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为什么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化血清蛋白?
许多糖尿病患者都不明白,为什么在糖尿病检查时,不仅要检查血糖,还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这些项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不会医生又是为了创收,乱开检查化验吧?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这些疑惑,我希望通过这一篇文章的科普,让大家对糖尿病平时进行需要进行的一些检查,比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血糖血糖我们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项检查项目,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基本上每天都进行血糖检查,看看自己的血糖控制的如何。所以说,血糖的检查是代表检查时这个时候的血糖水平,它可以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且可以作为调整日常饮食以及胰岛素的用量依据。但是这个血糖检查却不能作为评价糖尿病控制程度的指标。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做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这两个项目。
接着,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糖化血红蛋白这个项目其实对于糖化血红蛋白这个项目的解析,我在一篇为《化验单上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有什么区别?》链接点击下面:的问答中就已经作了充分详细的解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https://m.zjurl.cn/question/6698287111713325325/?app=news_article&app_id=13&share_ansid=6827721892351197453
这个糖化血红蛋白其实就是指血液中和葡萄糖结合了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血液中一部分的血红蛋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结合(就是被糖同化了,所以就叫糖化血红蛋白),之后通过计算这些糖化血红蛋白占所有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得出一个比值结果。
我们知道,红细胞的正常寿命是120天左右,所以,当红细胞死亡破碎之后,红细胞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就会释放到血液之中,这样就可以检测出来。所以说,这个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在检测前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这个值是不受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进食、是否使用胰岛素药物等因素影响,想几时检测都可以。所以,它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这个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清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只相差一个字,而他们的检测方法也有所不同,一个是检测红细胞,一个是检测血清。
这个糖化血清蛋白主要是血清中的葡萄糖与血清中的白蛋白及其他血清蛋白分子N 末端的氨基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也就是说一些白蛋白被糖化了),从而形成一种高分子酮胺结构的果糖胺。而血清中蛋白的半衰期较短,特别是白蛋白的半衰期短只有19 天。
因此,可以通过检测糖化血清蛋白来了解糖尿病患者在过去2-3周内血糖的控制水平。同样它也是不受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进食、是否使用胰岛素药物等因素影响,想几时检测都可以。而且还可以了解夜间低血糖情况及鉴别应激性高血糖的情况,是反映糖尿病治疗的较近期效果。
通过以上的讲解,现在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这三个项目的具体意义了吧,分别如下:●①血糖的检查是代表检查时的血糖水平(即时血糖),与血糖控制好不好没有多大关系,进食后测的话就会高,用胰岛素之后测的话就会低;
●②糖化血清蛋白是反映糖尿病患者在过去2-3周内血糖的控制水平,是反映糖尿病治疗的较近期效果;
●③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在检测前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它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
现在大家明白了吗?如果还不明白的话,那就留言发问!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糖尿病为什么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化血清蛋白?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糖尿病人都知道,一般过3-6个月会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顾名思义,是葡萄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产物,是反映血糖控制程度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指标,反映的是被检查者近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它不能反应血糖的波动情况。过去的研究认为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降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也明显降低。常常把把它作为,血糖控制好坏的指标。在美国,甚至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指标。2010年美国ADA(美国糖尿病学会)把糖化血糖蛋白(HbA1c)≥ 6.5% 作为糖尿病诊断的切点,但我国还没有把它作为诊断标准。糖化血糖蛋白作为诊断标准有一定的优势,如不需空腹,节省时间、变异性低。但是它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任何影响到红细胞寿命或红细胞在高血糖中暴露的时间长短都可能影响到它的测定结果。假性升高的原因:如维生素B12、叶酸缺乏,严重高脂血症、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尿毒症等等;假性降低的原因:如急慢性失血、溶血性贫血、妊娠等。
糖化血清蛋白是指葡萄糖与血清蛋白结合的化合物,它的是近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反映糖尿病患者近期血糖控制情况。它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仅作为近期血糖波动的参考。
这两个检查都是反应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不能反应血糖点的情况和短期波动,因此,在药物的调整方面,还需要结合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甚至睡前和凌晨血糖来综合考虑。
糖尿病为什么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化血清蛋白?
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是临床诊断糖尿病过程中的常用检测指标
尿糖检测方便、经济、无创伤, 但对糖尿病的诊断无特异性, 只起到初筛和参考作用。
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为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指标, 却不能单凭一项血糖检测结果确诊糖尿病或将其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能稳定可靠地反映以前数周内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 2010年美国 ADA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中, 明确规定了糖化血红蛋白 ( HbA1c) 是国际公认的检测糖尿病血糖监控的“金标准”, 在血糖控制,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临床工作中常通过检测患者血糖水平来诊断糖尿病, 但空腹血糖只能反映患者某个时刻的血糖含量, 血糖的变化常常会受到饮食、情绪、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 血糖波动幅度较大不能反映较长一段时间患者血糖平均水平。
所以评估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效果仅依靠血糖的变化并不可取。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 糖化血红蛋白是检测糖尿病的金标准, 也可以用来诊断以及管理糖尿病,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测方法。
近年来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正日益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正常人有三种血红蛋白, 既HbA1、HbF、Hb A2, 而成人红细胞种主要含有HbA1, 用层析法分离血红蛋白时, 可以洗脱出3种含糖成分:Hb A1a、HbA1b、Hb A1c, 只有HbA1c连接有葡萄糖, 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绝大部分为HbA1c, 故HbA1c更能准确地代表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
HbA1c的形成是一种无需酶催化、缓慢、连续、不可逆的化学反应, 其生成速度与血糖浓度成正比, 在红细胞生成的120天内, 此化学反应自始至终进行着。因此HbA1c水平所反映的是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而且与采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
也就是说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无需特定时间抽血, 不需要空腹检测, 不受患者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 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可靠地反映血糖水平控制情况, 更适合作为糖尿病的监控指标。 因此, 相比于空腹血糖值而言, HbAlc检测在临床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价值。
控制稳定者每年至少测定2次, 而对治疗方案变动或血糖控制未达标者, 则需每季度监控检测。这在血糖控制,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另有研究显示, 在非糖尿病患者群中, Hb A1c与冠脉疾病或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率相关, Hb A1c可预测非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1]张亿想,罗佳彬,张银芳,戴鹏燚,金立.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在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研究[J].吉林医学,2019,40(09):1953-1955.
[2]于婷,李青青.糖尿病患者检测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J].当代临床医刊, 2019, 32(01): 97-98.
糖尿病为什么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化血清蛋白?
糖尿病为什么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要从糖尿病的诊断确诊和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评估两方面解答。糖尿病的诊断确诊
一般糖尿病的诊断都是以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以及糖尿病症状为主要依据。但人体血液内的血糖浓度容易受到服药、情绪、诊疗环境和近期饮食及运动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空腹或餐后某个时间点检测的血糖值并不一定能真实的反映血糖情况,有可能会导致糖尿病漏诊、误诊情况发生。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和血清中的糖类化合物结合的产物,跟血糖浓度密切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稳定,不受抽血时间限制,可在任意时间抽血;空腹或进食后都可以检测;也不受服药影响;也不受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不仅可以当做糖尿病诊断的标准(数值≥6.5%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还可在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有效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一到两个月内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清蛋白需空腹检测,不受血糖浓度影响。数值能有效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一到两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血糖控制的短期灵敏指标,能够及时反馈治疗效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