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田田老师的困惑是个案还是普遍性?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昨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名为《戳破形式主义泡沫,还需要更多“李田田”》的文章,从文章内容来看,人民日报是站在李田田老师这边的,更确切地说,是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

对于人民日报的做法,老穆表示支持!

此类事件看似是个案,却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遍性,基层教育、地方负担、扶贫任务,每一项都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当这些关键词集中出现在同一事件时,理性分析、认真求解才是最好的选择。——人民日报语

人民日报认为,李田田老师的“困惑”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遍性的。

作为一线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教学,倘若上课时间都得不到保障的话,忙于应付上级检查的卫生工作,又有何意义呢?

形式主义要不得,我们要勇于“戳破形式主义的泡沫”。

事件概要

2019年10月11日,李田田老师在公众号“山花诗田”发布一篇题为《一群正在被毁掉的乡村孩子》的文章。

文章直指形式主义的检查给她及学校老师带来了教学上的困扰,严重影响了老师们的教学进度……

“开学以来,学校几乎每周都有检查,隔两天就要带学生大扫除。停课扫地是常有的事,我的语文课已停滞不前。有时甚至得提前两三天扫地,扫来扫去,治标不治本,检查一过,学生的行为习惯仍是老样子。”

10月11日晚,李田田老师当晚被永顺县教体局要求删除文章。

10月15日晚上,李田田老师要被“送进城”。

“从乡下到城里,要一两个小时,局里说安排了一个有车的同事,马上送我进城。现在都半夜了,我很惶恐!”

10月16日凌晨,领导亲戚及一名同事推开我宿舍门,要与我沟通、解决此事……

10月17日下午,湘西州委领导高度重视此事,并来到李田田学校调查此事。至此,这件事算是有一个相对较好的结局了。

(一)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少一点形式主义的检查,多一些切合实际的关怀!

上级领导来校检查,学校领导及老师们忙得不可开交。

试问,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表面的“繁华”?还是要切实解决背后的“问题”?

老穆认为,领导的检查,不就是为了让老师们受益吗?不就是更好地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吗?

倘若检查只是流于表面,流于形式,我想,这样的检查除了劳民伤财,影响老师们的教学外,还能带来什么呢?值得深思!

(二)一些乡村学校教师少,工作压力大。作为当地教育部门,应该将检查的工作中心进行转移,以解决问题为主。

一些乡村学校由于教师少,因而工作压力大,如果领导隔三差五就来一次形式主义的检查,怎不影响老师的教学进度。

老穆建议领导来检查时,不要提前说,可以悄悄地来,看看一线教师在工作中有哪些困扰,并将问题反映上去,切实解决老师们的问题。

倘若领导每一次的检查都能有效解决老师们的实际问题,老师们又怎能不喜欢这样的检查呢?又怎能不喜欢这样的领导呢?

【结束语】老穆认为,各地的教育部门领导要多听听“李田田们”的意见,或许对实际工作的开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切莫将检查流于形式,更不能对敢于说真话的老师进行打击报复······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李田田老师的困惑是个案还是普遍性?

普遍的现象,因为现在人多了,领导安排了很多闲职,这些闲职坐在那个位置,总不好白拿工资,就想歪点子:怎么来证明我也做了很多事,就让下面做实事的这里交材料,那里整资料,没有真实的东西,造假都要弄。年终了,我手上有那么一撂资料了,我拿工资奖金也不心虚了,却不知浪费了下面干实事的人的多少时间,其实那些时间可以用在教学上的。

李田田老师的困惑是个案还是普遍性?

李老师反映的情况是非常真实的。就在今天下午我们办公室里的几个中层主任还在抱怨:现在的教学是副业!教师的大部分工作浪费在形式主义上。特别是中层主任,基本教着主科,整天忙于应付上级下发的任务。我做为一名30年教龄的语文老师,纯是凭借老经验教学,无暇静下心来备课,虽然成绩还不错,可是自己累得快支撑不住了,更年期五六年了竟然还没结束。有时心脏难受得厉害,去看医生,医生说是严重的亚健康,需住院调理。可是学校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敢住院呀!医生在病例中写上了“建议休息”,我也没拿给领导看。我是忙于学校办公室工作,感觉自己整天就像一枚高速旋转的陀螺,手不离盘,盘不离手,整天在敲呀敲呀。每当上面来督导检查,一溜儿十好几个档案盒,里面是满满的材料,还得有规范的目录,外观要整齐划一。更令人崩溃的是办公室事务只有我一个人,既要接听电话(上课时设上呼叫转移),又要接收邮件,把邮件传达到分管领导和科室主任,同时还得完成上级布置的各种报表、汇报及总结,还得拿出高成绩!有人叫我“超人”,我觉得自己是“嘲人”(傻瓜的意思),可量化考核还是中游,人家年纪轻轻的副校长们教课不多,成绩不高,量化照常取前五名的平均。想想自己五十岁的人了,真是可怜!可悲!

李田田老师的困惑是个案还是普遍性?

李田田老师的这篇题为《一群正在被毁掉的乡村孩子》的文章,能引起了广泛关注,已经足以说明这一问题具有普遍性。当前国家也在大力整治作风问题,也说明这一问题并非个案。

形式主义在中小学领域可以说非常普遍,就以我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基层教师面临的形式主义问题有这么几类:

第一种就是上级的各种任务。包括各种评估检查,扶贫任务落实等等,以及各种台账、制度、总结、计划等等。这类工作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有的也确有一定必要,但问题是过于频繁,造成大量工作根本无法做实做细,而且下级往往过度揣测上意,提高规格接待,这也给基层增加了巨大的负担,以至于影响到了教学的主业。

第二种是各种无实质意义的活动。包括前段时间被批的各种“进校园”活动,还有类似于知识竞赛、答题等活动。就在前两天,我家孩子班主任让所有孩子下载某APP,在APP上面做一个知识竞赛,并提醒大家区教育局非常重视,要考核。整个考题二年级学生根本没法回答,所以学校又给大家提供了答案,最后,绝大多数都是由家长直接代为回答了。这种活动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对教育孩子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除了这类活动外,还有一些安全问答,基本上都是父母答题,对孩子一点帮助都没有。

第三种是以形式主义治理形式主义。这是隐藏的形式主义,却是最严重的形式主义。国家出台意见为基层减负,各级部门就逐级往下传文件,让下面报送整改情况,下面什么都不做(也没空做),交个总结就算整改了。而落脚到老师那里,非但没有减负,反倒又多了一篇总结。比如此次李田田事件,当地就发布了情况通报,也下发了整改的通知,但这只能算是表态,具体整改结果需要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基层老师是不是真的减负了?教学任务是否真的不受干扰了?解决了这些问题,才算是治好了形式主义。

除了在中小学,在高等教育领域同样也有很多形式主义,比如前几天网上热传东北某高校为创吉尼斯纪录,集体停课练手语操。可以看到,基层形式主义的产生,根本是源于上级的官僚主义,只抓面子,不看里子,只听汇报,不看实效,不考虑基层实际,不考虑工作主业。

在此,衷心的希望,李田田老师的文章,能够真正唤起所有人对形式主义的警醒,能有更多人站出来反映形式主义,抵制形式主义,让我们的教育事业和其他所有工作都能更加实实在在。

李田田老师的困惑是个案还是普遍性?

是普遍性。

前几年,学校迎均衡验收,先是省级,然后国家级,接着是省评估验收,反正是没一年消停。

领导来检查,其它是不是看到,我不清楚。但若是卫生情况不好,再学术不懂的领导都会对你学校提出批评。

窗台上有尘土,微机键盘没擦干净,花池子里有垃圾袋,图书架顶需再擦擦,厕所的便池不卫生。

没有见过学生成绩不好的校长被撤职。反正知道被调离重要岗位的校长,不是因为不合领导的口味,就是在迎检中扒了窟窿。

不可否认的是,许多校长还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他们不是为了赖在校长这个岗位不走,主要还是有太多的牵挂,太多的不舍。

是个教育人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个校长就有自己的教育梦想,纵然方法有些失当,纵然态度急功近利,纵然思想狭隘偏执,但谁也不希望因为迎检被免了校长。

停几节课,对任何学校来讲,无关痛痒,可对学生呢?大家都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刻,你却让学生放了假,家长们会怎样想?

现在的学生家长,不是钱多了烧的,也不是不知道民办学校的师资差,只是民办学校更自主,民办学校不用搞那么多的形式,更不用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进学校。

对待不负责任的老师,民办学校直接就是开除。公办学校,哪所能办得到?另外,你见过哪次大的迎检,目的地是民办学校?

谁都知道形式没有内容重要,但是,哪个领导会真心有时间看你的内容?很多时候,了解了内容又处理不了,反而给自己找来无穷无尽的麻烦,谁喜欢?

所以,迎检停课扫地,甚至停课整档案,做再多的无用功,都很正常。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依然建议不打招呼进学校,看看学校日常的管理生态,直接了解学校的真实情况,该有多好!

李田田老师的困惑是个案还是普遍性?

李田田事件,不管她说的是个案也好,普遍性也罢,都真实地再现了当今一些官员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唯我独尊、上软下横、霸道无理、不学无术、官腔十足、自私自利、目光短浅的丑恶嘴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