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血压有哪些常见误区?
高血压是中老年最常见的疾患之一,目前低龄化高血压发病的几率也越来越大,虽然大家都知道高血压不好,对身体特别是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对高血压的控制和管理又有很多的误区,今天就来和大家随便谈几个。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更多健康科普知识与您分享!1. 高血压如果没感觉,可以不用控制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对身体的影响也是循序渐进的,有些朋友,发现有高血压,但是身体并没有不适的感觉,就不服药,也不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控制,但实际上,长期的血压偏高,会对人体的心脑血管系统、肾脏、眼部等部位,形成渐进性逐步的损害,等到出现感觉的时候再去控制,那就太晚了。
2. 高血压坚持服药就够了,不用改变生活习惯有些高血压患者,能够做到坚持服用药物,但觉得服用药物控制就万事大吉了,这种做法也是非常不可取的。生活方式的干预,与坚持服药控制血压同样重要,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血管的老化等问题,血压的控制会越来越困难,因此,在发现自己高血压开始,就应当注意饮食生活的调节,做到低盐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态平和,这些方面对于血压的平稳控制,与坚持合理的应用药物更加重要。
3. 高血压锻炼身体就够了,可以不用服药这是另一个极端的做法,坚持使劲锻炼身体,认为能把血压锻炼下去。对于某些情况,特别是中青年人,单纯舒张压高或边缘高血压的情况,通过身体的适度锻炼,控制好体重,是有可能将血压恢复正常的,这种情况,当然也可以不用服药,但大多数情况下,单纯靠体育锻炼,是无法控制好血压平稳的。不但如此,高血压病人,还应在锻炼时避开自己的血压高峰期,以免发生心血管风险。
4. 服用两种药物比服用一种药物风险大降压药的合理联用,对于仅服用一种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能够有效的起到协同降压的作用,而合理的搭配甚至还能够相互抵消药物的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因此,对于服用两种或更多种的降压药控制血压,大可不必担心或抵触。举个例子,如服用沙坦类类药物无法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可以加服噻嗪类的利尿剂,这两个药物合用,能加强降压作用,同时沙坦类药物有可能引发高钾血症,而噻嗪类药物可能引发低钾血症,这两个副作用有可相对的抵消。
5. 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会导致血管变硬这是一个谣言,真相是,如果合理的服用药物,能够控制好血压,身体又未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应当坚持服用降血压药物控制血压,坚持服药不会使血管变硬,而长期不控制高血压,才会加快血管的硬化,导致动脉粥硬化性心血管问题的发生。
关于高血压有哪些常见误区?
做了几十年医生,接诊过千千万万个高血压病人,发现许多人对高血压的误区太多太多。
经常有病人来看病时,测病人的血压,发现血压升高。常常有下面的对话:我(医生):你血压比较高呀,以前发现了吗?病人:这个,有好几年了。我:平时有没有头晕眼花、心悸不适的表现?病人:没有,偶尔有一点,很快就过去了。我问:吃降压药吗?病人答:没有或者说:开始发现的时候吃了很短时间,后来就没有吃了。我问:为什么没有吃药呢?病人答:我都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吃什么药吗?或者说:有人告诉我说,一旦吃药,就成为依赖了,不能停,所以就不吃。
首先,我们知道,高血压号称为:无声的杀手,杀人于无形之中。既然是无声的杀手,一般情况下,杀人的过程也是非常缓慢的,但也是很坚定的,如果我们不阻止,杀人过程就会不断进行下去。
因此,这就是第一个误区:高血压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其实,高血压需不需要治疗,不是根据病人的症状而定。而是根据病人血压的水平以及危险层次。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并感觉不到明显的不适,中青年人的高血压,大家都在努力奔波,无暇顾及到自己小小的不适。所以认为不需要药物治疗。
高血压可以是一个可能没有症状的疾病,但高血压所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不是由临床症状引起的。而是高血压的程度和维持时间决定的,所以,一旦发现高血压,治疗的越早越好。
第二个误区就是,20多岁或者30多岁的病人,来看病时,测量血压升高。告诉病人可能有高血压,需要注意复测。病人往往会说,我这么年轻,怎么就会有高血压?
其实,近年来,年轻人的高血压有明显上升到趋势。我接诊过许多二三十岁就开始有高血压的病人。所以,年轻人也有高血压。
第三个误区就是,我不止听一个病人说,高血压一旦吃药就会成瘾,形成依赖,不能停药。
其实,按照现在的科技水平,像高血压这样的慢性病,还没有办法根治。所以必须要长期服药才能有效控制血压。与成瘾性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
第四误区就是,用了药以后血压正常了,就可以停药或者减量。
其实绝大部分高血压病人,吃药后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是因为降压药药物维持的结果。如果停药或者盲目的减量,血压又会升高。我常常给病人打一个比方说,我们肚子不饿,是因为我们每日定期三餐吃饭。如果我们停止吃饭,或者减少吃饭,我们是不是就会出现饥饿。
当然,特殊情况下,比如血压降得太低,或者有药物并发症,医生会为病人调整用药。
第五个误区就是,使用保健品能够治疗高血压的问题。认为是药三分毒。就寄希望于带一些所谓的降压表、穿一些降压鞋、用一些降压枕头或者带一些降压帽等等。也有吃一些保健食品,让自己的血压降下来。为其测血压的时候,告知病人血压仍然很高,有些病人还振振有词的说使用保健品的时间不到,到时候血压就降下来了。
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这些保健品能够很好的降低血压。
第六个误区,就是服药了,喝酒吃肉也就不顾及了。既然有药物保驾,生活习惯也就无所谓了。
其实,对于血压高病人,非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 高血压是代谢性疾病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还包括高血脂、高血糖,甚至高尿酸。如果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但血压难以控制,而且还会导致其他心脑血管病变。所以,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减肥、限盐、合理膳食、戒烟、有氧运动等,否则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上面分析的高血压认知的误区,只是总结出部分。细说起来,三天两夜也说不完。所以,希望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于高血压有哪些常见误区?
高血压万恶之源,若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持续性高血压可引起心脏病、肾衰竭、中风和血流病等。另外也会对大脑、肾脏、心脏和血管带来不同程度损害。高血压患者必须用药来控制血压,维持其稳定。大部分患者使用药一段时间后血压恢复正常,立马停药,结果使得血压反弹而加大治疗难度,甚至会引起脑梗。
吃了降压药后血压正常,就不用再吃?错!高血压是顽固性慢性病,并不是吃一两天降压药物就能改善,很多高血压患者必须终身服药,才能维持血压稳定。轻度高血压患者需坚持用药,不然会对身体带来伤害,甚至会引起脑梗。血压正常后立即停药,会使得血压继续波动,持续性高血压会对血管带来伤害,增加患上脑梗死风险。因此吃了降压药后血压正常,需逐步减少用药量,不能一下子就断掉。
高血压降压的误区有哪些?1、没感觉就没事
部分人血压升高时可出现失眠、耳鸣、头痛和头晕,但有的人没有任何症状。没有症状并不代表着没有危害,等发展成脑出血、心梗以及脑梗时已经为时已晚。确诊高血压时,不管有没有症状必须引起重视,不能太大意。
2、降血压不能随便吃,一吃就断不掉
降血压药物并不是成瘾性药物,也不会引起依赖性,能随时停药。高血压是终生慢性病,其终身用药控制。但轻度高血压患者可通过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就能让血压恢复正常,也不用额外用药。
3、一开始不能用好药
有一部分患者认为刚开始不能用高质量的药,不然产生耐药性。其实降压药并不会出现耐药性的情况,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优先选择质量高的降压,效果好且副作用小,对心脏、肾脏和大脑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血压高就吃药,血压正常就立马停药
吃降压药物后血压恢复正常,这是药物作用结果。若停药后会打破其平衡,使得血压重新升高。血压高就立马吃药,血压正常就立马停药,这样会使得血压波动过大,从而引起脑梗或心梗等一系列并发症。
5、血压越低越好
低血压带来的危害并不逊于高血压,收缩压需维持在110~140mmhg之间,过高过低都可能引起并发症或增加死亡率。舒张压需维持在70~90mmhg之间。
6、降血压速度越快越好
血压是慢慢升高的,降血压也要逐渐下降,不能贪图快速大幅度降压,不然引起脑供血不足或引发其他意外。高血压急症患者只要48小时内把血压缓慢降到160/100mmhg即可,不需静脉用药。
温馨提示高血压患者除了按时用药外,也要调整好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积极乐观心态来面对一切。限制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能超过三克,定期测量血压,两个星期至少测量一次。定时服用降压药,不能随意减量或停药。另外保持适度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降低血压,但不能空腹运动,也不能做剧烈运动。
#家庭医生超能团#
1、《吃了降压药后血压正常,就不用再吃了?或容易导致脑梗,别搞错了》,医联媒体,2020-05-10
2、《高血压十大误区!不吃药也能降压?》,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官方帐号,18-10-08
如果粉丝朋友有更多健康问题,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家医君会尽快为您解答。
想了解更多预防、缓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资讯,可以关注家庭医生在线,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健康内容!
关于高血压有哪些常见误区?
高血压在中国患病率已经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患者人数达到2.7亿人,是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高血压可以导致脑、心、肾、血管、眼底等多个靶器官损害,是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杀手。但在临床治疗中,有许多人对高血压的认识存在着误区,今天华子就来讲讲高血压的五大误区是什么。
误区一、高压和低压要同时超标才是高血压中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140/90mmHg,但很多人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熟悉,认为高压和低要同时超标才是高血压。实际上,无论高压或是低压,只要有一项超过标准,即可确诊为高血压,不论年龄。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正规的降压治疗,不能忽视。
误区二、高血压没有症状就不需要吃药华子在工作中见很多年龄不大,但就患上了严重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他们几乎都有相同的特点,就是基本不服药或是服药断断续续,不按疗程服用。这些患者认为,高血压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服药,等有了症状再吃也不迟。
这是错误的认识,医学上说高血压是个“沉默的杀手”,病程长,进展缓慢,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没有症状。但没有症状,并不意味着对身体没有伤害。各种器官在高血压的影响下,损害时刻在发生。等到发生了脑卒中、心梗、肾衰竭等并发症之后再想着控制血压,就为时已晚。
误区三、血压高了就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有些高血压患者自己根据血压服药,高了就吃药,低了就停药,是很常见的误区。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需要长期服药进行控制。降压药并不是根据每天的血压高低来决定是否服用,而是要长期坚持服用,根据一段时间的血压变化情况,由医生做出相应的调整。
并不推荐高血压患服用短效降压药进行降压,因为这样会引起血压波动,对身体健康不利,所以高血压患者优先选择长效降压药物。目前常用的长效降压药,大多数都需要持续服用4周以上才能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所以降压药不能吃吃停停,要坚持长期服用。
误区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越低越好有些患者得知自己患了高血压后,就特别的担心,想把血压迅速降到正常。这种想治疗疾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实际上降低血压也需要过程,并不是越快越好。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器官已经习惯在一个较高的血压才能维持正常的供血,突然血压降低过快,会引起器官供血障碍,对健康不利。降低血压,通常需要几周或是几个月的过程缓慢降压。
同样的道理,血压也不能降得越低越好。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既不影响器官供血,又避免对器官产生伤害的范围。每个患者的身体情况不同,所以每个患者最适宜的血压范围也不同,需要医生来确定,进行个体化治疗。
误区五,降压药的副作用大,需要定期更换很多患者问华子,高血压患者要吃一辈子的药,“是药三分毒”,那身体一定会积累很多毒素吧。而且同一种药吃久了效果会降低,要定期更换才可以。华子回答说,任何药物都会有副作用,降压药也是。但降压药的副作用并不高,在用药的初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最适宜的药物。长期服用降压药也不会积累“毒素”,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副作用反而会减轻。
而担心长期服用同一种降压药会失效,也是认识误区。降压药的耐受性非常小,也就是说如果服用一种降压药可以有效降压,又没有出现无法耐受的副作用,那么就可以一直服用,而不用担心失效的问题。只有在与其他药物同服时发生互相影响,或是病情发生变化时,才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调整。
以上就是华子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对高血压认识的五大误区,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同学习。大家还有其他补充可以留言。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你身边的药剂师!
关于高血压有哪些常见误区?
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冲击形成的压力。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如果血液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度增大,那么就会导致血压的升高,关于高血压的治疗,仍是以服用药物和饮食运动治疗为主,但是很多对高血压病不了解的人,很容易被一些误区谣言所迷惑,从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和行为。
高血压病的谣言
由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很多患者为了寻求捷径或者省事,从而惹出了不少麻烦,尤其是一些高血压谣言,让人防不胜防,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生活中都有哪些高血压的谣言。
高血压谣言一,随便更改用药疗程
高血压病患者的服药行为应该是长期的,就算你在某个时刻测得的血压是正常的,也不能说明你的血压已经稳定了,就可以随便停药,有些药物随便停药的情况下,会导致血压反扑增加,导致严重后果,更不能发现血压增高了,想通过服用更多的降压药快速降压,你会因为低血压而晕倒的。
高血压谣言二,长期吃药伤身
无论是什么药物,都会有副作用,就看这个副作用与治疗效果哪个大了,当然了,抗高血压药物那么多,医生总能找到一款合适你高血压情况的药物,长期吃抗高血压药的患者通常都会进行定期检查,这就是为了确定药物副作用有没有给身体带来损伤,发生异常情况,医生会考虑停止治疗或者更换药物。
高血压谣言三,健康饮食和运动,就不需要吃药
高血压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而饮食和运动只是辅助治疗,一旦失去了药物的血压控制,你的饮食和运动疗法将毫无意义,甚至还会有危险发,因为运动也会导致血压增高,但是如果你血压本身就是增高的情况下,进行运动,就会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所以运动一定要保证血压在正常范围。
长期高血压的危害
当然了,还有许多其他的高血压谣言,这里便不再细数,高血压患者以及家属们都要知道,长期高血压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例如会损伤我们的心脏,导致心脏的增大。心脏增大可不是一件好事,会让心脏的电生理紊乱,甚至心脏功能衰竭,而且异常的血压会导致血管内更容易形成血栓,这个血栓脱离的话,随着血液到处堵塞。从而引发后果严重的心梗和脑中风。
高血压病其实只要控制住血压,其他的并没有太大的顾虑的,所以高血压病患者还是把心思都放在如何稳定血压上来吧,尽量多去了解高血压的出现机制和发病过程,才会让谣言找上你。
参考文献:
《年轻人当心被高血压三个谣言忽悠》,理论导报,2013年07期.
关于高血压有哪些常见误区?
作为工作20年的心内科大夫,仅以临床常见说明人们对高血压的常见误区。
1.头不疼不晕,没有症状就不是高血压。这部分病人常见于较年轻的高血压患者,自己为身体状态不错,往往很难听进医生的意见。
2.相当一部分的老年患者们,认为是药三分毒,不听从医生医嘱,常常自行停药,减药。
3.对高血压过度恐惧,不停的检查,其实高血压90%都是原发性的,长期药物控制才是王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