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实火,何为虚火?

在广东经常会听到“上火”这一个词,当我们出现喉咙肿痛、牙龈出血或者小便发黄时,那么许多广东人人都会告诉我们,这些情况都是“上火”的表现,那么就需要饮凉茶降降火了。但是往往有时候饮凉茶降火又没有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上火”还要看是实火还是虚火。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何为实火,何为虚火。

在说这个实火与虚火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阴阳

中医认为,一个人只有阴阳平衡,这样才不会得病,如果阴阳失衡了,那么疾病就自然来了。而中医这个阳就是指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当我们身体的阴阳平衡失衡时,人就会生病,就会上火,而这个火就分为实火和虚火,实即为阳,虚即为阴。

何为实火?

我们先将人体阴阳平衡是假设为阴为100,阳为100,而实火就是阳亢,也就是阳太盛,这个阳的数值就超过100,那么这个时候体内就会产生实热,表现为牙龈出血肿痛、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牙痛、眼涩、口干、口渴、生疮、口臭、烦躁、五心烦热、盗汗、手心出汗、小便发黄味浓、便秘等一系列实火的症状。

当体内有实火的时候,人就特别喜欢饮冷饮,像冰冻的西瓜、冰冻的饮料,吃了这些比较冰冻的东西,人才会感觉比较舒服,这些都是体内有实火的表现。

何为虚火?

我们继续按照上面的假设,将人体阴阳平衡定为阴为100,阳为100,而虚火就是就是阴虚之火,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阴虚火旺,这是指体内的阴少于100的值,值越少,说明体内的阴液被消耗得太多,或者因为营养跟不上,从而导致阴液急剧下降,那么这个时候的阳就相对比较多,这就产生了虚火。

当体内有虚火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感觉到上热、下寒,也就是我们说的虚火上炎,上焦热,下焦寒。脸色容易长痘,口腔容易出现反复的溃疡,但是腰部以下往往感觉寒凉,女性朋友容易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而且还会出现大便稀软或腹泻便秘交错等症状。

如何区分这个实火与虚火呢?

其实通过一些临床症状我们就可以区分什么是实火什么是虚火,可能许多人看了这些症状都一头雾水,根本就分不清,下面我就教大家简简单单将它们分辨出来:

●第一,看小便:如果小便颜色黄而且气味重,那么就是为实火;如果小便颜色比较淡、比较清晰,没有浓重的气味,那就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第二,看舌质与舌苔: 如果舌质红,没有什么舌苔那就是实火;如果舌质淡、舌苔白的那就是虚火。

●第三,看大便:如果大便是干结,出现便秘的那就是实火;如果大便稀软或腹泻的,那就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第四,看饮水情况:如果身体出现全身燥热并且口渴,喜欢饮冷饮,那么这说明有内热,是实火;如果出现手脚冰凉,身体忽冷忽热,不口渴,不想喝水的,那说明是体内有寒,是虚火。

通过以上的这几点对比,我们基本上可以分辨出身体里的这个“火”是实火还是虚火了。

实火与虚火如何有效降火?

我们分析了实火与虚火的特点,就是为了知道如何才能有效降火,因为实火与虚火的降火方法是不一样的。

实火是因为阳太盛,所以要将阳降下来,也就是清火、泻火,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一些清火的药物,这些药物往往是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比如黄连、黄柏、连翘、金银花、莲子心、野菊花、蒲公英、石膏等,另外像西瓜、绿豆、苦瓜、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降火作用。

虚火是因为体内阴液不足,导致阴不能制阳,所以降虚火的方法应该是补阴,而不是清火,当阴上来了,达到阴阳平衡了,虚火的症状自然就会消失了。所以当出现虚火的时候,可以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比如雪梨、莲藕、荸荠、甘蔗、银耳、百合、玉竹、麦冬、天冬、生地、枸杞等。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上火饮凉茶没有效果了吧,就是将虚火当成实火了,本该滋阴的,却变成了清热,能有效才怪呢!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何为实火,何为虚火?

实火,其实质就是实热,是由于热邪炽盛或者热灼津伤等所引起的一系列症候。

实火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壮热烦渴、喜冷饮、头痛、目赤、牙龈肿肿、疔疮痈肿、口舌生疮、神昏谵语、腹胀、腹满、腹痛拒按,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苔黄,舌红,脉洪,甚者可能有吐血、衄血。

根据“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实火应以解毒泻火为治则,黄连、知母、黄柏等中药具有解毒泻火的作用,中成药方面可以选用牛黄解毒片。

虚火是由于阴血不足、阴不制阳所引起的阳亢的症候。临床上常表现为五心烦热、颧红、失眠盗汗、口燥咽干、头痛、失眠、多梦、眩晕、耳鸣、口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对于虚火,根据“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宜以滋阴为主,以经典要六味地黄丸为代表药。对于火胜者,在滋阴的同时也可以适当泻火,可以选择黄连阿胶汤随证加减。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作为用药依据,请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有什么疑问或者观点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何为实火,何为虚火?

中医认为“上火”是人体阴阳失衡导致的病理现象,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口腔溃疡、咽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等疾病。人体的本身是有“火”的, 这种“火”叫“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如果阳亢了或阴虚了,都会上火。

如果人体的“阴”保持在正常水平,而“阳”多了,就会表现为“火旺”,这就是“实火”。

有实火的人, 舌色红, 舌苔黄而干燥。根据所在脏腑的不同, 表现又有区别。

心火表现为口舌生疮、面赤心烦、舌尖偏红、小便黄。

肺火表现为发热、口渴、咽喉肿痛、咯黄痰、便秘。

胃火表现为口干口臭、牙龈肿痛出血、口渴喜喝冷饮、便秘。

肝火表现为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头痛头晕、胁痛、急躁易怒。

如果“阳”保持在正常水平,而“阴”少了,也会表现为“火旺”,这就是常说的“阴虚火旺”,属“虚火”。

而“虚火”根据部位不同又分为虚火在心、肝、肺、胃、肾之不同。

虚火在心之人处于一种虚性亢奋的状态,夜晚易烦躁不眠、口渴。

虚火在肺之人主要表现为干咳痰少、咽干口燥、手足心热、盗汗、脉细而数或咳血等。

虚火在胃之人,多因胃的阴液不足而致,表现为口干唇燥、饮食减少、大便干结、喜干呕或吞咽不利。

肝阴虚易致内热上扰,这也是种“虚火”,多因情志郁怒或肾阴亏虚而导致。表现为头晕耳鸣、胁肋隐痛、口燥咽干、五心 (手、脚心和心胸) 烦热等。

肾阴虚火旺之人多有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的表现,男性还可能出现遗精早泄,女性则可能会月经不调。

我是坚持为大家科普医学知识的于春泉医生,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关注或点赞,也可以转发给您的家人或朋友观看此文,谢谢了!

何为实火,何为虚火?

人体的阴阳要保持平衡,这是健康的基础~如果阴虚了,阳就多了出来,这就是上火,这个火还会反过来继续消耗人体之阴,加重这个恶性循环,而中医无论治病还是养生,都讲究奉阴者寿,意思就是人体之阴是健康长寿的根本,非及时去除伤阴的元素不能恢复健康,所以,必要的去火不可少,因为只有把多出来的阳去掉了,阴阳才能恢复平衡~

中医的五脏,不是实质性的,长在身体里的那五个脏器,而是一系列功能的总和,中医的肝和心都会涉及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等,肝火和心火也是中医常见的实火,所谓实火,就是都需要用清热去火的药物治疗,但是因为分属不同的脏腑,所以治疗的药物是不一样的!肝火就是因为生气,一种是最怒,属于肝火旺!一种是生闷气,这就是肝气郁,肝气郁结时间长了也会化热,由肝郁变成肝火,对它们的治疗药疏解肝郁,清泻肝火!针对的脏腑不同,如果没有辨证准确而吃药,效果就是会受到影响的!

夏天与心相应,人到夏天都上心火,而这也是对身体最大的消耗!夏天人的睡眠都短,不仅是因为白长夜短,还因为夏天时心火偏盛,即便这个心火不至于导致口疮,心烦,失眠等,至少会使人睡眠时间变短,这是夏天心不静!除了心火,夏天出汗多也是消耗,中医讲汗为心之液,无非是强调汗与心的关系,强调汗的重要性,这个心不仅包括了我们跳动的心脏,还有情绪和精神,夏天人很难安静下来,这些都是夏天汗多消耗大的原因!

嘴唇干燥或发红,一般被中医认为上火,但是这个火是脾经有火,因为嘴唇是中医说的脾所主的,所以,针对嘴唇的去火,不是清胃火,清肺火的药物能胜任的,比如我们牙龈肿痛的时候是胃火,嗓子肿痛的时候是肺火!能清脾经之火的药物比较少用,因为它不是可以清泻的实火,而是伏火!这种脾胃伏火引起的症状,除了嘴唇干燥发红外,还有口渴,舌头很红等,引起唇炎的一点,还有可能是对牙膏过敏!

根据中医师说口舌生疮,尿黄便秘未必是上火,阴虚的时候也会长口疮,这种人身体一般偏瘦,舌质偏红,尿黄和你没有及时喝水有关,如果总是喝水还是尿黄的话,才可能考虑上火~上火的人会便秘,但便秘的人未必都是上火,血虚,气虚,阳虚都可以导致便秘,这些虚性便秘的特点是,大便并不干燥,但排便却很困难,自己能感到排便无力~

『供参考』

何为实火,何为虚火?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实火证与虚火证是火邪病证表现于外的两种情况,二者的相同之处是均有火盛的外在表现,如口苦口干,尿黄便秘,心烦失眠。但它们的病证本质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临床上,我们可以从病因,发病机理,整体的症状特点,舌脉特征,以及演变转归来辨别病人是实火或是虚火,再以此确立治则治法和调护方面的注意事项。门诊经常过这样的患者,上来就说自己上火了,我问他什么症状,他自诉患上“口腔溃疡”,疼得不敢吃东西,尤其是又热又辣的食物,大家请注意,口腔溃疡是现代医学的疾病用语,而中医认为这种情况多是火邪致病的基本表现,因为《内经•灵枢》上说过“热盛则肉腐”,热就是火,火盛就会出现黏膜破溃,发生口腔溃疡的症状。此时这名患者的外在表现是火热致病特点,我要根据他的整体表现分析是属于实火还是虚火。简单的区别在于实火是单纯的感受火热邪气引起的病证。虚火是脏腑失调,气血阴阳不足而引起的外在的火热表现。感受火邪多是在气候干燥的环境,如天气炎热,工作生活的环境干燥,外界的火热邪气侵犯人体,表现为突发的口腔溃疡,疼痛剧烈,红肿明显,因为此时人体正气充足,脏腑较为强盛,与火热邪气交争明显,所以症状比较突出,伴有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或数。这是实火的典型案例,患者虽然症状明显,但火盛的势头可逐渐被人体削弱,疼痛红肿的症状可很快痊愈,去除诱因后多不复发,使用清热泻火的方法可消除火热的表现。若反复出现口腔溃疡,缠绵不愈,在熬夜,劳累,饮水减少,或不小心轻轻咬到口腔粘膜就会出现溃疡,这种情况多是“虚火致病”的表现。提示脏腑失调,正气不足,以至于火从内生,常见的病理基础有阴虚火盛,上热下寒,气虚郁火等等,临床上,中医师要判断虚火的发病部位,是哪个脏腑气血失调引起的虚火表现。如肝肾阴虚引起肝肾阳气相对偏盛,出现虚火上炎的问题,那么病人常常伴有腰膝酸软,两肋胀痛,口苦失眠头晕耳鸣的肝肾失调症状。★何为实火?

  • 实火属于“实”证,所谓实证是指外邪闭阻人体脏腑,气血,经络而引起的病证表现。《黄帝内经》曾经提到过五种实证的症状特点,即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脉盛为脉象洪大有力,滑数异常;皮热是指发热,皮肤烫手,面红;腹胀与前后不通是形容大小便不通,腹部胀满;闷瞀是指心中烦闷,严重者精神异常。请注意,五实证的表现是邪气阻滞人体所引起,属于多种实证的整体表现,包括实火证。以突发的火热邪气致病为主要症状特点。
  • 常见的实火证的病证原因
  • 外感风热邪气,例如天气炎热或气候环境干燥,感受自然界的火邪后引起发热,咽喉红肿疼痛,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感染,牙痛,口舌皮肤生疮,红肿化脓,脓色黄稠,或面部痤疮,咳嗽黄痰,黄鼻涕,伴有口干,便秘,舌红脉滑数。因火邪易上炎,所以常导致人体上部的症状表现。本证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牙龈炎,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毛囊炎等。
  • ②情绪不畅,肝郁化火,形成脏腑实火证,多见于生活中突发的暴怒情绪,引起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表现为突发情绪急躁后的两肋胀痛,腹部胀满,大小便不通,眼睛红肿,舌红,脉弦数。本证中医也称为“郁火”,多见于心火亢盛,肝火旺盛。
  • ③饮食不节,最常见就是油腻辛辣食物吃的过多,有些朋友长期喜欢吃辣椒,以及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或饮食过多,没有节制,导致胃肠积热,形成肠胃实火证,最突出的表现是大便干燥,口苦口臭,嗳气打嗝有臭味。这种情况如果感受外邪,外感火热与肠胃积热结合在一起可引发肠道梗阻,高热不退,神志不清,舌红苔黄燥,脉滑。属于中医理论中的“肠腑实证”,比较危急。
  • 小结:实火证以突发的火热症状为主,整体表现为发热,头痛,面红,舌红,便秘,小便不通,脉滑洪大。临床上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肠梗阻,急性盆腔炎,急性脑膜炎,急性精神分裂等。
★何为虚火?
  • 虚火证可表现为实火的症状,但发病机理是脏腑失调,气血亏损,《内经》说“阴虚则内热”,说明虚火是脏腑阴血不足,阳气偏盛引起的火热症状,多发生于慢性久病的身体情况,请注意,虚火证最大的问题在于慢性,反复性的症状表现,与实火不同的是:
  • ①虚火上炎也可发生咽喉不舒,但红肿不明显,多见于长期慢性的咽喉疼痛,或夜间加重,很少会出现实火证的发热,周身疼痛。伴有肝肾阴虚的表现,如潮热,腰酸,乏力便秘,精神不振,手足心热,舌淡脉弱,清代医学家陈士铎在《辨证录》中将这种虚火情况称为“阴火”,发生原因多是慢性劳损,体质较弱,以及长期思虑过度,导致阴血不足,继而发生虚火上炎的表现。
  • ②经常饮食生冷油腻,造成长期的脾胃虚损,脾气虚弱,阳气外浮,导致人体出现火热症状,这种情况也属于虚火证,中医称之为“气虚发热”,表现为长期反复的面红头胀,头晕,乏力气短,精神萎靡,午后低热,持续反复的口腔溃疡,伴有胃肠道症状,如便溏腹泻,腰腹部怕冷,腹部胀满,舌淡脉弱。
  • ③外感风热邪气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实火伤及人体阴血,可转化为虚火表现,如突发的发热持续时间过久,导致津液水分受损,阴津不足,出现夜间发热,晨起好转,精神不振,舌红脉细数。
  • 虚火证多见于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慢性咽喉炎,慢性牙痛,皮肤疮疡长期不封口长肉,各种慢性发热性疾病等。
★实火与虚火的总结调护从症状上分析,实火证与虚火证的症状可以相似重叠,如均可发生便秘,口干,尿黄,但实火证是突发表现为主,因外感火热或脏腑积热郁滞人体所引起,症状明显而突出,实火又被古人称为“贼火”“郁火”。《医宗必读》说“贼火可泻不可留”,说明出现了实证证应以泄热退火,发散郁火为主,可以使用清热泻火,升阳散火的方法来调治。虚火的病理基础是脏腑失调,阴血不足,阳气亏损,症状以长期慢性反复性为基本特点,同时应该辨别造成是哪个脏腑失调所引起的虚火。如肝肾阴虚火旺,脾胃气虚发热等等。虚火又被古人称为“子火”“阴火”,子火的含义是犹如子女顽皮做了坏事,应该以引导教育为主,叫做“子火可养不可害”,阴火是肝肾亏损,肝肾的阳气跑到的人体的上部,应该引导其回归原位,所以二者不能采取清热泻火的方法调治,应以补虚调整为主。《通俗伤寒论》中说“虚火宜补,阴火宜引”。为虚火的调治指明了方向。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文献著作,用易懂的语言解释中医理论,结合个人经验和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

何为实火,何为虚火?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也很有必要认真准确回答。实火与虚火都是火,火的特性是热,但有热的程度高低,治疗方法也不同。

1.人感受外邪,首先当解表,表解邪去则病去。表邪未解,时间久了便入里化热,伤寒邪入阳明胃俯,胃阴被伤,燥热无比,此时病人壮热高热,脸红口渴,想喝水,而且是想喝的是冷水,皮肤身体发烫,这时的火就是实火,必须用清热生津之品,生地黄,生石膏、知母、黄芩、黄柏此时非用不可,清理热生津,救燥热津伤,人才能活命,实火必须用苦寒之品清掉。

2.除了外感病中的邪入阳明属于真的壮热实火,必须用苦寒之品外,内伤杂病中见到的热相,万不可全用苦寒清热。内伤杂病根源在于肾水寒冷,脾土阳衰湿旺,肺胃当降不降,肝脾当升不升,中气衰弱,升降倒置,种种杂病,油然而生。足少阳胆经相火随胃土右降而温暖肾水,则水火交济,上不热而下不冷,胆木根深蒂固,肾水温暖蛰藏,则精神安稳,不会失眠。一旦阳衰土湿,相火逆升,刑于肺金则肺上火咳嗽肺热,炎于面部则面部上火,痘痘也就来了;炎于咽喉则咽喉肿热疼痛;炎于眼睛则眼睛发红热痛;胆火飘摇,扰乱心神,则,心烦意乱,失眠不寐,彻夜难眠;夜晚阴旺阳若,胆火逆升严重,白天阳复来则病潮热;胃土不降,浊音拥塞于上,则头晕耳鸣,,,,种种怪相很多,这时的火就是虚火。虚火当清,然而只可用少量的苦寒药,于温热药中稍加少量苦寒药。治疗方法当是暖水燥土,降肺胃,胃降则胆火有降路,将于深水之中,则上火的火相自然而除。倘若不知虚火之根本,妄用苦寒,则寒中加寒,上部越来越热,而下部越来越冷。六味地黄丸治疗所谓的阴虚火旺,万万不可取!很多年轻朋友治疗痘痘老是不好,就是由于只看到表面的火,而没有看到湿寒的本,用苦寒的黄芩、金银花、黄连、黄柏治疗痘痘,治好的没几个,越来越严重的倒是很多!!!

总结:外感壮热实火必须用苦寒生津之品,清壮热生津润燥;内伤虚热必须以暖水燥土,降肺胃胆火为主,稍加少量清热之品,标本兼治!虚火多见于内伤杂病,外感壮热实火则常见于各自感冒发烧,流行传染病。内伤杂病治疗法总以温燥水土胃根本,观其寒热虚实气滞血瘀适当加碱,人参归脾丸、系列地黄丸切不可妄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