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的创作水平如何?

粤语T0,国语T1,主业是粤语韵脚,驾驭古汉语入声韵的唯一作词人。

创作,是分类型的。相比于我们认知的国语普通话作品,粤语才是林夕的主业。这也是为什么林夕的普通话用词很平淡的原因之一。

换句话说,华语音乐因为有粤语才会变得多彩,听众才能有语种选择以及闽南话、客家话等更小众语种音乐的出现,如果只有一种语种显然不符合我们的包容性文化。而林夕一个人能够开拓粤语通俗作词和保持一个语种作词的巅峰能力,已经是非常完美的存在了。当然这是商业行为和商业范畴,的确如刘忠南所说,林夕和乔羽是比不了的。但也不代表林夕一无是处。

我们去审视林夕创作水平之前,一定要去搞清楚,粤语和国语的差别,这两个语种,完全是两种文化环境和创作思路。好比古汉语的发音和现代汉语的发音完全是两码事。

粤语是古汉语的传承,属于我们南方的方言,我这个湖北楚地的方言也和粤语一样保留了普通话之中没有的“入声字”。如果看过周杰伦的仄声咬字那篇文章,应该很容易懂平仄和入声字的关系。

古汉语是五声的,阴阳上去入,对应宫商角徵羽的12356。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四声“阴阳上去”,没有最后一个“入”声,把本应该是入声字,同化至北方方言,然后以北方方言作为普通话基调。入声字对于南方人的影响非常大,这是为啥南方人普通话大体都不好,每个省份都有几个普通话韵脚说不清,但是北方人普通话那是六得不行。

普通话发“入”这个音,对于南方人而言真的很难受,违背了古汉语的发音逻辑。而入声是古汉语诗词之中千古名句出现最多的韵脚。比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绝、灭、雪在现代汉语之中压根就不是一个韵。但是你用粤语读读,你用你南方家乡的方言读一读,你就能感受到什么叫做入声韵的语言美感。轻松,简单,情绪饱满。我们南方人说普通话就感觉很累,不如方言自在和简单。

所以,你要认知到林夕的主业粤语歌词韵脚,和普通话韵脚是完全不同的。属于依旧是用古汉语写歌的典范,不能用北方官话的普遍性去否认林夕对于粤语入声韵的保留意义。

综上确定基调,具有了基本粤语和国语的区分,我们在去分析林夕的创作水平。

1:林夕是入声字韵脚最好的一位,没有之一;

香港三大填词人之中,林夕依旧是最老道的那一位。他对于入声字的使用非常让人感叹,对于语种发音的感叹,入声字最为五声之中的最高音,通常代表的就是一个情感的最高处。这种基于本身音调的入声文字,是天然具有情感属性的。当然这对于非粤语受众是存在审美门槛。其实我也不懂粤语,但是拥有一套南方方言的我,能够感受到文字以方言去阅读而出的声调情感。

这也是我认为华语音乐非常重要的一点——多元化,丰富化。如果音乐语种仅有普通话的话,岂不是太无趣的了。以下为林夕的仄声韵:

陈奕迅的《一丝不挂》

不聚不散 只等你给另一对手擒那时青丝 不会用上余生来量但我拖着躯 发现沿途寻找的快仍系于你肩 或是其实在等我舍然后断线风筝会直飞天

先不说内容,单单是使用这些入声韵,就已经具有一股子历史的轮回感。这基本上都是被现代汉语淘汰的文化知识,“获、度、壳、乐、膊、割、国”这些字的读音在普通话之中完全不是一个韵,但是在继承古汉语的方言之中却是完美一致的韵脚。正是入声韵脚。本身上林夕喜欢用入声字做韵,就具有一定的古汉语艺术行为在其中。

在入声字这一点是林夕做的很好,但是我认同林夕用词过于拼凑缺乏语法这一点。这一段之中的语法堪称没有语法。只等你给另一对手擒获。另一对手,显然不是合格的中文表达,本意是另一个对手,但是会造成另一双手的歧义,本质上林夕对于文字的把握不够到位,或许是另一种我并不知道的粤语语境也不一定。

2:歌词节奏;

入声字和语法之外,我们考虑和音乐搭配的节奏,这一点是也林夕厉害的地方。

对于歌词而言,节奏很重要,不同的类型音乐需要不同的节奏来调控。当处于慢板时,韵脚可以散一点,而当处于快板时,韵脚的要求就非常密集,需要配合歌曲的正反拍来增加冲击感。

依旧是以《一丝不挂》为例,上述的五句刚好是副歌部分。《一丝不挂》这首歌是一个典型的慢板和快板交替提供张力的音乐,主歌慢板,副歌快板。所以我们就能听到后三句的每一句的前后两段都是韵脚。这在诗词之中是不应该出现的,因为韵脚过密会导致审美疲劳。

但韵脚过密如果出现在快板快节奏之中,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同一时间的信息量很大,速度稀释了韵脚的审美疲劳,而且韵脚还增添了音乐的律动感和记忆点。以及顺畅感。

这就是节奏。

3:歌词情感;

这是最后一个版块,依旧是《一丝不挂》的这五句。他的核心臆想是无数的丝线,将相恋的人相连,以此来表达爱人爱得太沉迷。而歌词的立意落于,爱情丝线想尝试逃避甚或离开,却陷入网罗不能自拔、不能割舍、又抑或不想割舍的情感。整体上歌词之中的意向比较隐晦,严格意义上具有学术气息,而不具备下沉市场的兼容性。

这里就是一个基本的中文系毕业的高调性和脱离感,我个人感觉这首歌也是林夕的并未完全用心的作品。相比于《富士山下》,这首歌都是原班人马。但实际上《一丝不挂》的歌词就比较散漫缺乏叙述感。

我个人认为这是林夕并没有全力,或者是写《一丝不挂》时的灵感不如《富士山下》。而实际上这就是林夕的常态。

生涯四位数的作品,自然确定了林夕的作品质量不可能首首都是精品,但是但凡是出自林夕之手的歌词,你都会发现在不是很用心的情况下又有很多内容。

比如这首《一丝不挂》你说他不用心,他用了最难写的入声字韵和完美的节奏,你说他用心,他偏偏用学术派的口吻去写流行音乐。总体上林夕就是这样一个人,下限不低上限极高。

但是本身还是摆脱不了商业作词人的约稿,和自身已经达到了歌词人的最顶峰,所以并不具有创作压力。

综上,林夕上限很高,对于粤语而言依旧是最好的通俗词人,增加粤语俚语过多的文学性也不是一件坏事,否则HK的英文思路更要猖獗。依旧是一个非常顶级的作词人。

林夕的创作水平如何?

顶级T1,弱于方文山,被国家队乔羽吊打,难登大雅之堂。认真T0,但林夕不认真;

结论:三个人,三个格局。林夕-商业情歌、方文山-文化自信、乔羽-国家情怀。

林夕:还没跟你牵着手,走过荒芜的沙丘。可能从此以后学会珍惜,天长和地久。

方文山:如果华佗在世,崇洋都被医治。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志。

乔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林夕:我就是我,我是不一样的烟火。

方文山: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乔羽: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林夕:曾沿着雪路浪游,为何为好事泪流,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

方文山: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窗台蝴蝶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

乔羽:难忘今宵,难忘今宵,不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

用乔羽对比林夕,是非常欺负人,一个是国家作词第一人,一个是流行音乐老辈第一人。但是,乔羽有资格欺负林夕,谁让林夕只是一个商业词人,而乔羽的起点是教育民族未来的孩子和大国梦想的传承。加上方文山,三个顶级大牛对比,可以看出林夕的问题所在。

乔羽为什么是乔羽,林夕为什么林夕,方文山为什么是方文山。他们之间的差距在于思想性和文化立足点。方文山比林夕多了华语文化自信,乔羽比林夕多了家国情怀和国家自信。林夕集中于商业爱情类型,难以破壁。

乔羽

相比于乔羽,林夕局限于流行爱情之中,没有一个走出自我爱情的歌词。这属于格局和思想。林夕就是一个词人,也只是一个词人。他没有太多对于自己作品的思想性想法和教育意义。

相比于方文山,林夕的语病有很多,有一点像初中生喜欢造词,而且很多不合语法的。为何为好事泪流,这显然不是正常的汉语思路。对于字数的把控显然不如咬文嚼字的方文山。

那林夕是不是一无是处?显然不是,林夕还是很厉害很厉害的。只是乔羽和方文山歌剧更大,对作品更负责。林夕摆烂的作品太多了。

林夕属于灵感来了,那种耶稣都挡不住他的光芒。但是通常情况下,都是没有灵感的。被催稿的林夕,大部分都是比较敷衍的给歌词,当着面要词的歌手不可能去不要林夕的敷衍之作。

林夕一共作词在百度上可查是440首,但实际有近千首。1000首里面,大抵有100首是T2精品,20首一流作品,八首神作:《红豆》、《我》、《至少还有你》、《你的背包》、《富士山下》、《约定》、《左右手》、《十年》。这个数据大抵有细微偏差,但实际上不会差太多。

林夕实际上是一个产出很大的作词人,他和方文山是两个极端,林夕写得好的时候是真的好,但是大部分时候都是写的不好的,就像是一共被老板压榨不想工作的员工一样,随便写写就应付过去了,你说好不好也不知道,因为HK词圈无人比过他,而且粤语市场就那么大。粤语的好词《富士山下》算的是封顶,其他的词,都是以国语为主。

所以对于华语音乐而言,我们认知之中林夕的大部分好在国语部分,但实际上人家是个正儿八经的粤语作词扛把子。有这一步隔阂,我们内地观众能够感受到美感的粤语词就《富士山下》比较好理解点,并没有太多的俚语。说实话,属于粤语好不好我们也不知道。就从过于作品而言,总体还是处于一个约莫50首出一佳作的水准

相比之下,方文山的作品更具有保障,虽然方文山大部分击中于古典古风,有被人诟病辞藻华丽等通病,但不可否认方文山的佳作数量和单篇质量的稳定性是比林夕要高的。

方文山作品在220首,其中69首属于周杰伦,这69首那是首首T1,现象级的足有23首,比如:《双截棍》、《夜曲》、《我的地盘》、 《反方向的钟》、 《一路向北》、《珊瑚海》 、《止战之殇》 、《七里香》、《东风破》、《发如雪》、《断了的弦》、《爱在西元前》、《霍元甲》、《青花瓷》、《兰亭序》、《菊花台》、《本草纲目》等等。

相比之下,虽然方文山的词特别击中与古风。但是和林夕相比,两者一个是比较随性用词也多用俚语和普通文字,但是总能让你在普通文字的组合之下感叹巧思。一个是扎根于古典用词讲究,写词拖延症是常态,催稿催得发狂他也不急,写不出就是不给。这既是一种商业排斥,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林夕就洒脱了很多,你要我的稿子给就给你写,写得不好你别说话。所以在作品数量上林夕的数量远大于方文山。

单单以优秀作品,以林夕的顶级佳作作词能力而言,他应该是除了乔羽之外,中国最好的通俗作词人,非古典类型。

最后再说一句,作词这事,还得看国家队,商业始终是商业。乔羽的国家队水准,秒杀林夕,强于方文山。

林夕的创作水平如何?

中国本就是百花齐放的文化,其包容性不是谁强谁弱几句话能说清楚的,既要有家国情怀的词人,也要有情情爱爱词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标准,林夕创作水平属于第一梯队,但也仅限于商业情歌的范畴,和黄伟文、方文山很难比出到底谁最强,因为文无第一,他们几个各有经典作品,各有擅长风格,还是那句话,文无第一。

林夕的创作水平如何?

林夕的词有种娓娓道来的感觉,方文山就是成语典故排列堆砌。林夕是返璞归真,于无声处听惊雷,方文山说难听点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林夕的词有种千帆过尽一切皆空的旷达,方文山还在人世间挣扎。

林夕的创作水平如何?

林夕的词,只言片语就表达出一个意境。而且不能用完全的语文通顺来理解他,只需要一句话,就能直达内心。但弊端同样存在。也是港台的通病,不够大气。写不出大气磅礴的词。

林夕的创作水平如何?

评价曲词水平太简单了……你尝试连续听同一词曲超过十遍以上,如果:

越听越觉得烦扰的,水平低下;

越来越似背景音乐的,水平一般;

越听越有感觉,思绪万千,水平一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