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变大学生普遍在大学期间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的现状?
题主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想必是对大学生这样的现象看不惯吧!
作为一名大学生,倘若不思进取,不学无术,整日睡大觉,玩手机、玩游戏,能毕业吗?将来能找到工作吗?
老穆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名叫《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文章直指大学生懒散,没有目标感现状……
前段时间,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直言,要让学生毕业和课程难起来,让那些“天天睡大觉、打游戏、喝大酒的醉生梦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教育部都发话了,学生们能不紧张起来吗?
或许有的学生会说:“挂科怕什么?反正毕业前补考合格就行了……”
我想,你们的如意算盘发错了!
2019年10月份,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针对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要坚决取消。
老穆认为,这对那些天天睡大觉、玩手机、玩游戏的学生,绝对是个致命打击,必能激活他们的学习斗志!
【结束语】
题主想到的问题,教育部又怎能看不见呢?
大学生们,努力吧!加油哦!
怎样改变大学生普遍在大学期间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的现状?
想改变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的现状,本身并不是什么难事,只需要增加考试难度,不允许补考,挂科即淘汰,你看还有大学生敢再昏昏沉沉混日子吗?
事实上,教育部从2019年开始就已经在严肃整治高校学风和考风,以“严进严出”为根本原则,严格抓考试纪律,从清考开始,已经有不少大学主动曝光清退名单。这一切都说明只要动真格的,来点狠劲,是可以让大学生们重视在校期间的学习。
但是,光靠学校抓学风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家庭行动起来,如家长们改变观念,把以往全方位保障孩子读大学,到半供读。即家长只给孩子提供大部分,其余的要靠孩子自己去勤工俭学挣钱,才能确保顺利读完大学。如果不这样做,大学生们就会无生计之忧,只要缺乏家庭责任感,再少了自控力,保证仍然会混日子。
事实上,绝大多数家长真的难以改变育儿观,总是担心降低孩子的保障标准,会让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恰是家长的不理性,才会娇宠着孩子。现在有一些家长确实改变了观念,只给孩子大部分学费保障,明确告诉孩子你如果不好好学习,我干脆就断了你的供,结果再看孩子保证都认真学习了。
如此说来,想让大学生在校期间不睡懒觉、不玩手机、不玩游戏,最好的办法仍然是家校合作,即学校严格抓学考和考风,家长改变观念有限保障孩子上学费用。
怎样改变大学生普遍在大学期间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的现状?
还是先弄清楚原因吧。
第一,初高中变态的升学压力让学生们痛恶学习(其实他们痛恶的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考试)再加上老师家长的开导:“等你考上大学,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没人管你”。等到进入大学,突然没人管了,便会报复性地做想做的事,睡觉、游戏、谈恋爱等等。
第二,我国大学普遍严进宽出,大家挤破头考上大学,不用太努力就可以轻轻松松毕业,谁还会用功读书?
第三,教育制度问题,应试教育必然的结果。学生、老师、家长一切以成绩为本,常常忽视了孩子的素质教育,导致孩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甚至爱情观没能树立好,大学以前以成绩为目标,到了大学一下子没有目标了,自然就颓废了。
所以呢,要想改变现状,最根本的还得从教育制度以及老师和家长的观念上做出改变!最直接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收紧大学毕业的条件,你不学就毕不了业!
怎样改变大学生普遍在大学期间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的现状?
感谢 @悟空小秘书 邀请!
怎样改变大学生普遍在大学期间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的现状?首先笔者并不赞同这个“普遍”的说法,很多优秀的大学生,大学生活是非常充实的,忙得不亦乐乎!例如,不少学子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有的忙着创业,有的忙着考证,有的忙着准备考研或第二本科,有的忙着学习职业技能,凡此等等不胜枚举;而真正无所事事、混天撩日的大学生还是少数学生罢了,大家都不傻,真傻的也真上不了本科大学不是!那么如何让这少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再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而转向开始“务正业”呢?笔者谈三点:
其一、大学专业课要更加“专业”,而不是过去那种无聊的口水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学所谓的“水课”突出表现在:不少课程教学内容空洞陈旧、脱离实际,教师的教学方式单调乏味,教学过程随意任性;学生不重视,上课睡觉、玩手机或干脆翘课,无需投入多少时间精力却可以轻轻松松拿学分、得高分,没有了获得感不说,甚至还有很大的失落感,有人甚至认为:“对照欧洲的标准,中国大学80%的课堂是水课”!大学水课众多的根源,在于“重科研而轻教学”的大学教育传统习惯,要改变这种局面,最该改变的恰恰是大学教育制度本身,大学老师不能把科研作为主业,而把教学当成副业,讲师、教授、导师们都不拿教育教学当一回事,如何让大学生孩子把学习当回事呢?这一点上,笔者觉得大学老师应该向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学习,努力把课上的更精彩,对学生有吸引力!
其二、国家要进一步强化“打击”力度,不给那些大学混日子的学生任何可乘之机。2018年11月3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在宁波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会上提出:大学要实现三个“一去不复返的日子”。首先、让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天天谈恋爱,“醉生梦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其次、让一部分教师“认认真真培养自己、稀里马虎培养学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再者、让一部分学校“领导精力投入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学生精力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们都知道,在接下来的整个2019年,高等教育的“清退”寒潮震慑了所有大学老师和学生,“清退”浪潮汹涌澎湃、席卷所有高校,让那些大学的教书混子和学混子们不寒而栗!
其三、家庭不要太娇惯着大学生,尽量让他们能够增强自食其力的生活能力。近年来,网络上经常讨论家庭每个月给大学生多少生活费才合适够花?有的家庭每月给孩子5000元零花钱与生活费,孩子还嫌少不够花;有的家庭每月给孩子2000元零花钱与生活费,孩子还都花不完,甚至会积攒下来不少。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了,我们家庭收入高、家境好,不愿意让孩子受罪,心甘情愿每个月给孩子上万乃至几万的花销,别人管得着吗?确实,有钱任性,真跟别人没什么关系,可是孩子混在大学里、一无是处,等着被“清退”,就不要再抱怨这抱怨那的了,大学可没人逼着你们孩子去上,但是孩子能不能继续在大学混下去,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笔者还是建议,家长们给孩子零花钱与生活费要适可而止,不要把孩子当“猪”一样养,否则他将来的下场就真的跟猪一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改变大学生普遍在大学期间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的现状”,需要高等学校、国家、社会、家庭、尤其是学生本人等多方齐抓共管,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强化校规校纪,搞好家校共建活动,让大学生彻底扭转混在大学的思想,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造就社会有用之才!
怎样改变大学生普遍在大学期间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的现状?
步入大学之后,一定要做好整个大学的规划和毕业后的职业规划,之前的应试教育可能在学习之外,没有多的认识,一定要多锻炼自己,学习之外的东西不管怎么样,在大学一定不要放纵自己,一定要扭转自己的态度,因为毕业了你将面临的是生活 。除了正常学习之外,在大学期间,可以适当的参加活动,做做兼职,这将会锻炼你其它的能力,而不是只会学习的人。多认识一些朋友,这样在以后说不定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最想说的是,大学真的不是来玩的,不要玩物丧志,你们必须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自己面临将要面临的是什么。
怎样改变大学生普遍在大学期间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的现状?
作为大四的学生来回答这一问题,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一:高中身边人老师鼓吹考上大学就幸福了,不用写作业等等,把一些错误的思维告诉学生,影响了大学生的一些行为规范。原因二:不明确上大学的意义,目的,也没有自己的目标。如何改变:我认为最终的是学生本身的想法改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学生有自己的目标以及规划,这些学校可以开宣讲会,带学生认识大学,大学的正确攻略。学生对未来有期待有规划,才能够有更多的动力去做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上课睡觉玩手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