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到底是不是被黑惨的好皇帝?

谢邀,隋炀帝算不上昏君,但其实也算不上是好皇帝,历史上雄才伟略却又能够算得上是好皇帝的君王实在没有几个人,隋炀帝被唐朝的史书黑得太严重,但真实的隋炀帝算不上昏君,也不是好皇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的第二个孩子,在太子杨勇被废之后继任为储君。中国历史上皇帝出生一般都有异像,而且皇帝长相有异于常人,但杨广是个例外。根据例外,杨广高大而身形修长,儒雅俊美,是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杨广从年轻时候就跟着父亲南征北战,战功赫赫,登基之后的杨广更加试图一展宏图。被唐朝冠以“隋炀帝”谥号的杨广,在位期间功绩却相当多。亲自西巡张掖、兴建东都洛阳、开辟大运河、平定突厥、征服占城、遣使琉球、开创科举、灭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等。他在位时间并不长,但是做的事却不少。试问这样一位君王,真是一位昏庸无道的皇帝么?

历史上,与自己的皇后恩爱的皇帝非常少见,尤其是皇后年老色衰以后,然而隋炀帝恰巧就是其中之一。隋炀帝的皇后萧氏乃是南朝皇族后代,年逾四十之后仍旧宠冠六宫,深得杨广宠爱。而杨广虽然被唐朝冠以“荒淫无度”之名,但是杨广的后宫中,有明确历史记载的妃嫔只有区区七个人。

杨广算不上是昏君,因为根据他的所作所为他的确没有荒废政务。然而他也算不上是好皇帝,因为他与当年穷兵黩武的汉武帝一样不顾百姓,虽然开创宏图伟业却也滥用民力结果破坏了国家的根基,最终造成了帝国的动摇。

隋炀帝到底是不是被黑惨的好皇帝?

这个,我先不跟各位看官下结论,隋炀帝是不是昏君、暴君,咱们放到文章最后再说。先说一下隋炀帝昏君暴君的名声如何而来。

隋炀帝的第一条罪名就是个人品质恶劣,太平歌词《秦琼观阵》都总结了:

“隋炀帝无道行事凶, 弑父夺权理不公。 他欺娘戏妹把伦理来丧, 他鸩兄图嫂把那纲常扔。 ”

但是,这些基本上都被证伪。无论古今中外,对于一个大人物来说,道德评价一直非常重要,所以这方面也是最容易被泼脏水、抹黑的。 当时或后世对隋炀帝不满的人能够用这种“生活作风问题”把对方污名化,也可以说明人们一直对宫廷生活的不了解,从而产生了猎奇心理。

下面再说说关键的,就是在政治上隋炀帝的争议。按照后世历史的行程来看,隋炀帝的战略眼光可以说非常优秀,比如开凿京杭大运河;坚持推行科举制打击世族门阀;打击高句丽,以解除东北、华北威胁。作为创造历史的人,隋炀帝的这些决定算得上深谋远虑,因为他想做的事,后世的君王都要去做。

但是,作为一个真正“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不能光有“战略眼光”,更重要的是要有知人善任这种重要的“战斗能力”。而隋炀帝在这方面几乎就是低能。

隋炀帝,本质也是个疑心重,自是的人。

比如说开凿运河是好事,但是被他任命负责这项工作的可不是什么好人。食人魔麻叔谋也许只是传说,但酷吏麻祜却是真实存在的。为了建造运河所征百万劳役死伤近半,男人不够,就拉妇女来补充。恶劣的劳动条件、残暴的官吏监督,使饿死累死的百姓不计其数,这更是不争的事实。

再说科举制问题,先不说科举制始于隋文帝废除九品官人法后开始的科举,就说隋炀帝时科举制也不过是摆摆样子给中下层世家子弟画大饼。注意,即使是“中下层”也是世家子弟的中下层,这是有硬性规定的。至于像宋以后那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American Dream”,却还要再等四百年。而且隋朝时科举制上来的人才也不少 。唐朝开国元勋房玄龄、温彦博就是开皇大业间通过科举上来的,照样被隋炀帝是晒到一边不用。就更别说杜如晦、魏征他们真正的“寒士”了。至于隋炀帝选上来的,基本还都是世代簪缨的豪门公子,而且大多又蠢又坏。

最后就说说三征高丽的问题。自从人们开始对韩国恶意满满之后,不管历史学家怎么提醒“古高句丽不等于高丽王朝”,人们照样在网络上把“隋炀帝征高丽”当做了近乎政治正确的存在。但是,三征之后高句丽(简称高丽)确实纳表归降,但是高丽王元绝对没有如同同时期的启民可汗那样入隋朝天,被隋朝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而且还不肯放回其俘获的大批隋朝军民,以至于唐初使节到高句丽时还看到大量当年被高句丽俘获的隋朝战俘向唐朝使臣哭诉着想回国:

“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

再说隋炀帝三次东征都是动用数十万大军,但那次都没有过了辽东城。虽然都是无果而终,但隋炀帝的战术比起他女婿唐太宗在贞观十九年的东征高句丽可差远了。要知道那次唐朝的军队是仅仅十来万,不但突破了辽东城,最后也基本上做到了全师而退。

隋朝大运河

今日大运河。现在的大运河基本上是元朝末年的成果。

好,最后说一下,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绩,不能仅仅看到他取得的成就和动机,更应该看他在驱动全社会为他创造历史时所付出的成本。受到当时人民的狂热拥护的,未必是“伟人”;但是把天下折腾的怨声载道的就肯定不是好东西。换句话说说“当代的罪人”,绝对不会是“历史的功臣”。当我们感慨于雄主们开疆辟土或者强烈的国家意识时,千万要想一想如果让我们回到那个时代,是不是去当一个泡在水中以至于下半身都生了蛆虫河工或者是一个“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的农民,当后人感叹“国家情怀”时这些“沉默的大多数”会作何感想? 如果是庄子已经意识到“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是人世间最大的恶,那么更残酷、更不公的“功成大将受上赏,我独何为死蒿莱”又是什么?

至少就我本人而言,我希望任何一个普通的百姓都不要和这些“一代雄主”或“千古一帝”的同在一片国土。 因为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康熙乾隆,在他们的“天纵英明、文治武功”都是建立无数烝烝生民的无偿付出之上。

《无向辽东浪死歌》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裲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隋炀帝到底是不是被黑惨的好皇帝?

杨广写过一首很美的诗名为《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一派堂皇之美,可惜千古为恨。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唐*李商隐《隋宫》

说实话,觉得这诗实在是见识浅薄。那种微嘲的口吻,一副小人嘴脸。再说,怎么比也不能把杨广和陈叔宝看成一类。陈叔宝深锁宫中与妃嫔厮混,不问国事。杨广什么时候能安静而安心地呆在后宫不出来?说什么也不能说他宅。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隋*杨广《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

这是杨广巡幸张掖之作,属边塞诗,诗风清新刚健。语气看似谦逊,但不掩饰雄心壮志,可谓是满篇踌躇满志。而杨广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太有雄心壮志。狭殷周之制度,尚秦汉之规摹。在杨广心里必定是希望大造功业,直追上古圣贤之君。但是问题在于上古圣贤之君所创者皆德业,以天下生民为本。杨广之志向远大,却让生民受累,虽功及千秋后世,但实在是当时罪民之君。

看看杨广继位之后做了多少大事:建东都、凿运河、修驰道、筑长城……从这些营建的项目就能看得出来杨广心里的大隋帝国应该有何等壮丽。但这些工程哪一项都是巨大的民力损耗。分裂了四百年之后迎来隋的大统一,生在当代的杨广继位为帝,以他本人的素质不可能没有雄心壮志。问题就在于志向太多,让生民难以承受。最后结果就是自己身死国灭,但是给后起的大唐奠定了基础,纯属为后人作嫁。

从某种角度来看,隋炀帝和秦始皇很有相似点。都站在历史的节点上,承前辈之功铸造了统一的王朝,从这一点说无论如何不能抹煞。开制度之源,移风易俗,泽及后世。隋统一之后,文帝罢中正制,杨广继位兴进士科。从此以科举制选拔人材代替了门阀察举。在当时这是顺应时代的进步之举。

杨广之所以成为隋炀帝,其败有二。第一就是有才却不懂治国,欲望太多而不懂节制。大业一共就十三年,十三年里杨广改制度、建工程、各地巡幸,征辽东、征突厥、征高句丽……为政实在是太迅猛。民为根本,治国的根本就在于养民。民不能养而竭尽全力地滥用民力,最后必然会覆亡。

第二就是杨广实在是个太唯我独尊的人,公众关系做得太差。大兴工程与民为敌,改制度兴科举与门阀为敌,大兴兵事与外邦为敌,最后还要南迁与关陇集团为敌……多助得道,寡助失道,全天下都是敌非友,公众关系差到这个样子,也难怪最后死在部将之手。

隋炀帝到底是不是被黑惨的好皇帝?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也是独孤皇后所出。隋文帝最早立长子杨勇为太子。然而太子杨勇生性奢侈,喜好享受,宠幸的美人很多,与独孤皇后坚持的一夫一妻背道而驰,不得她的欢心。杨广投其母亲所好,把自己伪装得非常好,经常与王妃萧氏在母亲面前秀恩爱,表现得自己支持一夫一妻制;也努力表示自己节俭、不喜好享受,渐渐取得独孤皇后的欢心,让独孤皇后支持他成为太子。

杨广成为太子后,喜好奢侈享受、爱好美人的性格也渐渐表现出来。甚至有这样一件事:皇帝妃子陈夫人更衣洗澡,被杨广看到,并被他胁迫。妃子向隋文帝告发太子杨广的罪行,隋文帝大怒,打算废掉杨广的太子之位。杨广先发制人,杀掉父亲上位。这是隋炀帝受人诟病之一。

其二,隋炀帝上位以后,好大喜功,生活奢华,要求各地进献美女,据史料记载,被隋炀帝临幸过的宫女就达2万人。另史书记载,隋炀帝从京杭大运河下江南游玩时,曾让百位美女拉纤;甚至还让宫女穿开裆裤,以供自己临幸。隋炀帝也霸占了父亲的多位妃子。

其三,好大喜功,过分轻敌。发动三次对高丽的战争,结果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

其四:开凿京杭大运河。征用了大量的民夫。隋炀帝生性奢侈、好大喜功,荒淫无度、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经济凋敝。大业年间户九百余万,至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这也是隋炀帝被称为暴君的由来。

《旧唐书》中就有李密控诉隋炀帝的十大罪状,用了“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样的语言来形容隋炀帝所做的恶事。

 

然而,虽然隋炀帝做了这么多恶事,并不代表他没有做了利于社稷的事。

 

第一:隋炀帝战功显赫。他曾奉隋文帝杨坚的命令平定了江南的叛乱。登基后,亲自御驾亲征,平定了吐谷浑战争,三次征战高丽,带兵横扫突厥,联合陈国,将突厥一举消灭,统一了南北地区。他带领部队开阔疆土,使得隋朝领域扩大。一直从图难到安南,北面直达辽西,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统一局面。

609年,他亲自西巡,到陇西,穿过祁连,到达河西走廊。这一过程畅通了丝绸之路。而且还进一步的促进了我国新疆和西藏等西北地区成为我们中国领土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举动,其实在我们中国历代皇帝中是绝无仅有的。

第二:隋炀帝重视文化,崇尚儒家经典,恢复了隋文帝时被废止的国子监、太学。设立进士科,标志了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改变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取士让大量有才华的人得以打破门第的桎梏,有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被后续的王朝沿用,直至清朝晚期设立新式学堂为止。

第三:开凿京杭大运河。虽然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它的作用也是很显著的,它像一条丝带,将大江南北的两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南北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为一个帝王,有功有过,我们一味地歌功颂德不符合史实,然而也不能一味地只记得他的残暴,而忘记了他的伟绩。

隋炀帝到底是不是被黑惨的好皇帝?

先看看隋炀帝的功绩。

开科举、创三省六部制、凿运河流淌至今、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大兴基建、破突厥,打赢当时如日中天的帝国。这么多成绩,做成任何一项都算明君了,他一下完成6项,而且在几十年内完成,怎么就被各路神仙喷成荒淫无道大昏君的?

每个朝代都喜欢标榜自己,唐更胜一筹,还自诩为盛世,隋炀帝后宫才几个女人,你再看看唐后宫佳丽三千,隋的粮食都够唐吃30年,客观的说隋炀帝绝对是有能力,有伟大功绩的皇帝,但是有功绩必然会劳民伤财,触动某些人的利益,被某些人钻了空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