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家药监局将用了 70 年的儿童退烧药修订为「儿童禁用」?
5月29日晚间,中国国家食药监局发布2018第26号公告,对“柴胡注射液”说明书进行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是对【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项目,在禁忌项下增加了“儿童禁用”的明确标识,对于这个临床上常用于儿童退热的“明星药”,可谓影响不小,但对于儿童安全用药来说,却是一件大好事。今天就来和大家谈一下中药注射液的问题。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更多健康科普知识与您分享!除了修订了禁忌项,对于柴胡注射液,新修订的说明书中还对注意事项进行了完善,对不良反应项,由原来的尚不明确,修订为对于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的相关内容。对于应用了几十年的老药,基于临床数据的积累,修订说明书,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儿,但实际上,这件事又不普通,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中药注射液存在的问题,过敏、毒性研究的不充分,是几乎所有中药注射液存在的共性问题。
对于中药注射液,李药师一直持保留态度,为什么?安全性太难保证!
我国中医药源远流长,很多西医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中医有时却可妙手回春,因此,对于中医药全盘否定的中医黑,我是不赞同的。但是将中药制作成注射液,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注入人体,却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
在西药中,有一门课叫做药物化学,药化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构效关系,所谓“构效关系”,是指药物的疗效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的,对于药物的副作用、致敏性、毒性,同样也与药物的具体结构有明确的关系。
虽然这个概念与中医药的相关理论并不一致,但对于分析中药注射液为什么安全性难以保证,却很有意义。
目前我国的中药注射液,大多数还是由单方或复方的中药材,经过提取、精制、组方,再经过滤、杀菌、除热源等工艺制作后而制成的。这样的方式制作出的注射液,里面的主成分往往不是单一的化学物质,而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复合物,对于产生疗效的成分,有一些中药注射液会做控制和分析,但是对于有毒性、致敏性的成分,这样的复合物注射液,想要完全弄清楚,难度就非常大了。
因此,对于中药注射液,即使作用明确,由于给药途径是注射入人体,减少了口服药物肝脏的首过效应(通过首过效应,肝脏可以将某些致敏原或毒性成分分解),引起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对于中药注射液,李药师斗胆开一下脑洞,说一下靠谱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采取现代工艺,将中药中的有效单组分提取出来,明确化学结构,充分评估临床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经过严格的制剂工艺研究及临床研究后,制作出的注射液,才是安全可靠的。
如何看待国家药监局将用了 70 年的儿童退烧药修订为「儿童禁用」?
禁令!用了 70 年的儿童退烧药突然被药监局宣布:儿童禁用
又一款儿童常用药,被禁用了。
昨晚 12 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发出公告,要求柴胡注射液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项进行修订。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http://cnda.cfda.gov.cn/WS04/CL2050/228214.html
CFDA 在新发布的《柴胡注射液说明书修订要求》中明确指出,在【禁忌】项目中须注明「儿童禁用」。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而在此之前,柴胡注射液普遍用于「流行性感冒的发热治疗」,在儿童临床用药上,更多用来当作退烧针,给孩子们退烧。
消息发出不到一个小时,该话题就已经登上微博热搜榜。
还没有来得及睡着的家长们,顿时一个激灵,纷纷留言后怕和愤怒:自己家的孩子,不久前刚刚才被注射过这个药啊!
这样一个儿科常用药,怎么突然会被禁呢?
究其原因,还要从不良反应上说起。
此次的 CFDA 公告,除了注明了「儿童禁用」,还明确了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而在此之前,在柴胡注射液的说明书上,关于「不良反应」和「禁忌」,仅仅只写了四个字——「尚未明确」。
图片来源:网络
柴胡注射液已临床应用 70 多年。
抗战中期,在医疗资源稀缺的战时,第一支「柴胡注射液」诞生在八路军简陋的制药厂里,当时它命名为「瀑澄利尔」,主治「流感、回归热、产褥热、肺结核发展期发热」,并能对付「顽固疟疾」。
1954 年 12 月,这个药经过重新评定,正式命名「柴胡注射液」,并投入大批生产,辉煌一时。
然而,随着临床上广泛的应用,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病例也接踵而至。
从公开资料查询得知,从 1988 年至 2005 年,就有 24 篇相关学术论文报道 41 例真实不良反应病例。
其中,儿童不良反应病例并不在少数,多半表现为过敏反应、致过敏性休克、致晕厥等。
除了不严重的不良反应外,因输液、肌注用药致死的事故也曾有发生。
一名 6 岁的孩子,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肌注柴胡注射液 ,身体广泛分布弥温性水肿红斑且大片表皮坏死 ,出现大小不等大疱 ,诊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住院治疗 1 星期后抢救无效死亡 。
1 名 11 岁的女童,用柴胡注射液 14 mL 静滴后 ,面部手足部出现出血点 ,未作处理 ,2 小时后出现疼痛 、烦躁 、软瘫 、大小便失禁 。诊为过敏性休克、急性肾衰 ,抢救无效死亡 。
正因为这样的事故频发,才有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此次的说明书修订。
为了千万儿童的健康,请将「柴胡注射液」这五个字牢牢记住,并将这个消息随手转发给你身边的家长。
参考文献
张效霞,首个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诞生记,中国中医药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修订柴胡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2018年第26号)
张丽娟,柴胡注射液肌注引起严重不良反应3例,医学信息,2010.1
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 应 林博 明, 362321
如何看待国家药监局将用了 70 年的儿童退烧药修订为「儿童禁用」?
昨天柴胡注射液霸屏,那么大家对这个世界制药史上的第一支中药注射液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柴胡注射液”的历史。
抗战中期,八路军根据地面临着来自日军及常凯申将军方面的双重封锁,药品物资料非常匮缺,八路军积极开展医药卫生生产自救事业,成立了野战卫生部卫生材料厂(后定名为利华药厂,现为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宋庆龄曾为制药厂创建捐资5000大洋购置设备。毛主席曾题词“制药疗伤,不怕封锁,是战胜敌人的条件之一”。 这些材料厂和制药厂用土法生产一些纱布、脱脂棉、绷带和救急包等卫生材料用品,也生产简单药品及中药制剂。
1939年,在太行山抗战的很多八路军将士患上了流感、疟疾等,因为封锁严密,药品很难运进来,药品异常缺乏。时任一二九师卫生部长钱信忠号召医务人员上山采集柴胡熬成汤药给病号服用,“居然效果很好”。为方便携带,八路军制药厂将柴胡制成柴胡膏,但“临床效果不佳”,后来钱信忠提议把柴胡蒸馏提取制成针剂。第一支中药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就诞生在八路军简陋的制药厂里。这就是中医药史第一支肌注中药注射液,命名为“瀑澄利尔”。后来,这种针剂正式命名为“柴胡注射液”。当时用来“主治流感、回归热、产褥热、肺结核发展期发热,并能对付顽固疟疾”。 一九四三年五月,《新华日报》(太行版)发表了题为《医学界的新贡献——利华制药厂发明柴胡注射液》的报道,称之为封锁线的一大创举,成为我国最早有关中药西制成功的史料记载。
虽然柴胡注射液在我国已经使用了70多年,但是随着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加强,国家开始对多个中药注射液的说明书进行了修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7年)》显示,2017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和口服制剂所占比例分别是54.6%和37.6%;从严重报告涉及的给药途径看,静脉注射给药占比较高。而在此之前,包括柴胡注射液在内的多种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多标注为“尚未明确”。
正是基于上述数据,2018年5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公告称,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安全性评价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决定对柴胡注射液说明书进行修订。修订的内容包括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项进行修订。修订后的说明书,该药的警示语提示其“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禁忌则明确了“儿童禁用”。
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一项明确增加8种,包括过敏反应、全身性反应以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精神系统、消化系统、用药部位等的不良反应。中药注射液导致的过敏反应和热原反应比较常见。
热原属于细菌代谢物,如果注射液中有热原存在,在输液的过程中就会发生热原反应。因中药注射剂的原料是各种草药,来源复杂,而中药注射液又不要求提纯到单一成分,因此中药注射液容易产生热原,这是中药注射液先天的缺陷。儿童使用柴胡注射液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临床上使用柴胡注射液作为“退热针”本身也有问题,目前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退热药、退热贴已经很发达,所以对于发烧的孩子完全没有必要使用成分复杂的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
其实,不仅仅是注射液,柴胡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争议,除了注射液之外,还有常见的小柴胡颗粒等剂型。
1972年,日本津村顺天堂制药株式会社率先生产出小柴胡汤颗粒。同年,日本的有地滋教授发表“津村小柴胡汤颗粒对慢性肝炎有治疗效果”的研究报告,一时间,风起云涌,日本民众深信不疑,开始将小柴胡汤颗粒用于治疗肝病,柴胡在日本开始走向人生巅峰。短短几年,凭借小柴爷的响亮名号,日本津村顺天堂制药株式会社光速积累财富,一跃成为日本乃至世界注目的制药企业。可惜,好景不长,20世纪90年代初,日媒开始爆料柴胡的副作用。1991年,当时的日本厚生省(相当于我国的食药监局)公布小柴胡汤颗粒可导致间质性肺炎的通告,并提醒医师药师慎重使用。1994年至1999年,由于大剂量长期服用小柴胡汤颗粒,导致188例间质性肺炎,其中22人死亡。1997年,日本津村顺天堂制药株式会社宣告破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00年,社长津村昭因此被判3年有期徒刑。现今,日本民众甚少使用小柴胡汤颗粒,一朝被蛇蛟,十年怕井绳。
20世纪90年代,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制成小柴胡颗粒,国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小柴爷呱呱落地。2000年,《中国药典》正式收录小柴胡颗粒,获得官方认可,成为名副其实的国药。
柴胡的副作用,日本人已身先士卒,为广大地球人民谋了福利。我们还要不要前赴后继呢?大家可以自行思考。
(夏夜听雨)
如何看待国家药监局将用了 70 年的儿童退烧药修订为「儿童禁用」?
为这个姗姗来迟的公告叫好,规范药物的使用能让儿童的用药安全得到更多的保障。
很多中药注射剂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禁忌】都是尚不明确,而这次国家药监局的一纸公告至少让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和禁忌有了更明确的表述。
每一种药物说明书的修订,并不是事出无因的。据丁香医生的报道,从1988年至2005年,就可以查到24篇学术论文报道了41例的不良反应案例。其不良反应包括烦躁不安、抽搐、晕厥、过敏性休克等,甚至有因输液、肌注导致的用药致死事件。
正是由于上述背景,国家药监局才修订了柴胡注射液的说明书,明确规定儿童禁用。其实对于婴幼儿使用的退烧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全世界公认的只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其他的退烧药如阿司匹林、尼美舒利等就不要用,当然包括刚刚被禁用的柴胡注射液。
事实上,一种中药注射剂里面可能含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药物成分,这么多成分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很容易发生输液反应。不仅仅是柴胡注射液,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一直都存在争议。
儿童安全用药无小事,更严格的规范减少更多的安全隐患,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更有保障的社会。
我是“悬壶小儿科”,用平白易懂的文字讲述你感兴趣的医学科普。如果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转发、点赞、留言。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