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不适合吃哪些主食?
得了糖尿病之后,很多人对主食比较畏惧,觉得吃了主食,血糖就会升高。因此,有些人很少吃主食,或者干脆不吃主食,这样的做法对吗?糖尿病人应该怎么吃主食?
什么是主食?主食,是指富含淀粉的食物,是我们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在我们通常的认识中,主食是指用大米、白面等做的食物,比如米饭、大米粥、馒头、面包、烙饼、面条等。其实,主食的种类可以有很多种,除了大米白面外,全谷类、杂豆类、薯类中的淀粉都不少,都可以作为主食的一部分,比如燕麦、荞麦、糙米、大麦、小米、黑米、红豆、绿豆、芸豆、鹰嘴豆、山药、土豆、红薯、芋头等食物。因此,有了这个概念,我们主食可选择的范围就更广了,不同主食间的搭配,对控制血糖十分有利。
糖尿病人要不要吃主食?主食是膳食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占人体供能的50-60%。如果不吃主食,身体能量供应不足,就会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脂肪分解产生酮体,易导致酮症酸中毒,蛋白质分解会使免疫力下降,继而已发各种感染。
不吃主食,处于饥饿状态下,还会产生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甚至还会引起反应性高血糖,导致血糖的大幅波动,对健康产生危害。
此外,还有些糖尿病人,虽然不吃主食或吃的很少,但为了不挨饿会增加脂肪类、蛋白类食物的摄入,肉、蛋、奶摄入过量,同样会造成热量超标,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其危害也不亚于高血糖饮食。
糖尿病人应该怎么选择主食?虽说主食进入人体后,最终会转化为葡萄糖被吸收入血,但转化的速度与升血糖的快慢密切相关。
主食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与多种因素有关:
1、食物中是否含有可降低消化速度的成分:如膳食纤维、蛋白质、植酸、单宁、蛋白酶抑制剂等。比如大部分的杂粮豆、薯类中富含这些成分,所以升血糖速度就比精白米面慢一些。
2、主食中淀粉结构的比例:直链淀粉的消化速度要低于支链淀粉,可以想象一下,支链淀粉呈树枝状,与消化酶接触的范围更广,因此消化起来也更快。比如豆类的中的淀粉多为直链淀粉,消化起来就比富含支链淀粉的大米慢。
3、主食烹饪加工的程度:主食的颗粒越小、越碎、越软烂,升血糖的速度越快。因此,糖尿病人在吃主食时,在保证熟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其颗粒性、完整性,耐咀嚼性。比如吃一碗米饭、一个馒头或喝一碗大米粥,三下五除二就下肚了,而吃一碗杂粮豆饭,可能要咀嚼半天,越耐咀嚼的食物,消化越慢,升血糖的速度也慢。
糖尿病人适合吃哪些主食?不适合吃哪些主食?适合吃的主食:全谷类、杂豆类、薯类
糖尿病人在吃主食时,要粗细搭配。大米饭可加入燕麦、荞麦、绿豆、红豆、黑米等做成杂粮豆饭,馒头可选择全麦馒头,喝粥时也要加入全谷豆类做成八宝粥,尽量减少熬煮时间、吃时不加糖。吃了土豆、山药、红薯等薯类,就要相应减少主食的量。
不适合吃的主食:精制主食、加油加糖加盐的主食
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白米粥的升糖指数都很高,平时要尽量少吃。还有一些加了油、糖、盐的主食,比如麻花、油饼、油条、粽子、月饼等也要少吃。
糖尿病人除了要注意主食的选择外,还要调整吃饭的顺序,可以先吃蔬菜、优质蛋白食物,最后吃主食,当胃里有了耐消化的食物后,吃进去的主食也会混合降低消化速度,这对控制血糖也十分有益。得了糖尿病,不适合吃哪些主食?
对糖尿病人来说,除了直接喝糖水吃糖果,没有什么食物是不能吃的,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一日三餐都要有主食,而且从人体营养学的角度上讲主食所提供的总热量要占到全天总热量的60-65%,所以糖尿病人每天主食是不可少的,而且正常人吃什么主食,糖尿病人也都可以吃,没有能不能与适合不适合吃的问题,只有会吃不会吃的讲究。
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所以首先主食中含糖量的多少对血糖的高低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含糖量越多食用后血糖也就会越高;其次人体对食物中葡萄糖吸收的快慢,决定着血糖升高的幅度,升高的幅度越大,血糖的波动也就越大。这两点都是吃主食要特别注意的,也正是基于此,糖尿病人在选择主食以及如何吃主食上就要有所讲究了,比如:
稻谷类主食,即平常吃的最多的米面,这是主食中含糖量最多的食物,因此在吃的量上要做严格的限制,不能超量;同时在吃法上要注重“宁干不稀、不宜过软、避免过热、吃的慢一点、搭配蔬菜一起吃”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在胃肠中被消化吸收的速度,比如干米饭就比米粥好,干面条就比汤面好,米饭面条做的太软又过热吃起来舒服,可消化吸收起来也更快速,因此是应当注意避免的。
粗粮类主食,常吃的有豆面、莜面、荞面等,但需要提醒的是:粗粮的含糖量与米面不相上下,之所以推荐糖尿病人把粗粮作为主食,是因为其中含有的粗纤维比较多,吃进去后可以阻碍小肠对葡萄糖的快速吸收,大大降低血糖升高的速度和幅度,从而有利于对血糖的平稳控制,因此糖尿病人吃粗粮也要像控制米面的数量一样不能多吃。
薯类主食,比如红薯、土豆、南瓜等等,这些食物吃起来会有甜的口感,于是很多糖尿病人认为含糖高而不敢吃。实际上这些食物的含糖量比米面要略低,而含有的膳食纤维却比米面要多得多,是糖尿病可以替代米面的一类主食。只不过吃这类食物时,同样要遵循上面提到的吃米面的原则,特别要注意吃了这些食物就要减去等量的米面。
豆类主食,比如黄豆、绿豆、红豆等等,这类食物含糖量相对较少,而优质蛋白含量较多,不仅可以减少血糖的来源,还有增强饱腹感耐饥饿的功能,与米面、粗粮等搭配在一起,非常有利于控制主食量。
综上所述,糖尿病人在主食的选择上与正常人并没有区别,只是在做法和吃法上要更加注意,要知道不是得了糖尿病就失去了吃的权利和享受美食的机会,而是因为不会吃才给自己增加了烦恼和负担,所以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多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这也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中不可或缺的一驾车。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得了糖尿病,不适合吃哪些主食?
主食是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大米、面粉、玉米等,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其他食物,如蔬菜、瘦肉、蛋类、豆类及豆制品还有油脂(动植物油和坚果)都属于副食。
糖尿病患者是要控制或调整饮食结构,但并不是不吃主食,主食吃得少了或多了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
1、如果吃富含淀粉的食物,如大米饭和面条馒头,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可以多吃蔬菜。为了增加饱腹感,可以在饭前生吃西红柿和黄瓜。在东北的话,更好办了,可以在饭前生食一些其他蔬菜,比如生菜、小萝卜绿叶、小白菜等,但千万不要再蘸酱吃了,要低盐低钠饮食。
2、精制面芯粉做的馒头和面条尽量少吃或不吃,可以吃全麦粉做的馒头面条,里面可以掺一些杂粮面粉,比如荞麦面、青稞面、莜麦面、豆面等。小时候,很喜欢吃杂面条,就是小麦面粉和灰豆子面掺一起和面做的面条。但也有人可能吃不习惯,配料多样,可以调配一种适合自己的粗细搭配饮食。
3、糖尿病患者也应减少白米饭。可以搭配一些小杂粮煮,比如二米饭、糙米饭、高粱米水饭、藜麦大米饭、藜麦小米大米饭、藜麦燕麦片饭(燕麦片要买压片厚度大的,别买薄片的,不吃速溶的)等。
4、坚决不喝白米粥,煮粥的话,可以煮黑豆燕麦粥、红豆薏米粥、藜麦小米粥、藜麦粥等,煮好后米水分离的为好,尽量不吃糊化程度高的米粥。
5、再有就是不吃油炸主食,比如馅饼,油饼,油条,外面卖的包子尽量不吃,因为做包子鲜肥肉多,油脂大,放盐也多。
糖尿病人能吃的食物还是很多的,不要揪心于不能吃的,保持好心情,多吃一些低升糖,高纤维的食物。控糖理想的前提下,偶尔尝尝自己很想吃的却又是身体状况不允许的食物,未尝不可,控制进食量就好!得了糖尿病,不适合吃哪些主食?
糖尿病患者确实要注意主食的选择,吃对了,血糖平稳,吃错了,血糖飙升,精加工的主食要少选,粗加工的主食也不能大量吃,烹饪方法以及副食的选择和摄入量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糖友的健康指数。那么,不适合糖尿病人的主食有哪些呢?
一、精制的大米及其制品糖尿病人需要减少的食物有白米饭、白米粥、米粉、米线、米皮、汤圆皮、小圆子、糍粑、米糕、年糕、粽子、玻璃叶饼、油炸糕、锅巴、寿司、醪糟、饭团、打糕、麻团、肠粉皮、粘豆包、粘火烧、“粉”蒸肉、“珍珠”丸子、镜糕、黄粑糕、米豆腐、米煎饼、凉糕、驴打滚、艾窝窝、青团以及以大米为基本原料的膨化零食和点心,升糖指数达80以上,可与白糖相媲美,如果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白糖,那血糖就更一路飙升了,血糖负荷也是重重的,吃这些食物的时候切记量要少,而且要搭配纤维高的蔬菜,防止血糖剧烈波动。
二、精制的面粉及其制品糖尿病人需要控制的食物中白馒头、花卷、馅饼皮、包子皮、疙瘩汤、凉皮、油条、麻花、手抓饼、发面饼、饺子皮、馄饨皮、春卷皮、各种形状白面条、面片、挂面、乌冬面、白面包、方便面、披萨、煎饼、蛋糕胚、鸡蛋灌“饼” 、肉夹“馍”、火烧、烤馕、锅盔、烧卖、月饼,面食的种类很多,基本以精制的面粉为主,加入各种馅料的面食升糖指数和血糖负荷比单独吃白馒头要低,但也要注意食用量不要太多,或者选用全麦制品更好些。
三、各类淀粉制品及点心糖尿病人需要严格控制的食物还粉条、粉丝、宽粉、凉粉、拉皮、虾饺皮、“粉”蒸菜、芡粉、上“浆”挂“糊”、酥皮、藕粉、水晶饺皮、绿豆糕、豌豆黄、云片糕、桂花糕、海棠糕、梅花糕、萝卜糕、灯芯糕、豆沙糕等各种糕点都是升糖指数及血糖负荷较高的食物,而各种糕点在制作的过程中也会加入不等量的糖,加的越多,对血糖影响的就越大,浅尝辄止。
四、糖友们需要注意的还有各种加了植脂末的即食麦片,意大利面、精制莜麦面、精制的谷物粉、各种甜品、酱料、各种饼干、冰激凌、甜饮料奶茶、香酥软糯的小零食都是血糖的推手,少吃、少吃、一定要少吃,但切忌不能不吃主食,日常的主食以粗杂粮为主才是好的主食,如果有主食入菜的菜肴,或者有薯芋类,就要减少主食的摄入,每餐半个拳头到一个拳头大小的主食,精细主食不超过1/3,另外要注意食物摄入的总量不要太多,七、八分饱刚刚好。
除了主食的选择以外,要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富含优质蛋白、优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戒烟戒酒、天天运动、早睡早起,保持每天好心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也是有可能逆转的哦。
于仁文营养团:营养师姜影
得了糖尿病,不适合吃哪些主食?
饮食控制对糖尿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对哪些食物能吃、哪些食物不能吃非常的在意。
其实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完全不能吃的食物很少,尤其是主食,都可以吃,不存在不能吃那种主食的问题,米、麦、杂粮,都可以。但是,在对这些主食进行加工的时候,就要注意了,因为加工的不合适,在进食后就会对血糖造成很大的波动,影响对血糖的控制。比如对米的加工方式,在北方多半是制作米饭、熬粥,在南方除了米饭和粥,还会把米研磨成米面,用途跟北方面粉及玉米粉等是类似的。
一般的米饭、面条、杂粮饭等,对材料的加工时间短,材料中的淀粉结构保持从较为完整,进入人体后,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分解成各种的单糖、被人体吸收而进入血液。这个过程葡萄糖等单糖是缓慢的、相对均匀的进入血液,提高血糖浓度的,因此身体能对这样的变化及时的做出反应,避免血糖快速的升高。而当把米熬成粥、而且熬制的时间很长以及把面条煮烂时,长时间的加热让淀粉的结构被打断,变成短链,在进入人体后很快就能被分解成各种的单糖,进而进入血液,成为血糖。此时就会让血糖快速的升高,超出了身体的调节能力,导致血糖的大幅度波动,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尤其是长时间熬制后的粥汤、面汤,本身就含有大量的单糖或者双糖(这些都是非常容易被消化吸收的),升血糖的效果更加的明显,对血糖的影响更大。
而在用普通的米、面中加入一些杂粮,比如糙米、小米等,可以延长食物被消化吸收的时间,血糖受到的影响会更加的缓慢。
还有就是要适当的运动,尤其是饭后。我通常建议糖尿病患者饭后不能立刻休息,而要稍微的走走,活动活动,让肌肉消耗一部分的血糖,更好的控制餐后的血糖水平。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没有绝对不能吃的主食,只要处理方法得当,就可以避免加重病情,促进健康。
。
得了糖尿病,不适合吃哪些主食?
糖尿病人只要有效控制血糖,可以做到与正常人无异,而要达到事半功倍有效控制血糖,并且保持血糖平稳,糖尿病人血糖的主要来源——主食选择就很关键。
控制血糖的主食选择,只要抓住两个关键点:选对的(优质)主食和总量控制。
选对的(优质)主食糖尿病人的主食要符合升血糖慢的条件,还能兼顾营养。 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建议选用以下主食(并非绝对不行):
1.白米饭、白馒头、白粥、白面包、白面条等“五白主食”及其制品。
这些我们日常常见的精制谷物主食(深度加工研磨而来),易消化吸收,共同的特点升高血糖的速度极快,幅度极猛,非常不利于血糖控制。
糖尿病人选择主食时要有技巧,只要做一个小小的调整就可以很好的改善它们快速升血糖这个特点:
将每天固定的主食量中的1/3-1/2改为全谷物、杂粮、杂豆及薯类。
如此不但可有效减缓血糖的增幅,还可以增加营养摄入,是非常值得推荐的调整方案。
烹调方法选择粗加工、简单烹调、尽量缩短加热时间。注意要避免过于粗粮细作,比如避免将粗粮打成粉吃糊的状态。 如果老年人牙齿不好,可以将五谷杂粮提前浸泡再同大米正常煮粥就会好很多。
成品有:五谷杂粮做成杂粮饭/杂豆饭、全麦馒头/玉米馒头、杂粮粥/杂豆粥、全麦面包、荞麦面条、燕麦片、玉米饼、小米等粗细搭配的主食,是糖尿病人的更好选择。
另外,富含淀粉的蔬菜(土豆、山药、胡萝卜、南瓜、藕等)应当做主食食用。
2.饼干、油条、油饼、葱油饼、方便面、酥饼、起酥面包等
这些添加大量油脂的主食类食物,消化较慢,升高血糖的速度不快,幅度不猛,但营养价值低,高脂肪,不利于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也不宜选用。
3.面包、蛋糕、甜点、饼干等不但兼有1、2条特点,高糖高油,升血糖快,能量高,饱腹感差,不推荐糖尿病人食用。除非低血糖,精制糖果等是糖尿病人不能吃的。
4.包子、馅饼、饺子等带馅面食可以吃,但一定要同时搭配多量蔬菜或其他蛋白质食物(如牛奶、豆浆等高蛋白食物),否则这些带馅面食升高血糖的速度也很快。
最关键——主食总量控制食物选对后,还要控制主食总量。
主食量因糖尿病人日常食量、餐后血糖和体型不同而不同。 一般患者主食的总量控制原则:每餐主食总量一定要少!一餐不要超过80克(米面干重)。
具体做法可以少量多餐,将主食量尽量平均分于各餐。 一餐不超过80克,一天吃5两左右主食,如果用米饭来估算,为大米5两,大概是 2.5碗/每天,可以分为早饭0.5碗,中午和晚上各1碗。身材偏高大、活动较多的患者需要增加。
图片我的老师王兴国的低GI及低GL的面条搭配。配料:荞麦面,菜心+油菜、豆腐干、鸡肉、橄榄油+亚麻籽油、醋、生抽、辣椒酱。
作者简介:贺力,四川省民政康复医院主管护师,临床营养师,高级技能公共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四川省营养学会会员,王兴国营养特训班第五期学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