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692分考上人大的伍继红,专业冷门找不到工作,现在怎么样了?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01、老穆有话说中国人民大学是“双一流”大学、位列“985工程”、“211工程”,在“校友会2019年中国双一流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位,仅次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复旦大学”,这样的优秀大学,何愁找不到好工作?
然而,真的就有一位这样的学生,她不仅没有找到好工作,而且婚姻生活也很不幸,最终沦落到靠低保维持生计。
她就是伍继红,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94级学生……
02、曲折的求职之路,复杂的感情之路,让她举步维艰,步步惊心!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她得到了校友的援助,日子才算好些……在1996年之前,大专以上毕业生是包分配的,然而,伍继红却是不幸的。1996年1月9日,原人事部印发《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铁饭碗"被打破。这对于1998年毕业的伍继红而言,可就要自食其力,靠自己的本领找工作了。
她先是参加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但在面试环节惨遭淘汰,非常可惜;后来她又辗转多地,曾在教育机构做过老师,曾在服装厂打过零工……但都好景不长,很快就不干了。
在2000年,她与初中同学结婚了,仍是好景不长,因丈夫出轨,最终结束了这段婚姻。
再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她现在的丈夫,但生活依然清贫。
伍继红的悲惨遭遇经媒体报道后,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友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的生活才算得到了改善……
03、上一个好大学,不如选一个好专业!在今年的高考期间,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学生为了一个好专业,果断放弃某名牌大学。
老穆认为,好的大学,只是一个门面,你要学的具体专业内容,才是关键。
举个简单例子,某公司要招聘计算机人才,一个是普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还有一个是985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试问,用人单位选择哪一个呢?显然是前者。
老穆奉劝那些即将高考的学生,不要为了一时的“名声好听”而耽误了自己一辈子!
04、大学期间,不仅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即便你是一位搞科研的人才,也需要锻炼自己的的社会实践能力。
老穆认为,工作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互相协作,倘若你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人沟通,不会与人沟通,又怎能受欢迎呢?
马云,可谓家喻户晓,他所在的大学一般般,但他却特别喜欢社会实践,大学期间,他当上了学生会主席,经常带着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试想一下,倘若马云总是封闭自己,闭门造车,还会有今天的成就吗?
老穆建议:学生在大学期间,要适当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情商,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05、新时代的年轻人,请你们不要轻言放弃!伍继红之所以失利,不仅仅是命运的问题,或许跟她自身的性格有关。
试问,她们同班同学,难道都没有找到好工作吗?显然不是。
老穆认为,现代的年轻人,面对失败时,请不要轻言放弃自己,而是要屡败屡战,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只要你能咬牙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伍继红,或许输就输在轻言放弃自己!
06、结束语我们同情伍继红的不幸遭遇,但又为她感到庆幸,因为她遇到了好心人,正是她们的热心帮助,才让她过上了好日子。
“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老穆希望大家能吸取她的经验教训,避免走同样的老路!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当年692分考上人大的伍继红,专业冷门找不到工作,现在怎么样了?
伍继红,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学生。毕业前参加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但在面试环节遭淘汰,未能正常就业。
毕业后,返回广东打工并嫁人。几年后即离婚。离婚后自己生活系列打击,精神出现问题,辗转流落前夫家乡,再嫁他人。
前段时间,在校友和班主任的帮助下,给她介绍了一份新的工作,且全家搬进了一栋两层的小楼,尽管二楼是铁皮屋搭建的。
伍继红和我们一样,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个体,命运命运,和运气也是有关系的,有的时候,是由不得自个儿的。
从小的时候,我的爷爷就喜欢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也就是说,一个人从低处走到高处,虽然艰辛,心情是快乐的,相对下山而言,也是容易的。因为一个人从高处来到低处,不仅要承受生活的艰辛,还要承受心理的落差,很多人是承受不了的。
可是,刚好伍继红在读大学的时候,就迎来了自己的命运转折点。她考上大学的时候,大学生是包分配的,可是,她大学还没有毕业,大学生不包分配了。
像这样的天之骄子,总是有点心高气傲的,可是,在面试北京公务员的时候,她又与这个工作岗位无缘。
这样的打击我们是无法想象的,她就是运气差了一点,心里承受能力差了一点。一系列的打击让她怀疑自己错了,一时难以适应身边的世界。
其实我们这里也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个男生,父母和家里的几个姐妹供他上了大学,都指望他上了大学就去大城市,然后把家里的几个兄弟姐妹都能带出去。
那时候,想靠考上大学端上铁饭碗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他大学毕业后分到我们这里的一个供销社当会计。一家都指着他出人头地呢,结果一家人捧着哭了几天。
过了很久,这一家人才接受这个事实,特别是这个男生,消沉了好一段时候,才走上生活的正轨。
人生,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要告诉自己,也要告诉孩子,当我们成功的时候,不能骄傲,因为有一天,我们可能会败的很惨。当我们失败了,处在人生的低谷时,也不要气馁,要相信自己,我们能站起来。
就像普希金的诗所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总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
当年692分考上人大的伍继红,专业冷门找不到工作,现在怎么样了?
说到伍继红,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地想到“惨”这个字。有多惨?她当年以692分考上人大,有人说她因为所就读的专业太过冷门而找不到工作。从堂堂人大这样的顶尖985大学毕业,一毕业就失业,而且她从人大毕业后直接陷入赤贫,成为传说中的贫困户。这是因为她当年所读的专业太冷门还是她自己的情商太低?其实答案很简单——二者兼而有之。那么,伍继红现在过得怎么样了呢?这应该是很多人都关心的话题。
伍继红从人大档案学院毕业后,刚好碰上了大学毕业不包分配工作的情况,这对于伍继红而言简直就如同晴天霹雳——毕业后无法直接捧到“铁饭碗”的伍继红,在考公务员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事业失意也就罢了,伍继红在婚姻方面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因遇人不淑错嫁郎,前夫出轨后将其无情抛弃。伍继红带着与前夫生下的女儿,她在与前夫再续前缘无果的情况下和现任丈夫再生下4个孩子,5个孩子加上家里的2个老人,一家一大群人全靠丈夫微薄的工资收入勉强度日,伍继红一家成了名副其实的贫困户。
于是,当年的伍继红成为“读书无用论”支持者的“教科书”——“瞧,人家是人大的高材生,当年高考成绩达到了692分,现在领取的是每个月那么少的低保,你说读书还有什么用?”……读书在当时真的没有任何用处了吗?伍继红的这种情况,与取消工作包分配有关,更与她自己死读书、低情商的关系更大!
将心比心,我曾经思考过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我也是当年从人大毕业的大学生,我会不会也像伍继红那样靠领取低保过日子?我会不会在考公务员碰壁之后一蹶不振?人生路上是荆棘?踏平荆棘,前方依然可以是坦途!从人大毕业后,考公务员失败,去当个中学老师,应该问题不大吧?那个时候的中学老师,学历能达到人大本科毕业生层次的估计也不多吧?
就算中学不要,那么去小学竞聘应该也可以吧?好吧,就算小学正式教师当不了,那么去当代课老师总该有学校会要吧?当年那么多和伍继红同龄的代课教师,早已有大部分人成功转正,我身边的一大批同行都是由代课教师转正过来的。转正之后的教师从教十几二十年后就算月薪三四千,也总比领低保垂死挣扎在贫困线上要好很多吧?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没用的知识,只有没用的人!无论在哪朝哪代,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我们都必须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这六个字,而且是往好的方面改变的那一种。知识变现,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一个活人被尿憋死是奇闻,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沦为贫困户同样让人难以想象。
当年692分考上人大的伍继红,专业冷门找不到工作,现在怎么样了?
伍继红,是1994年以692分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那时高校还没有扩招,能考上个大专就是不错的学生,伍继红能考上人大,那不用说,个人的天赋一定是很棒的。人大可是综合实力排名前五的学校呀,伍继红当年能考上人大这是什么概念呀?那时的伍继红妥妥的是天之骄子呀,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居然沦落到贫困户,靠吃劳保度日。
人们不禁要问,伍继红到底遭遇了什么?怎么会由高材生沦落到如此境遇呢?
1994年,伍继红以692分的好成绩,从广州考上了人大,在过去考上大学就是鲤鱼跃龙门,可以解决户口问题,由农村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国家还包分配。以人大这样的名校,如果赶上包分配的话,一定能够进一个很不错的单位。
可是1996年1月9日,原人事部印发《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铁饭碗”被打破。此文件一下发,1998年毕业的伍继红虽然是名校毕业,自带光环,但是她也得需要自主择业。
在伍继红大学毕业前,也是为自己的前途,做过努力的。她和很多的从农村里考到北京的大学生一样的想法,想留在首都北京。于是她参加过北京公务员的招考。笔试毫无疑问顺利通过了,但是伍继红却没能过了面试关。也就是她在考公务员的这条路上了碰了壁,给了她人生路上第一次沉重的打击。
毕业后她辗转北京、广东、天津三地寻找工作机会,却四处碰壁。后来父亲又生病去世,她就回到老家广州打工。她先后在教育机构、项目工程以及服装厂打零工。也是在打工的过程中遇到了她的第一位丈夫,也是他初中的同学,于是他们相恋结婚。
自从结婚后,伍继红就再也没有工作过,和这个男人生了一个女儿,当她再次怀孕的时候,丈夫出轨抛弃了她,带着他们的女儿离开了她。她受到了第二次打击。
伍继红来到了第一任丈夫的家“等死”,可是前任丈夫家只有前老公公在家。在此过程中,经人介绍,她认识了临镇的贫苦户,也就是现任丈夫邓某,于是她缔结了第二次婚姻。
在此段婚姻中,伍继红为家庭做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又生了4个娃娃,加上她给前夫生的那个儿子,也就是这个家庭一共有5个孩子,本来就是贫苦户,还有5个孩子,伍继红因为屡受刺激,精神有点问题,不会主动做任何家务,全靠自己的老公打工赚钱,养活全家老小9口人。
伍继红应该感谢国家的扶贫政策,也该感谢这个叫吴美华的是帮扶干部。2017年5月下旬,在走访贫困户过程中,他将人大毕业生伍继红沦为贫困户的遭遇发表在网络,“人大女毕业生沦为赣北山区赤贫之家6子之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人大在看到此消息后,校方也派人赶赴江西,了解伍继红的现状,并进行帮扶,并且人大的校友会捐资,并在当地政府的辅助下,建起了一坐二层的小楼。一家从破破烂烂的土房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并且伍继红当年的班主任知道此事后表示震惊,还给她邮寄资料,希望她在掉队20年后,重新归队。
伍继红最愿意干的还是她的老本行,就是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但是现在任何招聘都是要考试的,吴继红在考试这方面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当年人大的光芒早已经不复存在。这个女子已经与社会严重脱节了。她目前也不过40多岁,可是她居然不会玩微信,也不会电脑,那么以现在她的年龄,和她自身的条件,在找一份称心如意收入高的工作很难了。
在加上她还有5个孩子要照顾,走出去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年前,她由一个可以通向高一层的阶层掉了下来,这一掉队已经20年了,她已经很难在回归本来的队伍了,即使人大的校友们想帮助她,不想一个人大毕业的最后沦落到此种程度。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终究实现不了。
伍继红由一个“天之骄子”沦落到如此不堪的境地,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我个人认为,吴继红的不幸,不能归罪于体制,因为和她一起毕业的大学生们都是自谋职业呀,可是大家都过得很好,唯独吴继红过得不好。
有的人说是伍继红学的专业不好,是冷门不好就业,于是很多人表示自己看法,在选择名校和热门专业的时候,很多人倾向于热门专业。但是我个人认为,这跟专业根本就没有多少关系呀,其实跟上什么大学都没有关系呀。难道你见过多少没有文化的,或者文化不高的女孩子,混得比伍继红还惨吗?没有几个吧!尤其像伍继红这样的高学历的人,更是绝无仅有吧。
一切的一切,就在于伍继红个人 ,或许她智力超人,很会学习,但是我觉得她一定是个情商很低的一个人,她会学习,却不会生活,所以她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最后沦为靠低保,靠救济生活,怨不得别人,只怨她自己的选择,对于生活,她根本就没有个积极进取的态度。逃避现实,麻痹自己,躲在自己给自己建造的小壳子里不出来,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这才是造成她现状的主要原因。
一个女人就要自强、自立、自尊、自爱。不要依附别人,可怜上了人大的伍继红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你看她在选择自己终身伴侣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了,她的格局太小,自己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交往都没选择对,她的人生,就是因为自己的选择而错过了美好!
希望她现在能够想明白,你想要什么,你想要过怎样的人生,何去何从,其实没有人能够真正的帮助她,只有她自己能够帮到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们还是祝福这个可怜的女子吧,但愿她以后的人生更加幸福快乐吧。
大家对于这位曾经的人大高材生沦落到靠别人的救济度日有什么看法,欢迎交流沟通。
当年692分考上人大的伍继红,专业冷门找不到工作,现在怎么样了?
曾几何时,“最惨人大校友”,是伍继红的学历标志,也是她被我们所熟知的身份印记。
在《走向共和》这部精心打造的史剧里,“大清裱糊匠”李鸿章,对着自己十分欣赏的后生梁启超,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所以他拒绝了梁启超的上中下三策,依然离开上海,北上和谈,最终被俄使逼死在谈判桌前。
对于“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可以有很多解释,既可以说是历史的使命,也可以说是历史的局限,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历史和时代的一部分,也都在承担着历史的轮回和时代的变迁所给予我们每个人的幸与痛,有的人上天,有的人下地,有的人飞黄腾达,有的人朝不保夕,就像94级的“人大最惨校友”伍继红一样。
修水走出了黄庭坚,走出了陈寅恪,也走出了伍继红江西修水,人文荟萃之地,1000年前,出了黄庭坚,100年前,出了陈寅恪,如今,也出了伍继红。与前两位不同,他们出名是因为学术,是因为文化,而伍继红的被人熟知,则是因为她的不幸。是因为她披着人大学子的不光环,却过着低保的生活,一家数口,在生存线上挣扎。
可以说,这样高学历与破落者的反差,才会真正的震撼我们的感知和灵魂:为什么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却过成了这般光景,这书,读了,还有什么用呢?
伍继红为什么会过成今天的生活?是时代使然,还是个人选择的错误呢?伍继红被人所熟知,是在两年之前,是因为社保局在进行个人信息征询时,意外发现他们的救助对象,竟然是1998年毕业的大学生,而且还是人民大学。为了动员社会层面的救济,为了能够让他们一家十口人活下去,于是便有了那样的通稿,“最惨人大校友”,也是网友们对于伍继红言简意赅的身份总结。
回顾伍继红的人生历程,也可以窥见整个70后们的时代经历。伍继红1994年以692分考入人民大学,专业是档案学,目标也很明确,在当时实行大学生分配的年代,进入国家单位,捧起一个铁饭碗。可是,在1996年,国家停止大学生分配,1998年国企工人大下岗,在阴差阳错之后,伍继红没有留在北京,没能进行海淀区档案馆工作,转身回了家乡,和初中同学结婚。
可是,遇人不淑的她,在数年后被老公抛弃,精神备受打击的她,没有继续在广东待下去,而是再婚,回到江西老家,前后生了六个孩子。
扪心自问,我们又比伍继红强多少?在伍继红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是时代巨变在普通人身上的投影,是个人在社会变革面前的无力,以及错误抉择后的步步落伍,于是有了“读书无用论”的喧嚣,有了“最惨校友”的对号入座,有了我们这些旁观者的同情和共鸣。
只是,扪心自问,如果我们处于伍继红的位置,我们能避免她今天的境遇吗?比她晚生了十年或者20年的我们,完成了从农村迁居城市的家族使命了吗?摸着了中产阶级的门槛了吗?距离一个成功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还有多远?
结束语:史学家常说,历史其实就是当代史;在伍继红的身上,我们能看到那个时代的山河巨变和日新月异,只不过她是一个失败者的形象,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虽然由于校友们的捐助,她们一家住进了170平米的院子,可是校友们帮她推荐的工作,她已经不能胜任:放弃学习太久,失去了工作技能和学习能力;娃子们太多,也没有时间去学习和工作了。也许,在伍继红身上,我们能看到的,不仅是时代的影子,还有曾经一心学习的自己,以及在社会中艰难求生的自己吧。当年692分考上人大的伍继红,专业冷门找不到工作,现在怎么样了?
人大伍继红,清华张晓勇,哈工大刘汉清,你们知道不?三大名校毕业生,都混的惨兮兮的。
你们都知道名校毕业生的光环,却不知道很多名校毕业生其实混的也一般般,甚至沦为社会底层。
到底是个人不努力,还是命运被老天捉弄?
清华大学毕业生张晓勇。当年以538的总分成为当地的理科状元,名震一时。可惜是清华大学学习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如今沦为保安。
哈工大刘汉清,当年的天才,1980年,16岁的刘汉清就考上了著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可惜受了当时舆论的影响,痴迷哥德巴赫猜想,结果毕业证没拿到,如今沦为低保户,一月二百块,而他当年的同学都混成了厅长,教授。
其实还有一个更惨的,那就是人大伍继红。相比较而言,清华张晓勇也算事业小成,已经是保安队队长了,哈工大刘汉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而曾经从江西高考到中国人民大学的伍继红,却命运坎坷,如今沦为5个孩子的母亲,成为赤贫家庭。
当年,而伍继红以695分高分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可惜学的不是金融,会计,新闻发法学等热门专业,学的是档案学。
这个专业,基本上就是大冷门专业,主要出路就是考公务员,当然伍继红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她积极参加公务员考试,并且成功进入面试,可惜面试表现不佳被淘汰。
后来辗转多地,三次婚姻,生了五个孩子,沦为赤贫户,新闻报道出来后,震惊了中国人民大学,尤其是当年的班主任,他们不相信当年的人民大学高材生竟然沦为赤贫户。
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友的帮助下,伍继红家盖了新房子,总算不是村里倒数第一名了。
不过伍继红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好好找一份工作,尤其是档案方面的工作,来养活家人,不过五十岁的年龄,显然已经没有任何优势。
思考很多人都以为考上了名校就进入了上层社会,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对于农村学生或者普通人家的孩子,高考就是他们人生的巅峰,在高考那一刻,考上了985院校,打败了99%的同龄人,然后就一路下滑,大多数成为社会普普通通的一员,沦为社会草芥。
混的最不好的就是学的专业很冷门,而且个人性格也有问题,最终沦为社会底层。
这些名校毕业生,虽然专业不好,但是努力的话,回老家当个高中老师绝对是轻而易举的。但是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最终一塌糊涂。
最后,怎么感觉我和这三个名校毕业生也没啥区别,现在也是社会底层了。
唉,一声叹息。普通人家真不容易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