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红脸的人到底是能喝还是不能喝?

我就是一个喝酒容易脸红的人,每次一喝酒就脸红,许多人都认为我很能喝酒,但是其实并不是,没喝几杯就开始头晕、身热、头痛了,而我每次都说我不能喝酒,但是无奈总是无人信,我相信许多一喝酒就脸红的人都曾经面对过这样的问题。那么,喝酒就红脸的人到底是能喝还是不能喝?下面,左撇子就就用自己的亲身感受以及所学的知识来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酒精在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

当我们喝酒之后,酒里面的酒精有10%~20%在胃内被吸收,有75%~80%在小肠里面被吸收,而这些被吸收的酒精其中10%可以通过呼吸、尿液、汗液等方式排出体外,剩下的90%都会随着血液循环被送至肝脏进行代谢。

而酒精在肝脏里面进行代谢时,需要两种脱氢酶参与,一种是乙醇脱氢酶,一种是乙醛脱氢酶。这样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就可以将乙醇氧化脱氢从而变为乙醛,接着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继续氧化脱氢变为乙酸,这样乙酸除了一部分在肝脏被利用外, 大部分由肝脏输送到全身的各组织部位,最终被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也就是说,当我们喝酒之后,有少部分的酒精会随着呼吸、尿液、汗液等排出体外,而大部分的酒精都是在肝脏里面进行代谢,最终被氧化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这就是整个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从上面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能不能喝酒,主要是看一个人对于酒精的代谢能力,酒精的代谢越快,就说明能喝酒,这就决定于酒精在肝脏里面代谢的两种脱氢酶,如果这两种脱氢酶都比较强的人,那么就特别能喝酒,酒量好;如果这两种脱氢酶都比较弱的人,甚至是其中的一种脱氢酶缺乏的话,那么就不能喝酒,酒量差。

那么,喝酒脸红的人到底是能喝还是不能喝呢?

我先给大家说出答案,一喝酒就脸红的人是不能喝的,酒量差。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一喝酒就脸红的人,他们体内普遍都是会缺乏乙醛脱氢酶这一种酶,这就造成了酒精不能及时代谢,也就是说酒精在肝脏里面被氧化成乙醛之后,下一步本应该接着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被氧化为乙酸,但是却因为缺少了乙醛脱氢酶这一种酶,乙醛不能被氧化代谢,那么就有大量的乙醛堆积在体内。

而这些堆积在血液中的乙醛得不到及时分解的话,就会随着血液循环游走全身,而乙醛它有一个特别的作用,除了会容易造成肝脏损伤之外,它还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再由于我们的脸部皮肤比较薄,里面的毛细血管又比较丰富,所以乙醛特别容易引起脸部毛细血管的扩张,这就出现了喝酒之后脸会发红。

所以,一喝酒就脸红的人,他们体内具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可以迅速将乙醇转化成乙醛,但是同时他们体内却缺乏了乙醛脱氢酶,造成乙醛迟迟不能代谢,从而在体内迅速累积起来 最终引起了脸部毛细血管的扩张,出现脸红。

另外,有科学家发现了喝酒脸红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亚洲人群中普遍存在突变型的乙醛脱氢酶2。这种突变型的乙醛脱氢酶2失去了活性,并能有效代谢乙醛,从而导致乙醛在肝脏内大量累积,这样就造成这类人群在喝酒后会有脸红或其他轻度到中等程度醉酒的症状,比如心悸、恶心、轻微头痛、甚至呕吐等不适反应,也称为脸红反应。

因此,一喝酒就脸红的人,其实是不能喝酒,他们的酒量都比较差,我们不要再认为喝酒脸红的人就非常能喝酒,另外看到朋友出现喝酒脸红的话也不要一直强迫别人喝酒了。据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酒量不大,一喝就脸红的人,如果贪杯,他们得食道癌的机率要比其他人高出12倍左右。所以,对于一喝酒就脸红的人来说,最好就是不要喝酒了,对身体真的没好处。

对于一喝酒就脸红的人,出现脸红时应该怎么办?

对于一喝酒就脸红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喝酒。但是有时迫不得已的时候,那样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贪杯,尽量少喝。另外,喝酒之后可以喝入大量的水或者吃大量的水果,这样可以进一步稀释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同时还可以加速酒精在尿液中排泄。还有就是在喝酒之前,不妨先喝一些牛奶或者酸奶,这样有利于在我们的胃粘膜形成一层保护,一个可以减少酒精的摄入,一个可以避免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

总的来说,如果自己本身是一喝酒就脸红的人,大可以大大方方跟朋友说,我不能喝酒,拒绝朋友的劝酒,不妨以茶代酒。作为一个真正的朋友,并不会强人所难,也不会强迫一个不能喝酒的人喝酒。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朋友,明明知道自己不能喝酒还强迫你喝酒的话,那这就不是“不喝就不给面子”的问题,而是他根本就没把你当朋友来看的问题。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喝酒红脸的人到底是能喝还是不能喝?

到底能不能喝酒?并不是取决于人面部的颜色。脸上的颜色发白者,很多一口酒,面部就发了红。而且是,越喝越红。面部颜色发红者,却恰恰相反:他们面部的颜色是:越喝越白。不管红也好,白也罢,酒是不能多喝的。小酌怡情,大饮伤身。一旦醉了酒,就好像大病了一场。因此给自身所带来的伤害(尤其是肝脏),早己被医学科学而认证。不过,有些人喝点酒,面部颜色立即会变的潮红,呼吸也困难(喘不上来气),这就是酒精过敏。如果发生了过敏反应,要立刻快速到附近医院(药房也可),采取脱敏治疗。对于那些酒精过敏者,千万不要饮酒。严重的酒精过敏反应,会给人带来生命的危险。

喝酒红脸的人到底是能喝还是不能喝?

谢邀!

喝酒红脸的人到底是能喝还是不能喝?

“喝酒红脸”也被称为“喝酒上脸”,是酒精不耐受的一种情况,对于一个人“能不能喝酒”有一定影响,整体上喝酒不上脸的人比喝酒上脸的人可能更能喝。

但是,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很多方面,答案并不简单。

“能喝”与“不能喝”再辨析

在涉及“酒量”的科普中,多数作者都犯了一个概念性错误,把“酒量”等同于身体分解消除酒精的速度大小。

事实上,“酒量”的大小更主要反映的是一个人对酒精急性效应的耐受性,本问题中,题主使用“能喝”与“不能喝”比使用“酒量”一词更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

所谓酒量就是从“能喝”到“不能喝”的临界值。

“不能喝”用学术一点术语就是对酒精任何急性效应的严重不耐受,达到不能继续坚持喝的程度。

酒精对身体的急性效应,主要是对脑的全面影响,这体现为千奇百怪的“醉酒状态”。其中任何一种严重的影响都可以导致“不能喝”。

比如,喝到嗜睡甚至失去意识,以及喝到不能坐立瘫倒在酒桌下,都属于显著不耐受的“不能喝”。

其次,酒精的急性效应还体现在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比如,如果喝到出现明显低血压也可以导致“不能喝”;如果喝出严重的恶心呕吐,当然也可以产生“不能喝”。

再者,综合性影响产生严重的头痛,也会达到不能继续耐受的“不能喝”。

甚至,基于过去的经验,多于酒精后续效应的明显厌恶,也可能导致预判性“不能喝”。典型例子就是严重的宿醉,对于严重宿醉反应的厌恶可以让人做出“不能喝”的预判。

严重宿醉反应会然很多人远离酒精,“滴酒不沾",比如答主。

总之,真正决定一个人“酒量"的是对酒精的各种不耐受,这些不耐受存在菊科可变性,甚至主观性。

相反,体内分解酒精的酶活性高低,酒精在体内代谢消除的速度,这些被多数作者直接当成“酒量”的指标,仅仅是影响“酒量”相对不那么重要的因素之一,错误地用它们替代“酒量”,是基本的概念性错误。

正确地理解“酒量”,再来看喝酒上不上脸对能不能喝影响,就容易得多了。

喝酒上脸是怎么回事?

一个人对酒精急性不耐受的衡量指标主要是血液酒精浓度(BAC)。

对于一个瘦体重(除脂肪以外的体重)一定的人来说,BAC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酒精的吸收速度、分解代谢为主的消除速度叠加产生的体内酒精的蓄积量。

因此,酒精在体内的分解速度是影响BAC以及“酒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已知,酒精被吸收进入血液后,主要在肝脏代谢。

首先分解成乙醛,再分解成乙酸,乙酸被释放进入血液,被输送到肌肉组织被分解成乙酰辅酶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肝脏对乙醇的氧化分解是途径是剂量依赖性分层的:

在中等量喝酒(BAC不超过80mg/100 mL,差不多相当于喝3两半50度白酒)以下时,主要由细胞质内的乙醇脱氢酶(ADH)分解。由于这种酶的活性主要决定于遗传,对于一个人来说,在BAC一定限度范围内,酒精分解速度是恒定的。

这也是很多作者都信誓旦旦说“酒量是天生的”的原因。

当大量喝酒,BAC超过80~100mg/100 mL后,肝脏酒精分解的另一条途径启动,主要是位于微粒体膜上的CYP2E1酶。

这种酶的特征是活性主要取决于环境因素,其中很多人(不是所有人)的这种酶活性显著受长期大量喝酒的诱导而增加,最大的甚至增加可达10倍,成为大量喝酒时乙醇主要的分解途径。

可见,不仅是脑对酒精的耐受会受到长期大量喝酒的影响,酒精的分解同样明显受此影响。

这两条是长期大量喝酒可以显著增加酒量的主要机制。

酒精分解产生的乙醛主要在肝脏经由乙醛脱氢酶(ALDH)分解,其中主要是ALDH2 。在一般人,这种酶活性很高,可以迅速将乙醛分解为乙酸。

这样,几乎没有乙醛可以被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乙醛浓度非常低。

在一些人,编码ALDH2的DNA发生变异,表达的ALDH2*2失活不能分解乙醛,从而导致肝脏乙醛聚集,并大量释放进入血液,导致血液乙醛浓度显著升高。

乙醛是一种毒性物质,其急性效应主要是可以扩张血管,尤其是皮肤血管,从而导致皮肤,尤其是面部皮肤出现潮红,这就是有些人喝酒上脸的原因。

由于这种基因变异主要见于东亚人(占约15~40%),因而也称为“亚洲潮红”。

严重的,在大量喝酒时,血液乙醛浓度过度升高,导致全身血管明显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在有些人容易产生头痛,头晕等不适;更严重的甚至导致循环衰竭休克。

其中,媒体上似乎永恒的热门话题,“头孢就酒说走就走”的“双硫仑样反应”,原理上是由于包括某些头孢菌素在内的一些药物可以可逆性抑制ALDH导致体内乙醛聚集造成的循环障碍,可以说是“亚洲潮红的加强版”。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药物对ALDH的抑制是可逆性的,而且一般药物或者喝酒的量都是有限的,这种“双硫仑样反应”实际上不可能真正达到大量服用双硫仑(不可逆的抑制ALDH)产生“双硫仑反应”的严重程度,说“双硫仑样反应”可以致死的是伪科普。

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乙醛对人体循环系统急性效应,其中一些人对这些不良反应难以耐受,会直接影响到他的“酒量”。

有些人,对乙醛的副作用非常敏感,比如,血管轻度扩张就可以产生严重头痛,血液乙醛的升高会产生严重的循环障碍,这些人对乙醛的耐受非常低,会显著影响他们的酒量。

相反,有些人,虽然喝酒严重上脸,但对于乙醛的急性效应却具有强大的耐受性。

另一方面,由于乙醛在体内的集聚几乎不会影响乙醇的代谢速度,以及身体对乙醇急性效应的耐受性。

综合来说,在这些人,喝酒虽然容易上脸,却几乎不影响他们的终极“酒量”——因为,说到底,决定“酒量”的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脑对酒精急性效应的耐受性。

可见,喝酒红脸的人到底是能喝还是不能喝,答案并不简单

喝酒红脸的人到底是能喝还是不能喝?

喝酒红脸,在有的地方称之为“上脸”,有的人认为,喝酒上脸意味着这个人特别能喝,其实并不是这样,对于喝酒上脸的人,如果你劝他喝太多,可是有可能让他喝出毛病,让自己惹上麻烦的哦!

为什么有的人喝酒会上脸,有的人却越喝脸越白,直到喝醉都不脸红呢?这其实跟我们体内的一种酶有关,这种酶叫做乙醛脱氢酶。这种酶是用来清除酒精进入到了体内,转化而成的有害物质乙醛的。

乙醛脱氢酶来自于肝脏,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肝脏都分泌这个东西。有的人的体内,就是缺少这种乙醛脱氢酶。这类人在亚洲人群中比较多见一些,欧美人比较少。

因为缺乏乙醛脱氢酶,所以酒精进入到体内,产生的有毒物质,根本没办法很快地代谢,所以对于这类人群来说,同样喝酒,喝同样的酒,酒精对于他们造成的伤害就更大。所以一喝酒就脸红的人,是不能多喝酒的。

还有一种更严重的情况,那就是酒精过敏。有的人一喝酒,就会面红耳赤,浑身难受,起红疹,甚至呼吸困难,休克,死亡。这种人,一定要离酒远远的!

喝酒红脸的人到底是能喝还是不能喝?

喝酒分肝吸收和肾吸收,不能确定是不是能喝!

喝酒红脸的人到底是能喝还是不能喝?

喝酒就红脸的人是不能喝酒的人。那么这些人强行喝酒会怎么样呢?

为什么呢?首先来解释一下,喝酒红脸是怎么回事?酒也就是乙醇,它在体内喝到胃里之后被吸收入血,首先被带到肝脏,因为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会将这些乙醇,分解为乙醛。乙醛脱氢酶,再把这些乙醛转化为乙酸,乙酸自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然后排出身体之外。

而乙醛这个物质就是导致咱们红脸的原因。但为什么有的人喝酒就不红脸呢?是因为这些人身体中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能力很强。而喝酒红脸的人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能力很弱。所以无法快速地把酒精变为水和氧化碳排出去。因此这些人就不能喝。

那么这些人强行喝酒会怎么样呢?喝能喝不能喝是一回事儿,乙醛是世界公认的一级致癌物,这些人如果体内含有大量的乙醛会导致癌症的,所以这些人是真的不能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