个赞呗😜 关注我的头条号,获得更多营养健康资讯。

空腹血糖7.1餐后血糖11.6,医生说可以不服药,这是什么原因?

因为你可能看了莆田系医院?

首先,糖尿病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不可以胡乱瞎猜,也不可任意胡乱吃药,更不可听信谣言骗子的言论:糖尿病不用吃药。

首先发现自己血糖异常,先去医院检查诊断。不可讳疾忌医,引起严重后果。 其诊断标准是: 根据WHO1999标准,1.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典型症状是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体重下降;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 或者:2.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1mmol(空腹血糖指至少八小时没有进食热量的血糖值) 或者: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均可确诊糖尿病。

如果是在正规医院确诊了糖尿病该怎么办呢?自然是要做到“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措施”的目标。且要定期检测血糖。

根据以上标准,你已经确诊了糖尿病,只要确诊糖尿病一定要尽早接受治疗。不可耽搁,否则可能酿成严重后果。糖尿病患者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皮肤病变等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

空腹血糖7.1餐后血糖11.6,医生说可以不服药,这是什么原因?

专科医生为大家解答,关注了解更多。

有病就要吃药,这是很多人的朴素的想法。但是这对代谢病医生来说,有病未必一定要用药物治疗。

在门诊经常会见到许多病人,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但有一些人是不需要用药的。因此很多人会疑惑,有病为什么不吃药。

这是因为代谢病治疗有一个有力的武器,也就是生活方式调整调整。我们来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案为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这被称为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其中饮食和运动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治疗。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初诊糖尿病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1-3个月,血糖不能下降至理想状态或者糖化血红蛋白不低于7%,才开始药物治疗。

根据题主提供的血糖数据,确诊2型糖尿病是无疑的了,如果医生告诉你可以不用吃药,那么恭喜你,你遇到了一个负责任的医生,因为他不开药给你,他就要费大量的口舌给你讲饮食运动知识,而不是开几盒药了事。

我们夜间的急诊经常会接诊因服用降糖药物昏迷的病人,一部分就是在不该用药的情况下用了药。降糖药非同小可,吃的不合适会死人的,所以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科学使用降糖药物。

阅读就有收获,点赞呗,留言必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