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校长上任到各项工作都很优秀的学校,一年了没有理清学校框架,人心懒散说明什么?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有没有理清学校框架,我们很难直观感受到,但“人心懒散”,就说明了问题。

人心为何会懒散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校长没有做到秉公处事,所以引得人们抱怨,人心涣散。

【2】校长抓得不严,所以大家表现得很懒散。

【3】校长能力不行,大家都不服气,所以表现得懒散。

【4】校长与领导层关系不好,因而在管理上出现了问题,故而人心懒散。

作为一名校长,要想理清一个学校的框架,还是很容易的,再不济,请个属下理清楚也行,老穆认为,这不是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是这样的校长如何来到这个学校任职的,这是关键!

从理论上讲,一个各项工作都很优秀的学校,又怎能任命一个能力弱的校长呢?值得深思。

倘若这位校长是靠关系进来的,那就说明当地的教育部门出现了问题。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基于题主的问题而言,倘若题主所言并非事实,那就另当别论了。

【结束语】如果说学校是一艘船的话,那么校长就是船长,船长能力的高低,将决定船能行多远……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一个校长上任到各项工作都很优秀的学校,一年了没有理清学校框架,人心懒散说明什么?

新校长上任一年了,学校里面还人心涣散,只能说明三点:

一、这个校长工作能力低下、不懂管理、不配当校长,但他终究还是当了校长,说明什么?说明他有背景。

二、这个校长学习能力差、不学无术,缺乏一校之长应有的凝聚力和人格魅力,不能也不会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三、这个校长眼里只有上级没有下级,在他的眼里和心里,一切工作的核心都是让上级满意,至于学校的发展方向、教师的合法权益、办学质量的提升等等,都是浮云。

四、这个校长的主要精力和心思不在学校管理上,而在校外人际关系的营建和个人利益的攫取上,对他而言,这个学校也许只是个跳板。

唉!还别说,这样的校长着实不少见!

一个校长上任到各项工作都很优秀的学校,一年了没有理清学校框架,人心懒散说明什么?

从题主的描述中,有两点可以肯定:

第一,这位校长到一所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校任职,并不一定是上级部门人才配位而选派的,完全有可能是通过其他渠道到这所学校任职。

第二、到这所学校一年后,仍然没有理清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思路和框架,管理混乱,人心散焕,这说明这个校长的能力不足以来管理这所学校,同时也有可能这位校长并不是一个踏实创业务实型校长。

从问题的描述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这位校长任职一年,学校不但没有取得继承性发展,而且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的问题。

出现这种问题,无外乎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校长的能力有限,不足以领导和管理这所学校。

第二,这个校长根本就没有扑下身子静下心来去务实求新,工作浮在表面,到这所学校来任职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来干事创业,而是来谋利益的。

从人心散焕这一点上完全可以判断出,这位校长任职一年多来,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上,对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制度根本就没有做到继承和发展,甚至连最基本的管理制度都没有执行到位。

从这一点上完全可以判断出,这个校长根本就不能够胜任这所学校的管理。

不管是他处于什么样的目的来到这所学校任职,也不管上级教育部门因为什么样派这位校长到这所学校任职。目前,出现这样的管理情况,只希望教育行政部门能够尽快调研了解清楚具体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和补救,不能害了一个学校的教师,更不能害了一所学校的学生和千百个家庭。

一个校长上任到各项工作都很优秀的学校,一年了没有理清学校框架,人心懒散说明什么?

我本人是个教师,看到这个问题时,我个人认为这位到各方面很优秀的学校,一年多来,还没有理清框架,弄得人心唤散,这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优秀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充分发挥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有效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为校长,要积极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勇于探索,才能有效地开展学校工作,因为这位校长还没有弄清什么是“优秀新课程改革”的思路。

2,身为一校之长,一定要豁然大度,宽宏大量,胸襟坦荡。这是一个校长团结群众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学校领导内部团结共事最重要的一条。

特别是与教师发生矛盾或产生误解时,一定要有宽宏之心,要甘当教师的“出气筒”,为他们提供发泄积郁的条件和环境,以缓解教师的心理矛盾并逐渐消除。

当教师被理解之后,就会油然而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从而忘我地投入到学校工作中去。因为这位校长没有做到这一点,从而造成学校人心唤散。

3,尊重和欣赏教师,营造一个和谐的管理环境 ,为贯彻“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提倡以诚相见,尊重和欣赏每一位教师,注重尊重教师的意见,调动教师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

校长在管理工作中,无论是学校良好形象的树立、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还是制订课改方案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等,总是先让教师讨论,提出自己意见或设想,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决议。

因为这位校长显然不尊重教师,一切由自己个人做主,所以一年多年还没有理清框架,造成人心唤散的主要原因。

(说明,图片是转自百度,与文字无关,主要是起隔段之用。)

一个校长上任到各项工作都很优秀的学校,一年了没有理清学校框架,人心懒散说明什么?

校长搞不懂学校框架?不是能力差、没上心,而是职责分配问题。

从我上学的时候,我就经常看到不论是学校全体大会,还是平常事务处理,那个忙里忙外的总是“副校长”。而正校长只有我在开学和毕业的时候见过两次。因此,在大家的印象当中,正校长可能都是挂名的,务实的事儿还得副校长来做。

这也就很好地诠释了,为什么新任校长,一年也搞不清楚学校框架了。事儿都不是他做的,那怎么能搞得清楚呢?

我们中学的校长,从来都是在各个机构之间调来调去,有的从乡镇升级到县里、有的从县里升级到市里,有的从市里升级到省会。貌似:他们的生涯,并不是管理好每一所接手的学校,而是准备好上升之路。这听起来,觉得很负面,只要工龄在增长,条件还差不多,一般都是在走这样的路。这是很司空见惯的事儿了。

所以,对于以上楼主所描述的情况,我觉得没什么难以理解的。如果你真的在学待过几年,你就会知道这是常态。

从职责分配来看:

校长管理着整个学校的外部环境,把握着学校的整体发展方向,而学校内部的运转向来都是副校长和各个主任负责的。大家各司其职,并没有什么问题。没搞清楚学校的框架,也是常事儿,所以不必见怪。

如果某一天你做了校长,你也会发现,那个职位的公事也很多,可能根本没有时间去管理学校内部的各种运转体系。总而言之,没什么太大问题,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是领导问题或者职位安排选人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不要给学校造成额外的麻烦。

一个校长上任到各项工作都很优秀的学校,一年了没有理清学校框架,人心懒散说明什么?

一所真正优秀的学校,是不会因为校长的变动而发生人心懒散的情况。所以我认为对学校各项工作都很优秀的描述是假象,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再加上新来的校长管理无能,就进一步的加剧了管理上的问题。

虽然说学校是校长负责制,但实际上学校的运转都是在分管校长以及各个部门负责人的带动下运转起来的,校长只会影响办学的理念,并不会对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如果说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会受到校长的严重影响,那这个学校肯定不是一所好学校,根本谈不上优秀。这和在企业是一个道理,任何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会因为负责人的变动而出现重大的危机。

所以我认为这所学校的前任校长管理本身就有问题,这本来就是一个烂摊子,再加上现在的校长又无法深入管理,做事没法亲力亲为,也没法一碗水端平,没目标,没奖惩,整个的教育管理就像一潭死水,毫无疑问,老师们肯定是起不起精神都在混日子。

所以,我认为学校的框架不是校长理出来的,而是在现有的框架下进行维护和更新,如果原有的框架本身就是错综复杂,利益裙带关系太多,就是神仙来了也要找机会才能下手。

大家觉得呢,欢迎在下饭留言分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