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首二胡曲用不同调式演奏,音程差几度?

地主139013636提出!

同一首二胡曲用不同调式演奏,音程差几度?

大家都知道,我们二胡有常用的七个传统调式,如果直观的就是分别对应钢琴第24~30个白键,正好这七个白键是简谱的中音组1234567,也称中央小字母组的七个大调的音调唱名CDEFGAB,全世界的歌曲都要分别以这七个字母当1(do音)定调名。

钢琴七组音中间叫中央组,其中第24个白键唱中音1、字母为C,也叫中央C,第29个白键唱6(440Hz)定为国际标准音,小提琴四根弦中间两根弦音高为DA(26),与二胡标准内外空弦等高。这样一来,我们二胡的调就等同于钢琴七个白键为大调分别为1作调号:

1=C、D、bE、F、G、A、bB、

我们二胡不象钢琴把七个白键分别作1做调,二胡是把内空弦分别作七个音来做调。

因为二胡内外弦音高是DA,你的曲谱上1=G就是从G向左下行倒数到D,i 765正好5音对应内空弦,即为52弦。

你看到二胡调中有bE和bB调号,这是钢琴七个白键分别可以做1、在音级向左下行时遇到的半音对应不到琴键七个白键中的半音,就用降号b标注。

解剖一下bB调,本来第七个白键B,向左下行765432,对在D上(内空弦),为大六度音程,可是你以B为1,i 76543为小六度与实际键的765432大六度不对应,所以用半音解决一下,降B音⬇️从第五个黑键作 i、这样向左下行数就对应D内空弦为小六度了。(看下方钢琴,七白五黑共十二个半音,相邻为半音)

二胡内空弦音分别对应钢琴的七个音就是首调唱名法,钢琴七个白键可以分别作1唱,音程:1~2为大二度、1~3为大三度、1~4为纯四度、1~5为纯五度、1~6为大六度、1~7为大七度、

你问二胡不同调式音程差几度?你只要从二胡变调的前后比出相差几度,比如《光明行》曲子,一会儿1=D调(1~5弦)、一会儿又转1=G调(5~2弦)这前1=后5,使两个调中的内空弦低音5音与外空弦中音5音高相差纯五度。

如果你使用同一个谱子,比如《扭秧歌》:

丨56 56丨 i 6 i 丨5 i 65 丨32 3丨36 53丨

丨21 2 丨……你试着用15弦拉、外空弦为中音5,你试着用52弦拉,内空弦的低音5,这高低八度记谱不同,音程差纯五度。

由此可见一样的谱子,拉不一样的调只要调号字母相比较为几度音,它们的音程就相差几度、因为它们所有的音级同时提升或同时降低了几度,音程怎么变还在七个传统调号以内。二胡改变调号,改变唱名,但固定音高不高。

二胡与钢琴区别的是,钢琴向左下行还有三大组可进入低音,而二胡内空弦为最低音,再无比内空弦低的音,只能变调或用高低八度与乐队和弦伴奏。

谢谢你的阅读🙏!

同一首二胡曲用不同调式演奏,音程差几度?

首先更正一点,提问中同一首二胡曲用不同“调式”演奏中的“调式“二字,应改为“调“,而不是改变二胡曲的“调式”种类去演奏?!

除非是通过曲作者改编后的“变奏曲”中,才有可能发生“调式”的转变。

譬如由大调式转变为小调式,或者由小调式转变为大调式等。

题主所提的问题中,并未涉及到同一首乐曲经过曲作者改编后的变奏,

因此,提问中同一首二胡曲用不同“调式”演奏中的“调式“二字,应该改为“调“,而不是改变二胡曲的“调式”种类去演奏?

其次说明一点,这是一个无需长篇大论,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问题。

不过,为了使问题的答案更容易理解,必须在得出答案之前,先明确与此问题紧密相联的“调““调式”与“音程”的三个概念。

所谓的调,指的是音乐作品中,首调唱名1(do)的音高位置。所谓的“调式”,指的是几个(一般不小于3个,不大于7个)音高不同的音,以某个音(调式主音)为中心,并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及音级之间的稳定与不稳定关系建立起来的乐音体系。
  • 其中:以唱名1音为调式主音,从1音起各的音级之间依次按照“全(音)全半(音)全全全半”的音程关系建立起来的乐音体系称为大调式,简称大调
  • 以唱名6(la,下同)为调式主音,从6音起各音级之间依次按照“全半全全半全全”的音程关系建立起来的乐音体系称为小调式,简称小调

在大、小调式体系中,按照调式音阶各音级之间音程关系的不同,又分为自然、旋律与和声大、小调式

此外,还有我国民族音乐中所特有的五(六)声调式

所谓的“音程”,指的是两个音在音高方面的距离,以度为量度的单位。

按照两个音之间包含音数为不同数量的全音的,分为大二、三、六、七度;

两个音之间包含不同数量的半音的,分为小二、三、六、七度;

含有完全相同的全音与半音构成的纯四、五、八度。

其中:

两个音之间只包含半音的音程叫小二度,如#C~bD;

两个音之间只包含一个全音的音程叫大二度,如C~D;

两个音之间包含三个全音、一个半音的音程叫纯四度,如D~F;

等等……,详见所附的音程表。

好了,明确了以上概念后,现在转入正题。

同一首二胡曲用不同“调”高演奏,音程差几度?

这要取决于改变调高后的调式主音,与原调的调式主音相差的音程度数。

譬如二胡独奏曲《赛马》,原调1=F(6-3弦)。

如果改用G调(1-5弦)演奏,

由于G调的调式主音,比原调1=F调的调式主音高了一个大二度,

因此,改变为G调后音程比原调1=F高了大二度。

同理,如果改用A调(4-i弦)演奏,比原调高了小三度的音程。

依次类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二胡外弦的空弦音调定为国际标准音A(振动频率440赫兹的唱名6),内弦调定为D(唱名2)音,

与首调唱名法记谱方式中,把不同调高的调式主音记为相同的唱名1(do)相反,

改变调高时,一般采用改变定弦的方式,即把调定为标准音的26弦唱作不同的唱名,譬如唱作15弦,来达到改变调高的目的。

因此,某一调高与其相应的定弦是密切相联的。

调高与定弦的关系如下:

1=D调(1-5弦)

1=C调(2-6弦)

1=bB调(3-7弦)

1=A调(4-i弦)

1=G调(5-2弦)

1=F调(6-3弦)

1=E调(7-#4弦)

其中,1=C调(2-6弦)

1=D调(1-5弦)

1=F调(6-3弦)

1=G调(5-2弦)

1=bB调(3-7弦)5种弦(调)常用。

还要说明的是,口语中经常可以听到诸如“降一个调”的说法,

其实这里所说的“降一个调”,严格来说,应该是降一个“全音”或者一个“半音”的调。

只有用变调与原调的调式主音之间的音程,才能准确的标明变调与原调之间的音程关系。

笼统的“降一个调”的说法,是无法标明与原调相比,到底是降低了一个“全音”的调,还是降低了一个“半音”的调的。

这就是本提问的简单答案。

同一首二胡曲用不同调式演奏,音程差几度?

说法有问题。同一曲用不同首调(指法)演奏,是对曲中所有唱名的音,其绝对音高同时提高或降低了几度。音程是指两个音的上下距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