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乙肝的人出现什么症状说明要癌变了?

我国目前还是乙肝大国,还有许多患有乙肝的患者,而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最担心不是因为自己是乙肝患者而被人歧视,而是担心乙肝病情加重,从而发展到肝癌。

那么,有乙肝的人出现什么症状说明要癌变了?下面 我就跟你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一、在正常的情况下,乙肝是如何一步一步慢慢演变成肝癌的?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乙肝患者都会向着肝癌的方向发展,有些甚至一辈子都保持着乙肝状态,只要少部分的乙肝患者会从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肝癌三部曲”。另外,还有一些乙肝患者可能跳过肝硬化的过程,直接从慢性乙肝发展成为肝癌。

而从乙肝发展到肝癌,这个过程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快速,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因人而异,但是一般认为这个时间在10~15年以上。

首先,慢性乙肝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不断损伤肝脏细胞,在这个过程中肝脏细胞就慢慢出现炎症改变,从而肝硬化,而肝炎转变为肝硬化的概率为10%~15%。之后转变为肝硬化后继续恶化,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后再转变为肝癌,而肝硬化转变为肝癌的发生率为6%~10%。

二、当乙肝患者出现什么症状说明要癌变了呢?

从乙肝发展到肝癌,说明肝脏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病变,肝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个时候其实身体已经出现一些非常明显的症状,当出现下面这些症状时,我们就要怀疑肝脏已经癌变了。

1、右上腹触摸到包块

肝脏位于人体的右上腹位置,如果我们用手去触摸右侧肋缘下或者上腹中部的剑突下的位置,能够摸到明显的包块,而且质地比较硬,表面不平,并且还感觉这个包块会随着时间出现逐渐增大的情况,那么极有可能就是肝脏发生癌变了。

2、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就是人体右上腹位置发生疼痛,在正常情况下,肝脏是一个哑巴器官,平时即使是有所损伤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肝区疼痛。但是随着肝细胞受损严重发生了癌变时,那么癌细胞就会侵袭血管神经等,而且不断长大的恶性肿瘤使肝包膜发生肿胀,从而可使右上腹出现持续性或者间接性的刺痛、胀痛、钝痛等。因此,当患有乙肝的人出现肝区疼痛时,那么极有可能是肝脏发生癌变了。

3. 体重持续下降

当乙肝患者发现自己近段时间出现莫名的消瘦 而且体重持续下降,并且还同时伴有食欲下降、消化不良、恶性、呕吐、乏力、容易疲劳等症状时,那就说明极有可能是肝脏出现了癌变,从而导致肝脏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4、尿液颜色如茶色,伴黄疸、虹膜黄染

当乙肝患者发现自己的尿液颜色加深,看上去就像是浓茶的颜色,而且不单单是早上第一泡尿的颜色加深,基本上每次排出的尿液都是如浓茶色,那么就要怀疑,这极有可能是肝脏发生癌变了。

因为肝癌时肝脏的正常代谢已经收到了严重的影响,不能将体内多余的胆红素代谢,这就会造成尿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而颜色发黄加深,这样就会使尿液会越来越暗,看上去就如浓茶的颜色。

另外,除了尿液颜色如茶色之外,还可出现身体皮肤发黄,虹膜黄染等,这都是由于体内胆红素过多造成黄疸所致,从而在皮肤或者黏膜组织上体现出来。

5、牙龈出血或者鼻出血

当乙肝患者发现自己经常出现牙龈出血或者鼻出血时,那么就要怀疑,这极有可能是肝脏发生癌变了。

因为肝脏癌变时,肝脏细胞受到严重的损伤,就会影响到凝血因子的合成,凝血因子不足,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凝血功能 从而容易造成黏膜出血,所以就经常会出现牙龈出血或者鼻出血的情况。

三,乙肝患者如何预防肝癌的发生?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要预防肝癌的发生,就要积极阻断肝癌三部曲的发展。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复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阻止肝脏纤维化的发展,就可以有效避免慢性肝炎向着肝硬化的方法发展,从而阻断了继续向肝癌的发展可能。

其次,还需要定期复查。对于乙肝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这样才可以了解乙肝情况。

最后,还要避免做出一些伤肝的行为,好好爱护肝脏。对于乙肝患者,如果平时还经常做出一些伤肝的行为,比如熬夜、饮酒、作息不规律、暴饮暴食、滥用药物、易怒等,都容易损伤肝脏,从而可加剧肝炎向肝癌的发展。只有避免做出这些伤肝的行为,好好爱护肝脏,那么才有效防止肝脏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有乙肝的人出现什么症状说明要癌变了?

乙肝病毒是肝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但感染乙肝病毒不代表一定会发展为肝癌。一个普通的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和肝细胞癌患者之间,隔着或长或短的一段距离。

在肝癌发生前的一段时间,乙肝病毒感染者要经历感染本身的自然发展史,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免疫清除期、再活动期的演变。当乙肝肝炎再活动以后,倘若不使用药物干预,疾病的发展可能会呈现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步曲”的历程。

而肝炎再活动以后,通过积极的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复制,从而防止随肝炎活动而发生的肝纤维化改变,甚至在早期肝硬化时还有可能逆转至正常。

那么,有乙肝的人出现什么症状,提示要癌变了呢?我们知道,乙肝向肝癌转化的过程中,肝硬化是其中的核心环节。可以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癌变必须要经历肝硬化。而肝硬化的发生,不是突然的,是潜移默化的,颇有点像“在沉默中爆发”的感觉。

尽管癌症如此隐秘的发生,在临床上还是会有一些蛛丝马迹,当出现以下的迹象时,要注意排查肝癌:

1、无明显原因的乏力、消瘦、面色晦暗或暗沉、肌肤无光泽、肝区不适或疼痛、出现肝掌和蜘蛛痣等

2、普通的常规体检提示肝功能正常或轻微异常的情况下,白蛋白下降、甲胎蛋白超过500或长期持续在20~500之间。

3、影像学检查如B超或者CT最直接的提示是,突然出现大小不一的结节。

4、对于年龄超过40岁的男性,乙肝病毒DNA高复制、谷丙转氨酶反复轻度异常、HBV基因C型,又有吸烟、饮酒、糖尿病、脂肪肝、血色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者,出现上述三种情况,更要引起注意。

特别提醒:乙肝病毒携带者千万不要按网上的一些症状胡乱对号入座,定期做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和B超等常规检查,足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早期发现可能的癌变。

有乙肝的人出现什么症状说明要癌变了?

我国可以说是个乙肝大国,有10%的人属于长期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我国的绝大多数肝癌病人都是由慢性乙肝发展而来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号称肝三部曲。很多慢性乙肝病人整天提心吊胆,害怕哪天肝细胞悄无声息的癌变。实际上,我国2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不治疗,大概会有20%左右进展为肝硬化,进展为肝硬化的那部分乙肝患者中,又有25%左右可能会进展为肝癌。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可以长期稳定在“第一部曲”阶段,只有少数人走到“第二部曲”,极少数患者达到“第三部曲”。当然,也有少数人是从慢性乙肝直接发展到肝癌。

那么,有乙肝的人出现什么症状时说明要癌变了呢?很多时候肝癌细胞的恶变真的是悄无声息的,没有任何症状,也不会给机体发出任何预警信号。即便有一些蛛丝马迹,也是非特异性的,与常见的其他疾病症状非常类似。

包括

1.右上腹隐痛 当出现右上腹部隐痛时,说明可能乙肝病毒活动,肝脏炎症加重。

2.食欲不振 当肝功能减退时,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会出现食欲不振,厌油腻,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3.小便色黄 当肝功能异常时,部分肝细胞破坏,会引起胆红素升高,出现小便呈浓茶样,或出现巩膜发黄。

4.乏力 如果在饮食睡眠都正常,且没有劳累的情况下,出现疲乏无力的感觉,要警惕乙肝活动甚至癌变可能。

5.体重下降 近一两个月出现消瘦,体重下降,可能是癌细胞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引起的。

实际临床中,有一部分人是体检过程中发现的肝癌,甚至有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感染过乙肝病毒,所以并不是严格的按照三步走的顺序来发展。对于知道自己有乙肝的人,不要老是去关注癌变前会有什么信号,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因为有时候一旦这些症状出现,可能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对于他们来说,重点是遵从专科医生的医嘱,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尽量将乙肝病毒控制在正常范围,使肝脏尽量不发展到肝硬化的地步。争取每年做1-2次肝胆胰脾B超和血清AFP检测,发现异常时及时治疗。对于慢性乙肝病人,平时要戒烟戒酒,不乱吃一些伤肝的药物,不劳累,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平时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有乙肝的人出现什么症状说明要癌变了?

我是小影大夫。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想必大家都听过。目前我过仍然是乙肝大国,在发生肝癌的人群中,大多数也是乙肝患者。乙肝和肝癌的关系非常密切。那有乙肝的人出现什么症状说明要癌变了呢?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出现症状能被人发现的已经说明肿块很大了。所以建议,乙肝的朋友,要定期体检筛查早期肝癌。

下面有说说我遇到过的几个乙肝患者,是如何发现肝癌的?

病例1.右上腹痛1周,发现巨块型肝癌

那天中午我值班,27岁女性,腹痛就诊,由丈夫搀扶着走进检查室,我问她有什么不舒服,她说一周前出现右上腹部疼痛,开始时隐痛,今天疼痛加剧了,才来就诊。我随后叫她躺下去。图片出来后,我吓一跳,巨块型肝癌,有10cm这么大的肿块,这个癌肿起码长了有半年到一年,竟然现在才来就诊。

看到这个图片,其实那个时候有点生气,生气她为什么这么晚才来看病。我随后出去问她,有没有乙肝,她说有十年了。这期间一直没有做检查随访吗?她说没有。这么年轻,为什么一点医学的常识都没有。有乙肝,要定期随访的呀。

病例2.突发腹痛--肝癌破裂出血

这是一个54岁的男性,晚上9点多突发腹痛就诊。突发腹痛的原因有很多,肝胆胰脾肠管的病灶都可以引起突发腹痛。这个患者,当时血压有点低,所以接诊的临床医生也跟着过来检查室。图片出来后是肝硬化、肝癌,这个肝癌破裂出血了,腹腔有积血。如果继续出血,有休克死亡的可能。

肝癌特别是长在肝脏边缘的肝癌,癌肿小的时候没有什么症状,癌肿的血供丰富,越长越大,靠近肝包膜的癌肿,很容易破,就是破裂出血,流到腹腔里,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脸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抢救不及时导致死亡。

病例3.黄疸、消瘦、乏力

39岁,男性,黄疸一周就诊。脸面部,甚至全身慢慢变黄,眼睛的虹膜变黄,这就黄疸。不明原因的消瘦,吃饭也吃的少了。出现这样的症状,大多数都是肝脏或者胆道的问题。一做检查,果不其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脏还有个5cm大的肝癌。

像这样的例子,临床工作中还有很多很多。

乙肝朋友应定期筛查早期肝癌

上面三个例子,有几个共同点,一是都知道自己有乙肝,二是发现的肝癌都已经很大了,三是都是出现了症状才就诊。小的肝癌不会有任何症状,等到出现症状就诊时,癌症都已经长了很大了。这也是为什么在生活中,听到很多人说,谁谁一下子就肝癌晚期了。是的,要想提前发现,只有定期筛查。

乙肝的朋友,要做到定期体检查肝功能,抽血查AFP,做肝脏的超声检查。如果有条件的,还可以做上腹部CT或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没有肝硬化背景的,时间可以为半年到一年。如果有肝硬化的,时间为半年左右。小肝癌治疗效果很好,可以射频消融把癌肿杀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我是小影大夫。想了解更多医学知识,请关注我。

有乙肝的人出现什么症状说明要癌变了?

段医生答疑在线🔑乙肝怎么发现癌变🔑目前我国所有的肝癌患者中,乙肝仍然是最主要的原因,虽然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普及,比例有所下降。那么,乙肝患者怎么知道肝脏癌变了呢?乙肝和肝癌的关系:

(1)乙肝患者进展为肝癌,最主要的途径是:乙肝→→肝硬化→→肝癌。

(2)少部分乙肝患者,在没有明显的肝硬化时就形成了肝癌。乙肝病毒可直接刺激肝细胞癌变 ,而且也与基因有关,多发生在家族中有肝癌人群。

一、通过症状来初步判断肝癌:

肝癌一般起病比较隐秘,早期的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出现典型的症状时一般已经进入了中晚期。

(1)肝区疼痛是发现肝癌最主要的症状,很多乙肝患者都是因为肝区疼痛才检查发现的肝癌。表现为肝区(右上腹)持续的钝痛或胀痛,有时可牵扯到右肩疼痛。

(2)右上腹触摸到包块:有些人可以在右侧肋缘下或者在上腹中部的剑突下触摸到局部的包块,质地比较硬,表面凹凸不平。

(3)全身的表现:比如全身乏力、体重骤降甚至消瘦、发热等,

(4)黄疸不断加重:这多是肝癌的晚期表现,双眼巩膜和皮肤黏膜黄染,尿黄等。

(5)消化的症状不断加重:包括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

(6)血液系统的变化,比如血小板、白细胞降低,贫血,凝血异常,经常有皮出血、牙龈出血、皮肤黏膜的出血等。

(7)有些人直接是在治疗严重肝病并发症时发现:比如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

二、通过检查明确肝癌

近几年,通过医生对乙肝病人的相关知识的普及,很多人是通过定期检查才发现的。常规定期检查的项目是彩超和甲胎蛋白。当发现异常时,必须依靠强化CT和核磁来明确。

段医生特别提醒:

(1)乙肝病人要想预防肝癌,能做到的就是:①需要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积极抗病毒,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定期检查,②定期筛查肝癌,③戒酒。

(2)已经肝硬化了,或者肝癌家族史的乙肝患者,更应该缩短筛查肝癌的时间,至少半年一次。

(3)肝癌发现得越早 ,根治的可能越大,而且能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有乙肝的人出现什么症状说明要癌变了?

有乙肝的人出现什么症状说明要癌变了?

这个跳得有点远,乙肝病变三部曲,乙肝——肝硬化——肝癌,中间还会经历一个肝硬化的过程才会到癌症,但是我们可以说说出现哪些症状说明乙肝可能恶化了。

第一、肝区疼痛。

如果肝脏炎症严重,肝细胞受损,会出现癌细胞入侵导致肝区疼痛现象,反过来说,肝癌早期患者如果出现症状,症状之一就是肝区,右上腹出现持续性或者间接性的刺痛、钝痛,那时候可能就是已经出现肿瘤,拉扯到人的神经和肌肉,从而会出现疼痛不适感。

所以有乙肝的人出现肝区疼痛,一定要警惕是否恶化,尽快去医院检查。

第二、甲胎蛋白升高。

甲胎蛋白是检测是否发生肝癌的重要指标,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的前八个月就可发现甲胎蛋白升高。

第三、体重持续下降。

莫名的消瘦,短时间内发现自己体重持续下降,如果还食欲不振、乏力、吃油腻食物就恶心呕吐,甚至便溏,有可能是出现肝癌。

第四、腹部发现肿块。

乙肝患者如果右上腹和上腹部平时能够摸到硬块,表面不平,并且随着时间的感觉到有明显增大的现象,那就是肝出现水肿了,是乙肝恶化成肝癌的的早期症状之一。

第五、尿液如茶色。

如果肝细胞受损严重,黄疸偏高,人体的尿液颜色会加深,变得很暗、逐渐变成茶色,这时候也值得注意,因为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尿液多为透明、淡黄色或黄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