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要中考,感觉什么都来不及了,至少要在班级提高十名才可以进理想高中,怎么样才能逆袭?
对于题主的困惑,老穆深有感触,让老穆忽然想起了五年前的一件事。
记得那是高考的前两天,有一位高三女生,在我面前哭了,她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准备好,感觉还有很多不会的题目,该怎么办?
老穆认为,这是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还有一两天就要高考了,还在想这些问题,有用吗?徒增烦恼而已。
后来,老穆告诉她一些应对办法,最终,她也顺利的参加了高考,并考上了本科。
咱们闲言少叙,回到正题!
还有四个多月的时间就要中考了,距离理想高中还有一段距离,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成绩呢?老穆给你如下建议:
【一】迅速整理出自己各学科的薄弱项,并分出哪些是自己能快速攻克的难点?哪些是自己需要长一点时间才能攻克的难点?哪些是自己难以攻克的难点?
【二】根据自己的薄弱项,快速拟定一个复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之。
【三】课堂要把握好,并记录下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课后攻克之。
【四】认真对待每一个错题,将其弄懂。
【五】分类整理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并将知识点串联成一个体系。
【六】解题时,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
【七】考试的时候,会做的试题,一定要保证得满分,不会做的试题,一定要保证写满,并且字迹要工整。
【结束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到最后一刻,请不要放弃自己的努力!
加油哦!
六月要中考,感觉什么都来不及了,至少要在班级提高十名才可以进理想高中,怎么样才能逆袭?
你好,我今年刚好带的是初三的班主任,我给你讲一下我们班上的三个同学的例子。
第一位:李同学,她是我从初一带到现在的,才进来的时候数学44分,我记忆很深立刻。我本来脾气比较好,既然底子不好那么我就多给一些宽容吧,平时多关心下,鼓励她。中间的过程我就不说了,知道这学期开始我开始认真教他一些答题的技巧,给任务让她自己去练习,他唯一一点就是比较听我的话,我让他完成的他都去做了,最后本次期末考试考了120。
第二位:陈同学,脑袋聪明,但是不踏实,做事想走捷径,我花了整整一个月对他思想教育,教他如何踏实做事情,例如写作业不要怕想得太久,切忌用作业帮不思考。一个学期下来年级上从50进步到15,分数直接进步了80分。
第三位:杜同学,这是我的课代表,很可爱的一个妹子,但是就是数学不行,我也只是单独找他聊告诉他方法,让他自己去坚持,他也从70提升到了105。并且多了一份淡定和从容,其他科目进步更大,也是从年级的70多名进步到30多。
六月要中考,感觉什么都来不及了,至少要在班级提高十名才可以进理想高中,怎么样才能逆袭?
您好,不要绝望,我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告诉你,来得及哈,几点建议供您参考~
首先:要分析一下目前各科成绩,确立各科具体明确的目标
其次:具体分析可提分科目:
不知道您目前各科成绩如何,一般来说建议按照(数学、英语、语文的顺序)数学和英语也是容易提高的,比如数学如果程度较好,在保证90%准确率的前提下,定期主攻难题。如果数学程度一般,可以每周做套题,加强弱项。英语也是短期可以快速提高的,可以通过做套题来总结归纳知识点,听力可采用听写、跟读方式同步提高听说读写,尤其强调的是不要每天孤立的记单词,可以通过阅读完型的题目,总结积累词汇和巨型,运用在写作和口语中。
最后:平时当考试,考试当平时。一定要准备错题本,错题本,错题本。
1、 分析自己做题的错误是属于基础题目的错误?中档题的错误?还是难题的错误?中考试卷中,基础题目、稍难题目与拔高题目的比例是7:2:1;(说,100分的试卷,基础题目占到70分,如果基础不是太好的,就把基础题目作为自己的提分点,如果基础题全都搞定!保证没有因粗心导致的错误,基本可以获得中考总分的70%,这一成绩足以保证进入一所区级重点中学。如搞定,大事即可成矣)
2、 分析多次考试或是练习中,哪些题型容易出问题?比如数学,如果是二次函数相关的动点面积问题,那么可以找些相关题型,进行集中训练,对不同的动点题型做到:见识过,有方法,勤反思!比如英语的阅读理解的填空题,如何找到准确答案,在平时做过训练后,自己要掌握题目中那些关键词就是答案的指引。掌握解题技巧,节约解题时间,轻松提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祝您学习顺利,中考考出理想成绩。
六月要中考,感觉什么都来不及了,至少要在班级提高十名才可以进理想高中,怎么样才能逆袭?
我之前指导的一位初中学员,期中考试年级排名560+,期末考试前1个月开始优化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环节,然后期末考试年级排名250+。他1个月时间可以进步这么多,你现在还剩3个多月,完全可以冲一冲。
首先,你得树立信心,拥有积极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做好复习迎考的工作。
其次,你需要优化你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走老路永远到不了新地方”,只有做出改变才能学的更好。
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学习时间
离中考的时间还有3个多月,每个人都一样,但是,要是你可以把学习效率提上去,完全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比别人提升的更多,甚至能取得几倍的复习效果。
不知道你具体每个科目成绩的具体情况和理想高中的分数差距,简单的给你几点建议是:
①好好利用这段开学前,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虽然还没开学,建议你把作息时间调整为学校的状态,每天制定好第二天详细的学习计划,严格执行,劳逸结合,查漏补缺。
②重视错题,数学、物理、英语等科目,错题本是进步神器,时间有限,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
如果你想在同样的时间内,效率更高,就一定要重视错题,错题包括平时作业和考试中的做错的题,还有,如果有典型的好题,也可以整理上去。
错题整理时一定要注重“错因分析”,不要简单的把原题和正解抄上就算完事,一定要把错因清楚明确的写出来,否则下次遇到,你可能还是会错,另外,错题本一定要定期复习,直到熟练掌握。
③把每一次作业都当成考试,提高作业效率,训练考试心态和策略。作业前先复习,作业定时,期间不翻书、不问别人,独立完成,将不会的和拿不准的做好标记,作业后做小结,下次重点关注这些做标记的题。
希望能帮助到你,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私信我。
【关注“教练讲高效学习”,教你普通学生如何可以通过掌握方法考上清华北大】
六月要中考,感觉什么都来不及了,至少要在班级提高十名才可以进理想高中,怎么样才能逆袭?
首先得有悬梁刺股的决心,不要还没吃苦了,刚想到吃苦了,就想放弃了。
学习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打个比方,如果人的大脑运行的过程中耗油的话,那么用耗油量的多少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勤奋程度的话,我们至少可以公平公正的来评判一个人是否勤奋。我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老师见过太多匆匆忙忙的学生,太多看似勤奋的学生。
想上好的高中,请别做看似勤奋的学生。一个学生妈妈来说:“我们家女儿太苦了,每天五点多起床,每天晚上十一点休息,可是成绩还是不理想,她应该是那种努力过,但是没有天分的同学吧?”这个问题,我也不是第一次听说了。因为我是培训学校的老师。通常来找我们的学生,家长大多都有这个问题。我甚至总结出了,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大多都是“看着很勤奋”。我想先分享一下我们招来的学生,怎么择优录取。你没看错,不符合我们要求的学生我们坚决不收。想做我的学生,首先你得服从安排,你得吃苦。好多学生来找我们,感觉想开挂,想不干活不吃苦,认为我们都是文曲星,给他们眼前晃一下,他们就成绩就满值了。我说的吃苦是,真真实实的让大脑动起来,让它耗油,让它涨勤奋值。别熬到十一二点,只是再忙别人七点就完成的作业。别时间耗着,人坐着,大脑不动,来猜答案。老师,我感觉应该是这个答案,我感觉有这个定理,我感觉是对的。别感觉了孩子,翻下书,问下老师,没那么累。
大脑动没动,能骗的了别人,骗不了自己。真真实实的让大脑勤奋起来,别只是在耗时间。课上,多思考,勤回答。课后多总结,多预习。
真真实实大脑动起来,勤奋起来,现在想考好高中不难。初中知识不多,三两个月够用。老师是培训人,我们见过太多最后三两个月冲起来的学生。
请相信自己,你能行!
六月要中考,感觉什么都来不及了,至少要在班级提高十名才可以进理想高中,怎么样才能逆袭?
很肯定的告诉你,能考上高中,用不着绝望!还有100多天才中考,在班级提高10名就能上高中,一切都来得及。
因为初中知识总量很少,主要靠背记,理解方面的不是特别多,理解方面主要是数学的初三内容,和初三的物理,大部分内容都是靠背记。
案例1,由上不了高中到逆袭上重点高中。
我带的第一个初三学生,厦门双*中学初三的学生,12月21日开始中考特训,总共39次课,先从初三化学科目开始,两个星期达到98分,班级单科第一之后,再开始数学和物理科目特训。39次课从辅导前的初三上学期数学、物理、化学3科分数均低于50分,到中考数学141分、物理99分,化学99分,英语143分,物理与化学各差一分就满分,他估分是满分的,不清楚扣分在哪里。语文不及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写。中考折算后的总分在560分-570左右,只比厦门最好高中双十中学高中录取分数线低3分,比厦门一中低4分。
案例2:初二学生29天写完初中数学和物理,直接考中考卷
暑假我带了一个初二的学生,他初二下学期期末考数学40几分,物理30几分,家长本来想通过暑假一个月的时间,看能不能把数学提高到90分。我当时用了21天,把他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的数学学了一遍,然后用厦门市的三份中考卷直接进行测试,测试分数是123分,132分,128分,用剩下的那个9天时间,花了8天把物理初二的和初三内容学完,最后一天测试厦门中考卷物理考卷三份,成绩分别为99分,100分和98分。
掌握学习方法,肯定来得及
初中的知识点主要是靠背,理解方面的不多,所以你要做到以课本为主,把课本的所有的内容和老师的笔记,做到熟练,熟练到脱口而出。
这样,中考物理、化学考个快满分很容易。其它科目一样的道理,英语需要好好背课文,读课文,背记单词,然后写点题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