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初二升初三孩子的母亲!孩子总喜欢在手机上看小说,学习不大努力,怎么办?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孩子手机上所看的小说,往往属于“快餐文学”,对于考试而言,几乎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多则无益,过则有害!

曹雪芹为了写好《红楼梦》,增删五次,批阅十载,反观现在的有些网络小说,动辄日更上万字,这样的小说质量,又怎能与那些经典名著相比呢?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所有的网络小说,只不过对学生而言,是不太适合的。学生看小说,还是以经典著作为主。

作为母亲,看到孩子学习不努力,心里必然着急,那该怎么办呢?老穆结合教学实际以及自身经验,给出如下建议:

(一)与孩子来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敞开心扉,互相说说心里话

孩子心结不打开,再好的办法也无济于事。家长可选个孩子开心的时候,与孩子坐下来好好聊一聊,让孩子愿意说出心里话,家长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近了,孩子自然就听话了。孩子一旦听话,问题也就解决了。当然,这个需要过程,孩子也不可能因为一次谈话就彻底改变。因此,需要家长保有耐心。

(二)让孩子认识到现阶段学习成绩的重要性,成绩下滑的危害性

初二升初三,是学生的关键期,不容马虎,一旦大意,成绩将下滑很严重。试想一下,别人都在努力冲,你却在原地踏步,甚至不如以前,成绩怎不下滑?

到了初三,学生开始学化学,本就压力大,再加上初三上学期要结束课本内容,教学进度必然加快。倘若这个时候学生不努力,成绩下降是必然。到那个时候,再想去提高,难度就大了。

(三)孩子用手机看小说,只是表象,我们要看到孩子内心的复杂性

孩子为何不爱学习,喜欢看小说?真的是小说比学习还重要吗?恐怕未必!

凡是学生,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为何有的学生就是不爱学习了呢?最大的原因恐怕是“学不进去”了。

家长要了解孩子为什么学不进去了?上课听不懂?老师讲课无味?谈恋爱了?其他同学影响?内心孤独,无人理解?愁绪无法排解?······

这些,我们的家长都要了解。

(四)放下手机,出去转转,享受自然乐趣,

家长可利用闲暇时间,带孩子出去转转,比如一起爬山、游泳、打球、看电影等,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增进情感。

孩子有父母陪伴,有地方玩,哪还有心思玩手机呢?

(五)鼓励孩子多去结交好朋友,远离不良朋友

孩子初中,正值青春年少,本应活力四射,阳光洒脱,但如果每天沉迷手机,软绵绵,没精打采,只会越来越沉沦。

这个时候,不如结交两三个好朋友,一起打打球,看看书,爬爬山,交流学习经验等。

当然,我们也要远离那些爱玩游戏、不爱学习的孩子,否则,再好的孩子也会变坏。

(六)家长要以身作则,少玩手机多学习

要想让孩子不玩手机,首先家长要起到表率作用,倘若自己一到家就不停地玩手机,又怎能要求孩子不玩手机呢?家长的话又怎能有说服力呢?

(七)倘若有条件,可以给孩子报个学习班,家长与培训班老师通力合作,或许有效果(八)家长与孩子协商一致,达成共识,共同遵守约定

孩子处在青春期,孩子往往把自尊和面子看的很重要,倘若家长强行不让孩子玩手机,效果往往不佳,说不定适得其反,带来不良后果。

如果孩子坚决用手机看小说,家长不妨和孩子约定好时间,限定次数,这样一来,既让孩子有台阶下,又能达到预期效果。

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商量,能否同读一本书,共同探讨,这样既达到了孩子要求,又能增进情感,何乐而不为呢?

【结束语】是孩子,都有缺点。我们除了批评指正外,别忘了及时表扬孩子的优点。

“美无处不在,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家长可以适时地给予孩子赞美之词,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我是一个初二升初三孩子的母亲!孩子总喜欢在手机上看小说,学习不大努力,怎么办?

孩子即将读完初二升初三,说明孩子已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少年,对社会及人生已开始探寻、认知,同时也已有独立思考甚至完成一些简单事情的初步能力。但是,孩子正处成长的关键期,也是青春的过渡期,在思想、性格、情绪等方面极不稳定,起伏大,变化快。因此,下面我提几点建议,与这位母亲共勉。

二、多鼓励与引导

1、孩子喜欢在手机上看小说,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该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与此同时我们当然要引导孩子如何去看小说。例如,家长可让孩子谈谈看了某部小说后的感想,有怎样的收获;也可以与孩一起交流、探讨某部小说的人物个性特点或故事情节;甚至还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小说等。另外也要提示孩子,看小说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不能在课内或未完成学习任务时看小说而影响了学习;也不能“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看小说而影响了身体。

2、孩子学习不太努力,说明孩子的学习也还不错,只不过没有达到您这位母亲的预想值而已。只要您稍加提醒、督促,孩子也会自行调节学习方法的。就算孩子的学习不太理想,您也不别过份担心,因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并非只需要“特殊人才”,同时更需要大量的适用的“普通人才”。

二、给空间和时间

1、孩子慢慢在长大,也逐步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做父母的应该要留给子更多的个人空间,让孩子逐步接触社会,认知社会。例如,可放手让孩子单独去完成某件事;也可与孩子一道共同处理某件事,甚至可以让孩子去设计某件事等,逐步培养孩子自行处理问题的能力。

2、孩子已有个人的空间,父母同时也要让孩子去自我调节时间。例如,让孩子自行设计在家的活动时间及户外的活动时间等,逐步培养孩子善于把控时间的能力。

总之,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我们家长既要用心“扶”,也要敢于松手“放”。

我是一个初二升初三孩子的母亲!孩子总喜欢在手机上看小说,学习不大努力,怎么办?

喜欢看小说,相比总玩手机游戏,总还是好的,但是过度迷恋看小说,却会误了事情,就如这很快就升初三了,还仍未醒悟的孩子,则需要想想办法,让孩子清醒清醒了,下面我给家长几点建议,供你参考。

第一,请家长别怪孩子不努力,因为努力是抽象的东西。

初二是很多孩子青春期最无力的一年,如果在学业上迷失了自己,大都已经跟不上课了,这时你去怪孩子不努力,无异于把他仅剩下的一点希望小火苗都浇灭了。因此,你 保持冷静,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这不努力最终会是什么结果。比如有一位妈妈就看儿子在手不释卷地读一本电子小说,他问儿子:“你读的这本书里,最让你敬佩的主人公是谁?最让你瞧不起的角色人物又是谁?”儿子便说了。妈妈又问:“你敬佩他的上进和努力,你看到他花了大量时间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你是否想到了自己呢?”儿子听妈妈这话,把手机放下了,因为他听出了弦外之音。

第二,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既走入书的世界,又走入孩子的心里世界。

初二孩子如果不愿意碰课本,而迷恋于读课外书,这本身说明他对学业的兴趣已经转移到课外书中来了。怎样让他均衡兴趣,既投入一定时间来关注课本知识学习,又有一定时间去课外阅读呢?这倒是需要家长认真思考的关键点。因为你不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很容易责怪孩子心思不花在学习上,只要你一张嘴批评,保证就容易激起孩子的强烈的逆反心理,反而更不在学习上投入时间了。因此,我建议家长不妨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你可以借吃饭的机会,边吃边和孩子聊与这本书有关的话题,你会发现孩子对你的态度变了,变的愿意和你交流,愿意和你探讨了。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就容易打开他的心扉,让你走入了,这对后续的引导不就开了个好头吗?

第三,和孩子建立起亲密的信任关系后,再和孩子算时间帐,让孩子有学业危机感。

青春期的孩子当在学业上有迷茫现象时,往往会在内心充满了阴霾,看不清前行的方向,不知道未来将要发生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家长想要帮助孩子时,恰因为无法得到孩子的信任而被拒绝。因此,前面两点就需要家长必须要下功夫做好,只有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信任关系后,他(她)愿意和你交流,才愿意听进你的话。如果能走到这一步,事情明显好解决了。如你和孩子户外去爬山,就是一个不错的交流时机,这时孩子会把手机收起来,你们且行且聊。家长不妨给孩子算一笔时间帐,让他清楚,离中考的日子还有多少天,除去吃饭、睡眠、看小说的时间,还剩下多少可用来学习的时间。算完之后问孩子:“你愿意做一个聪明的时间管理者呢?还是做一个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糊涂虫呢?”或“你喜欢阅读看小说,爸爸妈妈不反对,可是你是否想过,小说能帮助你度过中考这道坎吗?最现实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如此,你可以提出很多问题,让孩子去思考,让他不断产生学业危机感。

第四,帮孩子一起来分析他到底学业上哪出现了问题,必须要找到具体原因。

从我的家庭教育实践经验来看,每一个到了初二还心思不在学业上的孩子,大都是缺少几种学习的必备能力:一是明确的学习目标——我在为谁而学?二是掌握各学科的学习思维与方法——怎样有效率学习。三是掌控时间的能力——合理分配各学科学习和休息娱乐时间。四是外在的激励与内在的上进——内外因结合产生学习的助推力。家长如果缺乏帮助孩子分析学业问题产生原因的能力,我建议找专业的老师来帮助你。因为你不擅长这些,你和孩子根本无法深入交流,更不可能给孩子切实的帮助。有些心理咨询师比较擅长做青春期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家长在身边找一找,网络上也可以找得到,但切记不要被骗哟。当孩子得到学业上真正的帮助后,他们内心的困惑与迷茫会立刻拨云见日。

第五,和孩子一起来建立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家长来主动掌握并带动这种节奏。

要说改变青春期少年心思不在学业上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我要说的是,做好陪伴工作。但这种陪伴绝不是机械地成为旁从者,而是和孩子一起来建立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因为青春期少年掌控时间的能力非常弱,并且毅力还比较差,那就要家长来带动孩子的生活节奏。而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和孩子一起来协商制定生活作息时间表,围绕孩子的生活为中心。时间表制定后,再把各学科的学习放入相应的时间段,再把孩子课外阅读小说这件事也要放下时间段里。只是在学习与阅读两者的时间比例上要进行协商,必要时家长就不要太讲究民主了,还是坚持学习与看小说时间比例为3:1吧,即学习三个小时,看一个小时的小说。并且要和孩子约好,你要做好他时间管理的助手,就如明星有经纪人一样,你可以这样比喻嘛,孩子自然愿意听。

第六,从孩子基本学习能力着手,先掌握方法,打好基础,再提高。

有些家长在孩子学习方面,只知道催促孩子赶快去学习,不要再做和学习无关的事了。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孩子本身不知道怎么学,你再催促他也学不进去啊。与其这样,倒不如来点实际的,那就是从孩子基本学习能力着手,你和孩子一起来掌握学习方法,用你的陪伴,你的努力学习来影响孩子。我曾经就这么做过,我儿子在初中最迷恋游戏的阶段里,我就告诉他:“老爸已经早把初中课本知识忘光了,但是为让你不早早辍学,我重新拾起来吧。”儿子还不信,我说你瞧好吧。我每天都在他写课外作业时,专门拿出时间来自学初中课程,孩子遇到不会的题,我在白板上给他讲解,我对他讲:“其实最大的困难不是学不会的问题,而是你是否真敢去面对自己。爸爸就敢面对自己,我拿起课本用心去学,这不就很快突破了吗?你那么聪明又怎么会比我差呢?”在我的带动下,和孩子一起先掌握学习方法,打好基础,再提高,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结束语:想改变青春期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态度,非要家长做出榜样不可,否则,你光靠嘴去说教,孩子无法获得实质性的精神动力。就如我,在孩子初中三年,也没有过多说什么,就是引领并带动孩子建立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和他一起学习,一起户外锻炼,一起交流人生,一起玩游戏等。不知不觉间,孩子就习惯于我的辅助管理,也自觉在该睡觉和学习前把手机交给我管理。对于题主来讲,你也一样,非得改变观念,主动介入孩子的生活之中,用节奏带动孩子,同进退。

我是一个初二升初三孩子的母亲!孩子总喜欢在手机上看小说,学习不大努力,怎么办?

现在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手机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东西没有之二。面对如此有吸引力的手机,别说是看小说,还会看很多东西。单纯从看手机这个现象来说它的吸引力和功能性是让人无法抵御的。这和你的孩子上初中几年级看似有关系,实际上不管上几年级,那怕是到了考大学的前夕或者更为严峻的大考临近都会惦着手机,想着手机,何止是只看小说。

那么看手机和学习读书发生了冲突,就不是一时可解决的事情。这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到了看手机和学习和考试直接发生矛盾时,只是说教恐怕不管事。一个是在源头没有把控很好。一个是孩子的自觉性控制的怎样。一个是即便看小说或者看其他究竟真的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这些问题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沟通解决的问题,不要对孩子直接武断下结论。家长既要尊重孩子,又要把控好手机的使用。沟通交流是比较有效果的。相互倾听,相互尊重。或许坏事变好事。

我是一个初二升初三孩子的母亲!孩子总喜欢在手机上看小说,学习不大努力,怎么办?

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于孩子一些不良倾向,家长要以引导为主,既不可强势控制,也不能放任不管。

手机上看小说,倒不是什么大毛病。要看程度如何,是沉迷其中,还是只用来打发空闲时间。如果是深度沉迷,吃饭走路下课都在看,晚上看到深夜仍不肯睡,荒废了学业,这种情况,家长就需要介入干涉。如果只是很轻度的看看小说,提醒一下即可,不必大惊小怪。

网络小说和网络游戏有共通之处,即较强的角色代入感。其实所有影视文学作品都是这样,通过代入感对读者或观众施加影响。好的作品,能涤荡灵魂,传播正能量;不好的作品,有可能宣扬暴力色情等负面的东西。只是网络小说的体验感没有游戏那么强烈,比较起来,大约是香烟与毒品的差别吧,都能让人体验到虚幻的快感,但之后却是长久的空虚与自责。

网络小说不同于其它文学作品的地方,在于其主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物设定上,主角完美无缺,或者有一些小小的缺憾,也是为了增加人物特色,无伤大雅。情节设定上,基本是小人物崛起,不断打怪升级,最终到达人生巅峰。故事套路也是“困难——反转——打脸——上升”反复循环。这样的设定,可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代入其中,体验到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成功的快乐。

说到这里我们也就知道了,沉迷于网络小说或者网络游戏的,大多数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太成功的人。初二的学生,正是追求独立与个性发展的时候,与现实生活总是格格不入。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不怎么好,性格比较内向朋友少的孩子,更容易沉迷。因为他们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得不到同学的尊重,又没有融入同龄人之中,缺乏集体归属感、认同感,只能到虚幻的小说中去寻找、去自我满足。

我们再用香烟类比。人们是怎样戒烟的?

1、认识危害,下定决心。

2、寻找替代品过渡——电子烟、口香糖、小辣椒等。

3、改变习惯。清除家中香烟,饭后抽烟改为饭后散步,工作时抽烟改为工作时喝茶。

一般来说,坚持一个月,戒烟便可小成。坚持一年,即可功德圆满。

那么,如果帮助孩子戒掉网络小说?

1、与孩子协商,将手机中的网络小说替换为易读好懂有价值的优秀文学作品,这应该不难做到。

2、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用其它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占据孩子的空闲时间。如打球、音乐、美术、旅行、看电影等。

3、改变习惯,将手机替换为书籍。睡前看手机、课间看手机改为看书。我们常忽视了习惯的力量,好的习惯能给我们力量,坏的习惯也能使我们堕落。

以上步骤,也未必需要全部做到。做到一条,坚持一两个月,应该就能收效。

人们抽烟喝酒,很多时候是为了消除压力;打牌赌博,也有逃避现实的原因,真正的成功人士,是不沉迷赌博的。青少年沉迷网络小说或游戏,多半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失意。真正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父母还得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归属感。如鼓励孩子融入集体,从特长入手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等。

家长最忌用粗暴的手段试图控制孩子,比如没收砸烂手机,责骂,羞辱等等。这些都无济于事,只会令孩子更加逆反。当然也不能视而不见,任其自生自灭。孩子自控力差,若沉迷其中不可自拔,青春可就荒废了。

我是一个初二升初三孩子的母亲!孩子总喜欢在手机上看小说,学习不大努力,怎么办?

探讨解决措施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弄明白两个相关的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是必须首先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特点:心理学家往往把初中阶段称为“心理断乳期”,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变得更加的任性和听不进别人说的话,有的孩子会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心理变动大,情绪波动大,所以这个阶段既是发展上的危险期,又是教育上的关键期,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外界环境会对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其中父母的引导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二个知识点就是有关孩子手机上瘾的问题:现在手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的孩子甚至在小学阶段就有家长给孩子配备了手机或者电子通讯设备了!根据有关调查数据,首次接触手机的孩子的年龄在不断降低:

据2017年底的调查数据,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总体普及率高达98.1%,10岁之前触网的比例高达到72.0%,其中,7岁(学龄前)触网比例达27.9%。2017年,近七成未成年人在网络上遇到不良信息。不良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广告、视频和游戏。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比例是相当高的,考虑到目前手机的普及要远远大于电脑,基本上可以判断未成年人多半都是通过手机开始接触网络的!这一点也就说明了,大环境决定了想要现在的孩子完全隔离网络,隔离手机是不现实的,更何况很多的学校目前也通过一些APP布置作业,孩子势必就要用到手机!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考虑的重点不应该是隔离,而是如何正确引导的话题!

了解清楚了以上的两个知识点,我们回归到我们的问题本身,针对初中孩子迷恋手机小说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解决问题之前先把脉:适当的看小说倒不见得一定会跟学习不努力挂钩,我记得我们小时候也是痴迷武侠小说,很多的学生也是偷着看被家长或老师发现给没收掉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个里面当然有过度痴迷的,但是有很多虽然也看小说,但是学习成绩依然很好的,其实想想看,痴迷某一类型的小说,只要内容是健康的,我觉得也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所以没有必要把小说看做是洪水猛兽,重点在于孩子是不是因为看小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是不是由此而影响了学业,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把脉之后谈解决之道:如果孩子确实沉迷小说,而且确实因此而严重影响了学习,父母又应该如何去应对呢?

第一、首先思考,不看手机了,让孩子干什么,提前想好后路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1、反思自己对待孩子学习的处理方式:

我们发现很多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学习这个问题上,往往都是一刀切,比方说孩子放学回家,屁股还没做热就开始催着孩子做作业,做的过程中不断催促,做完以后马上催促刷牙洗脚上床睡觉,整个流程看起来一气呵成,看似完美,但是我们没有看到的是孩子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2、学习效率提升,我们应该做点啥:

之所以孩子会拿着手机看小说,那说明孩子还是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可支配的,对于这一段可支配时间我们一定要合理引导孩子干点啥,比如周末、假期或者孩子写作业间隙,不可能永远让孩子坐那里写作业,一定要劳逸结合,让孩子能有所调节,为了防止孩子只是坐那里看手机,我们完全可以帮孩子提前预设很多的替代方案,比如:

①假期里面,我们完全可以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供孩子选择;

②一家人定好计划,一起来一次远距离骑行;

③到偏远山区,去帮助贫困家庭做一些农活;

④一起到当地的科技馆,参加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活动;

⑤带孩子回老家,体验生活等等等等!

当然所有这些活动需要跟假期的学习和作业相互协调,让孩子在课余时间能有事可做,重点在于,你要能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所在!

第二、手机是不是一定就不可以看,如果可以看,怎么看才能有效可控!

比如针对孩子看小说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因势利导,让孩子的这种爱好变为学习的动力呢?我觉得针对这一问题有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如下:

情况1:孩子痴迷手机小说,家长提醒根本听不进去,于是家长采取强制措施,没收手机,孩子跟家长之间出现情绪对立,学习没有很大改观,态度消极,甚至后来出现了在学校里借别人手机继续看小说的情况(新闻里曾经出现过有的学生偷家里的钱,买老年机偷偷藏到被窝里晚上看小说的情况),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现失控!

情况2:孩子痴迷小说,家长征得孩子同意后,精心准备一次家庭聚会,大家推心置腹的畅谈手机的利与弊,然后针对孩子看小说的问题,家长跟孩子商量共同制定以下规则:

①、在保证学习不掉队的前提下,不反对;

②、看小说要有节制,要有时间限制,大家一起监督;

③、家人每天都空出一定时间共同阅读,鼓励孩子看纸质书代替看电子小说;

④、每周抽出一天或两天阅读其他书籍,代替电子小说;

⑤、如果因为看小说成绩出现下滑,则主动停止看小说的行为!

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情形,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当然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存在诸多我们预料不到的难题,但是作为父母,你总要去尝试,总要去做,才会知道有没有效果!

第三,堵不如疏,作为家长,我们要做一个开朗的,好玩的家长,而不是沉闷的,自私的家长!

家长的示范榜样作用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父母常年在外,或者父亲角色缺失的家庭往往就会容易出现问题孩子,多半就是因为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导向性出现了偏差,没有人能在他做出某些行为的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引导,这一点很容易被我们所忽视!

正确的做法,想要杜绝孩子痴迷手机小说的行为,不应该简单粗暴的没收或禁止,而应该尝试成为孩子的朋友,与孩子交心,让孩子觉得你权威可信赖,崇拜你、信任你,这样我们跟孩子的交流才会畅通,才会让孩子的一些极端行为消失在萌芽状态,具体来说,我觉得父母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自己要多学习,多涉猎,尤其针对孩子感兴趣的领域,平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恶补!

  • 比如有的男孩子喜欢军事和武器,那作为父亲就应该多次网络上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新闻,一旦有这样的新闻发生,可以第一时间给孩子说,进行探讨和交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孩子无话不谈,有了共同话题就不会出现禁止了孩子玩手机,却无事可做的窘境!

2、父母要有良好的生活、作息、锻炼的习惯!

  • 比如妈妈每天定时做瑜伽,爸爸每天早上起来都能按时晨练,家居生活有秩序,各自都有自己的爱好,孩子自觉不自觉就会从中受到感染,合理有序的生活节奏,也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能学会克制!

3、要经常性的跟孩子交流!

  • 这里的交流是除了唠叨学习以外的内容,要关心孩子关心的话题,要让孩子能敞开心扉跟我们无话不谈,这是良好的亲子教育的必备基础环境,只有这样的氛围建立了,我们后续的一些所谓的敦敦教诲才会起作用!

努力就有可能,不努力就一定没有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身上出现的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一一来进行化解,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荆棘,会有很多的坎坷,这都需要我们睿智的去化解,手机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用不好却有可能会阻碍孩子的成长,我们只有行动起来,不断思考解决的思路,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解决之道就对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