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为什么多次骂唐僧是脓包?为什么说原著里的唐僧毁尽三观?
电视剧《西游记》里将唐僧拍得伟光正,小说里写的可是接地气多了。
1、哭哭啼啼的唐三藏无可否认唐僧的取经之心还是比较坚定的,但却是什么苦都不能吃的。
见到野兽腿发软,见到妖精就腿软流泪,过不去河也要哭哭啼啼。
一旦遇到挫折就会长吁短叹,痛哭流涕,孙悟空常让他不要哭,一哭就脓包了。
遇到困难就手足无措,根本不会去想办法,也不会出个主意,只会念叨怎么办,然后指望别人去解决。
你可以说唐僧是普通人,遇到妖怪也不是对手,所以窝囊,但是作为凡人脑子总有吧,可他除了一个取经的念头外,碰到事连个主意都不会出。
取经是早就安排好的,只要有个过场就行了,就是镀个金。
人们出去镀金总归还是要自己有点本事,位置给你了,你走过去就好,但唐僧是要别人把他抬过去。
就这样一个什么都做不了的人,佛祖却把最重要的差事交给他,因为他懂得下面的道理。
2、宁拜错佛,不能错过唐僧出发前有个愿望,就是遇佛上香,遇塔扫塔,这是他最聪明的地方。
虽然他什么都不会做,遇到困难连个主意都没有,像个傻白甜,但是人家懂得做手下的道理。
一路上不管是什么佛他都要去拜,宁拜错不放过。
在小雷音寺外面,孙悟空看出了凶险,极力阻止唐僧去拜佛,但依然阻挡不了唐僧拜佛的心。
唐僧见到雷音寺几个字,慌得滚下马来,倒在地上,口里骂道:“泼猢狲!害杀我也!现是雷音寺,还哄我哩!”
行者陪笑道:“师父莫恼,你再看看。山门上乃四个字,你怎么只念出三个来,倒还怪我?”
长老战兢兢地爬起来再看,真个是四个字,乃小雷音寺。三藏道:“就是小雷音寺,必定也有个佛祖在内...”
“就是无佛,也必有个佛像...”
这就是唐僧的聪明的地方,拜佛就是给佛看的,上面那么多的佛,唐僧未必都认识,有可能会拜错,但拜错佛没有关系,如果走过不拜,那就问题大了。
唐僧对如何与上面打交道那是深得精髓,那就是听话、尊敬,天大地大领导最大,那么即使他再没有本事,取经任务的头头也必定是他,有什么事下面人去做就好了。
3、外行指导内行的糊涂僧取经任务原来定的是只需要三四年,但是唐僧足足走了十四年。
唐僧因为搞定了上面,即使没有任何能力,在取经队伍中他也被安排做了头头。如果他只是安安静静地做个领导者,什么都交给下面去做,也不会浪费那么多时间,关键是他听取不了下属的意见,喜欢乱指挥。
对于一个领导来说,自己不一定需要多强的业务能力,只要能用好下属就行,具体的业务不需要去指挥。
可唐僧却不能听取下属的意见,刚愎自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经常把自己陷入危险之地。
对于下属不能选贤用能,全凭自己的喜好,对业务能力比较强的孙悟空是百般打压,动不动就要念紧箍咒,对于偷奸耍滑喜欢耍嘴皮的猪八戒则是包庇纵容,沙僧更是被当作路人甲。
唐僧的人品也差,不愿意承担责任,对待徒弟动不动就是骂,完全没有师徒之情,出了问题就是指责谩骂,从没想过自己的问题。
小说里何止是唐僧三观尽毁,整部小说除了主线的取经剧情和电视剧相符外,其他地方都会让你看了三观尽毁。
有背景的妖怪和没有背景的妖怪的下场完全不同,神仙坐骑童子妖怪等有背景的危害人间,事情结束后回去就行了,什么惩罚没有,而没有背景的妖怪即使没做什么坏事,也被赶尽杀绝。
悟空为什么多次骂唐僧是脓包?为什么说原著里的唐僧毁尽三观?
唐僧吊在梁上,边哭边悲边偷看蜘蛛精脱衣服,偷瞅那雪白的肚腹。这算正经和尚?
唐僧被抓,慌得跪下直喊妖精"大王爷爷饶命!大王爷爷饶命!"这不算脓包?
唐僧骂八戒"吃糠的蠢猪",骂悟空"泼猢狲",说金箍棒是"哭丧棒"。这是圣僧?
唐僧说悟空,"你若救我性命,我愿做你的徒儿徒孙也。"这不脓包、不毁三观?
原著里的唐僧能雷倒你,他要是圣僧,现在各位圣友就在圣阅圣编的圣文。
1.悟空第一次骂唐僧脓包在鹰愁涧,马被小白龙吃掉。悟空急着找马,唐僧跟在后面连发4弹。悟空崩。
徒弟呀,那厮能有多大口,却将那匹大马连鞍辔都吃了?
——第十五回
唐僧就像小孩子,"徒弟呀,那妖精嘴有多大?能把大马和鞍辔都吃了?"你俩一起,突然马没了,你问徒弟这种傻话?
三藏道: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
悟空被唠叨的暴躁了,"师父莫要这等脓包行么!你坐着!你坐着!"
这是悟空第一次说师父脓包。万里取经才刚出长安城,还有三位没归队,就开始打退堂鼓,就地抱怨,自叹可怜,泪如雨下。
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出,却不又连我都害了?怎生是好!
唐僧越害怕越唠叨,越唠叨越害怕,一把拽着悟空,害怕悟空一走开,自己也被妖怪吃了。他不傻,白马就是这样没滴。
悟空暴跳如雷,"你忒不济!不济!"你又要马骑,又拽着不放我去找马,经别取了!我们就这样坐到老好了!"
三藏道:不知端的可是他吃了我马?
——西游记第十五回
"徒弟呀,不知可是那妖精吃了我的马?
明明一开始就让悟空找马,边哭边唠叨,自叹自怜。后面又让悟空陪着,又要悟空找马。忽然又问他的马是不是被那妖精吃得……
悟空气疯了,"难道那厮自己跑出来专门跟我招呼一声"我吃了你的大马"?!"
末了,还是39位大神一起现身保护唐僧,悟空才得以脱身收服小白龙。
这也明示唐僧,菩萨一共派了39位神仙暗中轮值保护唐僧,但依然挡不住唐僧之怂。
2.唐僧建议把白龙马送给强盗收拾完蝎子精,师徒来到一座山前,悟空见环境不差,一拍白龙马,唐僧嘚嘚跑向前去。仨兄弟在后面边唠边走。
不料,前方有30多个强盗等着唐僧。
唐僧战兢兢,跌下马来,蹲在路旁草科里,只叫:大王饶命!大王饶命!
——第五十六回
唐僧吓得摔下马,蹲在草丛直喊"大王饶命!大王饶命!"圣僧可否装得淡定点?
出家人不打诳语,唐僧例外。圣僧骗强盗说,徒弟身上有银两,就在后面。强盗便把唐僧吊在树上等悟空一行。
八戒远远看见师父在树上乐得不行。唐僧说了一句话,仨徒弟石化了……
"不然,把这匹马送与他罢。"
——第五十六回
唐僧怂归怂,出手倒是挺大方的,竟然提议把白龙马送给强盗作买路钱!被吊傻了么?十万天兵天将都被你大徒弟虐个遍,现在仨徒弟都在,怕30个山贼?
悟空只能无奈苦笑,"天下和尚不少见,像师父您这般皮松的却少见,唐王教你取经,没教你把白龙马拱手送人。"
3.跪喊妖精"大王爷爷饶命"青龙山一节,唐僧被犀牛精摄了去。
推至座前,唬得唐僧战兢兢的跪在下面,只叫:"大王饶命,饶命!"
——第九十一回
先前是,悟空跑到玄英洞叫喊,三个犀牛精怀疑所抓和尚就是唐僧,就把唐僧带过来审问。就这点破事,唐僧一见青面獠牙的妖怪,吓得跪在座前大呼"大王饶命"。
唐僧从自幼在金山寺开始交代,一直说到眼下拜佛"冲撞大王云路"。
悟空趁夜黑变作火焰虫,妖洞里一片死寂,除了唐僧的抽泣声……
唐僧腿软身哆嗦,那个费事,二人还没溜出洞就被发现。悟空打伤两个小妖先行逃出,汇合八戒和沙僧。唐僧又被带去审问。
战兢的跪道:"大王爷爷!我徒弟……进来救我……是我徒弟不知好歹,打伤两个。——第九十二回
唐僧又跪下了,把徒弟精通72变,如何进来,如何出去,各种套路和盘托出,句句实言。最后不忘替徒弟赔礼"是我徒弟不知好歹,打伤两个小大王(小喽啰)"。真有出息。
可以怕,可以怂,但得有底线。先吓跪,称大王为"爷爷",称小妖为"小大王",说前来营救自己的徒弟"不知好歹",还透露徒弟底细。不知猴哥读到这一节作何感想?
4.仨字把唐僧吓得昏死比丘国的妖道国师要吃唐僧心肝,悟空闻听后赶回馆驿,还没进门就喊"祸事了!"
忽闻此言唬得三尸神散,七窍烟生,倒在尘埃,浑身是汗,眼不定睛,口不能言。
——第七十八回
唐僧正欲用斋,一听"祸事了"仨字,唬得魂飞魄散,七窍生烟,浑身冒汗,瞳孔扩散,口不能言,腿一蹬昏死过去。八戒把师父扶起又弄醒。好歹听徒弟说完什么事吧?
三藏道:"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
悟空告知原委,要和师父互换身份。唐僧哆嗦着"扯着行者哀告","贤徒啊(注意称呼),你若救得我性命,我愿做你的徒儿徒孙呀。"
八戒和沙僧面面相觑,忽然连升三级,从徒弟升为师爷爷了,太尴尬了。
悟空戏耍国师后现出真身,不料又把唐僧吓晕了,又是八戒一把扶住(多贴心)。唐僧心想猴子一现原身,自己危险了。
5.边哭边偷看蜘蛛精脱衣服被蜘蛛精吊在梁上,唐僧也没闲着。
噙着泪:我和尚这等命苦……徒弟啊!速来救我,但迟两个时辰,我命休矣!
——第七十二回
唐僧在几个女人面前哭了,自叹可怜命苦,徒弟来迟自己又要没命。"我命休矣"是唐僧的口头禅。
若觉得唐僧真这么怂,你就错了。
那长老虽然苦恼,却还留心看着那些女子……便去脱剥衣服……女子们只解了上身罗衫,露出肚腹。
暗自忖道:这一脱了衣服,是要打我的情了,或者夹生儿吃我的情也有哩。
唐僧吊在梁上,边哭边悲边偷看美女脱衣服,暗瞟蜘蛛精雪白的肚腹,还自作多情地寻思着"一脱衣服,怕是要撩我的情儿"。尤其那句贱贱的"或夹生儿吃我的情也有哩"。你瞧这心思,这语气。
敢情三藏俗名"三浪",眼看自己小命不保,竟这般骚情暗涌,雅兴顿起……二师兄好色明着来,师父果然技高一筹。
6.脓包背后的自私和心机第五十六回推责悟空:
悟空下手重,不慎打死两个山贼。唐僧心虚,便开始表演,为山贼祷告。
你到森罗殿下兴词,他姓孙,我姓陈。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
唐僧祷告,我心向佛,先劝你在先,又为你挖坑盘坟(其实是八戒),以石做食,折竹为香,我诚心满满。你到了地府可得分清,打死你的人姓孙,我姓陈,切莫告我取经人。
八戒一听乐了,"师父你倒是推的干净啊,我和沙师弟可没掺和这事。"
于是唐僧补充道,"好汉告状,只告行者,也不干八戒、沙僧之事。"
仨徒弟听后乐的不行。八戒一贯喜欢耍嘴逗贫,唐僧这也能当真了。
第十四回套路悟空:
悟空打死六个强盗,师徒第一次吵架,悟空被骂走,在东海龙王那里兜了一圈,又被老邻居好心劝回师父身边。
行者道:"这衣帽是东土带来的?"
三藏顺口儿答应:"是我小时穿戴的。"
——第十四回
唐僧故意露出闪着金光的衣帽,并对悟空撒谎,声称那是自己旧时的衣物。悟空好心回来认错,以为师父不计前嫌关心自己,便满心欢喜地戴上衣帽(金箍)。
见悟空上套,唐僧开始念紧箍咒,当场试验灵不灵。悟空疼得直叫唤,从此唐僧心安。
撒谎、欺骗、挖坑,这种阴暗手段是为人师者干的事吗?圣僧?八戒:我呸呸呸!
7.唐僧和八戒互吐莲花唐僧动不动发火骂悟空"泼猴"、"泼猢狲",更雷人的是,他竟然骂金箍棒是"哭丧棒"!当然八戒更少不了挨骂。
摆平玄英洞的犀牛精,金平县百姓感恩,便大宴唐僧师徒,可称了八戒的心。
长老听言骂道: 馕糟的夯货!
——第九十二回
这话很粗劣,很难听。"馕糟",骂八戒是拱槽吃糠的猪;"夯货",就是笨货、蠢货。
这是唐朝圣僧骂徒弟的话。猪八戒和牛魔王大战时骂过这种狠话,那是互揭老底、相互激怒。唐僧现在用在自己徒弟身上。
银角大王那节,悟空装哭忽悠唐僧,八戒却中招,说"分家吧,看来这关过不去。"
唐僧又骂八戒:"夯货!"
八戒则回师父:"胡说我就是你儿子!"
作为和尚,八戒悟出惊人,侧面也说明师徒二人都已经习惯了这种爆粗。
唐僧能口吐芬芳,八戒就口吐莲花,二师兄也不是吃素的!
第三十八回,唐僧对着乌鸡国王的尸体怆然泪下。八戒笑道:"师父,他死了可干你事?又不是你家父祖,你哭什么劲!"
西游记续集第14集《缉盗菩提城》,八戒骂唐僧"你着急走,前面是有你爹,还是有你娘啊?"想必很多观众会笑喷。
其实,这恰是原著里八戒真实风格。唐僧常爆粗口,但八戒可不像猴哥那么讲究。
我们印象里的唐僧
写在最后我们印象里的唐僧,斯文儒雅,温良慈悲,不畏艰辛一心向佛,这是电视剧里。
原著里的唐僧怯懦怕事,牢骚满腹,时不时口吐莲花,动不动埋怨徒弟,遇困难第一个打退堂鼓,遇妖精第一个变脓包,每一回不是摔下马就是晕倒在八戒怀里,一点不成熟。
唐僧一路哭向西天,"我和尚可怜","我命休矣","这可如何是好","西天怎生去的","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怂时就称"徒弟呀"、"贤徒呀",不爽就称"泼猴"、"夯货"……
西天取经乃唐王之命,唐僧不得不去,他并不知取经一去万里遥,来回十几年,更不知一路如此艰辛和危险。这就解释了唐僧的上述反应,一出长安城就开始抱怨。
最爱打退堂鼓的并不是八戒,是他师父唐僧;最怂的更是唐僧。八戒表面怂,但与猴哥并肩作战从没怂过。猴哥好忽悠八戒,八戒自然喜欢耍赖,但师兄弟除妖从来同进退。
八戒在乌鸡国说,本以为保和尚取经,谁知道是做仆人,半夜找尿壶也得喊徒弟。
唐僧就像一个被惯坏了的任性孩子,猴哥顽劣但好脾气;八戒粗放但贴心;沙僧我就不说他了,他自己天天都不吭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