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历届导师中最令人失望的是哪一位?
那英,剥夺学员公平竞争权力。毫无一个导师的任何素质。
杨坤是钢铁厂工人追梦,成为了文工团一员,然后北漂十三年自己作曲熬出一条路。32场演唱会的确存在,也履行了自己对于学员的承诺,同时和学员的交流之中也多次强调作曲和音乐立意审美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基本的职责。虽然风评不好,但是杨坤是具有一个导师的基本素质的。
刘欢是大学音乐教授,也是国家认定的最好的通俗歌手,也是所有好声音导师之中,对学员最负责任的一位导师,他本是就是中国最好的音乐老师之一。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通俗音乐,这个毋庸置疑。
庾澄庆是全华语曾经唱功最好的歌手,是在八十年代就写出唱出High C《让我一次爱个够》的惊艳人物,收到过英国MTV电视台不插电邀请的唯一一个中国歌手。在如今,庾澄庆到现场依旧稳得一批。同时庾澄庆对于欧美的小众音乐比如蓝调、R&B、爵士、雷鬼、放克有着顶级专业度。他本人就是一个和学员关系相处很好的导师。
汪峰是全流行摇滚类出专辑最多的歌手,同时个人设计音乐制作,对于配器很有自己的理解。摇滚的内核,让汪峰具有了一点人文主义思想,虽然这种思想不多,但是在娱乐圈而言足够用。他的性格和所讲的内容,都是一些很符合摇滚内核精神的存在。
周杰伦更不必说,但实际上周杰伦在《中国好声音》的表演之中,多多少少有点放不开。专业知识的涉及太少太少,还是仅有一次刘欢说出了编曲上的细节,周杰伦才显山露水一点点。但实际上周杰伦的做法是对的,他不张扬,但同时也丧失了普及乐理和配器的机会。只能说可惜。
那英的问题就比较大了。那英的专业能力是很强的,她的经历也不比其他人顺利多少,但是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具有老师的任何特质,那英不喜欢分享,喜欢显摆。不喜欢指导后来者,喜欢画饼而不负责。那英享受着早期的音乐竞技公平性,却剥夺了她自己学员的公平权利。偏偏喜欢说出一些极为不负责任的话语,说完之后爽约是一种常态。所以,本质上,那英在《中国好声音》导师位置上是极为不合适的存在,甚至说是误人子弟的毒瘤。但是没办法,《中国好声音》的股东就是那英。
那英最大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没脑子,而是剥夺了学员的公平性竞争,并且造成了姚贝娜的间接死亡。
姚贝娜黑幕事件,剥夺了学员的公平性竞争。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当年那英能够成为根正苗红的主流歌手的主要原因是,她参加了一次公平性歌唱类竞技比赛——“阳光杯”青年歌手大赛,这是如今的青歌赛的前驱版。在比赛中,那英凭借演唱苏芮的《我找到自己》获得通俗歌曲组金奖。也因此获得了当时身为评委的谷建芬赏识,并被谷建芬邀请加入“谷建芬声乐培训中心”,成为了谷建芬的学生。
谷建芬是谁?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曲人,《烛光里的妈妈》作曲人,《妈妈的吻》作曲人。谷建芬是国家级别的作曲人,也是整个中国通俗音乐的奠基人。那英走上职业的核心就在于谷建芬。而且也是因为谷建芬,那英才能一直处于主流通俗音乐的巅峰。但是谷建芬是这样评价那英的:“生了一副好嗓子,张了一个狗脑子。”
所以,那英是享受了公平性比赛的巨大红利,而一步登天的。而三十年后,这位享受了公平竞争红利的那英,却剥夺了同样是青歌赛冠军的姚贝娜的公平竞争权利。
姚贝娜是青歌赛2008年的通俗组冠军,也是青歌赛历史上唯一一个通俗组满分冠军,这个含金量堪称无敌。注意,那英的“阳光杯”青歌赛和如今的青歌赛含金量还是有极大的区别的。姚贝娜的含金量是远远高于那英的。
当姚贝娜以癌症患者的身份参加那英组的四强之争时,那英给姚贝娜选择的音乐就极具针对性。一个五组高音多到令人头皮发麻的歌曲,而且全部是转音,还是英文歌。这样的选歌,几乎确定了姚贝娜的命运——淘汰。而姚贝娜的对手是一个五组高音只能唱C5、C#5的女歌手,和姚贝娜的差距足足有6度的五组高音音域差别。
但凡具有一点专业认知,都是知道姚贝娜不可能输。因为这相当于一个全国冠军和县级歌手的PK,两人的水准不在一个等级。但事实就是事实。
这个事件造成了姚贝娜未来一年的工作繁重,也导致了她癌症复发,在参加中国好声音的十八个月后死亡。所以本质上,那英对于权力的操控,是间接造成了姚贝娜死亡的事实。
那英:节目之中令人发指的低情商;1:公开指责张惠妹身材发胖;
在《中国好声音》张惠妹参加的那一届之中,选手获得那英和张惠妹两人同时转身,两人抢人阶段。张惠妹说:“希望你能来我的战队,我们以后一起研究......”
张惠妹话还没说完,那英就抢白打断说道:“你们可以一起研究一下怎么胖!”这话一出口,张惠妹脸色当场就挂不住了。汪峰忙是出来打圆场。
首先,这个舞台本身就是你们中国好声音的剧组请张惠妹去的,结果你们自己的股东以接近人身攻击的方式来公然调侃张惠妹。
其次,我也是觉得最离谱的。节目组完全可以把这一段掐掉,但是节目组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是给足了这一幕的镜头。公然以收视率为主,不惜和张惠妹闹僵。在那英说过这一句话播出之后,张惠妹就再也没有去过《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了。
如此看来,周杰伦为什么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谨言慎行,也有了原因。毕竟那英是股东。
2:对陈奕迅道:你看不见我我是吧?
陈奕迅来当过《中国好声音》的一次导师。那一次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环节,我个人猜测是节目组故意讨好那英而设定的环节:在后台,华少询问陈奕迅最喜欢的男女歌手是谁。
当时四个人都在,华少和那英都十分明显的示意陈奕迅说出那英的名字。周杰伦也在旁边Get到了节目组的用意,直言说了一句:“你旁边就有一位。”很明显周杰伦已经知道了《中国好声音》是一个什么地方,那就是对于那英而言需要讨她开心的地方。
但是陈奕迅就偏偏不说那英,而是说道:“我最喜欢的女歌手是范晓萱。”
这一句话可把那英给惹怒了,立刻说道:“你看不见我嘛!”陈奕迅只能尴尬笑笑。
空许诺,却从不负责;除此之外,那英最大的问题是对于学员的口头支票和置之不理。在《中国好声音》的抢人环节,就是那英无脑许诺的环节。
对于姚贝娜,那英:“梁博知道吧?上一届的冠军,你来我这我给你再拿一个冠军。”
对于是一个作曲人的学员,那英:“来我这啊,来我这多好。以后凡是你写的歌,我都给你包了。我全要,全唱了。不仅我唱,张碧晨也唱。”
对于一个录音师学员,那英:“你录音棚在哪,你来我这。以后我全在你那录音。我不仅我自己去,我还带人去。什么杨坤、什么孙楠啊,我都带她们去。”
......等等等等,可事实是什么?那英《中国好声音》录到一半,自己跑去玩,不知道是不是《乘风破浪2》,直接罢演,让人顶替。这是开了先河,中途换导师,换得还是一位身份不低的导师——廖昌永。
只能说拥有资本的那英,胡作非为惯了。
《中国好声音》历届导师中最令人失望的是哪一位?
看了这么多季《中国好声音》,最让我失望的导师还是杨坤。尽管那英作为一个音乐人的眼界和胸怀实在太小,但她还是有点才华和经典作品的,而杨坤除了一首“无所谓”和不存在的32场演唱会,还剩下什么?
在这么多季的节目里,来过好声音舞台的导师包括刘欢、那英、李健、陈奕迅、周杰伦、庾澄庆、谢霆锋、张惠妹、李荣浩、王力宏和杨坤。仔细比较了下这么多位导师过往的作品,发现除了杨坤之外,每一个导师在自己的歌唱生涯里都留下了非常多经典的作品,就连李荣浩这个年轻的后辈都有《年少有为》《李白》等不俗的歌曲。
杨坤出道也有二十多年了,但是翻开他的履历表,真的没有太亮眼的成绩和作品。说实话,在《中国好声音》之前杨坤都差不多要过气了,完全是这样节目拯救了他的事业,让他的音乐事业焕发了第二春。大家对杨坤印象最深的就是一首“无所谓”,每逢大活动商演他就唱这么一个歌,除此之外再无经典。
之前在节目上,杨坤挂在嘴边最多的就是他那32场演唱会,希望用这个噱头来吸引选手加入他的战队,结果很多人根本不为所动。而且有意思的是,杨坤这32场演唱会也不符合实际,最后也就开了11场而已,原因很简单,门票不卖座赚不来钱自然就不开了,谁会做卖力不讨好的事情?
其实杨坤一开始来《中国好声音》就是做替补的,本来节目请的是汪峰,结果对方有事来不了,杨坤才临时顶了上去。当初和刘欢、庾澄庆、那英站在一个舞台上,不知道杨坤会不会觉得心慌,反正我是觉得他是没有那个实力和其他三个人平起平坐的。论年龄杨坤没问题,论资历论才华杨坤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关注头条号“娱乐八卦掌柜”,看更多精彩点评。《中国好声音》历届导师中最令人失望的是哪一位?
这么多届下来感觉周杰伦、王力宏、齐秦等。不是说他们没有实力,也不是说他们的资历不足以当导师,而是以他们的性格和选人准则不适合当导师。
例如周杰伦,本以为以他的风格能在好声音甄选出一大批别具一格的歌手。但参加了几届,除了低调组合几乎想不起谁了。周杰伦个人特色太明显,却不能把学员的特色挖掘出来,大部分学员都是演绎他本人喜欢的风格。他看人的眼光也不够准。第四季李安以一首《逝去的爱》惊艳全场,但后期表现也表明了他仅仅只是高开低走的代表,天生有好嗓音,但是除了逝去的爱,他演绎其他歌曲都略显苍白。但是周杰伦把全部希望都压在他身上,这已经可以看出他看学员不够理性。学员没有个人风格是走不远的,所以周杰伦加了几届几乎都是在陪跑。(今年的哈林也有些步周杰伦的后尘,学员唱的歌曲全部是他古典嘻哈音乐的改编,观众并没有很喜欢)
再如齐秦、王力宏,感觉他们都是适合创作但不适合挖掘学员的人。这届看王力宏选人,只要歌曲有一点好听,他就转,并且积极争取,但中国实在不缺好声音,缺的是有灵魂的好声音。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学员都没有记忆点,也发挥不出令人惊艳的水准。
从导师当年来说,前几期的哈林算是超级伯乐型,也富有导师激情。那英属于比较柔情风,但是选人很准,选歌也很正确。今年的李荣浩算是导师黑马。专业制作人选人和选歌还是很犀利的。
所以以上列举的几位导师在选人选歌方面会比较失望,他们更适合做自己,或者创作,不适合选人。不过不妨碍他们是乐坛成就不凡的歌手。
《中国好声音》历届导师中最令人失望的是哪一位?
《中国好声音》2012年由浙江卫视推出,到今年已经是第八个年头。有些观众从第一期开始看,到2019年已经开始登上这个舞台作为选手出现。而关于每一季的导师们,也是换了一批又一批,可以说出了铁打的那英岿然不动,其余人选换了又换,八季加起来总人数已经超过十个。在这些导师当中,观众最为无感的也许是张惠妹。
除了召唤选手来她的family,张惠妹没有给人留下太多印象先列举一下第一季以来的所有导师,他们是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张惠妹、汪峰、齐秦、周杰伦、谢霆锋、李健、王力宏、李荣浩。
如果单论名气,杨坤的名气几乎是最小的,但他也参加过两季,尽管在歌坛的影响不如其他多位,但他在节目中表现得非常积极,尤其“32场演唱会”几乎成为人人皆知的梗,可以说为节目增加了人气。
谢霆锋的音乐事业也走入下坡路,但他的帅气仍在,尤其现场表现羞涩坦诚,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其余的人几乎不用再说,而唯独张惠妹参加的2013年当季,除了召唤选手都来她的family,还有动不动就哭一鼻子,几乎没有给人们留下太多印象。
当年的张惠妹叱咤风云,而今表现大不如前这与张惠妹在当时的音乐成绩和个人外在形象,有一定关系。在九十年代中期到末期,张惠妹是华语乐坛的现象级歌手,在张雨生的打造下,名不见经传但隔声嘹亮的阿妹一张《姐妹》专辑横扫内地港台,成为当时最为炙手可热的女歌手。而后几年张惠妹乘胜追击,连续推出多张专辑,也唱响《一想到你呀》、《给我感觉》等很多经典歌曲。
只是进入21世纪之后,张惠妹的音乐成绩不再瞩目,尽管也推出专辑,但反响已远远落后当年,甚至曾有舆论传出,歌坛早已不需要张惠妹这样在当年引以为豪的声音。
加上张惠妹那些年不太顾忌形象,个人体重迅猛增长,到参加《中国好声音》时也明显发福,只能穿深色裙装遮掩。
在这种情势的影响下,张惠妹在当时的四位导师当中显得有些尴尬,因此没有像其他导师那样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参加完当季节目之后就没有再参与。
《中国好声音》已成明日黄花遥想当年,我是买过张惠妹不止一张专辑的,而且还和同学们一起在宿舍听起。然而那样的时代,俱往矣了。
另外《中国好声音》这样的节目,在当年形式新鲜创造高收视,如今也已成明日黄花,少有人看了。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中国好声音》历届导师中最令人失望的是哪一位?
先不说那英人品如何。姚贝娜参加好声音那届,我从头看到尾,最后的结局令人气愤。从始至终,姚贝娜都是那么优秀,她选择了那英队,说明对她的敬重和信任。她演唱所有的歌都是一流的水平,夺冠呼声最高。那英为她选的最后一首歌,是她本不善长的,也是最不好唱的,高音有一点点走音,但票数也很多,大家都认为姚贝娜就是冠军所属,最后关键时刻那英选了新人张佩晨,全场都出乎所料,姚贝娜泪撒舞台,那英假惺惺的去拥抱她,她拒绝了。太过分了,姚贝娜的水平明显高出其他选手好多,那英在打压她,培养一个新人是她的成绩、功劳,姚已是成名歌手,若是冠军,也不算是她培养的。这次事件,网上骂声一片,那英的微信扫地。姚贝娜那届比赛,是带病参加的,多不容易,没选好导师,遭人算计了。姚去世时,人们还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不知道现在,那英心里是否感到愧对姚贝娜。
《中国好声音》历届导师中最令人失望的是哪一位?
毫无疑问,那英是最让人失望的一个导师。她作为一个音乐人心胸不够宽广还自视甚高,这样的歌手是成不了艺术家的,她这辈子纵使有再多的经典歌曲,得不到听众的认可,一切都是枉然。不可否认,那英这些年出了不少的经典作品,更是内地第一个在红磡和小巨蛋开演唱会的女歌手,成绩是十分突出的。但是那英一直让我十分看不惯的,是她作为一个音乐人,包容不下别的歌曲类型,在她看来那些音乐都是不具备观赏性的。如果是普通人有这种想法不奇怪,但是她作为一个资深的歌手还带有这种偏见,影响就很糟糕了。
任何一个音乐作品只要受大众欢迎,它都是有可取之处的。包括刀郎的作品,当年可以说是红遍大江南北,是妥妥的国民歌手,而他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西海情歌》等众多经典歌曲也是妥妥的国民歌曲。然而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在那英的眼里却不值一提,她觉得这些作品是唱给农民听的,不具备讨论的价值。
音乐本来就是雅俗共赏的,结果那英偏要分出个三六九等,这实在是让匪夷所思了。想当初那英刚出道的时候,也是从模仿做起,一步步从草根走上来的,结果现在出名了,岁数大了地位高了似乎就忘记初心了,以乐坛大姐大的身份自居,对别人的音乐评头论足,和广大的听众站在对立面。
这几年看那英参加其他的综艺节目,常常以大姐大的姿态出现,不仅开不起玩笑,还要求别人处处让着她,一不配合脸部表情就开始不对劲了。说实话,一个人如果心胸狭窄,藏是藏不住的,它迟早会在节目里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那英看不起刀郎看不起草根歌手,最终只会越来越不讨人喜欢。
关注头条号“星途迷影”,看更多精彩点评。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