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教师在评职称的时候都遇到过哪些惨痛经历?
各位教师在评职称的时候都遇到过哪些惨痛经历?
我们家有教师,说说老家中学升职称的事儿:
校长有个门房小舅子是扬师院毕业的,他有两毒,一是嫖,二是嗜酒,常借酒兴在数学课堂上还手舞足蹈唱歌。
这一年教育局下达了一个升职指标,校长想给他,但还有一个苏大毕业的教学一线骨干比他工龄还长两年,教学和学历也过硬些,校长不走形式是不行的,还是老一套方法:
*全校教师大会投票、
*扬师的这位老师得票占30%、
*苏大的这位老师得票占70%、
这种比例还有什么说的呢?
可校长心不甘,还要利用职权,把这个惯例投票有结果的方案再拿到校委会七人小组通过,并采用当场用一支笔投票,让其它六人都看他面子投他小舅子的票,可结果出他预料的是一票也没投他小舅子。
这个反历史常态推翻全体教师投票还要多余的校委会再投票又是相同效果的做法引起教师哗然,个个背后指责校长不公偏心。
其中有教师出点子叫赶快去局里找人,可苏大这老师为人正派,始终没有去找人,最后的结果是校长去局里把这唯一的升职指标止掉了,(局里透出的消息)!
背后校长在人面前吐了真情话:ta不恭维我,还要我先恭维ta。
这位苏大毕业的老师因为不善于迎合校长,只知奋斗,在全区教学第一,一直奋斗到最后还是二级教师退休的,ta的命运可惜没有碰到考试升职称。
也可能其它地方没这个现象,事实证明了我们老家的教育部门要升职称就得先给校长送礼,难怪已生部门院长得不到礼,因为卫生部门升职都凭自己去考。
谢谢你的阅读🙏!
各位教师在评职称的时候都遇到过哪些惨痛经历?
说起职评,怎一个痛字了得!
我95年师专毕业,2003年该评一级,学校当年有六个指标,我有幸获得指标,参评条件我完全具备,用汗水结晶出一个个货真价实的证书,县级优秀班主任,县级优秀教师,县级优质课(评一级教师,县级表彰就足够了,市级证书让都给那些需评高级的老师了),辅导学生获奖证书也都是市级以上的(这种证书学校没法干预)。
证书都不是白来的,这样给你说吧,干工作能干到哪种程度呢?当时我当班主任,我自己的课就不要说了,其他老师如果搞测试的话,那时条件差,学校只有一台老爷级别的油印机,刻一张蜡纸能印二百来份,再多印就不清楚了。如果任课老师要帮忙,没时间刻蜡纸我来刻,没时间印试卷我来印,没时间监考我来监考,没时间改试卷我来改,就差不能帮他们评讲试卷了!真是工作不分内外,想不出成绩都难!
当年我们六个人一起填的表,大家是多年的同事,知根知底。有四个人的证书都是从地摊上弄的假证书,不造假就凑不够参评条件。他们四个心里发虚,就商量花钱跑关系,希望别刷下来了。我和另一个老师一样,全是真证书,感觉没必要花这个钱,就没有参与。
一个月后,参评结果出来了,我们两个全是真证书的,全刷下来了,他们四个假证书的,全批准了,白纸黑字的文件,不相信也不行,就是这么戏剧性!
我非常愤怒,当时年轻气盛,我一定要查出来原因出在哪里。到教育局去问,人家都爱搭理不搭理的,或者说不知道。你说一个普通的年轻教师能有啥法子?
我觉定到市教育局去查。市里管理更严,别说找人了,连大门都不让进,你能咋滴?我刚好有一个远门亲戚在市里工作,他和市教育局纪检书记是朋友。在他的帮助下,我成才能够踏进市教育局的大门。那个纪检书记挺给我亲戚面子,当即给我联系了市教育局人事科负责职评的领导,很快查清楚了原因——我的评审材料根本就没给我往市里送,被县教育局人事股给掉包了,换成了另一个人的材料,而且这个人是另一个学校的老师。
我想都不敢想,教育局里的官员能这么坏,把我的几百块钱的参评费花掉是小事,直接耽误我的职评,对我们一般老师来说这可是大事!
不光胆子大,而且不要脸。我直接去教育局找这个股长当面对质,他不但不承认,还大发雷霆,说我污蔑他。他认为我一个普通的青年教师,是没有能量把这些情况弄清楚的。当我把所有情况说完,而且要和他到市教育局去一起去说明情况时,他瓤劲了,但坚持着耍赖,说没有时间。你说咋弄?
我再次征求那个纪检书记的意见,他说,我如果坚持反映的话,市局肯定要派人处理这件事。但有一点,如果处理的话,我们学校当年的所有参评人员的资格,都会作废。他说,反正我那年是没机会了,何苦要连累其他人呢?再说那个股长,估计他以后不会再为难我了,只不过是耽误一年,得饶人处且饶人,我早晚还得评一级,算了!那些人年年就指望着那弄钱来。至此, 我是真瓤劲了,不然还能咋滴?
果然,第二年,我再次参评,送评审材料时,那个股长一点也不刺毛了!
但很长一段时间,它都是我心中的痛。今天又看到焦作的姚老师的情况,我只想说,希望赶快废除职评,那些职评部门的人,从学校到教育局,别再把老师玩弄于股掌之上了。
各位教师在评职称的时候都遇到过哪些惨痛经历?
我给大家说一下,一位朋友在评职称过程中遇到的惨痛经历吧。
我的朋友在一所乡村中学任教初中数学,担任班主任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每年的年度考核综合分均在学校排在前列,由于学校前几年没有高级指标名额。去年有一个高级指标名额。在去年底进行职称评定过程中,都以为这位老师评高级职称,是板上钉钉的事,谁知道在以后出了意外。
高级职称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对教师工作能力的肯定。对教师评定高级职称的条件也很严格,其中有一条是需要课题研究证明。我的朋友只顾教书,没有从事相关的课题研究和发表论文,于是就买了假的课题研究证明和论文。在去年评高级职称上交材料时,一并将材料交到了学校,由于学校职称评定小组成员不能鉴别课题研究证明的真假,就将该老师评定高级职称一事进行公示。
在公示期间,年度考核综合排名第二的老师,对该老师进行举报。经教育主管部门和纪委的调查核实后,该课题研究证明和论文是假材料。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对该老师进行了相应处分,三年内不得评职评优。这个处分,对这位老师来说,应该算惨痛的经历教训吧。
从这件事情中,也给评职称的老师敲响了警钟,一定要按照评定高级职称的相关文件要求准备材料,不要弄虚作假,否则后果很严重。
各位教师在评职称的时候都遇到过哪些惨痛经历?
我当年评职称时曾经排名第一,却被迫让出名额。
那年分配到学校的一级指标共5个,按照教育局要求,对照评审标准打分后,按分数高低推荐前6名上报。
我以为自己稳操胜券。我那年30岁,任初三语文课,兼语文教研组长,多次获得市县语文优秀课、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称号,还有论文和学生辅导奖项。尽管我没有先进工作者,劳模之类荣誉,但凭借个人业务这一块加分,我排名稳居第一。
我心想就算是有猫腻,也不至于搞到第一名头上吧。但我也感觉到,从评职称填表开始,语文教研组的气氛显得尴尬而又诡异。
语文组这次不仅我参评,而且还有两位40多岁的女老师参评。大家从昔日亲密合作的同事成为职称的竞争对手,办公室的空气紧张起来,平时爱开玩笑的老师那几天也不开腔了,大家似乎陷入一种古怪的思绪里。
公布初评排名后,那两位女老师一个排第五,一个排第六,这下直接杠上了。
战火不知道由谁先点起的,先是暗斗,双方都找了在县里、局里的人脉,一番拼杀下来,似乎未见分晓,于是开始明斗,她俩撕破了往日的友好,开始互相攻讦揭短。一个说另一个的论文是挣钱买的,另一个则说对手的获奖证书是找亲戚帮忙造假的,闹得不可开交。
参评的另外几个老师都很紧张,害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我开始有些莫名其妙不安,真是怕鬼有鬼,被她俩搅得焦头烂额的校长还真找到我头上了。他先是夸我年轻有为,大有前途,在我惶恐不安时抛出了真实意图,让我退出今年职称评审,因为她俩已经闹到局里去了,有关领导非常生气,要求学校立即将此事摆平。
校长一脸诚恳地看着我:你年轻,机会多的是,那几位都四五十岁了,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还说他已经跟局领导说好了,明年我一定能评上。
看着校长那满脸无奈,我不是滋味,他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还能怎样?就按他的意思办吧。
因为这事,我在学校里收获了好人缘,校长几次在大会上表扬我顾全大局,那两位女老师对我私下说了感谢的话,可她们俩却成为了一对冤家,估计至今都还没说话。
我搞不清楚我做的究竟是件好事,还是一件稀里糊涂的事儿。但从这件事上,却可以看出职称的一些问题。
1、职称评审条件确实会将一些优秀老师拒之门外。
那两位女老师都是学校初三把关的老教师,所教班级中考语文成绩一直在全县上游水平,还都是初三班主任,对学生尽职尽责,深受师生好评。她们的教龄比我多十多年,却还是在排名时“败”给我,引发了一起闹剧。她们年龄大些,没机会参加一些优质课比赛、撰写论文等,而这些恰恰是我的优势。
职称参评条件及权重值如何制订,才能让优秀老师真正占据评审主动,确实应该引起设计者们的重视。
2、参加职称评审老师常常弄虚作假,实属无奈之举。
参评的几位老师,除了我的硬件证书和论文经得住核查外,都有造假之嫌。这已经是参评职称公开的秘密,心照不宣而已,一般情况下大家不会在这方面互相揭短,因为谁也不比谁高尚。这次她们俩完全是放手一搏,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都忘了。
仔细想想,这和“逼良为娼”有何区别?
3、职称评审过程中乱象丛生,暗箱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近日,河南焦作某校一女老师在网上公开抨击学校在职称评审民主投票环节暗箱操作,导致积分排名第2的她出局,而排名第16位的老师却顺利晋级。如果她说的是事实,这个学校的领导何其任性放肆,简直玩弄老师于股掌之上,实在可恨。
前段时间,河南潢川也曾爆出一女老师为职称问题斯文扫地,跳上桌子责骂校长,因为校长涂改职称评审分数公然作假,看来这种乱象普遍存在。
希望教育管理部门多俯下身子听听基层老师呼声。
各位教师在评职称的时候都遇到过哪些惨痛经历?
教师在评职称的时候,没有几个是一帆风顺的,也许只有领导。
我给大家说说我的职称评审时的亲身经历,真是惨痛,伤心!想提上砖头打天爷!
本人内向,平时不会阿谀奉承,只知道一心一意上好课,没能力争权没本事夺利。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如“大熊猫”一样稀罕。每年三个班的高中英语课,班主任是捎带着当。要是再遇上那个女老师结婚生孩子,外加一个班也是常有的事。谁要爹娘给了这么一个健康的身体,每年都是全勤,从不耽搁上课。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下面坐着和我一样的山村穷苦农民家的孩子,良心驱使我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那年评职称 ,一个高级名额,不管按照什么算,也应该轮到我。教龄最长,即使四年师范折合一年本科,我的本科年限最长,代课最重。
可领导毕竟是领导,人家是用两个“口”说话的,头好用得多!为了给副校长名额,特此制定算分数法(只有这一种方法,领导才能算在第一)。细节记不清楚了,就有一条:一年教龄加一分,一个优秀加30分。我的妈呀,我干上30年,才够一个优秀的分数!况且优秀不是公开公正评出的,是领导坐在自己的办公室想当然给自己喜欢的!就我这样一个一线打硬教师,没有一个优秀!算下来,比我少五年教龄的领导足足比我多了300多分!
我无言!就去问校长,你知道他怎么说?“你没有业绩,今年不能评,明年也不能评。”
我的天爷爷👴,你爸不服你,我真服你了!我一个每年三个班课,班主任没有间断的一线教师竟然没有业绩!要说业绩是奖励的红本本,还真没有。打开抽屉,里面是一叠一叠的每年学生的分数册和课程表,真没有一个红本本。唯一有的就是嗓子眼越来越严重的咽炎!
我不死心,这不是给我判了无期徒刑!就去教育区问管职称评审的老师。大家知道他怎么说?他说:“农村山区教师,够三个条件就行。论文一篇、农村连续任教十年以上、中一够五年。”
这些我都有。我再问业绩的事,他说那是评审时的附加条件,以上也算业绩。
他还说:他们负责审查学校报上来的老师够不够条件,至于报上来的是谁,他们说了不算。
最后他还偷偷告诉我:“以后和领导搞好关系!”
我心平气和离开教育局,心里想着:和领导搞好关系!
各位教师在评职称的时候都遇到过哪些惨痛经历?
我是2019年评的副高职称,还记得当时开会时,学校领导说:学历为大专的教师年度考核至少2次“优秀”才有资格评,可我才l次,所以我当时就放弃了。吃中午饭时,我碰到了曾经和我是同学现在是我同事的一位老师,他问:“你报名了吗?”我说:“没有,我年度考核只有l次优秀。”听了我的回答,他告诉我:“你不是挺优秀的吗?你不是评过“市优秀教师”吗?“市优秀教师”算年度考核“优秀”哦!”听了他的话,我半信半疑,于是,我立即给学校领导打电话咨询了这件事的真实性,领导的回答让我吃了定心汤圆,后来我又认真阅读了关于评副高职称的相关文件,上面也是这样说的,这下,我才彻底放心了。因为我评过“市优秀敖师”,而且还不只一次,所以这下所有评副高的条件我都俱备。
后来,我开始准备相关材料了,学校也把“评审表”发下来了,有老师好心地将“评审表”复印了一份给我,并告诉我,先在复印的“评审表”上打好草稿,认真检查,确保无误后,再誊写在“评审表”上,我呢,的确也是这样做的,但是等我誊写完后,我居然发现我大错特错了,我把学校发的“评审表”当成草稿来填报了,怎么办?怎么办?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难道放弃?可我不甘心,于是我立即给校长打电话,告诉他我的“评审表”出了问题无法补救,领导答应我去教育局找找还有没有多余的,如果有,他将替我再拿一份,如果没有,那就无力回天,听了他的回答,我忐忑不安,我不再准备材料,放了自己半天假。
第二天是周一,我刚到学校,准备去找学校领导问问此事时,一位同事看见了我,他的手里居然拿着“评审表”,并递给了我,我惊喜万分。原来我们学校的评审表是他领的,他多领了一份,正好赶上我的燃眉之急。我真的好幸运!
现在的我回想起自已评副高的经历,我感觉就像在做梦,但是却是美梦,感谢我的同事,是他们圆了我的美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