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身边抱养的孩子过得怎么样?

战战兢兢,惶恐不安,不敢依赖,看人脸色中度过的,这就是我最好的朋友的童年,她是抱养的。抱养的孩子没几个的人生是幸福的,那些幸福孩子的背后,有着成千上万不幸的“孤儿”。

‬悲惨的身世

1990年前后,全国各地严抓计划生育,很多地方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生了女儿的家庭,要么直接扔了,良心还尚存的父母,会选择把孩子送人。

90年陕西宝鸡的一个小医院里,两个产妇同时生了孩子,一个女孩,一个男孩。生女孩的夫妇一看是女孩,满脸愁容。

生男孩的夫妇是外地去宝鸡开小饭馆的,得知隔壁夫妇不想要这个孩子,心想:刚好能跟我儿子凑对龙凤胎。于是便要来了这女孩。(这是她根据那些嚼舌根的亲戚只言片语总结出来的)。

‬收养家庭虐待

养父爱赌,一年左右,收养家庭欠了一屁股赌债。养父养母成天打架吵架,小饭馆不开了,婚离了。养母一个人拖着俩孩子回到老家。

生活的种种变故带来不顺心和压力让养母的情绪无处发泄。孩子尚小,吃喝拉撒......小女孩便成了一个悲惨境遇里的单身变态女人的泄愤工具。

闺蜜说她年幼时总噩梦连连,梦里全是自己撕心裂肺的哭,无助的望着远方,一个女人,不停地抽打着自己,自己想跑跑不掉。她并不记得,但每每都会梦到那样的画面。有次澡堂洗澡,我看见她大腿,臀部有一道一道白色疤痕。我问她怎么来的,她说她自己都不知道,笑称是梦里被人打的。

还有很多,无助、恐慌、害怕的情绪几乎占据了她整个童年的夜晚。她那会应该不到2岁,她记不得,但那些可怕又黑暗的梦,陪伴了她整个成长。

再次‬被养母送人

一次养母的嫂子去婆家(哥哥是上门女婿),刚好看见小女孩受虐待,打心眼里心疼。嫂子知道养母为人,想着这小女孩不带走,恐怕长不大了。一方面养母自顾不暇,二方面嫂子开口,这女孩便由嫂子带走抚养了,这对于我姐妹来说,是转机。

她比现在这弟弟大一岁零10天,她说她清楚记得第一次见弟弟的样子:穿个开档裤,刚刚能走的样子,在那里捣蛋。按理,到现在妈妈家她那会不到3岁。

新家里,妈妈,婆婆(妈妈的妈妈)爷爷对女孩很好,特别是婆婆,一手把女孩带大,疼爱有佳,婆婆总说,姐妹从小没吃过一口奶,弱得像个小鸡子,几次都以为养不活。

但爸爸及他那边的亲戚态度鲜明,外人永远是外人,所有的舌根,都来自于爸爸那边。备受煎熬的也正在此,直到现在,抱养关系在这个家庭里也一直没捅破,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女孩不提,是不想让年迈的婆婆难过。但从小到大,爸爸及他亲戚的白眼和偏心,明目张胆,世人皆知。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女孩变得异常的懂事,眼巴巴看着小伙伴都去玩了,自己得留在家做大人的帮手,因为觉得自己寄居人下,理应报答;习惯隐忍,有委屈也自己消化了,小小的她以为父母是弟弟的父母,只能弟弟依赖;拼命学习,出人头地只能通过学习这一条途径,小学一直到高中,名列前茅,她真的很优秀!

‬高二辍学

初中毕业,姐妹和弟弟同时以全校前20的成绩考入了相当不错的高中。善良但愚昧,在远方打工的妈妈打电话说只能供得起一个孩子读高中。弟弟就像一粟光,两个人放弃了梦想的高中,选择了一个省重点中学,因为学校给姐弟二人减免全部学杂费的同时,每个月给150元生活补助。两个孩子的放弃,成全了姐妹的读书梦。

好景不长,高二巨大的学习压力,心理负担、青春期敏感,养父的读书无用论...等诸多因素导致姐妹期末考试失利,成绩跌出全年级前十。高中一年半,她白发丛生,一次失利,让她不知道怎么面对,没人开导,无法化解。

一头是为了自己的弟弟,觉得耽误了他,他应该去更好的学校,而不是在这做鸡头。一头是召唤她出去打工的父母。

妈妈的想法很愚昧:你一年挣2万存起来,等你同学大学毕业,你都存了十来万了,他们才出来工作,那会你用这钱来个店干个啥的,比读书强。

爸爸的想法:女孩读那么多书干啥子?

09年的大年初一,女孩便跟着妈妈远赴外省,开始了打工生涯。

有多少人学业结束后,会梦见自己做作业,考试的?姐妹说她就是,那可能是她内心最大的遗憾,这些年经常梦见这道题不会,马上高三了,学习落下了,考试了还没准备好......

直到宝宝的出生,转移了她的注意力,渐渐那样带着挣扎的梦做得少了。

被迫相亲,草草踏入婚姻

打工一年,妈妈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催促下,带着姐妹回老家处对象。没有一个是她看上的,妈妈中意一个大学生,她第一眼感觉:矮、穷、鹾、大叔。妈妈说大学生斯文,姐妹跟这样的人生活,不会受欺负。穷点无所谓,人勤快日子就能好。

我问姐妹,我们那会都看不上xx,你咋就真嫁了,姐妹说:父母养我这么大不容易,最大的孝顺,大概就是合她的心意。我早就想好了,跟谁过都是一辈子,就像身边的人是不是亲生父母都一样,我还是长大了,只是辛苦点,内心煎熬点,但这些,我已经习惯了,我能承受一切好的和不好的。不管以后人生好不好,我搭上一辈子,总算是拿人生给妈妈一个报答吧。

听了她说的,我哭了,没经历过她的苦,我没资格扭转她的人生价值观。真的让人心疼,我多庆幸自己的爸爸妈妈就是亲生父母,我可以任性,胡闹,所求,考不上高中父母重金择校。

万幸的是她结婚10年,婚姻幸福,就是婆家很垃圾,不过无所谓,姐妹跟婆家相处得少,一年到头带着孩子跟着她老公在外地住着,虽动荡,但自由。

‬她本可以有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如果父母不把她送人,她至少会拥有一个温暖的童年,有一个可以依赖的港湾让心歇一歇。即使她一辈子庸庸碌碌,她成长的路上至少不用全是遗憾和隐忍,小小的她不必饱尝人性的凉薄。

打工第一年,她去宝贝回击悄悄发了寻亲贴子,心里还是渴望一份没有芥蒂的亲情。一天一夜没合眼,翻了所有寻人网站的所有寻人帖子,没有一个帖子大概是符合自己的。“家人”并没有想找回她。

我问她,如果找到亲生父母你会怎么样?

她说:我在脑子里试想了千百遍,我肯定会哭着控诉这些年所有的委屈,然后再也不见他们,他们真的亏欠我,我恨不起来他们,但也做不到原谅谁。

‬生而不养,何以为家?九十年代那么多孩子,有几个过得好?当得知父母都不是自己的,那种精神世界崩塌的造成的创伤,任何物质财富都挽救不了。跟我姐妹一样的你们,真的过得好吗?如果是你,你会恨生身父母吗?

你们身边抱养的孩子过得怎么样?

很多年前,我的一个朋友死于煤矿瓦斯爆炸。新婚老婆及将生孩子。在他老婆嘶声力竭的哭诉中,人们知道了死者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死者父亲是一个刑满就业人员。就是那种服刑期满,因有特殊技能,留在劳改单位工作人员。因每月有固定收入,(虽然在本单位属于二等公民)所以,找老婆还是比较容易。经人介绍,和当地农村一个寡妇结了婚。寡妇带来一女,第二年生下了这朋友!

因两口子年龄相差较大,(男人已五十多,女人三十出头)和十多年的监狱生活造成了老男人的性格古怪,孩子出生一年后,婚姻便走到了尽头。女人因感情经历苛坎,人格有点分裂,因恨丈夫,常常骂孩子是"劳改犯的种"。男人因过惯了一个人的日子,心里根本没有"家和孩子"的概念。离婚后都不愿意要孩子。

一家姓詹的人,夫妻结婚几年,未生育一男半女,正想抱养一个孩子来“压怀",听到这事,立即请人把孩子抱回了自己家,细心照料养育着。

两年后,詹姓夫妻居然怀上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几年内,不停地生育了一男二女!

抱养的"劳改犯的种",从三岁就开始被詹姓夫妻打入了另册。从带弟弟妹妹开始,稍大点上山割牛草,下地扯猪草,砍柴挑水,洗衣扫地一样不落地做。到了九岁夫妻才在生产队长的提示下让孩子上了学。那时的小学是五年制,小学毕业了,孩子的学生生涯也结束了。用养父母的话说:白养了十多年了,该回家帮着在队里挣工分了!

土地包产到户后,孩子已十八岁了,身体也结实,成了家里的主劳力。在养父母的指使下,没日没夜、不分天晴下雨地干着一切农活。

二十岁那年,到乡办煤矿去下井了,挣现钱了。可每月发工资时,养母就会到矿上代领工资。常常还会"大方"地给他留下十元左右的零用钱。

在些期间,一个弟弟上了大学,一个妺妹上高中,最小的妹妹在上初一。小伙子在矿上挣的钱,全部供弟弟妹妹们上学用了。他从来没有觉得不对,没觉得委屈。按他的说法:我是老大,应该的!

二十五时,养父母觉得虽然不是亲生的,也是自己亲养的,再不成家会被别人戳脊梁骨。于是托媒人说了一门亲。女方左腿有点跛,但脸庞还算好看,皮肤也白,最主要是彩礼很便宜。

婚后小两口很恩爱。

一年后养父母叫他们另立锅灶,分了一间土墙房和一间偏房给他们。从此,小伙子就有了自己的家。与此同时,跛脚老婆有喜了。小伙觉得自己的生活岂能用“幸福“二字来形容?简直是到了人生的高潮!

然而,就是这场矿难一一!

跛脚女人说不下去了!哭了许久,又说道:人死了,亲生父母看都不看一眼!养父母说分家门,离家户,后事他们管不了!

后来得知:弟弟妹妹们回家帮忙料理了后事!一月后,跛脚女人生下了一个遗腹子,起小名叫孝娃子!意思是还没见天,就带孝了!

你们身边抱养的孩子过得怎么样?

我的亲舅舅抱养了一个小女孩。他们抱养这个小女孩跟别人家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大多数抱养小孩的人家都是由于不能生育而抱养。我舅舅舅妈却是有自己的儿子,那时候已经开始计划生育了,在我们农村,有一个男孩的家庭政策上是不许生二胎的。他们俩也没打算要二胎。可是,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他们在睡梦中让一阵鞭炮声惊醒。

他们起来打开门一看,不知道是谁在他家门口放了一个几个月大的女婴,还有一封信,里面写着这孩子的出生年月,还有一袋奶粉。于是,舅舅舅妈把这个孩子抱进屋,养了起来。那时候,他们的儿子大约已经五六岁了吧。送养这个孩子的家庭应该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明查暗访的,看来他们完全知道我舅舅家的情况,也知道我舅舅家一定会厚待这个小女孩吧。

舅舅舅妈决定要养大这个小孩,记得他们去给这个孩子上户口的时候,由于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计生办还让他家交很多罚款,舅舅说,那把孩子给你们留下吧,又不是我们生的,不知道谁送来的,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们又不能不管。后来,计生办的人酌情少罚了一点钱,意思意思就让我舅把那孩子的户口上了。

舅舅舅妈把这个孩子视如己出,非常宠爱。即使是他们的儿子也非常喜欢这个妹妹。这个缘分就是这么神奇,他们虽然没有生她,但是跟亲生的没有什么两样。

时间过得非常快,一转眼这个小女孩就长大成人结婚了。她嫁得不是太远,生了一个小姑娘。她有时间就抱着孩子回娘家,我舅舅舅妈甭提多喜欢那孩子了,常常被那小孩逗得开怀大笑,一家人其乐融融。我舅舅说,她正好弥补了我表弟不要小孩的遗憾。

虽然出嫁了,舅舅舅妈依旧独宠这个养女,她的丈夫要是挣不到钱或者是对我这个小表妹有一点不太好,就会被我舅舅骂得狗血淋头。也包括我舅的儿子她的哥哥,跟他妹夫有三句话不合,就会被她哥哥收拾得溜溜的。他们始终就这么爱她,包括她的丈夫在生活上工作上能够给予帮助的,总是会不遗余力。

现在看来,一个出嫁的姑娘,我舅舅舅妈的那个养女,有这么给力的娘家撑腰,她过得扬眉吐气,非常好。

你们身边抱养的孩子过得怎么样?

关于抱养,在中国是很普遍的,尤其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家里孩子多养不过,就随随便便送人了。

我身有两个女同学,她俩都是1976年生人。第一个女同学叫云,她有一个双胞胎妹妹,但是一出生她就被送人了,因为家里穷再加上她比她妹妹身形小得多,家人怕她将来不能健康成长。

她被送给的第一户人家,家里有三个儿子没有女儿,她的养母想要一个女孩,在她被抚养到三个月的时候,她的养母突然怀孕了,这位母亲笃信自己怀了女儿,就又把她转送别人了。

她第二个收养家庭是非常不错的,养父是十里八村有名的赤脚医生,家里有三个哥哥,在农村属于经济宽裕的人家。

然而,本来应该被宠成小公主的她,却过着不幸的灰姑娘式的生活,她的养母是一个刻薄的女人,对她没有多少爱,她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做家务,有一年深秋,我母亲领我去医生的家里买药,正好遇见她用凉水在院子里洗土豆,小手冻得红红的,身上的衣服也很单薄。

我母亲和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听见了她的叹息,她或许想起了自己不幸的童年。后来一晃我们就上中学了,她和我年龄差不多,在我父亲赶着马车送我上学的路上,遇见了云一个人背着书包,腋下夹着薄薄的一卷行李,没有人送她上学,据说她养母不想让她去上学,还想让她呆在家里干活!但她坚决抗争,终于得到了一个上学机会。我父亲停住马车,把她和行李都载上,她和我一起坐在车上,眼里满是泪花。

中学三年,她的成绩不算好,她一到星期天就去她奶妈家,她奶妈对她很好,她的奶哥哥也经常来看她,给她带衣服带吃的,后来初中毕业后,她自己就出去打工了,基本上不回她养父母的家了。

第二个女孩子叫莲,她是生母家最小的孩子,又是一个女孩儿,所以她也被随随便便地送人了。送给一户村里最差的人家,她的养父是一个替人放羊的羊倌儿,她的养母有精神疾病,家里穷得叮当响。

但莲说父母虽然穷,可他们都非常爱她,供她上学一直到考上大学,她的养父母省吃俭用,家里过中秋节的几个月饼,一直舍不得吃,直到放得长了毛,在她回去的时候才拿出来。

莲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她对父母也很孝顺,她的父母也能够安享晚年了,据说她的生父生母家的孩子,没有一个有出息的,老两口晚景凄凉,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后悔过把这么有出息的一个孩子送人。

你们身边抱养的孩子过得怎么样?

我就是抱养的,过得还不错呀!虽然我的养父母从不表扬我,还处处管着我,但的确是真爱我呀😄从小到大我的吃穿用度肯定是生产队里所有女孩子中最好的(我爸爸是工人,妈妈是生产队里的会计,这在七八十年代可是很不错的家庭了,我1973年生人);天天都欺负我哥哥(他们家的亲儿子);长期给他们惹祸(性格要强、叛逆);就连我结婚之后赤贫,都是我爸妈不遗余力地帮助我……如今我女儿都二十二岁了,虽然我爸妈对我们小家庭干涉太多造成了我感觉不自由,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他们是真爱我😁(一直都不放心我,觉得我和流口水的傻子差不多😀)

你们身边抱养的孩子过得怎么样?

知道两个,都是一出生就被弃养。

先说一个幸运的,她被扔在某地,恰好爸爸值夜班捡到,就收养了。爸爸妈妈很疼她,给了力所能及很好的教育,帮忙找到很不错的工作。她应该模模糊糊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因为她不好看,而爸爸妈妈哥哥都很好看,但她不在意,因为全家都爱她。只是后来分家产时,家产基本给了哥哥,她就有些不开心,觉得自己还是被区别对待了。

另一个也是爸爸捡到的,爸爸不能生育,对她不错,妈妈却经常虐待她,导致她有心理问题,后来婚姻不顺,心理问题更严重了,孩子们小,不懂事,不愿和她来往,她和父母也基本不来往,人生很凄惨。想不到的是四十几岁竟然联系上了原生家庭的兄弟姐妹,原生家庭共6个孩子,她排行靠后,她更难过了,问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偏偏我一生下来就被抛弃,导致我一生凄苦?真的很同情她。她人不错,就是没被爱过的孩子情感有缺失,就像她说的,“我从小被虐待,所以我也不会(不懂得)去爱我的孩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