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越低越好?有底线吗?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患者或者有高危发病风险的患者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一点,对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是很重要的,但对于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虽然没有低限的说法,但控制达标就很好,没必要降得太低。
低密度脂蛋白是什么?在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是无法溶解于血液中的油性成分,为了能够更好的溶解和运输胆固醇,人体血液中的脂蛋白会与胆固醇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多种形式,低密度脂蛋白运载着胆固醇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作用,而高密度脂蛋白就负责运载多余的胆固醇,回到肝脏,经过肝脏代谢分解后,变成胆酸进入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控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的高低,是指征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很多朋友都知道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但降到什么程度好呢?在体检单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上限是3.4mmol/L左右,但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我们一般建议将其低密度脂蛋白的值降到1.8以下更为安全,如果实在做不到,也应该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原有基础上下降50%以上。
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呢?实际上,这个低只能是相对的低,而不是绝对的低,由于人体的代谢需要,低密度脂蛋白不可能降低到零,我们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达标值是1.8以内,如果能够良好的生活控制,加上合理的服用降脂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了比1.8还低的范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也没有一个低限说低密度脂蛋白不能低于这个值的说法。
但有一点需要明确:对于低密度脂蛋白如果降到远远低于1.8的情况,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获益,也不会更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减量服用降脂药物,一方面控制血脂达标,另一方面,减少长期服用降脂药物(如他汀药)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风险,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总结一下,首先低密度脂蛋白是运载胆固醇的重要物质,并非一无是处的垃圾,因此不能将其降到底,也不可能降到底;对于心血管疾病控制低密度脂蛋白,应当尽量的控制达标,如果远低于达标值,也没有太大风险,但这也说明您对服用血脂调节药物较敏感,或者用药剂量偏大,可以通过合理调整用药方案来减少长期服药风险。
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越低越好?有底线吗?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检查的重要指标,体检单上的低密度脂蛋白通常代表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外缘为脂蛋白、中心为胆固醇的颗粒。这种胆固醇俗称“坏的胆固醇”,是动脉斑块的组成部分,会堵塞动脉,引起脑梗、心梗等心血管事件。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患者或者有高危发病风险的患者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一点,对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是很重要的。但对于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虽然没有低限的说法,但控制达标就很好,没必要降得太低。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何一步步堵塞血管的?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的合适范围应该小于3.12mmol/L;3.12-3.64mmol/L为边缘升高;大于3.64mmol/L为升高。
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后,会不断穿过破损的动脉壁并在其中积聚。随之,白细胞和组成人体防卫系统的其他细胞会攻击这种沉积物,试图将其“嚼碎”。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细胞连同沉积物一起形成类似米粥样的斑块,我们通常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这种斑块会不断在动脉中生长,最终会造成血管狭窄,阻塞血流,使身体组织和器官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绞痛症状。如若这种斑块是不稳定的,一旦血管内皮破损,斑块破裂,就会进入血液形成血栓,引起心梗、脑梗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低越好吗?不同人群的标准不同一般血脂检查报告单上,低密度脂蛋白的上限是3.4mmol/L,如果超过这个值,则属于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情况,但对于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来说,是不是降到3.4以下就万事大吉了呢?或者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越低越好呢?其实这还要分具体情况。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轻度血脂升高,并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这种情况,只要将低密度脂蛋白降至3.4以下的水平,就可以了。
如果是一个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或者是高血压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等,就不可以再以化验单上面有没有箭头为准了,应该依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定,将胆固醇水平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至 2.6mmol/L以下。
另外,对于已经确诊冠心病的人群,或者是已经发生过心梗以及中风的患者们来说,胆固醇水平应该降得至 1.8mmol/L以下。
如果血脂较高,首先要改正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同时要注意饮食习惯来进行调理,注意不要吃过于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尽量要清淡的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粗粮等,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少吃甜食。有规律的作息,另外也是要坚持锻炼身体,是可以调理身体的情况,必要时可以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来控制症状,定期的检查血压的情况。
我是王药师,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低密度脂蛋白相关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越低越好?有底线吗?
人体血液中有4种脂肪,胆固醇、中性脂肪、游离脂肪酸和磷脂类。胆固醇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人体激素的制造、人体细胞膜的构成以及消化脂肪的胆汁都离不开胆固醇作为原料,然而胆固醇单独是无法进入血液的,必须与脂蛋白结合才能进入血液,这就是脂蛋白胆固醇。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作用就是通过血液循环把胆固醇送往组织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作用恰恰相反,就是把低密度脂蛋白运送回肝。从这一基本作用可以看出:脂蛋白无所谓好坏只是功能上的差异!因此低密度脂蛋白不可能是越低越好,可以想象,太低的低密度脂蛋白必然导致人体消化脂肪能力的下降,必然导致人体各种激素合成的减少而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功能。
必须提醒的是:临床上检查的低密度脂蛋白高低反应的是浓度,即单位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体积,其结果是有缺陷的。实际上导致动脉硬化的根源不在于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而在于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被氧化的数量!这才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关键!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江苏省肿瘤医院李枫。
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越低越好?有底线吗?
一、低密度脂蛋白有什么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也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胆固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转变而来。低密度脂蛋白是运送胆固醇到肝外组织的主要运载工具,也正因为如此,低密度脂蛋白直接参与和引起了动脉粥样硬化,所以低密度脂蛋白的高低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率息息相关!许多研究和结果都证实,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元凶!
二、低密度脂蛋白要降低到多少?
我国基于危险分层制定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的目标值,根据患者的年龄、是否吸烟 、合并疾病、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因素把患者做一个危险分层,危险因素越多,说明其危险分层越高,那么这个患者在开始调脂治疗时,其降低目标值也就越低。 甚至越来越多的专家指出,对于高危高风险的人群,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越低越好!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低越好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有其用处,所以,完全没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肯定会有其坏处!但基于目前的临床实验,似乎是低密度脂蛋白越低,获益越大!所以,有很多人认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至少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还没有能力把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到对人体有害的程度!但我们猜测或推理,低密度脂蛋白至少在一定范围内,还是越低越好的!但至于多低以后会有坏处,依然不得而知!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越低越好?有底线吗?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检查中需要重点观察的一项指标,它可间接反映出我们心血管所处的环境是否健康。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胆固醇”,故很多朋友一贯认为低密度脂蛋越低越好,那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越低越好呢?
当然不是。首先,从逻辑上讲,任何指标都有一个正常范围,低密度脂蛋白也不例外,不是越低越好,底线肯定是有的,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其次,从专业的角度讲,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外组织,胆固醇主要用于构成细胞膜、生成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等,如果低密度脂蛋白低到几乎都不存在了,那么谁来转运胆固醇呢,人体就无法合成细胞膜、类固醇激素等必须的物质。所以,低密度脂蛋白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不是越低越好。
那么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多少合适呢?低密度脂蛋白之所以被称为“坏胆固醇”,是因为它将胆固醇转运至外周组织的同时,也将胆固醇转运到了血管内膜下,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继发斑块形成,这些病理变化恰好是冠心病、脑梗死的罪魁祸首,所以,我们称低密度脂蛋白为“坏胆固醇”:它太高了,就会对我们的心血管造成伤害。正常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不应超过3.37mmol/L;高危患者,即合并冠心病的多项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低密度脂蛋白应低于2.6mmol/L;合并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应控制在2.07mmol/L以下为宜。
怎么控制低密度脂蛋白呢?首先是饮食干预,这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重中之重。少吃富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等,多吃富含植物固醇和可容纤维的食物,如植物油、粗粮、豆类等。
其次是药物治疗。以他汀作为首选,如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但需在专科医师评估后才能使用,使用后需定期监测转氨酶、肌酶、血糖、血脂等指标。
感谢阅读!
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越低越好?有底线吗?
心血管支架后低密度脂蛋白以降至0.98可以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