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拿到北清录取书的学生,放到二本大学去,把二本的放到北清去4年后,谁优秀?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老穆认为,四年后,放到二本学校的清北学生更优秀!
从概率上来讲,清北毕业生要比二本毕业生更优秀,但是呢,也不可一概而论!
清华北大出来后碌碌无为的大有人在,二本毕业后大获成功的人也不在少数。
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但他所获得的成就,又岂是普通清华北大毕业生所能比的?
俞敏洪算是北大优秀代表了吧?但他与马云相比,是不是还要逊色一点呢?
当然,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四年后”,而不是以后,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接下来,老穆为大家简单分析一下,如下:
(一)二本生到清华北大,能顺利毕业吗?这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近日,北大退档河南一考生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按北大的说法,就是因为他的高考成绩不高,我们来看一下北大是如何说的,如下:
高考成绩过低,据我校教学强度,若录取该生,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本着以人为本,为考生负责的态度,特向贵办申请退档。”要知道,这位考生的成绩可是超过一本线36分啊!我们可以想象,若是二本,是不是更难毕业呢?
当然,如果他们能承受住学业上的压力,靠自己努力扛过来了,同样值得期待,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我想100名学生中,大概只有10几名能顺利毕业吧!
(二)清华北大生到二本学校,必将获得不少荣誉,学校也会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重点培养,未来可期!江苏南通一考生,他的成绩超过了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但他为了圆自己的教师梦,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为此华东师大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程亚教授、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婕等专程为他送上录取通知书。
一个“清华级”考生,尚且能够让院长亲自出马,倘若是100名清华北大学生进入普通二本院校学习,这场面,可以想象!
老穆认为,在开学典礼上,校长必然亲自为他们颁发相关荣誉证书,亲自为他们加油、鼓劲······
四年后,这批学生必将斩获学校很多荣誉,同时也为校赢得很多荣誉,我想,他们将来考研、考博也是如同“探囊取物”,未来可期!
综上所述,综合考虑,四年后,放到二本学校的清华北大学生更优秀!是金子,到哪都发光,不是吗?
你们觉得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100个拿到北清录取书的学生,放到二本大学去,把二本的放到北清去4年后,谁优秀?
客观来讲,能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表面上看的是分数,但是归根结底是他们强大的自律性和学习能力。能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校方法,有强烈的自学能力。而相比较而已,上二本的学生不论是高中知识的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是有欠缺的。把二本的学生放到北清,相信会有个别同学能够发愤图强,在四年的时间实现逆袭,但不可否认,决大部分同学会因为学习能力不足而最终退学或被淘汰。而北清的学生放到二本,最终自暴自弃的只会是少数,绝大部分会保持自己的优势,在考研时候会再次展现自己的实力的。
所以说,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他的主要作用就是分层,让不同智商和能力的学生在一开始就把他们放到不同的道路上,做他们适合的事情。虽然有人会在后期的工作学习中实现逆袭,但那只是极少部分罢了!
我是高考志愿帮,话虽然不好听,但我说的是事实!
100个拿到北清录取书的学生,放到二本大学去,把二本的放到北清去4年后,谁优秀?
这两种情况我恰巧还都有例子。
我上次听说过一件事,北工大和清华联合培养学生,把北工大的优秀学生挑了几个放入清华。那几位同学苦不堪言,天天担心考试不及格。要知道,北工大可不是二本,是一个正儿八经的211大学。当然,这些北工大的同学如果能在清华跟上两年,我相信,他们回到北工大,比北工大本校的学生要优秀的概率大一些。但这是跟北工大的学生比,不是跟清华的学生比。
北工大跟清北的差距是多少?在2018年,北工大在北京的理科分数线是601,北大的理科分数线是686,而二本线则是432。北工大属于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二本跟北大的差距是254分。这个差距能弥补吗?
如果二本的学生放到清北4年,我估计绝大部分人会被退学。现在高校对学业抓的很紧。我听我上清华的亲戚说,他们的高数、线性代数都是英文书,很多书都是英文版,我家亲戚英语高考140多分,第一年就把四六级考过了,4级分超过600分,六级不到600分一点,都是裸考。即便如此,他还叫苦,觉得好多内容看不懂,需要拿中文对照着看。所以,第一,二本生的英文水平需要比较好。其次,因为学时有限,他们的课程很多都是我们以前两门课的合并,老师没时间讲,基本都是自学,而且要求速度快,然后有几次大作业,大作业经常要熬夜做。我对二本生自学本事不太看好,二本生如果有自学的本事,估计不会只考二本了。
那100位本应该上清北的,去上了二本的会如何?我相信有一部分人会放纵自己,也许会玩游戏到挂科,但挂科我其实不太相信。据我看到的二本情况,二本上学基本都是混,玩游戏的人不少,但挂科退学的应该没有清北的学生多。这说明什么?说明二本要求很低,很容易过关。在清北里面,每年都有一些人因为游戏挂科被退学。但在二本里面会退学吗?我觉得很难,因为随便看两眼就能秒杀其他同学了。大家想想今年湖北的理科状元常书杰,2015年就考入北大,在北大玩游戏挂科被退学。退学后再考,成了湖北状元。我不是说常书杰是个优秀者,他不是,但智商上碾压二本生毫无困难。去二本院校的清北学生也是如此。
不过好学生放纵自己的不多的,大部分好学生都有良好的习惯,对自己的超高要求。不会因为自己待在二本,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有个师兄,一心想上协和医学院,除了协和,什么都没填,最后落到了二本医学院。他没有复读,就在二本医学院里读了本科,后来自己一路折腾到名校的博士,到现在的专家。去了二本,也许让他们的道路曲折了一些,但最终结果不会有太多变化。
我曾经听一位老师聊过。他一直是位好学生,但由于文革,没有上成大学,当了工人,等1978年宣布能高考时,就两三个月的复习时间,他考上了北大。好学生还是好学生。
我不否认,部分二本生到了清华之后,激发潜能,越学越好,最终超过清华学生。也不否认,有部分清华学子,即便待在清华园里,也可能不如在二本院校里学习的二本生强。这都取决于个人,并不取决于学校。不过从概率上来说,二本生超过清华学生的概率不大。大家觉得呢?欢迎来谈谈。
100个拿到北清录取书的学生,放到二本大学去,把二本的放到北清去4年后,谁优秀?
把二本生放到清华北大去会是什么结果呢?答案很简单,上课的时候听不懂,将是他们的常态。《数学》七八十分和一百三四十分的学生,理解能力肯定不一样。一节课听不懂,还没什么,如果节节课都听不懂。上课体验到的将不是求知的乐趣,而是无尽的煎熬。这种情况,现实中并不是没有,而是很多。比如连高中都没考上的人,却被父母花钱送到所谓的名校去,结果也是一样的,不是自己崩溃请求退学,就是被学校劝退。
一个二本的学生,和清北的学生一起听课。你听不懂跟不上的煎熬,必然会被你的同学感受的到,于是,他们会以一种同情和怜悯的眼光注视着你。你自己也会时时感受到自己的可怜的弱者地位,于是,自信心深受打击。反正听不懂,不如不听算了。于是,逃课就会成为常态。一年后,自动退学,被劝退是大概率事件。
但问题也不绝对,100个人中,大约会有几个是智力不错,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考好,上了二本。现在,忽然有了改变的机会,他们会拼命把握住这样的机会,最终在清北完成自己的学业,最终完成逆袭。但这样的比例不会太高,不会超过百分之五。如果二本的学生能够轻松的完成清华北大的学习任务。哪就说明高考分数是没用的。现实是,分数是智力和毅力最有效的说明书。
如果是北大的学生到了二本院校,四年后,他们的成果也不会差。北清的学生到了二本院校,一定会取得鹤立群鸡之势,他们一定会很快被分到相关院校最优势的专业,最优势的老师名下,成为这些老师的入门弟子。毕竟二流院校的导师很难找到一流的学生。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老师和学生都会尽最大的努力。结果是,四年后,100名北清的学生,大部分又考上了清北的研究生,少部分可能成为本校学生中的皎皎者,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很好的就业位置了。
总之,教育的事情,是教与学,老师与学生双方面的事情。只有好老师好学校,没有好学生也不行。仅有了好学生,没有好老师也不行。学习固然靠努力,但也有天分的因素。也就是说,智商是有差异的。专业选对的话,智商差和智商高的学生都很努力,智商高的成就一定高。这一点,古今不变。
100个拿到北清录取书的学生,放到二本大学去,把二本的放到北清去4年后,谁优秀?
那就会把二本的那些学生毁了!你想是不是这样啊?清北的老师习惯了原来的那些基础的学生了,你一下子给他们弄些二本的去,那些老师能适应吗?这些二本的学生中有多少是想着学好了要去美国生活的?老师们心理能够承受得住吗?再说二本的学生也很难适应的吧?
所以如果把清北的学生拿到二本大学去,只要他们愿意,那没什么问题。但是要把二本学校的学生交换到清北去估计是不行的。
100个拿到北清录取书的学生,放到二本大学去,把二本的放到北清去4年后,谁优秀?
这属于无厘头问题,本来没有回答的价值,因为二本学生最优秀放到清北,要不了一年,挂科退学的可能性在95以上,能再坚持一年的,基本上没有了。
原因何在?
其实二本同专业学的教材与清华没有根本区别,差距在有些教材是翻译过来的,清北可能直接外文版。理解上的差距更大,二本觉得书中知识掌握了就不容易,清北学生看书中没说的有哪些。没说到的才是学科重点,未来方向。
因此,很少有二本学生能进研究机构,这与教学有关。不同教学方法针对的是不同学生,灌输知识与启发觉悟之区别。
二本培养的是应用型,清北着力培养开发型。
读书阶段,考试能力二本输,本科后同一部门就业,三年下来,工作能力还是二本输的多。但不绝对全部输。
这里的差别主要是知识量可以相提并论,工作经验可以在实践中积累,但对知识的领悟,也就是从已知推知未来,引领技术的发展方向,二本就不行了。
说这些,并不是说清北毕业就一定出息比二本毕业大。
决定一个人学问高度是智商,但决定一个人事业高度却是情商。
能读二本说明智力正常能接受知识没有缺陷,而所谓的事业,就不仅仅知识这点东西能决定的,人际关系社会制度政策法规身体健康等等,知识只要知道,显得在事业中不是具有太重要。
这就不难理解许多有成就的老板,学历层次并不很高,即使博士,也不属于业内翘楚。而在公司内工作的,却有许多业务精英,甚至业内顶尖高手。
读书能力与办企业的能力不是一回事,属于两套思维体系。专心学问那一定是清北学生的特长,把做学问的人为我所用,则各个学历层次的人都可能做到。
应读二本改读清华难完成学业。能读清华改读二本,一定是本科结束考进名牌大学读研。
读书优秀其实还不能下结论,检验优秀不优秀的场所是社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