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学校通知,3月27日之前不开学?大家怎么看?

说句心里话,3月27日之前不开学,并不奇怪。

试想一下,西藏地区疫情那么轻,都是3月20日之前不开学,暂定3月下旬开学,更何况是其它地区呢?

就目前而言,在3月27日之前确定开学的地区只有贵州和青海。

贵州是高三和初三在3月16日正式开学……

青海是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3月9日至13日陆续开学;初中学校原则上3月16日至20日陆续开学……

目前,江苏的部分学校也是以3月16日为节点准备预案。

说句实话,能够在3月27日之前开学的地区并不多。

老穆认为,宁夏、内蒙古、新疆、甘肃、吉林等地区,在3月27日之前开学的可能性比较大。

教育部在“统筹谋划中小学开学工作”中,是这样部署的:

要压实属地责任,强化省级教育部门统筹,以县为主,根据当地疫情发展情况,科学研判评估,制定错时错峰开学方案,做好教学衔接。

所以老穆认为,各省的疫情很轻地区,可以提前开学。

比如山东东营地区,目前无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所以也具备开学条件。

老穆认为,学校开学是一件严肃而又严谨的事情,我们千万不能因为时间地不断推移而贸然开学,那样做就是对师生极大的不负责!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今天接到学校通知,3月27日之前不开学?大家怎么看?

开学的时间,大家一直在猜测。从3月初,到3月15号,再到3月底前能不能开学。钟院士说:4月底前疫情得到缓解。国家说:在疫情没有完全控制和有效的解决前,不会安排开学。

综合各家信息,其实对于开学这件事,大家要放宽心态了。做好2个月的准备,如果1个月内开学了,那就是惊喜。而如果盼星星盼月亮似的从2月等到3月再到4月,那失望会越来越多。

尽管很多家长已经被网课,在家学习给逼疯在家里(因为不能出门),但不拿孩子的生命安全开玩笑却是共识。

看看目前国内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而外围开始狼烟四起的时候,防止回流是重点,这个时候,风险并没有离开,不开学是明智的。

很多时候,本来已经好转的事情突然转坏,都是由于盲目的自信和乐观。

所以,不开学,听从国家的号召,继续宅在家里。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生命健康更重要,那在陪孩子学习的路上,放松自己,放宽心情。这是一个难得的磨合的机会,增加彼此的了解,或许就找到新的相处方法和模式了。

对于学习,眉毛胡子一把抓觉得累,那就捡重点。跟着大部队,跑在队伍前还是后面,自己的水平来决定。

今天接到学校通知,3月27日之前不开学?大家怎么看?

3月27日前不开学在我看来这属于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点,我所就读的高校此前已经发出通知三月份一整个月将全部在线上上课,若疫情还未结束,那四月份将继续在网上上课。教育部在文件中提到,“各地可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决定中小学开学预案,但大学要等到疫情结束后才能开学”,所以各地为保证师生的人身健康,将开学时间一再推迟,在我看来合情合理,我认为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目前已经通知开学时间的有哪些省份?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3月27日前都不开学,这已经是除湖北地区外最晚开学的学校了,但其实不然。目前除了贵州、青海两个省份已经公布了开学时间之外,还没有其他省份公布了开学时间,就连确诊病例为0的西藏地区都还没有公布全省的开学时间。其中青海省:高中和中职学生在3月9号—16号陆续开学,初中学生在3月16号—3月20号陆续开学;贵州省: 初三、高三学生作为第一批,在3月16号开学。在这已经通知开学的省份中可以看出,两个省份都是先由一批学生先开学,其他年级的学生根据疫情情况决定具体的开学时间。所以,题主所存有疑问的3月27日前不开学,我认为不算太晚,并且这样的通知是为了全体师生的健康考虑,我认为切实可行。

疫情不结束,开学存在风险,晚开学对大家都好

目前全国还有3万例确诊病例,并且每天还有200-300例的新增病例,如果贸然开学,学校师生的健康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到全国的疫情全部结束后再开学。当然,对一些毕业班的同学而言,时间就是知识,越晚开学他们心里越没底,针对这一问题,全国不应该“一刀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所在的地区通知3月27日前不开学,主要是考虑到你当地的疫情情况还不允许太早开学,当然这也是出于对师生的负责,我认为这样的举措很人性化。因为很多家长都在说“就算学校在三月份开学了,我也不会送我的孩子去上学,要请假半个月,等疫情过去再回学校”,所以,你所在地的开学时间刚好也考虑到了家长的担心,我认为时间点把握得好。

总的来说,全国的学校等到疫情结束之后再开学是最安全的时候,目前谈开学都觉得太早,家长也不同意,所以3月27日前不开学也是为了师生的健康考虑。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今天接到学校通知,3月27日之前不开学?大家怎么看?

你的问题中有两点不明确,一是地区;二是学段。这两个信息很关键,不同地区,不同学段得出的开学时间也不同。

如果当地疫情控制的很好,3月27日开学略显保守。如果当地疫情走势不明朗,3月27日后开学比较安全。

学校通知上指出3月27日前不开学,说明当地教育部门对疫情稳定还缺乏信心。

何时开学只需关注一个条件就够了,即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而这里的疫情不单指“内”,还要看“外”。内,要看国内和省内疫情,外,要看国外疫情。

目前,国内疫情发展总体来说比较好。除湖北外,其他各省情况也比较接近。随着国外疫情的蔓延,境外输入病例必须充分考虑。

近日,浙江、宁夏、北京、广东四个省份都出现了少量的境外输入病例。

其中,浙江新增8例自意大利入境病例。

境外输入病例的不可预知性给国内疫情防控增加了难度。这也是终南山院士担心的事情,控制不好,后果可能更加严重。

虽然各地复工复产正在有序安排,生活秩序正在恢复,但是各省的防疫形势还很严峻,外紧内松可能成为常态。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严防境外输入病例,不能有丝毫懈怠。

教育部最新通知中也提出了:大中小学原则上继续推迟开学。我想也是考虑到了境外输入病例的影响。

云南省发布第12号通告:云南省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十条措施。

由此看来,各地3月27日前全面开学的可能性极低。最大可能是三月中下旬初三、高三先返校,其他学段静观其变,择机而动。

各级教育部门制定的一切开学方案,都要符合教育部的通知精神。

教育部指出:错时错峰开学,落实属地责任,疫情没有有效控制前不开学。大中小学原则上继续推迟开学,制定方案时可安排初三、高三先开学。

教育部没有明确指示开学时间,各省可结合本地疫情制定开学方案。我想这个方案大致是这么个流程:

高三开学——初三开学——高中其他学段开学——初中其他学段及中职类学校开学——小学开学——幼儿园开学——大学开学

距离3月27日还有23天,要完成多个学段的分批开学需要一些时间。每个学段之间至少要延迟几天观察情况。如果你的学校是小学或幼儿园,3月27日前开学很难办到。

截止目前,贵州通知3月16日初三、高三先返校;青海通知高三年级3月9日开学;其他各省继续推迟开学。

总结一下,国内防疫形势整体表现良好,只要有效控制境外输入病例,相信开学日期会早日到来。我的推断是:3月23日之前会有少部分地区高三、初三开学,3月27日以后,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各学段会陆续开学。

今天接到学校通知,3月27日之前不开学?大家怎么看?

学校通知3月27号之前不开学。3月27号之前不开学这很正常。而且照目前来看,大多数省份都不会在3月27号之前开学。

1、现在疫情还在发展中!

虽然很多地区已经复工,但这也是考虑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问题。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是疫情最美逆行者。没有他们的复工,社会这台大机器就不可能运转起来。

而钟南山院士预测,到4月底左右,我国的疫情才会得到完全控制。

2、保证孩子的安全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而学校里主要以学生为主。他们是我们社会的希望。在疫情没有得到完全控制,没有确保100%安全之前,他们是我们社会的重点保护对象。

如果疫情没有得到控制,学校就开学了。学生们聚集在一起,哪怕有0.01的新冠肺炎传染危险性,对被传染的孩子的家庭来说,都是100%的重创!在疫情没有得到100%控制之前开学,这是对每一个孩子的不负责任。

3、目前全国各地的开学情况!

到目前为止,全国一共有6个省市在开学通知中涉及到明确的日期。

青海省:从3月9号到3月16号起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陆续开学。3月16~20号之间初中生开学。

贵州省:高三初三3月16号开学。

西藏:3月下旬(3月20号后)开学。

江苏南京:部分学校以3月16号为节点做好开学预案。

台湾:中小学已开学,高校陆续开学中。

香港:4月20号开学。

今天接到学校通知,3月27日之前不开学?大家怎么看?

其实开学的问题应当都是以官方的为准,学校里面应当是通过某种渠道得到了一定的确定信息,所以才通知各位老师。

随着全国各地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个人防护以及学校开学,相互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所以政府方面开始对各个省内的县市进行了一种风险区域的划分。

风险区域划分之后,再结合疫情的发展,孩子们的学习,孩子们到校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到缓解,随着全国很多省份高三和初三的孩子开学日期的明确,那么想必全面开学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眼中。

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家庭,社会都非常关心,但是对于疫情所带来的风险,每个人更关心,所以说,在科学问题上,家长政府都非常的关注,必须能够做到的就是万无一失,再加上相当的个人防护。

对于我们这边目前没有接到任何通知,估计3月底开学的可能性也会是有的,但是3月中旬左右开学的可能性几乎不大,毕竟分批次开学,高中初三的孩子们先开学的话,其他的年级肯定要相应的向后推一推。

出门戴口罩,安全又高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