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银监会对中信银行泄露池子交易明细立案调查,你怎么看?
法律面前,从没有大客户小客户之分,客户再“小”,权益也应保障,不能打折,不能蚕食,更不能“出卖”。
这段话出自“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就此事发表见解,可谓一针见血,点评到位!
池子事件一出,中信银行毫不含糊,迅速对此事做了回应,足见此事的严重性,足见中信银行对此事的态度——零容忍!
5月7日凌晨56分,中信银行在官微发布了致歉信。 我行已按制度规定对相关员工予以处分,并对支行负责人撤职处分。
今天,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也表示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启动立案调查程序,严格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2020年3月,中信银行在未经客户本人授权的情况下,向第三方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交易明细,违背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银保监会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规定,严重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得不说,池子在沉淀了一段时间后,因为这件事,又“火了”起来,不过这不是他的本意!
一则因为此事增加了他的曝光度,因而火了。
二来是因为中信银行泄露了他的银行账户明细,让他很恼火!
事件概要梳理池子自述,去年发现笑果违约,拖了很多应付的演艺报酬,在他对工资账单明细提出异议后,笑果基本上刻意停止了他的一切工作。
池子多次提出和平解约,笑果不同意,只能仲裁!
然而,令池子想不到的是,笑果竟然让他赔3000多万!
然而,令池子更没想到的是,在笑果文化寄给他的案件材料里面,竟然发现了池子在中信银行的个人账户交易明细……
我们都知道,个人账户交易明细可是非常隐私的材料,除了本人,其他人是看不到的。
如此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笑果文化是怎么办到的呢?
原来笑果文化是中信银行的大客户……
一气之下,池子就给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虹口支行发了律师函……
再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通过这件事,也给我们普通人提了个醒:
【1】我们要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
【2】我们在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看清楚合同的每一项条款,避免“入坑”而不自知。
如果只签一份的合同,坚决不能签!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5月9日银监会对中信银行泄露池子交易明细立案调查,你怎么看?
中信银行作为我国最早的商业银行之一,居然违反法规,未经允许,向第三方泄露储户的交易流水账,给储户带来巨大伤害,中信银行一定会受到银监会严惩,相关人员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中信银行咎由自取,其他银行应该引以为戒。
【事件的经过】
池子在笑果文化寄过来的案件材料中,发现含有其在中信银行的个人账户明细,而交易明细是重要的个人隐私,银行绝对不该将该项数据交给第三方,所以,池子向公安局报案,同时向银保监会等政府监管机关投诉。
池子已向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提交了仲裁申请,并将追究笑果文化和中信银行虹口支行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侵权行为。池子的代理律师认为,根据《商业银行法》第29条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为存款人保密。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个人查询。
5月7日,中信银行对相关员工予以处分,并对支行行长予以撤职,但是,事实已经造成,此事不可能就此为止。
【中国银保监会启动立案调查】
1、银行要以服务人民为中心,要维护银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银监会认为2020年3月,中信银行违规向第三方泄露客户交易明细,违背银行保密原则,涉嫌违反商业银行法和相关规定,严重损害消费信息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3、银监会将按照法律法规对中信银行启动立案调查,并进行严肃处理。
4、对全国的银行系统发出警示,必须依法开展业务,保护消费者权益。
结语:
银行不能泄露储户的个人信息是基本常识,极个别银行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不顾国家法律法规,私自将储户的个人信息透露给第三方,可能触犯刑法,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严惩;作为银行法人代表,要对银行的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严格管理,避免此类事件发生;中信银行的信誉度必然受到影响,在业务方面必然受到影响,这纯粹是咎由自取。
5月9日银监会对中信银行泄露池子交易明细立案调查,你怎么看?
前几天,脱口秀演员池子的银行转账流水账被他的东家笑果文化公司调取了。笑果公司之所以能拿到池子的个人信息,中信银行给出的答案是笑果公司是大客户。无奈之下,池子向笑果公司和中信银行发出了律师函。中信银行快速做出了回应,在其官微发布致歉信,承认了支行行为不当,已经对员工进行处分,并对支行负责人撤职处分。
这事就不能完结,我们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作为金融机构必须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否则不仅要受到法律制裁,更会失信于民。看到这个消息后,很多中信银行卡的持有者取消了银行卡。
银监会出手了!5月9日银监会对中信银行泄露池子交易明细立案侦查。可以说,这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而中信银行这种行为,为了一个所谓的大客户,损伤惨重,真的是得不偿失。这件事,也反映出中信银行内部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存在多大的漏洞。
建议国家不仅要不断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制定和完善金融等机构的保护个人信息的机制。更要严格执法,坚决惩罚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
支持银监会对中信银行彻查!
如果您认同我理性分析,请为我点赞、评论转发和关注!5月9日银监会对中信银行泄露池子交易明细立案调查,你怎么看?
中信银行该查该罚,这毫无疑问。
但我们也不用太担心,毕竟这只是单一事件。
总体而言,银行客户信息安全是有保障的。
5月9日银监会对中信银行泄露池子交易明细立案调查,你怎么看?
5月9日银监会对中信银行泄露池子交易明细立案调查,对此,你怎么看?
5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通知:
2020年3月,中信银行在未经客户本人授权的情况下,向第三方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交易明细,违背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银保监会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规定,严重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目前银保监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启动立案调查程序,将对中信银行依法依规严格进行查处。
事件起因5月6日,原吐槽大会演员池子发表了一篇公开信,在信中讲到了老东家上海笑果文化私自从中信银行上海虹口支行获取其个人账户流水,侵犯了其个人隐私。并通过律师发函要求中信银行、笑果文化赔偿损失,并公开道歉。
池子的博文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而中信银行也是在深夜及时发文道歉,并给出了相关处理意见,对相关涉事人员进行了处理,并撤职了一名支行行长。
中信银行的道歉并没有平息事态的发展,整个银行业遭到了社会的整体质疑,信用遭到了践踏,银行还是银行吗。
当下银行业乱象纷呈,刚按下中国银行的葫芦,又起了中信银行的瓢,宁波银行也不甘寂寞,试图抢一把风头。
面对全社会的谴责,银保监会也有点坐不住了,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对中信银行启动了调查的程序。
中信银行可谓“劣迹斑斑“就在2019年8月份,银保监会就对中信银行开出了一张2000多万元的罚单,违规案由多达13项。主要违法事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被挪用于股权投资;信贷资金被挪用流入房地产开发公司;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资金被用于缴纳土地竞买保证金;违规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性质融资,违规向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融资,违规为房地产企业支付土地购置费用提供融资;违规向四证不全的商业性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融资。从这些违规事实来看,中信银行的经营管理确实存在问题,在国家三令五申严禁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的要求下,中信银行仍然违规把信贷资金投放于房地产开发市场,进一步吹大了房地产市场泡沫。其胆量可谓不小,什么底线红线全都不放在眼里。
打开银保监会网站的处罚记录,去搜一下中信银行,可以发现,类似的处罚有很多件,属于屡教不改的性质。
总结中信银行是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内部管理水平尚且如此,那么其他的一些城商行、农商行的管理水平也就可见一斑。
信用是银行赖以存在的基础,长期以来,老百姓对银行形成了天然的信任,总觉得银行就是那个最安全的地方。
如今这种信用已经摇摇欲坠,诚信的规则一旦被打破,银行也就不是银行了,整个金融体系将会发生系统性的风险,后果无法想象。
还好银保监会及时出手,希望能还金融系统一片蓝天,让即将失去的“信“回归到原来的基础。
5月9日银监会对中信银行泄露池子交易明细立案调查,你怎么看?
本来这事中信银行已经快糊弄过去的,但5月9日银保监会突然插了一脚,要对中信银行启动立案调查。也难怪网友说解救中国银行的只有宁波银行,能解救宁波银行的只有中信银行了。
简单回顾一下整个事件这本来是一场娱乐圈的撕逼大战,和银行没有半毛钱关这本来是一场娱乐圈的撕逼大战,和银行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在笑果文化寄给池子的文件中,后者发现了自己的账户流水,而卡和身份证都稳稳的躺在自己口袋里。于是池子在针对笑果文化的声明中就捎带了中信银行,卡在我这,身份证在我这,就敢私自查询我的流水,还有王法吗?干嘛不直接把钱转走呢?
这本来是一个比较普通的发泄,但瞬间唤起了广大网友被银行多次不尊重的回忆,也有人怕老婆跑银行查自己的私房钱,于是这个事就这么火了,大家已经忘了笑果文化和池子的撕逼大战,中信银行被喷成了筛子。不过实话实说,中信银行也够意思,道歉,撤职,处分,一样都没少,至少人家开除的是一个行长,不是临时工或者保安保洁啥的。
不过看完整个事件,笑果文化和中信银行迷一样的操作普通人压根就理解不了啊第一,怎么就敢随便查人家流水?
只要是有点智商的人都知道,未经客户允许查询流水,是绝对不能干的,除非执法机关拿着查询函过来。银行柜员好歹是受过培训的,不会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更何况拿去给笑果文化当证据,这不没事惹得一身骚吗?后来池子质问中信银行,得到的答案是配合大客户。这中信银行公关能力我也是醉了,什么大实话都往外说啊,小客户就不是人吗?这不明显没事找事嘛。但是无论如何,桂圆和行长肯定受到了某种指示,至于支行行长是不是最后的BOSS,要等银保监会的调查了,但中信银行什么都没调查明白,就拿一个支行行长开刀,明显糊弄观众。
第二、笑果文化把流水寄给池子
这个操作估计能让中信银行吐血,这就好比走后门开大奔进故宫,还非得发微博炫耀。像这种情况自己偷偷看看就行了,还把白纸黑字的证据寄给别人,是中信银行的行长没交代好?还是笑果文化侮辱池子的智商呢? ?反正事儿是出了,不合规矩的中信银行遇到了不懂规矩的笑果文化,后果很严重。
恶性竞争导致银行乱象我个人观点倾向于柜员和支行行长都是背锅侠,最近银行的瓜一直吃个不停,反映的也是银行业的一个现状。那就是行业盲目的竞争,主要表现就是压榨员工,无论是柜员还是行长,没有一个傻的,为什么这么干,还不是因为有压力。你一天8小时我就一天10小时,你一周休2天,我就周末加班,连节假日都不要了。你每个员工分500万的任务,我就分1000万,你让员工给高端客户接孩子,有人就敢让帮忙生孩子。总之你加码我也加码,最后看谁先倒下。
银行的铁饭碗不好端说实话在进入银行之前,我也和诸位想的一样,高端大气上档次,钱多事少离家近。但是事实上,银行业和房产中介没有什么不同,看似光鲜的外表,每天打电话营销客户,早上跳个舞晚上开个会,想拿钱业绩说话,无非一个卖房子,一个卖金融产品。当然了各个行业都有压力,我并不反对银行业竞争,但是金融行业及其特殊,恶性的盲目竞争会扰乱市场秩序,产生很多违规问题,比如前几年保险业的无序竞争,很多业务员死缠烂打,跑到客户家里不走,有的甚至欺骗老人,产品固然是卖出去了,保险业也得到了发展,但是名声也臭了,现在仍然很多人相信保险就是骗人的。
银行业同样好不到哪,为了创造中收,招商银行对接的钱端,中国银行对接的原油宝,都是在自己把控风险不严格的情况下,让投资者面临上亿元的损失。还有的银行为了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采用返点的方式拉存款,前段时间一个网友说在贵州某银行存的定期利率竟然高达7%,这要把贷款利率定多高才能裹住成本呢?因此,银行绝不能一心只追求利润,这种恶性竞争的后果会伤害自己的员工,转嫁风险给社会,最后连累自己和客户。
个人的账户隐私怎么保护?相信这个也是大多数人关心的话题,评论区看到不少人把中信银行的户都消掉了。但是实话说,这样的效果非常有限,如果银行不为侵犯客户隐私而付出大的代价,那下一次面临这种情况,他还是会帮大客户,可以开除的支行行长多的是。作为老百姓我们能采取的手段非常有限,没法再事前预防,只能等事情出来之后进行维权,但是想查询是谁泄露隐私,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毕竟笑果文化这样的骚操作不是谁都能碰到的。针对于银行方面,不用的账户及时注销,选择2.3家常用的银行就可以了,一旦自己的权益被侵害了,及时找银行或者银保监会投诉。相对来说,在金融领域,银行还是比较正规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平台,P2P平台更是乱象丛生,信息被卖是大概率事件,需要重点提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