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孩子会不会被传染上呢?

家中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家中还有孩子,孩子会不会传染上幽门螺旋杆菌呢?首先,孩子并不是幽门螺旋杆菌的绝缘体,在共居共餐的环境下,当然是有可能将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给孩子的。但如果进行适当的防护措施,这种传染的几率也会大大减少,大可不必太担心。

幽门螺旋杆菌在家庭成员间如何传播?

要想避免幽门螺旋杆菌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播,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幽门螺旋杆菌是如何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的。

在家庭成员之间,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口口”传播,一个是“粪口”传播;比如说嘴对嘴喂食,嘴对嘴亲吻,都有可能通过口口传播这个致病菌,有些人担心共餐的传播,当然也是有一定几率的,但共餐传播的几率相对较小,也与被感染者的易感性,免疫力等方面息息相关;所谓粪口传播,主要是因为人类的粪便中往往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源,而过不注意卫生,比如便后不洗手,就容易将幽门螺旋杆菌通过沾染细菌的手,传染给其他人。

如何避免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给家中儿童

明白了上述传播途径,关于如何避免幽门螺旋杆菌在家庭成员间的交叉感染,给大家几点小建议——

1. 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家都要养成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还要正确的洗手,对于家庭中的马桶,洗手台等部位,可以定期的用含碘或含氯,含过氧化氢的消毒剂进行消杀,幽门螺旋杆菌在自然界很脆弱,一般的消毒剂都可以杀灭它。

2. 适度分餐:很多人都说,有幽门螺旋杆菌一定要分餐!分餐当然是好的,但如果家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较为反感,可以采用适度分餐的方式,比如碗筷每个人专用,吃菜用公筷,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幽门螺旋杆菌的交叉感染,又避免了彻底分餐导致的不习惯和尴尬。

3. 避免不良习惯: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一定要避免对家中的儿童嘴对嘴喂食,嘴对嘴亲吻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但容易传染幽门螺旋杆菌,其他的病菌也容易随着这样的做法传染给儿童。

家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孩子会不会被传染上呢?

经常有家长问到,家人查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孩子需不需要也去检查有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由于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炎发生存在相关性,而且可能间接与消化道恶性疾病相关,所以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存在,常常让体检中查出这个菌的家长焦虑不已。其实人群的幽门螺杆菌率相当高,全球有近50%感染幽门螺杆菌,我国儿童的感染率约在40~50%。而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口-口”途径和“粪-口”途径,也就是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家庭中共同居住的成年人或者儿童之间的相互传染而来。

如何减少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机会?

1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避免成人对儿童的“口-口”喂食等。

2. 提倡分餐。在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儿童可以使用单独的餐具。

3. 家人之间不混用水杯、牙刷、漱口杯等。

4. 坐便器经常消毒,或者设置儿童专用坐便器,减少“粪-口”途径传播。

5. 益生菌。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双岐菌、嗜酸乳杆菌、布拉氏酵母菌等,可以多食用应用益生菌酸奶。有研究显示,长期食用含有这些益生菌酸奶可以使部分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被抑制或清除。

虽然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些防不胜防,但不意味着家人查出幽门螺旋杆菌,就要给宝宝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者进行治疗。

哪些儿童需要检查且治疗幽门螺旋杆菌:

1. 明确存在消化性溃疡病(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患儿;

2. 无法解释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3. 患儿的一级亲属有胃癌家族史;

4.患有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淋巴瘤的患儿

5.以及未经查明的消化不良

而无症状者,以及没有任何危险因素(例如一级家属没有胃癌史,没有消化性溃疡症状,无难治性贫血等)是不需要去检测或者治疗的。

儿童如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对于儿童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的选择,消化道内镜和病理无疑是诊断的金标准,但是13-C尿素呼气试验和粪便抗原试验在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中有着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关键是无创,所以是儿童诊断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无创性检查。

家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孩子会不会被传染上呢?

是会传染的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及预防途径

共餐易感染幽门螺杆菌:这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方式容易把幽门螺杆菌传给孩子。所以建议居家中最好搞好卫生。实行分餐制,患病者餐具、牙具等专人专用,不要和宝宝亲吻、尽量减少接触宝宝的时间。

保持口腔卫生:幽门螺杆菌还常存在于带菌者的牙垢与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换牙刷是预防该菌感染、预防胃病与胃癌的重要措施。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主要症状表现

腹痛:因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损伤,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症状。

反酸: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泌素大量分泌,导致胃酸过多。表现为反酸和烧心。

口臭:幽门螺杆菌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可能导致口气重。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

饱胀感: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症状,如嗳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

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

此外须知,幽门螺杆菌不可自愈,发现肠胃不适,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消化科做幽门螺杆菌检测,如不正规治疗会陪伴终身,并能在家庭成员中造成交叉感染。而应在医生指导下。经过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才可以得到彻底根治。

家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孩子会不会被传染上呢?

关于幽门螺旋杆菌,很多人知道它和胃炎,以及有可能跟一些消化道的恶性疾病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一听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很多人就很紧张,以为自己成了胃癌的后备军,还总是担心传染到孩子,甚至连跟孩子接触都不敢了。

其实,幽门螺旋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口-口传播,或者粪-口传播,如果仅仅是日常跟孩子在一起玩,或者仅仅是接触,把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给孩子的可能性并不高,那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尽量避免孩子感染呢?

既然最主要的传播就是口-口传播,那么为什么我们一直不建议家长给孩子喂饭,尤其是嚼着喂饭,其实这就是原因之一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独自吃饭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把食物分割成容易咀嚼的小块,而不是自己嚼过了再喂给孩子。

除了这一点,还需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不仅可以降低孩子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可能性,还可以降低孩子感染其他一些细菌病毒的概率,保护孩子的健康。

除了这些,不混用餐具,可以给宝宝使用专门的餐盘,勺子等,不混用刷牙杯,牙刷,同时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专门的坐便器,或者家中的坐便器要经常消毒,这些都是可以保护孩子尽量避免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

家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孩子会不会被传染上呢?

会,最近医院消化科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孩太多了,70%的儿童有家族病史,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增多,大家需引起注意。

‬新病例,今晨确诊

昨晚刚收了一下,6岁男孩,因为呕吐、腹痛3天入院,在半月前已经因为相同的病史在外院住过一次院了,院外诊断阑尾炎,治疗4天病情好转出院。院外未查HP,来我院后,追问病史,孩子妈妈和奶奶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于是入院后我们常规进行了HP相关检查,今天早晨结果出来了,幽门螺杆菌阳性。

‬HP治疗

对于确诊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需要给予根治治疗,一般选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规律服药半月后复查。

‬平常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过度紧张,避免劳累,不是随诊。

家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孩子会不会被传染上呢?

首先明确幽门螺杆菌是定植在胃内,是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常见原因,也是导致我国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长期感染还有可能诱发胃癌的发生,所以控制幽门螺杆菌非常重要。

螺门螺杆菌感染主要是通过唾液传播,由于我国共餐共筷的饮食习惯,导致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极高。

如果有家庭成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未治疗的话,家庭共用碗筷就有导致小孩及其他家庭成员感染的风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怎么减少小孩的感染呢?主要有以下几种办法:一、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在专业采用两种抗生素+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一种铋剂四联疗法,规律使用10~14天,使用结束后1月后复查,确定是否根治。二、家庭就餐使用公筷,碗筷使用前消毒,就大大减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机率。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的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

所以,家庭中若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不用紧张,经过专业的方法是可以有效的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而且,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治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