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怎么正确使用退烧药物?

孩子发烧,应该怎么使用退烧药?

现在孩子都是家里的宝,不生病的时候还好,一旦生病发烧,全家上下都要焦急万分,了解小儿退烧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及时的为小儿退热以防引起其他的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小儿退烧药物如何选择?

一般情况下,对于小儿的退热,用药的基本原则是,能口服尽量不进行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在药物的选择上,也因为儿童身体对于药物吸收的特殊性,有很多药物是禁用和慎用的。

先说一下,小儿退热最安全的两个退烧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个药物都有小儿口服的悬液供小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一般推荐3个月以上幼儿使用,布洛芬推荐6个月小儿可使用。一般情况下,退热效果差异不大,在不同个体的小儿身上,可能布洛芬的退热效果更好。如果孩子出现感冒发热等情况,家长可以选择这两个药物给孩子退热。

说完靠谱,再说不靠谱的,很多退烧药物都是不宜用于小儿退热的,包括一些很常见的老牌药物,如阿司匹林、安乃近、氨基比林等,近年来国家药监局多次发文,对小儿退热药物进行规范,被发文的药物包括西药尼美舒利。中药柴胡注射液等,一般情况下,对于中药注射液,由于其风险大,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大,不建议用于小儿退热。

还有一种药物不得不提,那就是地塞米松,地塞米松是一种长效的激素类药物,在小儿高热时,如果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确实可以迅速退烧,但并不推荐这么做,地塞米松的作用机制是压制体内的免疫系统,使其放弃对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抵抗,因此,使用地塞米松退烧看似神奇,其实是不利的,而且在地塞米松的应用范围中,也没有小儿退热的这一说。在此重申,如非特殊情况下,强烈不推荐用地塞米松为小儿退热。

小儿退热药物如何服用?

对于口服的小儿退热药物,在给药时,主要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注意给药剂量,小儿给药一般要按体重确定给药剂量,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按剂量给药。

2. 注意用药次数,对于普通的小儿发热,一般推荐38.5℃以上再服药,通常给药后2~3小时,都会有出汗热退的现象,但又极易反复,这时就不用遵循一日几次的用量了,可以根据发热情况继续给药,但一般不管是对乙酰氨基酚还是布洛芬,24小时内用药都进来不要超过4次。

3. 小儿如果服药后退热效果不佳,且体温持续升高,或连续2日反复发热等情况,或者发热期间出现精神萎靡、惊厥或胡言乱语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诊治,切勿耽搁延误。

小儿发烧切忌“捂汗”

家中小儿发热,切忌“捂汗”,发汗确实可以改善发烧的症状,但这并不适用于小儿的发热,小儿发烧应给小儿穿宽松适合的衣物,保持室内舒适的温湿度和空气流通,多补水,有些家长看孩子发热,就要多穿衣服,屋里温度弄高,以期孩子出点汗就好一点,殊不知小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弱,捂得过多过严,反而可能加重孩子的发热,甚至引起危及生命的体温调节紊乱。

小儿怎么正确使用退烧药物?

1、小儿发烧不常见推荐复方感冒药,一是年龄小,另外感冒药物和退烧药药物成分重叠。

2、低烧和中等程度发烧,一般影响孩子精神状态多是好的,所以不主张用退烧感冒药或者退烧药物,同时这些程度发烧有利于孩子身体抗病潜能激发出来,有利于宝宝免疫力提升。

3、对于精神状态不好或者高烧的儿童,可以使用退烧药物,如果症状缓解可以先观察,症状没有缓解的需要就诊。

4、目前最安全推荐儿童退烧药物常见布洛芬混悬液,泰诺滴剂、小儿对乙酰氨基酚栓。

5、不建议联合使用多种退烧药物,如果确实在难以退烧情况下,可以考虑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悬液交替使用,同时辅以物理降温。

6、回避肌肉注射退烧药物和静脉途径使用退烧药物,一时副作用大,孩子恐惧感,另外静脉途径大多数为激素为多。

7、儿童发烧是身体感染或者炎症的正常反应,不要过度紧张和焦虑,关键在于发烧的病因,滥用退烧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请联系本人)

柯大夫为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擅长儿童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异常,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等疑难杂症及婴幼儿营养发育及喂养咨询。有关儿科专业咨询请来好大夫在线找柯友建主任。与健康为伴,与医生为友,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关注,点赞分享更是一种美德。有问题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时间会对典型提问针对性回答。

小儿怎么正确使用退烧药物?

发烧为儿童最常见的病症表现之一,其实发烧并不可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只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白细胞发现了病原入侵者,就会释放出蛋白质,刺激丘脑的下部把体温调高。这是因为人体的许多免疫系统都是在体温较高的时候战斗力较强,而细菌、病毒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进攻能力会下降。从而使我们的身体有更强大的实力来对抗外来的病原微生物。

你有没有这些发烧误区?

“超过37度就是发烧”

小孩子的体温,尤其是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不好,会受到气温的影响而波动。所以孩子发热的时候,不仅仅要看体温本身的高低,还要分析孩子的情况和气候的因素。焐热造成的体温升高在减少衣物之后体温自然会下降。还要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精神好,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此外,一天之内人体温度也会出现波动,以一日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之间的差异作为判断参考,正常体温差异一般不超过1℃。

“发烧会烧坏脑子”

这是一个认识误区,让家长总是急于给宝宝退热。低热37.4-38℃,中等发热38-39℃,高热39-41℃,超高热41℃以上。一般情况下,人体的体温是有调节机制的,不会超过41℃,也不会损伤大脑。而很多所说的发烧之后烧坏了脑子,是因为本身引起发烧的病菌就是脑膜炎球菌或其它脑部感染造成的。

“宝宝上午吃了药退烧,下午就又烧起来了,这个退烧药不管用”

发烧是人体对抗外来病菌的正常表现,那病菌没有被打败消灭干净的情况下,发烧反复是很正常的,退烧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肾上腺的调节来使体温下降,并不能清除病菌,所以退热药的药效过去后,体温还会升高,直到病菌被消灭,体温才能恢复正常。

上述这些误区,是家长最为担心的,也是让家长急于退热,以致容易选错药物给宝宝带来危害的重要原因!

当然,长时间发热对人体是一个消耗,人会不舒服,所以高热时要适当降低体温,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不要急于降温,也不要急于让体温变化过大。

安全的婴幼儿退热药

对乙酰氨基酚

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首选。

又称扑热息痛,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其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但几乎没有抗炎作用。常规剂量短时间服用该药,不良反应很少。

但它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如果大剂量或较长时间应用,则有可能发生肝毒性。这个问题需要格外注意,因为很多复方感冒药是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份的,比如常见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氨酚烷胺、小儿酚氨咖敏颗粒,这些听起来名字绕口令一样的药物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那如果叠加服用,就很容易过量致肝损伤。

布洛芬

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安全服用。

布洛芬是WHO和FDA共同推荐的儿童退热药,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现代药效学研究表明,布洛芬类药物对39 ℃及以上高热患儿的退热效果优于乙酰氨基,且退热平稳、持久,控制退热在6 h 左右,最高可达8 h。而且也不容易出现叠加过量的风险。

注意事项

  • 不论选择那种退热药,均要按说明书服用,无医嘱的情况下,一日最多服用4次,不可过量。

  • 栓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直肠给药,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肝脏的毒副作用,而且小婴儿服药困难,或者夜晚睡眠后不易叫醒,都可以用栓剂,但也要注意如果有口服药物,总体的使用次数也不能超过4次。

  • 发热要多喝水,帮助散热;不要捂着宝宝发汗,会让宝宝体温急剧上升,也容易发生脱水。

  • 不要自行采用酒精降温和冰袋降温的方法。

不安全!不能给宝宝选择的退热药

对于宝宝发热,家人们着急,急于退热,而选择了一些看似速效但对宝宝危害很大、隐患很高的药物,这就得不偿失了!

安乃近

安乃近虽然退热效果立竿见影,但不良反应较多,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休克或死亡。安乃近口服给药现已很少使用,却仍有医院采用10%~20%溶液滴鼻。滴鼻液的剂型虽然适用于儿童,但由于安乃近本身的安全性风险较高,国际上很多国家已经禁止或限制了安乃近在儿童群体的使用。我国指南也有相对明确的建议,不推荐安乃近在儿童群体的使用。因此,感冒发热患者,尤其是儿童,应避免使用安乃近。

阿司匹林

即乙酰水杨酸,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其解热镇痛作用强而迅速,但极易引起胃肠道反应,且临床可能诱发瑞氏综合症、过敏性休克和哮喘等风险。因此,许多国家卫生部门立法,撤销阿司匹林儿童制剂。世界卫生组织主张,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儿童不应使用阿司匹林。

尼美舒利

其解热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均较强。但因该药在儿童治疗应用中引起多起严重不良反应,多个国家都已经采取了终止或限制使用含尼美舒利制剂的措施。我国药监局于2011年发布通知,修改说明书,禁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童。

双氯芬酸

强效抗炎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效应较强。临床适用于各种中等度疼痛、类风湿关节炎、粘连性脊椎炎、非炎性关节痛、椎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各种神经痛、手术及创伤后疼痛,以及各种疼痛所致发热等。不良反应与阿司匹林相同,还偶见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14岁以下儿童禁用。

发热护理建议

宝宝发烧大多是病毒引起的,病程一般在3-5天。这期间会反复发烧,属正常现象。如果体温低于38.5℃,精力旺盛,是不需要使用退热药物的。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如果体温超过38.5℃,可服用退热药,目前认为最适于儿童使用的解热镇痛药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别无其他。

观察宝宝的表现,烦躁、精神不好、呕吐、严重腹泻、嗜睡叫不醒、惊厥及时就医。

小儿怎么正确使用退烧药物?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1.不要盲目追求退热。退热的目的是让孩子获得舒适。体温的高低跟病情严重程度没有必然关系。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发热会损伤大脑。

2.儿童发热,目前相对安全的方法只有口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没有第三种药物,也没有别的方法比这更安全。静脉用药的效果并不比口服有效。

对乙酰氨基酚:对于2月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每次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若反复发烧,应不小于四小时喂一次,每天不超过四次。

布洛芬:大于六个月的孩子,可以选择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为每公斤体重5到10毫克,同样为最少间隔四小时喂一次,对乙酰氨基酚仍旧为每次每公斤体重10到15毫克。

3.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萘普生、安痛定都均不推荐跟孩子使用。

4.单纯发热明确病因更重要,不要盲目的使用抗生素。

5.发热本身没有太大危害。不要盲目相信偏方、土方法,使用歪门邪招给孩子退热,安全性不好。

我是儿科医生孔凯,擅长儿科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儿童喂养、儿童生长发育等问题,我将更多的进行儿科科普教育,您的关注点赞与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欢迎大家与我交流讨论,谢谢支持。

小儿怎么正确使用退烧药物?

安全使用只能严格遵守医嘱。

发热是人体的防御手段之一,在创造不利于微生物繁殖的高热环境的同时可以促进免疫系统工作。只有发热过于剧烈的时候需要用药。

退热药都是治标不治本,临时消除发热症状,让孩子有点时间可以休息。因此退热药的使用原则就是低热不用,在出现高热的时候对症使用,具体标准因人而异,还是听医生的最好。

小儿怎么正确使用退烧药物?

今天,大小宝相继出现了发热。因为要上班,由孩子奶奶照顾两小只,期间我收到3、4次电话☎☎,都是问我孩子发烧了怎么处理,我一一告诉她方法,下班回到家看到家里的奶瓶、脸盆、湿毛巾放在床头,孩子们安稳的睡着了,不禁要给孩子奶奶个赞。

那常用的物理退热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我来告诉你!

🍀🍀白开水

不要小看白开水啊!它可是发热时的好帮手。当孩子发烧不是特别严重的时,通过少量多次喝水也可能慢慢起到退烧的作用,而且水多孩子也容易出汗,汗会把孩子体内的热带走。

水可以起到促进循环的作用,循环好了病毒也容易排出体外。所以适量、适当饮水后,多排小便也是可以帮忙退烧的。

🌺🌺降低环境温度

很多家长朋友在孩子生病时不敢开空调,特别是夏天天气炎热时,殊不知这样对孩子退烧是极不利的。因为孩子退烧需要和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如果环境温度在20-24度这样的温度下有利于孩子进行热交换。

建议给孩子开包散热,减少盖被,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服。

🍀🍀洗温水澡

孩子发烧时通过温水澡加快体表的散热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而且正常来说大多数孩子是喜欢玩水的,在孩子发烧不舒服的时候给孩子玩下水让他心情好一点也是一件好事。

但是要注意洗澡时间不易过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因为洗澡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消耗体能的活动。

而且洗完澡后尽快给孩子擦干身体并给孩子穿上衣服,防止着凉。

🌻🌻温水擦身

一般使用温水擦孩子的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这些地方散热会比较快。

但是容易弄湿孩子的衣服,如果发现弄湿一定要及时更换。一般每次擦拭不超过10分钟。

不建议酒精擦浴,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酒精会通过皮肤吸收,而且也会刺激皮肤,可能会引起中毒或者过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