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的创作能力是不是从出道开始就已经在走下坡路?
非也!周杰伦受制于听众审美没有进步。
结论:《告白气球》VS《土耳其冰淇淋》
一个口水歌火爆全网,一个完美的流行艺术作品扑街。
大众无法听出两者的区别。也无法理解周杰伦在制作两首歌之时的心血程度和,商业音乐的艺术性突破。
自己的最屌音乐审美不被认可,反而简单的口水歌被推崇,大众的审美水平还停留在周杰伦二十岁的时候。在三十五岁之后,周杰伦理念成熟,与市场不合,这就是为什么不出专辑的主要原因。
对于周杰伦,很多人有一个经验主义:出道即巅峰的周杰伦,一直在走下坡路。
但实际上,事实的真相是:周杰伦呕心沥血,拓宽中文歌边界的艺术作品,观众却不买账。而大众类型歌曲,周杰伦早已厌倦。
你不得不承认一件事:华语音乐大众的音乐审美,依旧是以旋律为主。还是停留在二十年前。
对于商业音乐而言,市场反馈决定了一个歌手的基本创作欲望。
这二十年来,对于大众最喜欢的简单旋律性为主的歌曲,周杰伦二十年来不断积累。这种艺术性上重复性,对于一个作曲人而言,是不具备进步性的。只是简单的重复而已,不具备不可复制性和华语音乐的边界拓展。
大家最熟悉的中国风《青花瓷》火爆时,周杰伦是这样说的:
“没想到,早知道这个(中国风)这么火,早就写了!”
在作曲层次,中国风并没有那么难,甚至于对于周杰伦而言可以挂上“简单”两个字。不同音乐风格的融合和创造,给与天马行空的音乐思维空间舞台,才是周杰伦音乐艺术审美的永恒话题。
一个人或者是一个领域的王者,在年龄达到三十五岁之后,艺术观会到达一个成熟性认知:
只有具有唯一性艺术性、开拓性、大胆性的作品,才能青史留名。至于名誉、牟利,我已经达到了顶峰。
这种观感改变,让周杰伦的专辑制作方向,发生了本质性变化:我真的不缺钱,做音乐真的是一种爱好。但是这种爱好趋势之下,我要做出的音乐,必定是具有一定进步性,才有意义。才有趣。
这是每一个功成名就的艺术者必定的成熟性。在这种情况之下,周杰伦尝试的很多精心音乐,都被大众不可接受。但是即使不被接受,周杰伦也必定保持这一种选择方向:唯一性,反对重复性。
二十年之间的360首歌曲,不需要再花费心血去做重复性。只需要去保持和探索。
而大众音乐素养,是不具备这种成长性的,相反的大众接受音乐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当年的盗版MP3到如今的收费,基本断绝了大部分的主动倾听。
成为了抖音等软件时音乐的被动倾听,这就造成了一个音乐水准环境的审美层次问题:口水歌不具备特异性音乐内涵,周杰伦的音乐定位,会造成大众割裂感。
以下,简单以《土耳其冰淇淋》作为解析核心,去看一看周杰伦是否倒退:
《土耳其冰激凌》艺术性分析;结论:这是一首必定在商业音乐史上留名的作品,具有完美周氏风格的成熟性作品;
歌曲原唱:周杰伦;
填 词:周杰伦;
谱 曲:周杰伦;
编 曲:周杰伦;
制作:周杰伦;
音乐风格:实验电子、爵士、古典、迷幻、中国风、拉丁、摇摆;
从音乐制作成员上讲,周杰伦早已没有了作词的方文山、编曲的钟兴民、洪敬尧。如果单单以创作能力考虑,周杰伦必定是不断进步的。但是整体性团队的质量,确是具有下降的。毕竟个人能力永远是有限的。
而方文山、洪敬尧、钟兴民等人,也早已以周杰伦的成功性名满天下。商业单不愁,周杰伦也并不是他们的唯一选择,也不是最优选择。
所以《土耳其冰淇淋》这是一首全部由周杰伦个人完成的音乐作品。包含作曲、作词、编曲、配器、和音等等。这种全面性,让周杰伦的风格能力更为突出。
风格1:实验电子;前奏,主体底色;《土耳其冰淇淋》通篇的基本旋律,是由电子合成的混音音色,具体为:底鼓+Bass。节奏强烈,有一种嘈杂的既视感和抖腿感。很多人说这是一种对于当下口水歌的大甩卖式超市的模拟和讽刺。其实这大可不必如此解读。
《土耳其冰淇淋》的底色就是电子。这是一个主流趋势,在欧美音乐之中,早在十年前他们就完成了的电子音乐对于主流音乐的侵占。选择电子化,是周杰伦的一种学习和进步。底色并没有太多的分析可言。只是一个基本的主体风格选择。问题在于后续的风格变化,造成了周氏风格。
风格2:布鲁斯/爵士;A段;在前奏结束后,电子的基本旋律底色依旧保持,但是这里加了一个风格音轨:正是布鲁斯。说爵士也可以。这里选择的和弦,就瞬间成为音乐选择性的不同。
周杰伦的和弦选择是: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和挂留和弦。对于和弦永远是一个作曲人和编曲人的风格核心。
口水歌和弦是:大三和弦、小三和弦。
商业歌曲的T1、T2核心是: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小七/大七和弦。
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挂留和弦的对应风格选择是实验性音乐、艺术性音乐。
这些不同的和弦名称,具有着完全不同的情感倾向。大三和小三和弦,是最简单的明暗对比。但是从七和弦开始,和弦的情感张力和色彩对比,就不会产生十分普及大众的听觉暗示。而是需要较大的音乐审美素质才能准确理解,不同和弦音程关系之下的情感色彩。
这一点区分。就隔绝了大部分的听众。但这没关系,只需要知道一件事:和弦越准确,内容度、情感度越丰富。这就是音乐作品的生命力保证。
风格三:Swing;B段;
说唱阶段,整体的电子底色Flow发生改变。同时出现了吉他音色,具体为电子化的哇音吉他,多用于Funk、雷鬼、Swing等小众音乐类型。
风格四:中国风:副歌;谁说拍中国风 一定要配灯笼
谁说写中国风 一定要商角徵羽宫
从这里开始,整个作曲的旋律线基调。从十二平均律转变为中国传统五音“宫商角徵羽”。但是在听觉上,不具备任何撕裂感。反倒是不同音乐风格,导致的不同听觉体验。
总体是一个:布鲁斯-演唱->Swing-说唱->中国风-旋律;
是不是单单是看上去,就具有完美的个人创造性魅力。这代表着完美的细节融合和完美的内容充盈度。
而在,以上这些风格转变之中,电子底色一直都存在。
风格五:电子化增加+Funk;副歌重复;
整体电子音乐风格,向着Funk音乐渐变。
风格六:迷幻;间奏;
打击乐效果器,画面也开始迷幻化。
风格七:严肃古典舞曲化;第二段A段;《土耳其进行曲》开始出现。在节奏上,进行了舞曲式改编。
风格八:古典;
完美转调,C大调转同音C小调;具有古典的忧伤气息,经典的强弱对比。古典结尾,以踢踏舞的强力鼓点作为渐进。
以上,仅仅是《土耳其冰淇淋》的冰山一角。这些音乐风格的认知,就是一个十年的功力。认知之后的运用,又是一个十年的功力。
这样的能力,仅此一人。
听没听懂,点个赞呗!
周杰伦的创作能力是不是从出道开始就已经在走下坡路?
周杰伦的创作能力是不是从出道开始就已经在走下坡路?
这句话真的是从2000年听到2021年,都二十多年了......
周杰伦的创作水平只有「认真不认真」,没有「退步没退步」。
以上就是《周杰伦的创作能力是不是从出道开始就已经在走下坡路?》全部回答了。
我是娱乐蜀,明星八卦电影电视一网打尽,做有态度有观点的吃瓜群众~
周杰伦的创作能力是不是从出道开始就已经在走下坡路?
周杰伦的创作能力是不是从出道开始就已经在走下坡路?
你可以把问题改成:周杰伦现在作品的编曲水平比着以前是不是有所下滑?起码这样会有专业人士拿出让你信服的分析和对比,给你一个还算作答案的答案。
你这个问题说的是从出道开始就在走下坡路实在令人无法苟同。
周杰伦一直都想认真地去写歌,但他有一些无法卸下的东西,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艺术市场悖论,比如他希望有较高的艺术追求,不过多的迎合市场,但是你看看他过去的曲集,带给他收益的恰恰是迎合市场“审美”的歌曲。
这就是艺术市场的问题所在,好的艺术品未必会给艺术家带来收益,投入新的创作,不局限于周,而是说市场环境,这里举个例子:中国有个殿堂级别的歌唱家,叫做龚琳娜,不知道大家听过她的几首歌呢?身边的人又听过她的几首歌呢?如果不是因为国家队和她老公,大家觉得她在市场上只用小河淌水这样歌就能让她活下去嘛?
几乎所有音乐家、导演、画家都面临过或正在面临这个问题:在两者之间如何选择,如何平衡
而周董能有这么多忠实的粉丝,也是因为他快歌展示水准,情歌打开推广,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地吸引死忠粉的套路。
以上就是《周杰伦的创作能力是不是从出道开始就已经在走下坡路?》全部回答了。
我是鹏城说,热爱明星八卦电视剧电影,励志做一个有态度的吃瓜人~
推荐阅读:
“杰伦日”盘点:童年18部老剧“回忆杀”,看到谁让你哭了?
必看:2021年10大美剧,你看过几部?
周杰伦的创作能力是不是从出道开始就已经在走下坡路?
我觉得没有。周杰伦的巅峰并不是刚出道。应该是11月的肖邦吧。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着很高的水准。所以从刚出道到巅峰,周杰伦不仅没有走下坡路还有一定提升。当周杰伦无法一年出一张专辑的时候,他的创作能力就在走下坡路了。这很正常。
周杰伦的创作能力是不是从出道开始就已经在走下坡路?
作为一个从《七里香》开始听周杰伦,从《我很忙》开始买专辑的歌迷,我经历的是舆论普遍说周杰伦江郎才尽的时代。
但是从2007-2022,中间除了《惊叹号》确实觉得不行,每一张作品我都觉得有各自的风格和特色。但是现在回头看是他的电音太超前了,我们的品味跟不上。
从《青花瓷》老少皆宜,到《告白气球》传遍大街小巷。18年说过生日送给歌迷的《等你下课》,也能看到他的诚意。
但是6年不发专辑,发出的《最伟大作品》,只能是失望大于期望,这样看来周杰伦确实是在走下坡路,他越来越不用心了。
先说说《伟大的作品》这张专辑:
一、主打歌mv很敷衍,就是一些名画的堆砌和不停的变魔术,整个mv的构图没有让人感觉到美感。
二、专辑封面也很敷衍,拿这张专辑封面放在所有的专辑之中,明显很突兀。就是一张简单的游客照就当了封面,和专辑主题也没有呼应,而以往的专辑封面让人感觉很有创意。
三、除了主打歌和mojito之外全是情歌,曲风也很接近,看不到以往专辑里的丰富度,甚至歌词都有重复,比如果香,方文山要出来挨打的。
四、编曲非常普通,特别是《错过的烟火 》,副歌的伴奏然后以为是我的耳机坏了,很嘈杂,《红颜如霜》的编曲有点落俗,再听一遍《烟花易冷》这种会感觉到编曲的空灵。
五、诚意不足,12首歌曲5首是已经发行过的,强行凑数。
作为周杰伦的粉丝,我当然也承认40多岁家庭幸福的他不可能像20多岁时天马行空桀骜不驯,即使他再也写不出神曲出不了神砖,他的华语乐坛地位也已经在那了。但是我最不忿的,是他如今对于音乐和事业的态度,以及没有在华语乐坛取得更高的,如教父版的地位。
他走下坡路的原因我觉得是这些原因:
一、昆凌
如果周杰伦现在的老婆是侯佩岑,他对于音乐和事业的态度还会是这样吗?
记得周杰伦第一次上侯主播的节目,侯就能和周杰伦聊创作风格,聊音乐艺术。
昆凌可以吗?昆凌也好意思在上综艺的时候说听不懂周杰伦的歌。
女人对于男人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和昆凌结婚之后,周杰伦注册了ins,经常在欧美各国游山玩水,甚至发帖内容都用英文。
周杰伦英语是啥水平?以前说好的“中文才是最屌的”呢?
整个人的思想和文化认知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往欧美靠拢,给我的感觉就是认为欧美才是主流才是时尚。
有人能说出昆凌给周杰伦事业上带来的帮助吗?更别说《天火》这部电影恶心用片尾曲来营销。
二、猪朋狗友
猪朋狗友第一名点名麦天王,麦天王一看就像个市井小昏昏。
2019年英雄联盟鸟巢决赛,周杰伦带着麦天王和小派上台唱《英雄》,麦天王你一个跳舞的你唱什么歌?还站c位。
2015年的摩天轮,还是周杰伦一个人在台上,从2016的地表最强到2019的嘉年华,台上的人越来越多,仿佛是合唱比赛,真的很尴尬。
我当然知道周杰伦嗓子不行了,还想照顾歌迷,但是我觉得可以减少一点演唱会,哪怕在台上聊聊天都好。
现在周杰伦身边一群人全是吸血鬼,演唱会,拍综艺,拍mv都要带上,他们是什么专业人士吗?
这群人每天在周杰伦身边捧他,他还有什么清晰的自我认知吗?
难怪唱出“世代的王,音乐的狂”这种这么自吹自擂的歌词。再也没有编曲三巨头,也再也没有邝盛了。
现在对于周杰伦更多的是一种心疼和一种惋惜。
心疼他确实这20年为音乐为歌迷付出了很多,惋惜的是认为他在华语乐坛能够取得更高的成就。
如果2004年的周杰伦看到2022年周杰伦对音乐的态度,04年的周杰伦会怎么想?
或许也正如憋人说得,有的人适合做教父,有的人适合做流行天王。
罗大佑是理想主义熏陶出来的,他可以做教父。
周杰伦出道就在千禧年,是逐渐泛娱乐化的起点,他就是个玩音乐的天才罢了,所以他的才华注定让他走上天王这条路,而不是什么教父。
周杰伦的创作能力是不是从出道开始就已经在走下坡路?
我觉得一直没有走下坡路,只是听众的审美提高了,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每个年龄段的心态也不一样,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四十岁和二十岁的心态一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出现,心态的变化,这些都会影响创作的。
作为一位老歌迷,只要周董平安快乐,幸福美满,比什么都重要。
永远支持周杰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