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可以和维C同吃吗?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用于降血脂、稳定斑块的首选药物和基础药物,除了降血脂外,还经常被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降血脂药物。
阿托伐他汀是他汀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药物之一。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人体必须的维生素之一,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血液系统、清除自由基、促进铁吸收等各方面都有良好的生理作用。
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维生素,易于通过尿液、汗液等方式排出体外,因此,每日补充适量的维C,是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的。
阿托伐他汀和维生素C之间,目前没有明确的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可以同吃。
阿托伐他汀如何吃?由于阿托伐他汀属于长效药物,每日服用一次即可,一般建议在一天内任何时间服用均可,并不受进食影响。对于长期服用来说,每天固定时间服用较好。
阿托伐他汀服用期间,应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磷酸肌酸激酶、血糖、血脂等指标,注意服用药物出现的转氨酶异常、肌痛、血糖升高等问题。
维生素C如何补?一般不推荐服用药物补充维生素C,健字号的就不用说了,贵,含量低。药字号的维C,一般含量为100mg左右,这个量已经达到了人体日常所需的推荐日剂量。
维生素C虽然是水溶性的,但其代谢半衰期高达16天,因此,即使是每天服用一片药字号维生素C,也会导致维C在体内的累积,虽然维生素C的过量一般对身体没什么大的危害,但也没有必要。
日常生活中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足以补充人体内日常所需的维生素C。因此,如果不是缺乏维生素C,或者配合补铁等,一般不需要服药补充。
食补维C时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西柚汁、橙汁、橘子汁之类的果汁中,虽然富含维C,但是也含有呋喃香豆素,这种物质能够抑制肝药酶的作用,是阿托伐他汀的血药浓度大大增加,导致药物产生副反应的风险大大增加。除了果汁外,柚子、橙子、柑橘等水果的食用也要注意。
阿托伐他汀可以和维C同吃吗?
我是小眼睛医生
专注于心脑血管疾病
致力于公众健康健康
热爱于健身的心内科医生,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击左上角,查看更多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知识
他汀类药物可以说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降低薛之谦,治疗冠心病的药物。虽然,他汀类药物有各种各样的好处,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他汀类药物能够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肌肉溶解。到底,他汀类药物能够和维生素C联合服用么?他汀类药物不仅和维生素联合服用没有任何坏处,而且,他汀类药物联合维生素C能够增加降低心血管事件。过去,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预防低密度脂蛋白对于血管破坏。
但是,当他汀类药物和一些抗氧化维生素联合服用的时候,能够帮助提高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幅度和增高高密度脂蛋白。
维生素C是非常好的抗氧化维生素。本身,长期服用维生素C对于人体心脑血管疾病都有不错的抗氧化作用,抑制外源性炎症反应导致人体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加重。
联合他汀类药物和维生素C能够起到很好的我协同作用,增加两种药物的药效,具有不错的选择。
大家可以分享自己服用他汀类药物和联合维生素C的心得。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赞我觉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复告诉我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关注我阿托伐他汀可以和维C同吃吗?
我的回答是可以的。
其实,要分析两个药有相互作用比分析两个药无相互作用相对更简单一点。因为只要找到证据即可。下面来谈谈阿托伐他汀和维生素C这两个药。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选择性、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它的不良反应有肌病、肝酶升高、腹部不适,嗳气等。
维生素C通常用于维生素类及矿物质缺乏症以及体内须大量补充维生素C时。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C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过量服用(每日用量1克以上)可引起腹泻、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每日用量600mg以上)、恶心呕吐、胃痉挛。
从二者的说明书中,并没有它们不可以同时服用的证据。同时,在其它专业的网站里也没有找到它们有相互作用或者配伍禁忌的证据。所以,就目前的循证证据来看,没有找到它们不可以同时服用的证据。所以,阿托伐他汀和维生素C是可以同时服用的。
不过,我要指出的是阿托伐他汀不能与西柚汁同时服用。也许很多人会感到奇怪?西柚汁不是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吗?为什么就不可以了呢?因为西柚汁里含有呋喃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可以抑制CYP3A4酶,从而增强阿托伐他汀的药效,有引起肌病以及其它不良反应的风险。所以,不建议与西柚汁同服用。
参考资料:
1.阿托伐他汀钙说明书
2.维生素C口含片说明书
好了,以上就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END—
声明:本文只作为科普宣传,不作为疾病诊断和用药依据。如果有相关问题,请到当地知名医院就诊。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我是爱文字的小药师——一个热爱文字,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药师。欢迎您关注我。如果觉得不错,请您给我点个赞。若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感恩有您!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