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稠,身体会发出信号吗?
血液粘稠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但是它却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一些毛细血管相关的疾病,都可能与血液粘稠的这种状况有关。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下血液粘稠的问题。
血液粘稠的原因血液粘稠通常是指人体的血液流动情况发生改变,导致血液流动变慢的一种生理状态。因此,“血液粘稠”这个概念是相对的,一方面血液的粘稠可以导致血流变慢,血管壁受损导致血液流动变慢也可以算作是一种相对的“血液粘稠”。通常血液粘稠考虑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1. 高血脂:血液中的脂质代谢出现问题,胆固醇的含量超出正常范围,脂质会在血液中累积,最终导致血液的粘稠,但需要指出的是,不要把血液粘稠和高血脂划等号,高血脂会导致血液粘稠,但血液粘稠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血脂高。
2. 血细胞异常:包括血细胞的异常增多,或异常聚集等情况,都可能会导致血液粘滞,血流变慢的情况出现。
3. 血液中其他物质的异常增多:除了血脂也血细胞,血液中还含有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其他物质,当这些物质异常增多,也会导致血液的粘稠。
4. 血管壁受损:正如上面谈到的,血管壁受损也会使血压的流速变慢,导致相对的“血液粘稠”发生。
血液粘稠的症状血液粘稠,如果是轻度的,一般不会有太明显的生理症状,但如果你有以下的身体症状,可以考虑可能是血液粘稠所引起——
1. 阵发性视物模糊,血液粘稠可以导致毛细血管的供血不足,也包括眼底的毛细血管供血,因此会导致阵发性视物模糊的问题。
2. 头部眩晕:血液粘稠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会让人有头晕目眩的感觉,特别是晨起后容易出现头晕,乏力的情况;
3. 身体乏力,耐力不好:有没有这种感觉,蹲着干一会活,就会觉得气喘吁吁,或者上楼梯爬不了几层台阶,就气喘如牛,这种情况,都有可能是血液粘稠,供血不畅造成的。
4. 舒张压高:有很多朋友,特别是中青年朋友,都发现自己有单纯舒张压高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不是一定因为血液粘稠所引起,但血液粘稠也是值得考虑的个可能性。如果长期不注意,最终导致的结果肯定是收缩压也会高上去。
血液粘稠了怎么办?通常对于中青年人的血液粘稠,特别是血脂轻度升高导致的血液粘稠的情况,多是由于饮食没有节制,身体肥胖、不喜运动,经常熬夜等情况造成的,对于这种情况,如果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懒惰心理,充分的遵守健康平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和睡眠,血液粘稠的情况大多都会有很好的改善。
而对于其他疾病引发的血液粘稠的情况,还是应就医诊治,对症治疗。对于老年人血液粘稠的情况,一定要查清病因,对症治疗,尽量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血液粘稠,身体会发出信号吗?
血液粘度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某些疾病使微循环处的血流速度显著减慢时,血细胞发生叠连和聚集,导致血液粘稠,血管内血流阻力明显增大,会影响正常的微循环灌注,久而久之伤及毛细血管,甚至堵塞毛细血管。导致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缺血缺氧症状,严重的会诱发心梗、脑梗、动脉硬化、血栓等,可能致死或致残。中老年人容易发生血液粘稠,当你的身体发出以下五个信号时,需要高度警惕血液粘稠症。
第一,晨起头晕、思维迟钝;晚饭后却比较清醒。经过一夜的睡眠休息,早晨起床正常应该是精神饱满,浑身有力。但血液粘稠的人,会因为血液循环不好,导致头晕及思维迟钝等问题。一般是吃了饭,活动一会儿后才会好转。但是到了晚饭后,精神状态反而好,容易兴奋,入睡比较慢。
第二,口唇发紫,劳累后胸闷气短。血液粘稠度过高的人其体内红细胞比容会增大,但是血氧饱和度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所以嘴唇伴有紫绀的表现。进行重体力活动或者运动过程中,血液粘稠、微循环不畅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伴有胸闷气短的表现。
第三,视力常出现阵发性模糊现象。视力一会清楚一会模糊,和血液粘稠导致的眼部微循环血液流通不畅有关系,视神经和视网膜营养跟不上,导致暂时性缺血缺氧影响了视觉。
第四,肢体麻木。血液粘稠会伤害到毛细血管,导致毛血管堵塞,并且容易引起血栓,在四肢末梢循环血管中最容易发生微循环的障碍,从而表现为四肢麻木、皮肤温度偏低、软组织水肿等症状。
第五,下蹲时气短、憋气等表现。血液粘度高的人群多数合并高血脂,这类人群相对比较胖,一蹲下就会胸闷气短、呼吸不顺。因为下蹲时回流心脏的血液减少,血液黏稠导致血流变慢,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过程受到影响,所以同时会有呼吸憋气等缺氧症状。
如果身体经常出现上述一个或者两个信号,建议最好近期去医院做个体检,重点要检查一下血脂四项。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血液粘稠,身体会发出信号吗?
人体内的血液就像滋养大地的“河流”一样,为人体各个脏器提供能量和养分,促进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生命的繁衍生息。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压力的作用下,在血管内顺畅地流动,随着年龄、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血管壁弹性的降低、血管形状的改变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粘度逐渐变大,流动性变差,血液中红细胞聚集性升高,使红细胞失去运送养分和营养物质的能力,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轻度的血液黏稠不会有明显的不适,身体不会发出信号。但是如果不加以注意,血液黏稠度会继续升高达到中度的血液黏稠,这时人往往会有嗜睡、神经衰弱、乏力等亚健康状态。往往表现为早上醒来精神不佳,晚上又兴奋不易入睡,饱餐后易感困乏。久而久之会出现头晕、耳鸣、心慌、胸闷、阵发性视物模糊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的表现。如仍放任不管,血液黏稠度继续升高,达到重度血液黏稠,尤其是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因素,越来越高的血粘度导致血液流速慢,运送营养物质和氧气能力降低,身体重要脏器长期处于供血供氧不足的状态,加重器官损伤。另一方面,血液粘稠度升高,失活的红细胞更加容易聚集,进一步加重血液粘稠度,引起凝血,造成血管栓塞。身体表现为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下肢肿痛等。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血液粘稠,身体会发出信号吗?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说血液粘稠这个词,好像血液粘稠就是和心脑血管疾病、血栓形成等疾病状态已经成为了同义词。实际上,在临床工作中没有血液粘稠这个疾病诊断,作为心内科医生也不会给患者下一个“血液粘稠”的诊断。那么,大家常常说起的血液粘稠是一个什么状态呢?什么情况下可以造成血液粘稠呢?
1、高温可能导致血液粘稠
在炎炎夏日,地表温度可能很高,对于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可能会带来血液粘稠状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很多中老年朋友外出作业,出汗很多,同时没有注意补水,导致血液浓缩,这可能会带来血液的相对黏稠,严重时也可能导致血栓事件的发生。所以,时值夏日,张大夫要规劝那些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避免高温脱水,注意补水预防血液粘稠。
2、血细胞的增多
血液中某些血细胞的增多也可以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比如说血小板的增多和功能的异常都可能导致血液处于所谓的高凝状态,导致人体容易发生血栓。面对这些情况,有时候需要血液科进一步专科的治疗来解决,而不是吃一点食物、保健品可以解决的。
3、血液中其他成分的增多
对于血液中其他成分,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血脂,如果血脂过高,老百姓也会简单的称之为血液粘稠,面对这种情况,长期不加管理,真的有可能导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其实,有时候血液粘稠反应的不止血脂高,还可能反应血压高、血糖高这么一系列代谢问题的状态。面对这种状态,张大夫建议严格改善生活方式,同时必要时口服药物治疗。
我能够想到的血液高凝状态暂时就有这三种,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三种状态,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做好自己健康的管理。
更多健康信息,请关注张之瀛大夫头条号。
血液粘稠,身体会发出信号吗?
感谢邀请!我从事健康行业十余年,常常被人问及这个问题,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血液粘稠只是讲血液状态的一种改变,它和慢病三高(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血脂、血糖升高,就让血液处在粘稠的状态,为了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供氧及供给营养),升高血压保证血流正常。
血液粘稠是日积月累而来的,所以早期并不会有任何症状,不建议大家通过症状来判断自己心脑血管的一个情况,而是要积极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当然日积月累,血液粘稠会导致血管病变,就会出现一些因疾病导致的症状,例如头晕、头痛、胸闷、憋气、四肢麻木、皮肤瘙痒、蚁行感、眼前黑朦等等。如果出现症状往往已经有血管病变,所以早期注意生活方式才是保证健康的关键!
营养师划重点:血液粘稠仅是血液状态改变,但它和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密不可分,早期不会有症状,有症状多已出现血管病变,故定期体检,早期注意生活方式才是关键!
我是您身边的健康管家,如有帮助请点赞支持,如有疑问可评论同我探讨!
血液粘稠,身体会发出信号吗?
血液黏稠的人,大多数血脂都偏高,身体或多或少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只要我们细心观察,都能够早发现早预防,避免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身体发出的血液粘稠信号有以下这些:
(1)头晕。头晕是血液黏稠早期的常见症状,尤其是中老年患者,表现为早晨起床后感到头脑不清醒,早餐后可改善,午后又极易犯困,但夜晚很清醒,这主要是因为血脂增高导致血液黏稠,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
(2)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血脂增高会引起血液黏稠、流速减慢,使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
(3)眼底病变。由富含甘油三酯的大颗粒脂蛋白沉积在眼底小动脉所致,患者常常存在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伴乳糜微粒血症。
(4)角膜弓。即老年环,角膜老年环是角膜周边部基质内的类脂质沉着造成的。通常见于老年人,双眼发病。起初混浊在角膜上下方,逐渐发展为环形。该环呈白色,通常约1毫米宽,外侧边界清楚,内侧边界稍模糊,与角膜缘之间有透明角膜带相隔。如果见于40岁以下的人群,患者多伴有血脂异常,且以家族遗传性血脂异常多见。
(5)耳鸣和重听。耳鸣主要表现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感觉。重听是指听力下降、听音失真、声音重复、听觉迟钝的表现,属轻度耳聋。血液黏稠患者之所以会出现耳鸣和重听,是因为血脂增高使较为细小的内耳血管更加狭窄,发生了供血障碍所致。
(6)黄色瘤。黄色瘤是一种异常的局限性皮肤隆起性病变,表现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结节、斑块或丘疹,质地一般柔软,常见于肌腱部位、眼睑周围、身体的伸侧、手掌等部位,是由脂质在真皮内沉积造成的。
(7)反复发作的饱餐后短暂腹痛。这是由于血液黏稠导致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引起胃肠缺血造成的。
(8)急性胰腺炎。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9)腿抽筋。很多患者经常感到腿抽筋,并有肌肉刺痛或小腿发凉、麻木的症状,这是胆固醇积聚在腿部肌肉中的表现。
(10)游走性多关节炎。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出现游走性多关节炎,但比较少见。
(11)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脂质在血管内皮下沉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产生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的表现。
由于血液黏稠时黄色瘤的发生率并不是很高,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多数血液黏稠患者并没有任何的症状和异常体征,他们的血脂异常往往是在例行体检时被发现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