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有什么不同?

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一字之差,都是磺脲类的降糖药,通过二型糖尿病人的常用药物,都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一部分磺脲类药物还有胰岛素增敏作用,减少身体的胰岛素抵抗,有效的改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虽然这两个药物属于同一类,名称上也是仅一字之差,但在疗效和临床应用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今天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格列本脲VS格列美脲——作用时效不同

药物作用时效的不同导致了药物服用方式的差异。

格列本脲属于二代的磺脲类药物,同时也是磺脲类药物中的短效药物,每天需要服用3次,餐前服用,常用日剂量为7.5mg,通常建议用药剂量每日不超过15mg,而格列美脲是三代的磺脲类药物,是较新的长效磺脲类药物,每天服用一次即可,在每日的第一餐前服用或餐时服用均可,推荐日剂量2mg~4mg。

格列本脲VS格列美脲——起效时间和降糖强度不同

从作用强度上来说,短效的格列本脲起效更迅速,降糖作用更强,但格列美脲的作用时间更长,降糖更温和,对于空腹血糖的调节作用也更强;对于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格列美脲的作用更明确。

格列本脲VS格列美脲——低血糖发生率不同

所有的磺脲类药物都有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但相比于格列本脲,格列美脲单药服用时,引发低血糖的几率较低,与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胰岛素等药物联用时,则均应注意低血糖问题的发生。

格列本脲VS格列美脲——对体重增加的影响不同

磺脲类药物的应用都有引起患者体重增加的风险,但肥胖或体重超标并不是磺脲类药物的禁忌症。从引起体重增加的风险来看,格列本脲对肥胖患者的体重影响更大,一项研究表明,通过3年的治疗期,格列本脲可使肥胖患者的体重增加3~5kg,而格列美脲仅使患者平均体重增加了0.4~0.6kg。

格列本脲VS格列美脲——特殊患者用药应用不同

首先是老年患者的糖尿病用药,主要应该考虑低血糖的风险,对于有既往严重低血糖史的老年人,如果考虑应用磺脲类药物,应优先考虑降糖温和,低血糖风险小的药物,格列本脲应禁用,同时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监测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

另外,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格列美脲比格列本脲的应用范围更广泛,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小于60的糖尿病患者,禁用格列本脲;而对于格列美脲来说,eGFR大于60,不必调整用药剂量,eGFR在45~59之间,仍可减量服用,eGFR小于45,禁用格列美脲。

总体上来说,这两个药物比较,从用药依从性、安全性来说,格列美脲都要优于格列本脲,而格列本脲作为传统的药物,也并未被淘汰,从药物经济性上来说,格列本脲仍然不失为一种降糖效果良好的磺脲类降糖药。

降糖药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有什么不同?

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都属于磺酰脲类降糖药,磺酰脲类降糖药主要针对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 ,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从而降低血糖。

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的主要区别

1.格列本脲是第二代磺酰脲类,而格列美脲是第三代。2.格列美脲不仅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而且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抵抗状态得到改善 ,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对胰岛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

3.格列美脲在控制体重方面优于格列本脲。这是由于使用格列美脲需要较少的胰岛素就可以达到 相同的血糖控制效果。而较少的胰岛素分泌能够减少饥饿感,所以进食减少,体重就不会过快增 加,另外格列美脲可以使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增加,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量减少,也有利于减 轻体重。

4.磺酰脲类降糖药都有引起低血糖风险。但是格列美脲相对于格列本脲低血糖风险要低得多。这 是由于使用格列美脲,血糖浓度增加与胰岛素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血糖浓度增加时,胰岛素分泌 相应增加,而血糖较低时,胰岛素分泌也相对低,这样就不容易发生低血糖。

5.格列美脲还有一定的改善血小板功能,能够降低血小板聚集,所以可预防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 疾病。

总之,第三代格列美脲总体要优于第二代格列本脲,所以如果选择磺酰脲类降糖药,可优先考虑 格列美脲。格列本脲现在已经不首先推荐使用了,一些欧美国家都将该药淘汰了。

我是无名药师,点击关注,我会与您分享更多的药物知识。

降糖药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有什么不同?

段医生讲科普☞带你一起涨知识!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都是促胰岛素分泌降糖药,属于磺脲类药物,是糖尿病的一线备选用药或二线药物。两者有哪些不同呢?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的相同之处:

(1)作用机制相同:同属于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

(2)不良反应相同:低血糖、体重增加、过敏反应、胃肠道刺激。

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的不同之处:

(1)格列美脲是新型的磺脲类药物,在降糖和不良反应方面都优于格列本脲。

(2)格列美脲和格列本脲都属于中长效制剂,但是一般格列美脲一天只需服用一次即可。格列本脲每天服用1~3次。

(2)格列美脲与胰岛β细胞的结合和解离速度快,所以,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而且降糖效果更强。因为格列本脲容易发生低血糖,所以目前不推荐应用。

(3)格列美脲对体重增加的影响小。

(4)格列美脲在不良反应,胃肠道刺激(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头痛、皮疹等方面,发生的概率更小。

所以,如果有必要或者适合服用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建议选择格列美脲。☞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降糖药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有什么不同?

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同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该类药物降糖速度快,并且对心血管无不良影响,适合还能分泌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降糖效果和副作用上。下面,“问上医”为您详解。

1. 格列本脲是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格列美脲是第三代降糖药。

磺脲类降糖药物自问世以来,已经经过三次迭代,可以说是一代比一代好。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容易引起低血糖,而且还会损害肝脏、增加心血管病变的风险,所以已经被淘汰了。格列本脲与格列美脲分属于第二代和第三代降糖药。

2. 格列本脲降餐后血糖的速度更快,格列美脲降空腹血糖效果更好。

格列本脲的降糖速度在所有的磺脲类药物里都是遥遥领先的,它的降糖速度是第一代磺脲类降糖药D860的200倍。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格列本脲出现低血糖的风险较大,不适合年纪较大、有心脑肾病病变以及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

格列美脲每天只用吃一次,作用时间长,降空腹血糖效果更好。

3. 格列美脲能保护胰岛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

格列美脲不仅能刺激胰岛素分泌,还能增强肌肉、肝脏等组织对血糖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因此,格列美脲可以在一定程度减轻胰岛素的负担,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B细胞。

4. 低血糖风险

格列本脲每天需要吃3次,且降糖速度极快,容易出现低血糖。格列美脲每天吃1次,出现低血糖的风险较低。

5. 药物失效

不管是哪种磺脲类降糖药,长时间服用都容易引起药物失效,即患者的胰岛B细胞长期在药物的刺激下,分泌胰岛素的能力逐渐衰竭,就好像已经跑不动的马儿,再怎么拿鞭子抽它也是于事无补。

不过,相比之下,格列本脲一天3次给药,更容易出现药物失效问题。

总而言之,格列美脲虽然在降糖效果上次于格列本脲,但出现低血糖的风险较低,用药更安全。

以上内容由“问上医”为您编辑整理,想了解更多权威的糖尿病的知识,欢迎关注我们,查看《从零开始降餐后血糖:扭转糖尿病》专栏!

降糖药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有什么不同?

在回答这个不同的问题上,我们先来看看它们两个药物相同的地方。

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相同的地方

首先它们都是磺酰脲类降糖药物,这类药物是通过刺激胰岛产生胰岛素来发挥降糖作用的。既然刺激胰岛能够产生胰岛素,那么说明胰岛还有一定的胰岛功能,因此这两类药物通常用于2型糖尿病。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降糖物质,这两种药物能够使体内的胰岛素增多,那么就有出现低血糖的可能。当患者用药量过大,或者进餐过少的时候,患者就可能出现心慌、出汗、头晕、手抖等低血糖症状,血糖可能低于3.9mmol/L,吃含糖食物,症状会很快缓解。当然患者也可能出现严重低血糖情况,就可能出现意识不清、昏迷,长期得不到处理,就有死亡的风险。

磺酰脲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有交叉过敏反应,如果对磺胺药物过敏,那么就不能选择此类药物。如果既往未曾用过此类药物,出现过敏会表现为皮肤的固定性药疹,皮肤出现瘙痒症状。

两种药物都可能出现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食欲不振、腹痛等症状,但一般表现轻微,应用一段时间后反应可减轻或消失。

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不同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当然是第三个字是不一样的了(放轻松,开个玩笑!)

一代比一代先进:随着制药技术的发展,磺酰脲类药物的研发也是非常迅速,按照药物分代的标准,通常称格列本脲为第一代降糖药物,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药物为第二代,而格列美脲以其良好的安全性、效果、依从性、方便性等特点被称为第三代磺酰脲类降糖药物。

服药简单:格列本脲通常要每天1-3次用药,而格列美脲一天服用1次即可,就有良好的方便性,患者的依从性较高,不容易漏用。

安全性好:格列本脲发生低血糖的几率较高,而且恢复较慢。而格列美脲和胰岛细胞的结合和解离速度快,降糖效果好,而且不容易出现低血糖。

格列美脲的皮疹、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较少

新药不一定价格高哦,现在格列美脲30粒价格1.61元,格列本脲以前的价格就是1元多钱,但是是100粒的,因为其以上的副作用,目前使用的人群较少。

我是孙医生,关注孙医生讲糖,持续了解更多优质健康知识,有帮助请点赞,有疑问请留言,关注必复!

降糖药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有什么不同?

何药师在日常工作中深知,对于正在服用降糖药的广大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头疼的就是我该服用哪类降糖药,同一类中各有什么区别,哪种最好?今天就为大家讲一讲“格列XX”这个大家族中,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的区别,希望对您有用。

“格列XX”这一类降糖药,专业术语叫做磺酰脲类降糖药,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是由于这一类药里面含有的化学结构决定的。本类药物对正常人和胰岛功能尚存的患者有降血糖作用,但对1型糖尿病患者及胰腺切除的人则无作用。其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还能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改善胰岛素抵抗。

各自特点比较

第1代(现已少用):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第2代: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

第3代:格列美脲。

降糖效应依次为: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

格列喹酮95%经肝脏代谢,主要经胆汁从粪便排出,只有5%经肾排泄,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至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格列齐特、格列美脲因其特殊的结构,不仅可降血糖,还能改变血小板功能,能使血小板黏附力减弱,对糖尿病患者容易凝血和有血管栓塞倾向的问题可能有益。更适用于糖尿病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心梗、脑梗的患者。

作用时间比较

看一个药物是长效还是短效,一般通过它的半衰期判断,半衰期即药物进入人体消化吸收入血后,其血药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格列本脲半衰期约为10小时,格列齐特约为10-12小时,格列美脲约为5-8小时。格列吡嗪约为2-4小时,格列喹酮约为1-2小时。

长效: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

短效: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有侧重

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降空腹血糖效果较好。

格列吡嗪、格列喹酮降餐后血糖效果较好。

空腹血糖较高者宜选用格列美脲和格列本脲;如病程长,且空腹血糖高可选用格列美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或其控、缓释剂型。

如餐后2小时血糖较高的早期2型糖尿病(血糖8~9mmol/L)宜选用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因为它们口服吸收快,起效快,达峰时间与餐后血糖峰值较一致,可减少下一餐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另外格列吡嗪可增强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迅速降低餐后血糖。但当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0~12mmol/L时,不易控制血糖。

正常胰岛素分泌时相

第一时相:快速分泌相,进餐5-10分钟后一个高峰,持续时间5-10分钟。

第二时相:延迟分泌相,慢而持久,于餐后30分钟出现一个高峰。

第三时相:对葡萄糖反应下降,餐后1-1.5小时出现,胰岛素分泌减少至基础分泌状态。

胰岛素基础分泌大概每小时一个单位,每日24单位左右。

糖尿病人或胰岛素功能受损患者,胰岛素分泌时相异常或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出现波动,前者主要表现餐后血糖增高,后者空腹血糖升高。

注意事项

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格列XX)失效:少部分患者在初始治疗时即无效,称为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原发性失效;如经数月后疗效减弱或消失则为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继发性失效

主要原因是长期应用胰岛素促泌剂,加重胰岛β细胞负担,使其发生进行性功能恶化,另外还有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因此对此部分患者,宜尽早联合应用胰岛素,或者双胍类(如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亚洲糖尿病患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缺陷,而欧洲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因此,亚洲糖尿病患者一般来说已经有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不全部是由磺酰脲类降糖药引起。

另外服用磺酰脲类药要注意:①长期使用可增加体重。②手术、创伤、急性严重感染或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及对磺胺药过敏者禁用。妊娠期妇女和儿童不宜应用。老年人应严密监测血糖,酌情调整剂量。③不可单独用于1型糖尿病。④单用磺酰脲类药物血糖不能达标者,应尽早联合用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