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他汀一年后要做什么检查?
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朋友,一般不外乎为了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 降血脂,2. 对于合并高胆固醇情况的心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3. 稳定斑块。
我们一直强调,长期服用他汀一定要注意用药的副作用风险,那么服用他汀类药物都需要定期做哪些检查呢?今天就来和大家简单说一下。
1. 定期检查血脂
对于服用他汀来讲,首要的目标是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量,有些情况下,也要兼顾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一般用总胆固醇减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而得),因此,对于服用他汀来讲,一定要定期的复查血脂,了解服药对于血脂的调节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降脂目标。
2. 定期检查肝功能
所有的他汀类药物,都有可能对肝功能产生影响,因此,虽然很多专家指南中指出,不需要定期对肝功能进行检查。但还是建议,特别是服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等亲脂性他汀药物的朋友,定期检查AST和ALT,如果持续转氨酶升高3倍以上的情况,应停服。亲脂性他汀对肝脏影响相对较大,如果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可考虑换服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3. 定期检查血糖
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他汀类药物的说明书中提示,他汀类对血糖的代谢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但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确实有出现血糖异常的情况,因此,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朋友,应定期检查血糖。
4. 检查肌酸激酶(CK值)
查肌酸激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认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的肌痛副反应的严重性。如果出现肌肉疼痛的情况,检查肌酸激酶又有严重的升高,应停服他汀类药物。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剧烈运动后测量CK值,这样容易造成结果混淆,无法判断。
停服他汀类药物后,如果症状消失,CK值恢复正常,对于需要服用的朋友,可以减量服用或隔天服用,同时观察是否会再次出现肌痛的问题。
5. 定期检查尿常规
有些他汀类,如瑞舒伐他汀,在大剂量应用,可能会应影响肾功能,导致出现蛋白尿等问题,也应注意。而如果是服用阿托伐他汀的朋友,这个药物对肾脏基本没有影响,就不必定期检查尿常规了。
说了这么多,对于服用他汀类药物要注意检查的项目,您都了解了吗?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欢迎在下方继续留言探讨。
吃他汀一年后要做什么检查?
他汀药物的地位与日俱增,在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已经成为阿司匹林的黄金搭档。请看下图,他汀的重要性,一目了然。
他汀类药物主要以降血清、肝脏、主动脉中的胆固醇及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主。 他汀有两大作用。
1.调血脂作用:具有明显的调血脂作用,降低LDL-C的作用最强,TC次之,降TG作用很小,而HDL-C略有升高。
2.非调血脂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等,有利于防止动脉硬化的形成或稳定和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千万不要再小看他汀只是降脂药,更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利器。他汀着实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但药物的安全性更是大家关心的,我们不能病还没预防,反倒出现副作用。
他汀常见副作用:肝功能受损,肌肉受损,血糖代谢异常等等。
我们服用他汀,不能等到一年再去复查,服药前要查一下血脂及肝功。服药后一个月到三个月,一定要查肝功及血脂,如果正常那就继续服,若血清转氨酶高于正常值3倍时应停用本品或减量。
在以后服用期间,任何时间发现不明原因肌肉疼痛,无力等。尽快去医院查肌酶,排除肌损伤。
服药一年,如果要复查,那也必须查:血脂,肝功能,肌酶,血糖等指标。
我们感谢他汀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但我们也要提防他汀的副作用,这样才不至于得不偿失。
我是小王医生,全军心脏病介入中心副主任医师,长期致力于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治及康复。
如有疑问❓请@小王医生说健康 ,我们一起商量。
谢谢您的关注!
吃他汀一年后要做什么检查?
你好,我是知心蓝医生。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抗炎、稳定斑块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还有那些单纯胆固醇升高的人。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都会被告知,需要定期复查,但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要复查?复查哪些项目?复查对于诊断和治疗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
一、多久复查一次?
1、有些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根本不知道要复查,因为医生也没有告诉他要复查,或者只是笼统的告诉他,“要定期复查”,却不知道具体的该什么时候来复查。
2、根据他汀类药物作用的特点,一般第1次复查是在服药后的1~3个月,第2次复查在服药后的6个月,第3次复查在服药后的12个月,第3次复查在服药后的18个月,如果血脂达标而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那么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有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症状,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肌肉疼痛等,就应该及时复查。
二、复查哪些指标?
1、看看有没有效果:他汀类药物是调节血脂的药物,所以复查的时候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血脂检查,至少应该包括有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4个指标,其中最需要关注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看看有没有副作用:他汀类药物最重要的副作用主要有三个,第一是肝功能损害,第二是肌肉损害,第三是引起糖尿病,所以。复查项目里面就应该包括有肝功能、肌酸激酶、血糖,看看是否有异常。
三、复查的意义是什么?
1、不同人治疗目标不一样:不同的人群所需要控制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不一样的。
(1)对于明确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做过支架、做过搭桥手术、脑梗死、动脉闭塞,这些人需要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mmol/l以下;
(2)有些人并没有明确的上述这些疾病,但是它是属于高危人群,那么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
(3)有些人是因为单纯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而吃他汀类药物,并没有其他高危因素,那么它的控制目标是3.4mmol以下。
2、调整药物:弄明白了自己的治疗目标,就可以调整药物了。
(1)如果血脂仍未达标,那么应该加强生活方式的控制,以及必要的药物调整(加剂量、加种类、换药);
(2)如果血脂达标,可以按照目前剂量继续服用;
(3)如果血脂已经达标,并且远低于目标值,是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减少药物剂量。
3、针对副作用指导:根据前面提到的3方面副作用指标,决定治疗方案。
(1)转氨酶指标如果超过正常值的3倍以上,应该考虑减量或者停药,以免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2)肌酸激酶指标,如果超过正常值5倍以上,应该考虑减量或者停药,以免肌肉损害进一步加重;
(3)血糖升高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应该积极的给予降糖药物的治疗,注意这不是停药的条件,因为停药所带来的危害要远高于血糖升高所带来的危害,并且血糖升高我们是可以用药物控制的。
总之,他汀类药物对于调节血脂控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有一定的发生率,比如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0.5%~3%,肌肉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欧美人群,糖尿病发生率可高达10%。定期复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血脂,并且及时的发现副作用,进行药物的调整。关注知心蓝医生,了解更多心脏知识。吃他汀一年后要做什么检查?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高发,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群越来越多,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降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药三分毒,有很多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1.他汀类药有什么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降低胆固醇,尤其是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质。
低密度脂蛋白质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低密度脂蛋白沉积在血管内膜,随后引发纤维变和钙化,形成动脉斑块。斑块脱落游走、破裂出血的后果就是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脑供血不足。
他订类药物作用起到降低胆固醇和稳定斑块的作用,防止斑块破裂,预防新斑块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可以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服用他汀注意事项?目前在国内使用的他汀类药物共有7种,分别是洛伐他订、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他汀、匹伐他汀。在指导我们用药时,我们需要注意他们之间半袁期的不同。所谓半衰期就是药物体内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半衰期越短,作用时间越短,其中氟伐他汀是一代他汀,半衰期最短,只有1.2小时,而第三代的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药物半衰期在11~20小时。
根据半衰期不同,服用辛伐他汀、洛伐他i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等一、二代他汀时时选择在腄前服药,
因为他汀类作用主要机制在于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而晚上正是胆固醇合成高峰时间,晚上服用降胆固醇效果最好。但对于第三代的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来说,因为半衰期长达十几个小时,在一天中什么时候服药影响都不大,根据自己习惯吃就可以了。
另外,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不能与水果西柚同吃,以免中毒。西柚中呋喃香豆素和柚苷与这些他汀都是通过一个共同的酶,叫做CYP3A4的酶来代谢,在服用他汀同时喝西柚汁和吃西柚时,导致他汀代谢变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中毒,严重可导致肾衰。注意,只有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这3种他汀不能与西柚同吃,其他他汀不受影响。
3.服用他汀一年后要注意检查什么?服用他汀来降脂的病友,临床上医生建议在服药第6周复查血脂、转氨酶、肌酸激酶、血糖等。如果血脂正常,没有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6~12个月复查一次。如果血脂不达标,3个月后复查,根据情况调整用药。
那么,除了血脂,需要检查项目有哪些?
- 转氨酶。他汀类药物可以导致转氨酶异常,如果升高达到正常值3倍需要立即停药,预示肝损害,必要时启动保肝治疗。
- 肌酸激酶。他汀类可引起肌肉损害,如果升高达正常值10倍以上,需要立即停药。在用药期间如果出现肌肉酸痛,肌肉压痛,肌无力等现象,也要立即检查肌酸激酶,警惕横纹肌溶解。
- 血糖。他汀类药物可以升高血糖,注意监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临床上血脂异常往往与高血糖伴随发病。血糖指标如果有异常,综合权衡利弊,一般不需停药,加用或调整降糖药物。
吃他汀一年后要做什么检查?
网友:全是假的,吹的好听,吃瑞舒伐他汀,肝功能还是不正常!
网友为啥有这样的言论?是因为文章是关于《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哪个更好?》,其中说明,他汀引起肝脏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较高,阿托伐他汀属于脂溶性他汀,经过肝脏代谢;瑞舒伐他汀属于水溶性他汀,几乎不经过肝脏代谢。所以,瑞舒伐他汀引起肝脏损伤的机会相对于阿托伐他汀小。
副作用发生是一种概率事件,不是一定不发生,比如,你说虾是营养食物,可别人吃了过敏,不能说你说的是假的吧!生活中好多简单的事例大家都能懂,可是在药物上大家就是一盲人了。他汀类药物目前不光是降血脂,减少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而且能稳定血管已发生的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血管弹性,是减少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石。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应用最广的调脂药物。
一,他汀类药物有哪些副作用?目前临床应用的创建汀类副作用较轻,少数患者出现腹痛、便秘、失眠、转氨酶升高(肝功能)、肌肉疼痛、血清肌酸激酶升高,极少数严重者横纹肌溶解而致急性肾衰竭。二,如何预防他汀类副作用?吃药过程中,若发现不适,建议立即随访医生,医生作相关判断。若没有不适,建议1个月后复诊体检,排除相关副作用,而不是提问者说的“吃一年后要做什么检查?”。若是病情稳定,药物没有副作用,每年至少做相关体检1次。
三,一般要做什么检查?一般做血液化验,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心肌酶谱(包括肌酶),心电图等。若有特殊罕见副作用,医生会按排相关检查。随访医生,定期检查对及时发现药物的副作用,调整药物非常重要。吃他汀一年后要做什么检查?
他汀是他汀类药物的简称,比较常用的有瑞舒伐他汀、阿托伐阿他汀、匹伐他汀、辛伐他汀等等。这是一类调脂药,降低胆固醇的效果比较明显,对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能起到调节作用。所以,他汀被称为“最全面的降脂药”。当然,他汀不仅能降脂,还能抗炎、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预防血栓的形成,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所以,他汀是心血管领域的基础药物。
吃他汀一年后要做什么检查?心脑血管疾病是慢性病,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其中他汀就是一类主要的药物。都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不例外,当然也包括他汀。所以,吃他汀一年后需要到医院检查以下这些项目:
1、血脂。只吃药而不去复查血脂,怎么能知道血脂的控制情况呢?所以,吃他汀一年后应该做血脂检查,主要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从血脂检查报告中,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脂控制情况,然后再决定是否需要更改用药方案。
2、转氨酶。转氨酶是人体肝脏“化工厂”正常运转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是肝脏的晴雨表,转氨酶异常往往意味着肝脏出问题了。如果转氨酶超过正常值的3倍,就需要停药或减量服药,4~6周后复查肝转氨酶,若检查结果正常,重新启动他汀治疗,若肝转氨酶持续升高,应查找其它原因。
3、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存在于肌细胞内,如果肌酸激酶升高,往往提示肌肉损害。肌肉酸痛、乏力是他汀可能导致的副作用之一,严重时会导致横肌纹溶解,不过这种副作非常罕见。复查肌酸激酶能及时发现肌肉异常。一般情况下,若肌酸激酶超过正常值的5倍,应该立即停服他汀。停服他汀后,多数患者的肌酸激酶会明显下降,是否继续服用他汀或者更换药物种类需要视情况而定。
4、血糖。长期服用他汀,可能导致血糖升高,甚至会诱发糖尿病,不过这个副作用也比较少见。服用他汀一年后,患者需要复查血糖水平,如果血糖升高,要接受正规治疗。
总之,任何药物都有两面性,对于具有他汀适应症的人群来说,长期用药的获益远远大于药物副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只要患者严格的遵医嘱用药,定期到医院复查,就能大大降低副作用的发生风险。所以,大家无需过分担心。
他汀副作用的发生风险与剂量正相关他汀副作用的发生风险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也就是说,他汀剂量越大,副作用的发生风险越大。还有一点大家需要明确,由于种族体质等因素存在差异,相比欧美人群,中国人对他汀更敏感。敏感是什么意思呢?一是应用他汀效果更明显;二是他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大,胡大一教授表示,同等剂量的他汀,中国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欧美国家的11倍。因此,我们不可能与欧美人群使用同等剂量的他汀。
关于他汀剂量,还有一个故事。在瑞舒伐他汀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只有10mg和20mg这两种规格,国内厂家耗时十年时间,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最终研制出5mg,它就是瑞旨瑞舒伐他汀,更适合中国人的体质。
总之,中国人应用大剂量他汀不安全,也没必要,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应用中小剂量他汀即可降脂达标。
我是王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