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推行“县管校聘”有什么意义呢?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

看似简短的信息,却蕴含很多信息量……

“县管校聘”真的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一、何为县管校聘?

“县管校聘”是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全部实行县级政府的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交流或轮岗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二、哪些老师容易落聘呢?

【1】教学质量一般,但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老师;

【2】教学质量很差的老师;

【3】 没有责任心且教学不认真的老师。

【4】爱推卸责任,没有担当的老师;

二、“县管校聘”的目的是什么?

【1】提高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地提高。

【2】平衡城乡教学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3】促使城乡老师流动起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经验,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三、“县管校聘”有哪些弊端?

【1】校长拥有绝对的“人事权”,比较容易滋生腐败,从而不利于教育公平。

【2】容易产生利益冲突,从而引发老师间的矛盾,不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

【3】老师们来回变动学校,给老师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4】落聘的老师,心里比较难过,容易走极端。

【5】乡村老师都想进城,无形中给乡村教育带来影响。

【6】城里的老师进入农村,能否静下心来执教,有待考证。

四、假如你落聘了,该怎么办?

老穆认为,一般情况下,只要你“年度考核”合格,教育局会不会直接把你“赶走”,有可能会被安排到其它学校教书,也有可能安排后勤工作,只要你心态积极,将来或有翻身机会。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中小学教师推行“县管校聘”有什么意义呢?

好多事听起来很好,做起来很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有一个适应过程,但随即会对少部分人员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首先是教育的稳定性。对于孩子们有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是最重要的,如果聘的结果教师大变动,强校更强,弱校更弱,那恐怕是与设计者的初衷背道而驰的,而实际操作中很有可能是优秀教师被优化到更好的学校。

其次是教育的连续性。每位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都有一定的了解,聘来聘去,人事大调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仗如何打,一切都得摸索。

其三是某些校长的权力难以监督。用人他说了算,容易形成新的利益小团体,形成亲朋利益圈,如何破解,有一套机制吗,起码现在大众还不清楚。就像疾控的直报系统,花了那么多钱,这次疫情没起作用。但教育影响的是一代人!

中小学教师推行“县管校聘”有什么意义呢?

在2020年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

3年前,我们地区有几个县进行了“县管校聘”的试点。从试点的效果来看,还是很理想的,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行竞聘上岗,更能有效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老师的编制不再属于学校,而是归到教育主管部门,为优秀的老师提供了发挥专业技术能力的平台,促进了教师间的合理流动,让教育能够得到均衡发展。

“县管校聘”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年轻老师和老教师竞聘同一岗位,如何才能做到公正公平?校长的权力太大,如何来约束?竞聘上岗的过程中如何杜绝微腐败?

有很多地区的“县管校聘”工作经验值得借鉴,我们地区对于老教师制定了特殊政策,原则上离退休不足5年的老教师优先聘用。这个政策解决了老教师被淘汰的后顾之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县管校聘”工作是校长聘用中层领导,组建学校行政领导班子,学校行政领导聘任班主任,班主任聘任科任教师。这样就能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老师即使和校长的关系好,如果教学业绩差,班主任老师也很难聘用这样的教师,校长也不会给班主任说好话,校长的权力自然受到约束,也杜绝了微腐败现象。

考核方案究竟是怎样的,才能杜绝这种情况呢?

学校的考核制度要不断完善,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一个老师的教学考核业绩分两大部分,一是考核个人教学业绩,二是考核班平教学业绩,它们之间的比例各占50%,老师的教学业绩考核相对来说是合理的。

如果班主任聘用了一个教学业绩差的老师,对于该班的平均分肯定要受到影响,这将影响其他任课老师的考核业绩。就算班主任老师没有意见,其他任课老师也不会同意,校长的权力再大,也很难摆平这件事。这就是用制度管人比用人管人的好处。在竞聘过程中的微腐败现象自然就不存在了。

开学即将实行“县管校聘”,老师,你准备好了吗?

中小学教师推行“县管校聘”有什么意义呢?

县管校聘在我县已经推行了几年了,个人感觉心理压力大了一点点。实行县管校聘,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

原来我们每个人的“人事关系”都在工作的学校,许多老师一旦进入某学校工作,这一辈子的人事关系都在这个学校,从参加工作到退休都在同一所学校。

实行县管校聘以后,每个人的人事关系都在县“教育管理中心”,原则上来说,你属于县教育管理中心的人,工资由县教育管理中心造表,比如我填写难度考核表时,工作单位一栏是:某某县教育管理中心下派到某某学校。这样,县教育管理中心可以把我派到任何一个学校。

现在我县各个学校教师当然是相对稳定。原因很简单,一届没有教完,如果换老师的话,学生适应是比较困难的。一个班老师联手习惯了,换一个新面孔,配合起来不是很顺畅。

实行县管校聘以后,各个县城学校派往农村学校支教就比较容易。我们老师要评一级职称、高级职称,必须有在农村学校任教2年的经历,所以,县城的优质教师,也争先恐后到农村学校支教。

县管校聘不是为了让教师解聘。其实,我们每个教师的年度考核只要是合格,就不会被解聘,年度考核分德能勤绩四部分,只要我们师德合格,认真工作,成绩不要太差,不会被解聘,也不会被安排到“偏远”学校。

县管校聘是大趋势,我们每个老师要适应它,不必过于焦虑。

各位朋友,你们那里实行了县管校聘了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下方留言。谢谢!

中小学教师推行“县管校聘”有什么意义呢?

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其实不是实不实行县管校聘,而是把教育当产业还是事业来看待。以前把教育当事业,重品德教育,鼓励教育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现在当教育为产业,在教肓中引入竞争,重文化考试成绩,鼓励优胜出劣汰,竞争上岗。不知哪种教育有利于社会?过若干年会有答案。

中小学教师推行“县管校聘”有什么意义呢?

我老家的农村有一所小学,现在学校建得非常漂亮,楼房、塑胶跑道、微机室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比城里的学校,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学校建得更好了,学生却更少了!

那些有钱的家庭,会在城里买房,让孩子去城里上最好的学校;那些家庭条件一般,但是家长重视教育的,会把孩子送到镇上或者市里的私立学校,虽然学费昂贵,但是因为买不起学区房,又不想在本地上,所以也愿意支出这部分教育费用;剩下那些家庭条件一般,又不重视教育的家庭,就在本地凑合着上,就这样,学校成绩越来越差,名声越来越差,学生流失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家门口有免费的学校不去上,而要去花高价去外地上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师资力量的差距!农村学校,靠一些老教师支撑着,教学思路、教学激情都严重不足,年轻老师招不到,招来留不住,没有好老师,就没有好生源,就没有好成绩。

农村学校如何招来好老师?如果留住好老师?国家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比如银铃计划等,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国家又想到另外一个措施——共享老师!也就是”县管校聘“,并且在多地进行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在今年全面推行”县管校聘“,就是为了平衡教育资源。

然而,”县管校聘“,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第一、城区老师不愿意下去,农村教师怎么上来?

城里的老师,有多少愿意去农村的?我想不是很多吧,除非有利益的引导。什么利益?那就是晋级职称,比如晋级高级职称必须要有农村支教经历。但是,如果一个老师因为落聘了,被”流放到“农村,他愿意去吗?他去了愿意好好干吗?

如果城区的老师去不了农村,农村老师就无法到城里,这种流动就可能变成城市内的流动和乡镇内的流动,这种流动有何意义?

第二、好老师不能下去,差老师下去干啥?

实行”县管校聘“,学校领导掌握着老师的”生杀大权“,校长肯定不会放好老师下去,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骨干老师、名师、听话的老师、能干的老师等等,反正是领导认为好的老师,而那些不好的老师,会落聘,一旦落聘,就要交流到别的学校,这对老师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会因此引发恶性竞争。

第三、年轻老师下不去,老教师面临危机!

教育虽然需要经验,但是更需要精力,如果让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一起竞争,老教师在精力、激情、学历、教学方式等方面全面处于下风,在同一平台竞争,就会落聘,为学校奉献了一辈子,最后被淘汰,这样太不人性,谁都会有老去的一天,老教师的今天可能就是年轻教师的明天,对于年轻教师也不利。

第四、老师动起来,学校凝聚力怎么增强?

一个学校的战斗力,不仅要靠优秀的老师,还要靠老师对学校的认可,这种认可就是战斗力、就是生产力,如果一个学校的老师频发调动,就不会形成这种战斗力,老师对学校的认可,一般学校3到5年,没有时间的保障,就无法有很好的交流和认可,没有认可,就没有凝聚力。

第五、组建的家庭被”拆散“,对老师有好处吗?

一个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或者农村老师交流到城里,意味着老师可能要吃住在学校,老师组建的家庭,会因此受到影响,孩子的教育,会受到影响,夫妻感情会受到影响,这都是问题。

上面的这些问题,都是政策制定者应该好好考虑的问题,”县管校聘“从思路上来说是对的,但是实施起来,容易走形,我们虽然对此有很多质疑,但是也无法提出一个更好的方案,所以最希望能做好的就是让政策实施起来,更加合理。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