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抒怀》第一小节高音2作者放入第二弓推弓中了?为什么?
应"地主139013636"邀答!
《陕北抒怀》第一小节高音2作者放入第二弓推弓中了?为什么?
第一小节第四拍的十六分高音2作为下一拍的同指异音的装饰、
1⃣️这是乐曲情感需要的切分节奏,因乐曲开头第一音2要求带刚劲的上滑音音头,这开头就象眼前一亮,拉弓到了第四拍,将小附点后十六分音符2装饰 第二小节第一拍带重音符号的i 音、高音2不带明显滑音。
2⃣️这里的切分节奏又与指法相关,为了照顾第二小节最后的高音5不再换把,就要提前将一指从2音移向 i 音(新把位的同指异音),这样在一指轻轻滑出大二度进入 i音中,与开头一指滑音2在力度上又形成了强弱对比,更富情感。进入第二小节,在外弦上把一指按 i 音后,到第三拍来个7 i,这7音为了装饰 i 音,一指再从 i 音委婉滑向2音,为第二小节的末尾高音5作向下方滑指按音,最后这末句来个小收弓(推弓)。
3⃣️陈耀星大师写这个曲子,用陕北娃娃腔,秧歌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手法,曲调高亢激昂,主题是写一位老红军重游曾经战斗过的故地的回忆录,特别开头两小节中的 i 和2都是一指,既阳刚又富有感情,注意装饰回滑,气口,抑扬顿挫。
谢谢你的阅读🙏!
《陕北抒怀》第一小节高音2作者放入第二弓推弓中了?为什么?
- 《陕北抒怀》是(陈耀星、杨春林)先生创作的一首著名秦派二胡曲。
- 《陕北抒怀》这首乐曲抒发了红军老战士故地重游时对战斗岁月的回憶和对故地建设新貌的无限感慨。乐曲充满了陕北的地方音调和演奏手法,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给人以特别的亲切感。
- 《陕北抒怀》整首乐曲由引子、中板、快板和中板再现组成,是“复三部曲式”结构。其中,引子:由伴奏乐器秦出。高亢、明亮、带有陕北风情(信天游)的曲调。将听众带到了黄土高坡陕北高原,后用渐慢、重复的主题动机引出二胡旋律。第一小节中板,弦弓以稍慢的速度,在进入重复高音2次时,创作者把第二次高音放入到弦弓的推弓中,用这种特殊的奏法表现出老战士回到自己战斗过的故地,“百感交集”、往事涌上心头。带着淡淡忧伤的音调,表现了红军老战士对故地的眷恋和对峥嵘岁月的回憶。
- 巜陕北抒怀》整首乐曲表现了红军老战士离去后故地重游时的情景再次浮现心头,旋律萦绕,感情内在深厚,表达了红军老战士心中的美好愿望和对祖国崇高的热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