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打拼2年存款30万,导师:其他同学年薪50万起,你混得太差了”,你怎么看?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鞭策”与“嘲讽”,看似相近,实则有云泥之别!
但在老穆看来,“鞭策”与“嘲讽”,主要取决于听者的心境!
如果你能化“嘲讽”为“鞭策”,那么,它就是“鞭策”!
如果你将“鞭策”视为“嘲讽”,那么,它就是“嘲讽”!
你们觉得老穆说的在理吗?
如果您觉得在理,就在下方评论区留个“1”。
题主反馈问题概括【诉苦者】
硕士研究生
【工作地点】
长三角一个二线城市的一家国企
【现有经济状况】
现金24万+,公积金7.6万
【起因】
导师出差,顺便约了个饭局。
【经过】
饭局上,导师认为“我”混得最差,人家都年薪50万起,在深圳。
【诉苦者的感觉】
导师嫌“诉苦者”丢人,有“以后别提是导师的学生”之意。
(一)二线城市2年存款30万,真的就比一线城市两年100万差吗?老穆认为,主要取决于是否定居在工作城市。
如果大家都选择定居工作城市的话,诉苦者未必就比深圳的同学差。
你想啊,深圳的房价多高啊!
再者,深圳年薪50万的,工作未必就稳定,而二线城市的国企,则相对比较稳定。
(二)倘若导师所说为真,那就说明导师的价值观存在严重的问题。这样的导师,不来往也罢!作为导师,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学生的价值呢?如此扭曲的价值观,不配为导师。
当然,老穆宁愿相信导师只是跟你开玩笑的。
(三)作为诉苦者,老穆想说,不如将导师的话,作为一种鞭策!说句实话,即便导师认同你,你们今后的交集又能有多少呢?
与其心里不舒服,不如转变心态,将其理解为一种“鞭策”。
话又说回来,万一导师真的是跟你开玩笑的呢?
【结束语】钱,总是赚不完的!但是,人的三观要正!如果三观歪了,挣再多的钱,将来也是要“吐”出来的。你们觉得呢?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研究生打拼2年存款30万,导师:其他同学年薪50万起,你混得太差了”,你怎么看?
孩子学硕第三年获得出国助研的机会,博士申请结束那段时间人有点焦虑,我鼓励他挤时间找找工作,看看自己的身价。因为身在国外,又错过了秋招的黄金时间。就选了两家有点对自己胃口的大公司投了简历。其中一家公司对孩子进行了一面二面三面,孩子实诚,把自己希望读博以及目前申请过程的基本情况也做了解答。不久收到公司offer。薪资综合看大概30万/年。孩子挺开心的,感觉自己起点挺高啦。越洋电话打过来我也觉得不错,这是起步薪酬哎。没想到第二天孩子遇到师兄,兴奋的汇报后师兄说“这算什么,没五十万不要告诉我”。孩子愣了。说“妈妈,原来师兄要求这么高啊!不过我有可能值那么多。”我们俩事后讨论并没有觉得师兄有问题,而是认为师兄见多识广,以他对孩子的了解,师兄是告诉我们自己可能值的市场价。只不过他说话风格就那样,因此一句直来直往的话没有那么中听罢了。而我们娘俩因为孩子本科考研准备过程中曾匆匆找了一份起步年薪十多万的工作,三年过去起步薪酬翻了翻还挺开心的,没有真正评估价值,所以开开心心。师兄是以周边同学朋友的中间价来衡量的,所以貌似“不屑一顾”,但言语间没有恶意,只有事实。
这位导师说话,我个人觉得无论语气怎样,出发点可能跟孩子的师兄一样,单纯从金钱中位数出发随口那么一说,当事人如果为这么一句话“入心”挺没劲的。因为当事人要评估的是这份工作包含薪酬、舒适度、自由度、个人发展等等所有因素在内是不是综合满意,如果答案肯定,就不必在意导师这句话。如果答案否定,那么导师这句话正好点醒你,你得放眼看看有没有机会跳一跳,所谓树挪死人挪活。如果你既满意现状又在意导师这话语,气愤难平。只能悄悄修炼自己的情商。
“研究生打拼2年存款30万,导师:其他同学年薪50万起,你混得太差了”,你怎么看?
我混是很差,同是父母所生,姐姐退休金是八千,姐夫是上万,姐姐的两个儿子儿媳全是博士,收入都是年薪五十万以上,我怎么这么惨,退休金三千多元,儿子年收入也就二十万,我混的不好嘛,没有太大的出息。
但总的來说我觉得比他们还幸福。
别看我的收入低,但我的生活质量很高。我家五口人,老儿子,儿媳,小孙女,老伴共五口人,我掌管家务,日常生活费五千元也是够了。我和老伴的退休金也是用不着花费,全都由几子承担,今年我七十八岁,身体健康,每天跑步十公里,每年还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比赛,信心百倍,问百岁进军,目标是百岁如六十,一切以此为核心。姐姐虽然收入高,身体也很好,但和我们还是没法比
总而言之,看到自己的强项,充满信心,好好生活,只有健康快乐才是真正的财富,才是最幸运的人。
“研究生打拼2年存款30万,导师:其他同学年薪50万起,你混得太差了”,你怎么看?
看到这位研究生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想没有理由责备你什么,因为你对社会的了解还太少,不用多,再过十年,回头再看现在的自己,你可能对年薪挣多少就不那么纠结了,因为那时已经对人性有不一样的看法,也会有自己的生活态度。
好的导师不仅教给学生专业,更教给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学生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经验。专业、做人、社会经验,这应该是有极度负责的导师最起码具备的特点,然而现在有多少大学的导师们连专业都教不好,就更别提教学生怎样做人和传授给他们一些社会经验了。就如题主所谈到的导师,他一句“其他同学年薪50万起,你混得太差了。”话一出口,就把他打到师渣堆堆里去了。一个满身铜臭味的导师,培养出的学生人品又能好到哪去?所以,现在很多大学里的导师合格的真少,他们思想早已肮脏不堪了。
奉劝题主要把握好你的“三观”,这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千万别学你那渣渣导师。常言道,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这句话道理也分人去解读呢。有的人对物欲的追求不高,但会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这类人往往解决了温饱,也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但不会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拼命挣钱上,因为他们知道,钱永远挣不完,今天给自己设定年薪50万,待实现目标后,就会眼睛盯着那年薪100万的人,可如果你的能力永远都达不到挣年薪100万的话,你的内心永远处于焦虑和自我怀疑状态。
活出自己的节操,如果不成为金钱的奴隶,你可能会活的更轻松,不信试试?对于挣钱这事,要本着努力工作,顺其自然的心态。因为对于有本事的人来说,只要抓住机遇,挣到钱那是水到渠成的事。假如没那个本事,又不努力去学习,可能只剩下羡慕那些比自己挣的多得多的人。然而这样能活出自己的节操吗?肯定是不能。读书是为了什么,不仅是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应是懂更多道理,更容易看透世事。然而在我们国家里,现在很多高学历的人,包括那些导师内都被物化了,导师成了拜金者,焉能对学生有好的影响?就这样在高学历圈里,实际上是拜金主义思想在泛滥,这是很可悲的事。读了那么多年书,虽然拿到高学历,最终却在德行上面变得非常糟糕。
结束语:不知道当题主读完我上面这番时,你是否能心静下来一些呢?我相信你已经很努力了,那就继续保持,但是千万别去羡慕那些挣钱比你多的人,因为不择手段挣钱的人,往往会让灵魂变的肮脏。还是让自己心灵变得干净一些好,你说是不是呢?这样的话你会活的特别坦然,一辈子问心无愧。
“研究生打拼2年存款30万,导师:其他同学年薪50万起,你混得太差了”,你怎么看?
2年存款30万,这已经算是很有成就的了,但是却被自己的导师“嘲讽”,确实心里非常难过。我觉着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理解:
第一,你的导师,不是嘲讽你,而是鞭策你!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即便是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毕业生,每个月的平均工资也不到10000元,年薪12万,一年能存多少钱?作为研究生,打拼2年,能够存款30万,确实是非常不错了。
但是,面对这样的“成绩”,却被导师选择了“无视”,甚至是“蔑视”,心理确实不是滋味。但是,这要看老师是有意还是无意。
作为老师,我们在同学聚会时,也会经常跟学生说:以后混不好,不要说是某某的学生,或者某某学校的毕业生。其实,这并不是看不起那些混得不好的学生,而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希望学生越来越好,这没有任何的恶意,而这种老师也是值得学生尊重的。
第二,你的导师,人品有问题!
但是,也不排除,说出这样的话,你的导师确实存在人品问题!现在在很多人眼里,确实会用金钱和财富来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曾经发微博,对研究生提出要求:40岁时达到4000万身家,否则“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并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这一番言论,就层引发很大的争议!不管这个大学教授的学术水平如何,价值观肯定存在问题。高学历就不能贫穷吗?那些科学家拿着不高的年薪,却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他们是耻辱和失败的吗?如果你的学生,通过非法手段,获得了4000万的身家,最后锒铛入狱,他值得你骄傲吗?
作为老师,桃李满天下,到了哪个地方,都有学生去见你,感到亲切,这是老师的一个荣誉,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学生的成功呢?又怎么能看不起那些低收入的学生呢?反过来,如果学生收入很高,看不起你这个老师,甚至讽刺你这个老师,你又会如何呢?
作为研究生,你应该能够辨别老师说这些话的出发点和态度,如果确实是看不起你或者讽刺你,这样的导师,不值得你再去交往。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 欢迎关注!
“研究生打拼2年存款30万,导师:其他同学年薪50万起,你混得太差了”,你怎么看?
导师以赚钱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学生其实大有人在,在我看来,这样的导师纯粹就是一个“经济人”,三观其实不怎么正。
像这样的导师都有一个特点,他们大多都是专门研究经济或者搞管理的,由于学校和专业的知名度,所以这种导师本身赚钱能力非常强悍,因此对自己的学生要求很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毕业以后如果年薪达不到XX~XXXX万,就别说是我学生。”
所以题主遇到的事情也就很好理解了,研究生毕业打拼2年存款也就30万,达不到导师50万的要求,这在导师眼里是学生不够争气,掉了自家的身价,毁了他作为导师的名声。因此导师才直言该研究生混的太差,让他以后别说是自己的学生。我认为这种导师很可能就是经济学出身,所以受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太大,凡事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评价和考量,脱离了社会的实际和工作的实际,所以我才说这种导师是纯粹的“经济人”。这个“经济人”其实是一个经济学经典理论,全称叫做“经济人假设”,核心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完全用钱来衡量一切、只讲利益。可是,经济学的发展早就验证了这种假设已经过时了,但这样的导师却还口口声声要求自己的学生毕业后要达到50万,不够就不要说是他的学生,这表明,该导师的思想本身也是过时的。因为在“经济人”之后,还有“社会人”。
如果这位导师推崇“社会人假设”,那么他就不会说出毕业赚不够50万不要说是我学生这种话。因为“社会人”理论讲究的就是人是复杂的,多样化的,不可能相同的。所以,一个导师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的能赚50万年薪,有的能赚60万年薪,有的能赚15万年薪,都是正常的。因为大家干的工作不一样,任职的岗位不一样,所处的地域经济发展不一样,个人的个体差异不一样,工作表现不一样,自然的,年薪就不一样。但无论年薪多少,都是符合员工自身的条件。作为导师,应该有这样的觉悟才行,不能因为自己很出名,不能因为自己每年赚钱千百万,就要求自己的学生必须赚够50万以上,赚不够的就不认。所以我才说,这个导师还停留在“经济人”的位次上,还达不到“社会人”的层次,虽然赚钱多,但还是有点low。
当然,我上面的话都是从辩证的批判角度来说的,显得有些假大空。因为现实社会中,我们都仍然是以工资多少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这也许就是导师批评那位打工2年才存30万的研究生混的太差的原因所在吧。我更愿意相信,这位导师的意思是让他的学生想办法挣更多的钱,因为在导师的心里,他的学生都是万里挑一的精英人士,都应该赚大钱。所以才会说出一些比较刺激的话来鞭策自己的学生。如果是这样,导师也算用心良苦了。
总之,由于导师太会赚钱了,太能赚钱了,所以他容不得自己的学生不会赚钱、赚不了大钱。这,也许就是导师表达犀利言语的初衷。但我想说的是,自己的学生已经毕业了,怎么发展由人家自己决定,毕竟,在职场上不能以一时的赚钱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全部,因为未来的事,谁都说不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