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复发后一般药物控制多长时间?需要经常服药吗?

感谢邀请!痛风可发作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最为常见,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史,可分为高尿酸血症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间歇期和慢性痛风期四个阶段。在急性痛风发作后,经过药物治疗和临床干预,剧痛通常可以缓解,但如果在生活中不注意预防,很多人会反复发作痛风,因此,如何用药,如何控制痛风的急性发作和预防痛风的复发,控制不要发展成慢性痛风病,就显得尤为重要。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更多健康科普知识与您分享!痛风急性发作期如何药物控制?

痛风性关节炎通常会突然发作,以小关节最为常见,好发部位一般为足拇趾关节部位,其次为足底、脚踝、足跟、膝盖、腕部、指关节、肘部等部位。可出现局部红肿,灼热,剧痛、发胀等感觉。

对于急性发作期的痛风,不管是首次发作还是痛风的复发,都推荐在24小时内开始治疗,对于复发的情况,如果发作前服用降尿酸药物,可继续服用。而对于痛风发作的治疗药物,主要考虑抗炎止痛为主,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物、全身用糖皮质激素都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推荐药物。一般情况下,急性发作期1~2周后,症状会缓解,关节活动会恢复。

痛风急性发作间歇期的药物治疗

在急性发作抗炎治疗结束后,为了预防关节炎的发作,一般会给予小剂量的秋水仙碱(推荐剂量<1.2mg/d)或非甾抗炎药物,连续服用6个月。

在抗炎治疗的同时,还应控制尿酸值。对于高尿酸已发作痛风的患者,一般建议将尿酸值控制在300μmol/L以内,会大大减少痛风的复发率。降尿酸的药物目前有两大类,一类是抑制尿酸的生成,如别嘌醇、非布司他,一类是增加尿酸的排泄,如丙磺舒、苯溴马隆,可根据临床指导,坚持用药控制尿酸。

除了服用药物,生活上也应多注意,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多喝水,积极的治疗和控制与尿酸升高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慢性肾病等。二甲双胍、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氯沙坦、氨氯地平等药物,在控制上述疾病的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尿酸作用,可优先选择。

痛风复发后一般药物控制多长时间?需要经常服药吗?

痛风复发后药物控制问题,这是相对复杂的事情。

风湿免疫科专业医生和您聊一聊。

只所以说这是复杂的问题,是因为病人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情况不一样,合并症不一样,用药情况需要因人而异。另外,痛风复发后用药也包括控制炎症镇痛药物和降尿酸药物,不同病人使用也不相同。

1、痛风性关节炎复发后抗炎镇痛药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后,可选择的常用抗炎镇痛药物有3种,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指南推荐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对非甾体类消炎药有禁忌的病人建议选用低剂量秋水仙碱,也可短期小剂量服用糖皮质激素,其疗效和安全性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相似。

选择何种药物依照病人病情、既往对药物的反应、有无其他合并症、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而定。个体化的用药尤为重要!

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痛风指南,关于复发后非甾体抗炎药的选择在疗程上意见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建议完全缓解后再维持一天,然后逐渐减量。也有的建议治疗持续1~2周,但没有说明最大量持续1~2周,还是整个疗程持续1~2周。

预防治疗:如果是存在任何痛风持续活动的证据(如查体发现痛风石、难治性痛风关节炎等),最好加用预防治疗。预防药物可选择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有些治疗指南建议降尿酸治疗的前6~12个月可用秋水仙碱或NSAIDs预防痛风发作,秋水仙碱每天0.5mg~1mg,分1~2次服用;或者小剂量非甾体抗炎药,具体情况视病人情况而定

2、降尿酸治疗

(1)一般原则:药物治疗策略是从低量开始,缓慢加量。这么做会减少诱发痛风复发的可能性;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另外强调药物剂量个体化;强调血清尿酸水平达标的重要性。

(2)降尿酸治疗时机:痛风复发后,如果既往没有加用降尿酸药物,就不要这个时候开始加用。如正在服用,则不要停用。因为血尿酸水平急剧变化会诱发或加重痛风发作。

降尿酸治疗最好在痛风发作后炎症控制后1~2周开始。

如果在降尿酸治疗过程中,再次痛风服用,不建议停用降尿酸药物,应维持原量,同时加用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药物。

(3)常用降尿酸药物:常用的降尿酸药物有别嘌醇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这几种药物各有利弊,不能一看血尿酸高就加药,同样要个体化选择适合自身的药物。

(4)长期持续达标治疗:对于一般痛风病人,血尿酸水平要求控制在360umol/L以内;有痛风石、尿酸性肾结石的痛风病人,血尿酸水平需控制在300umol/L以下。

总之,目前国内外关于痛风的治疗指南在药物疗程上并没有统一意见。但关于痛风病人血尿酸水平长期持续达标的观点是统一的。只有控制好血尿酸,才能减少痛风性关节炎复发次数,减少痛风对其他靶器官的损伤。

希望帮到有需要的人,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我坚持科普的动力!

痛风复发后一般药物控制多长时间?需要经常服药吗?

我遇到顺便答一下。我是痛风患者,我亲生经历。痛风吃药多了也不好,对胃有伤害,除非大痛用药,小痛可坚持一下,特别是牲畜内脏和海鲜,脾酒要禁忌,劳动不能过度,但不行动也不行,干三分一二的活最好。

尿酸过高,多喝白开水排出尿酸,也是简单办法,秋水仙碱是好不能吃,伤体质,千药万药,不如尽量保养。

痛风复发后一般药物控制多长时间?需要经常服药吗?

痛风急性发作时,主要治疗措施是控制症状,缓解疼痛,一般要使用药物到症状缓解后1-2周。

目前对于痛风急性发作期主要使用三类药物:

1.使用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如吲哚美辛、依托考昔、布洛芬等。此类药物使用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副作用。比如胃痛、恶心,甚至胃肠道出血。

对于胃本身不好的人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加用保护胃的药如奥美拉唑。需要注意的是活动性消化溃疡不能用该类药,肾功能不全也要慎用。

2.秋水仙碱:这个药不良反应较多,常见是胃肠道反应,还有可能引起骨髓抑制、肝损害、神经毒性。

该药物不良反应常和剂量有关,建议开始服用1mg,然后依情况每1-2h给0.5mg,一天不要超过6mg。对于不能耐受副作用的,可尝试低剂量给药,一次使用0.5mg,每日2次,必要的时候可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使用。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于肾功能不全或者不能耐受秋水仙碱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可选择糖皮质激素。

一般使用中小剂量,为了降低停药反跳现象,一般停药的时候需逐渐减量停止。

对于痛风缓解期,需要长期控制痛风的发生,主要是控制尿酸水平。比如使用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抑制尿酸生成或者苯溴马隆抑制尿酸重吸收,加速排泄。

痛风急性发作期一般不建议加用降尿酸药物,但是如果之前就有服用控制尿酸的药物,急性期也不必停用,可继续按原剂量服用。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请分享给更多的人。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会与您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

痛风复发后一般药物控制多长时间?需要经常服药吗?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关节炎,该病目前的发病率为1%~3%,是一种具有遗传性但没有传染性的风湿免疫性疾病。痛风不仅能导致关节畸形、肾功能下降,还能诱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痛风就是这样一个目前已经比较常见的晶体性关节病,在病因、病理和治疗上也并不复杂,但是不少人对其还存在有误区和盲区,导致医生容易误诊、误治,患者也容易走入被过度治疗的弯路。尤其是痛风发作后,往往会让人不知所措。

我是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痛风科医生刘良运,今天咱们就来谈谈,痛风的发作与复发后如何用药物控制,以及哪些药物需要长期服用,哪些药物需要短期服用的问题。

痛风的复发是怎么回事?痛风复发后需不需要用药物控制?

什么是“痛风的复发”?我想大概就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再次发作的意思吧。有些痛风患者并不理解痛风的“复发”,所以在这里必须再次解释一遍。

一般初次痛风急性发作后,即使不用药物进行治疗,也会在7~10天内自行缓解,我们将缓解后的这段时间叫做痛风间歇期。不要以为进入痛风间歇期后就是安全的,因为痛风会“复发”。

两次痛风发作之间被称为痛风无症状间歇期,也被称为痛风无症状缓解期,这个期间患者症状基本上都消失,关节活动也会恢复正常。但是,这个间歇期并不是一直持续,有可能会在某个时刻突然再次出现急性痛风发作。

通常来说,初次急性痛风发作和二次急性痛风发作之间的时间不太确定,没有明确的规律,时间长短差异比较大。但是临床显示,从痛风初次发作到二次发作,一般间隔时间在1~2年;如果这个时候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和预防,那么间歇期就会越来越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次数也会越来越多。

这是对痛风“复发”的一种理解,其实对于痛风“复发”也有另外三种理解。

  • 对痛风复发的第一种理解:就是初次痛风发作后,没有经过任何治疗,第二次痛风突然再次发作。
  • 对痛风复发的第二种理解:就是初次痛风发作后,经过了消炎镇痛治疗,但是过不了多久,第二次痛风也再次发作。
  • 对痛风复发的第三种理解:就是初次痛风发作后,遵医嘱进行了一段时间降尿酸治疗,但是没有坚持降尿酸,第二次痛风发作。
  • 对痛风复发的第四种理解:就是痛风初次发作后,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期间,出现了关节的红肿热痛,也被诊断为急性痛风发作。

其实以上这些也都是造成痛风复发的“因素”,但是在不少痛风患者的心中,会认为治疗药物的“无效”,因为痛风无法治疗,于是造成了不少患者选择“走弯路”。实际上,痛风的复发还是因为我们对痛风的理解不深刻,于是造成了治疗药物的使用上出现了偏差。

痛风的复发需要药物治疗,有些药物要经常服用有些则不要

对于痛风,虽然无法“根治”,但是可以“临床治愈”。有些人追求“根治”,实际上这世界上能有几种疾病能达到根治呢?所以大多数疾病都只能“临床治愈”,痛风也不能例外。

痛风临床治愈的目标是:血尿酸水平达标,减少或避免痛风急性发作,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痛风石不再出现,其他并存的代谢紊乱和疾病得到控制。而这一切的决定因素,还是在于痛风患者的规范治疗和用药。

对于痛风的药物治疗,其实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急性痛风期的治疗,一个是无症状间歇期的治疗。对于痛风复发后的治疗也是如此。其实说白了,药物治疗痛风就是使用药物和尿酸及炎症进行博弈的过程,给尿酸和炎症套一个“紧箍咒”。

但是要注意,因为对于痛风复发后的治疗分为了两种,那么药物也分为了两种,一种是短期控制炎症的药物,一种则是长期降尿酸的药物,两种药物的使用时间各不相同:

  • 短期药物使用控制痛风复发的炎症:因为尿酸在关节处肆无忌惮地“作恶”,就导致痛风出现“复发”,痛风患者备受关节红肿热痛的煎熬,那么就需要短期使用消炎镇痛的药物进行治疗。一般根据病情使用消炎镇痛药物,而且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秋水仙碱通常小剂量使用,直到症状缓解;非甾体抗炎药种类较多,建议选择起效快、胃肠道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一般使用数天至2周时间;糖皮质激素需要根据关节数量和疼痛程度使用,一般疗程为3~5天,不建议长期使用。
  • 长期使用药物降低血尿酸水平至达标状态:降尿酸治疗是痛风治疗的根本,对于痛风患者而言,需要长期把血尿酸控制在360μmol/L以下,只有血尿酸持续达标才能降低痛风复发的频率甚至避免,促进关节处沉积的尿酸盐结晶溶解和减慢肾功能不全的进展。一般降尿酸药物需要在痛风缓解期进行,还应该从小剂量开始。通常降尿酸药物包括别嘌醇、非布司他和苯溴马隆,这三种药物都列入了医保报销范围。降尿酸药物要使用多久呢?一般来说血尿酸维持在360μmol/L的达标水平以下一年左右,才能根据情况逐步减停药。

痛风的复发,根据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药物。咱们现在已经明确的是,急性期消炎镇痛药物是短期使用,间歇期降尿酸药物需要经常服药。

短期药物也需要长时间使用,长期药物也可以慢慢停药

虽然说,对于痛风“复发”时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和秋水仙碱是短期使用,但是咱们也应该注意到,有不少痛风患者会在初次降尿酸的时候出现痛风“复发”,我们叫“溶晶痛”或“二次痛风”,这时候也需要进行预防性药物治疗。

预防性药物治疗一般不会选择糖皮质激素,但根据患者个人体质不同选择小剂量秋水仙或非甾体抗炎药。一般预防性药物治疗需要至少3个月,但如果对于存在痛风症状也就是急性痛风发作3个月内,存在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预防性治疗就需要3~6个月时间。

也就是说,在痛风急性期的消炎镇痛药物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在降尿酸过程中也需要使用,这样可以减少降尿酸过程中出现“溶晶痛”,也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尿酸达标率。

其实有些痛风患者对于痛风“复发”后的长期降尿酸药物也存在有疑问,认为一旦吃药控制尿酸,就不能停药。刘医生要告诉大家的是,并非如此。如果很小剂量的降尿酸药物就能让血尿酸水平持续达标,并且血压、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都可以得到改善,您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减量直至停用降尿酸药物。

停用降尿酸药物并不代表您的痛风就不需要继续治疗。实际上,停药后也需要改善生活方式,避免高嘌呤饮食、劳累等诱发急性痛风发作的诱因,避免饮酒、暴饮暴食等导致尿酸增高的因素,同时还是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如果尿酸再度超过420μmol/L,那么还是需要服用降尿酸药物,考虑周期性服用降尿酸药物来控制尿酸。

痛风复发后一般药物控制多长时间?需要经常服药吗?

关于痛风的复发,是个很严肃的问题,而痛风复发后针对药物控制的问题,也是个相对复杂的。这是由于患者痛风的发作情况不一样,所引起的合并症也有所差异,而且用药情况通常都是要因人而异的。那么痛风复发后要选择什么样的药物呢?

这要根据患者在哪个阶段复发,以及患者的病情、对既往药物的反应、有无其他合并症、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来决定药物的选用。

举个例,如果是在痛风性关节炎阶段,则选择抗炎镇痛药。在痛风性关节炎这个阶段发作的话,患者可选用的抗炎镇痛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这三种。但是这种药物的疗效期并没有很明确的分界线,所以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在觉得可以缓解后再持续用药一天,后慢慢进行减量,或者可以持续一两周的用药。

但是,对于不同的痛风患者,在进行治疗时,要秉着打一场持久战的信念来治疗,因为痛风患者从根本上来说,一般是要控制血尿酸的水平。但,对于不同阶段的痛风,血尿酸的水平设定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在一般情况下的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需要保持在三百六十微摩尔每升之下;而有已经发展到痛风石或尿酸性肾结石的,血尿酸水平则要在三百微摩尔每升以下。所以说,对于痛风患者的治疗,是需要长期吃药的,以维持血尿酸的水平平衡。

指导专家:任静静,主治医师,日照市中医医院风湿肾病科。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脊柱关节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