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从十皇子到太子,背后的“贤内助”都有谁?

汉武帝刘彻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只有7岁。除了在父亲汉景帝面前装乖卖萌,什么也做不了。左右太子废立的,主要是他身后的两个女人:他的母亲王娡,和未来的丈母娘馆陶公主。

此外,太子刘荣的生母,栗姬,也在敏感时期作死,不仅本身失宠,还赔上了儿子刘荣的太子之位。

汉景帝刘启登基的时候,已经35岁了,登基也已经有4年之久。第10个儿子刘彻,都有4岁了。

相比之下,24岁的汉文帝,登基仅几个月,就立9岁的刘启为太子。

可以说,汉景帝立太子,是犹豫了很久的。

这大概是因为,他没有嫡子,又对长子刘荣不是很满意。

但是无论如何,当时太子之位,是怎么也轮不到排行第10、年仅4岁的刘彻的。

直到,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得罪了馆陶长公主。

馆陶公主是汉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按理说,无论汉景帝的哪一个儿子当皇帝,她都是长公主,是未来皇帝的嫡亲姑姑,不需要掺和进这夺嫡的斗争。

然而,馆陶公主有一个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成为未来的皇后。

刘荣被封为太子之后,馆陶公主就找到刘荣的母亲栗姬,提出要结亲。

想不到,栗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原来,栗姬早就对馆陶公主怀恨在心了。

馆陶公主经常给汉景帝进献美人。这些美人,分走了栗姬的宠爱。栗姬对馆陶公主,可以说是一肚子火。

被拒绝了的馆陶公主非常愤怒,后果很严重。

她也不和栗姬磨蹭,立刻在后宫寻找了一个新的目标:为汉景帝生了3个女儿、1个儿子,深受汉景帝宠爱的王夫人,王娡。

王娡爽快地答应了馆陶公主结亲的要求,不仅承诺,让儿子刘彻娶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还承诺,让自己的小女儿隆虑公主,嫁给馆陶公主的儿子陈蟜。

《史记·外戚世家》:长公主嫖有女,欲与太子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得贵幸,栗姬日怨怒,谢长主,不许。长主欲与王夫人,王夫人许之。

馆陶公主和王娡,就这样成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向太子之位发起冲击。

她们兵分两路,各司其职,一点点地瓦解汉景帝对栗姬母子的宠爱和信任。

而此时,栗姬恰如其分的作死行为,也让她们的计划顺利推进了一大步。

一、馆陶公主的煽风点火

馆陶公主,是汉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和汉景帝的亲近程度,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她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汉景帝对一件事、一个人的看法。

她在扶持刘彻上位的过程中,主要做了两件事。

  • 第一,说栗姬的坏话。
  • 第二,说刘彻的好话。

馆陶公主经常对汉景帝说,栗姬和其他贵妇人、宠姬聚会的时候,经常让侍从在他们背后吐口水,诅咒他们。

这可是在汉朝,对于巫蛊、巫术之类的事情,非常敏感。

汉景帝听了馆陶公主的话,开始对栗姬越来越不满。

虽然因为和栗姬感情深厚,栗姬又是太子的母亲,汉景帝明面上没说什么。但是,不满的种子已经种下,一遇到合适的春风,就会生根发芽。

《史记·外戚世家》: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於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

与此同时,馆陶公主也经常在汉景帝面前说,王娡的儿子刘彻是多么地聪慧,多么地贤良。

汉景帝自己也相当喜欢刘彻,觉得他德才兼备。再听姐姐这么一说,就开始动摇了,滋生了废黜刘荣、立刘彻为太子的念头。

但是废立太子,是国之大事。汉景帝虽然有想法,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

《史记·外戚世家》: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贤之,又有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

二、栗姬的作死

在这么敏感的时刻,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非但没有想办法挽回汉景帝的心,还火上浇油,让汉景帝愈加不满。

有一天,汉景帝生了病,心情不好,有点悲春伤秋。他想到自己的身后之事,就把自己的儿子们托付给栗姬,对她说:我去世之后,希望你可以善待他们。

要知道,栗姬的身份,是太子的生母。如果不出意外,就是未来的太后。

汉景帝希望未来的太后照顾自己的儿子,合情合理。

照顾先帝的儿子,本也是太后的责任。

然而,妒火中烧的栗姬,居然不肯答应汉景帝。

《史记·外戚世家》: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於栗姬,曰:“百岁後,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

要知道,汉朝曾经出过吕后这样的太后。

刘邦去世之后,吕后垂帘听政,非但没有照顾刘邦的儿子,还把刘邦的儿子杀了快一半。

刘邦一共有8个儿子,3个被吕后杀死或逼死,还有一个谋害未遂。

汉景帝时期,距离吕后,并不遥远。

汉景帝看到栗姬这样的反应,不可能没有想起吕后,也不可能不为自己的儿子们打算。

他没有再说什么,心里,却已经越来越不满。

三、王娡的最后一击

在汉景帝对栗姬母子越来越不满之际,又发生了一件事,让王娡抓住了机会,给栗姬致命一击。

汉景帝的原配皇后,薄皇后,被废了。

薄皇后是汉景帝祖母薄太后的远房孙女。她和汉景帝的婚事,属于典型的政治联姻。

汉景帝不喜欢她,她也没能为汉景帝生下一儿半女,巩固地位。

当她唯一的靠山薄太后去世之后,薄皇后的地位,就摇摇欲坠了。

最终,在汉景帝登基6年之后,薄皇后正式被废。

后位空虚,谁会成为汉朝的新一任皇后?

按理说,应当是太子的生母,栗姬。

但是,汉景帝正对栗姬母子不满,迟迟不肯立后。

这个时候,王娡出手了。

她找到朝中的大臣,让大臣上书说,母以子贵,汉景帝应当立太子之母栗姬为皇后。

汉景帝大怒:这是你应该说的话吗?当即下令,处死这个大臣。

他或许认为,是栗姬等不及了,让大臣上奏。积累多时的不满,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母亲失宠,儿子自然会受到牵连。什么错都没犯的太子刘荣,因为母亲栗姬的缘故,被废掉了太子之位,降级为临江王。

焦急而愤怒的栗姬,也失去了面见汉景帝的机会。

《史记·外戚世家》: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见,以忧死。

皇后的位置空出来了,太子的位置也空出来了。

馆陶公主在汉景帝面前讲了刘彻这么多好话,可没有白讲。谁去填补这两个空缺,已经不言而喻了。

不久之后,王娡被封为皇后。同月,刘彻以嫡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

这一年,刘彻只有7岁。

写在最后

从十皇子到太子,刘彻背后的“贤内助”,正是这2个女人:母亲王娡,姑姑兼未来丈母娘馆陶公主。

她们两人联手,让汉景帝废黜了原来的太子刘荣,立7岁的刘彻为太子。

事实证明,汉景帝的选择是正确的。

汉朝将在刘彻的统治下,走上新的巅峰。

汉武帝刘彻从十皇子到太子,背后的“贤内助”都有谁?

雄才大略之汉武帝,其母亲是个“女中豪杰”、姑母亦是“巾帼须眉”。如果没有这两位诡计多端“贤内助”的强强联合,刘彻是福是祸,真乃吉凶难测!

一、刘彻受益于姑母馆陶长公主刘嫖和母亲王娡这两个女人。

(1)武帝刘彻是景帝的第十子,在他之前皇长子刘荣已被立为太子。

《史记•孝景本纪第十一》载:(景帝时)四年夏,立太子。立皇子彻为胶东王。…七年冬,废栗太子为临江王。…四月乙巳,立胶东王太后为皇后。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

那么景帝为什么突然行废立之事 呢?原来全是栗姬惹的祸!

(2)栗姬是皇长子刘荣的母亲,其貌美如花 ,不同凡艳很得景帝宠爱。她为景帝连生三子,立下如此功劳,地位自然越来越高。自薄皇后被废,景帝一直将皇后的位置空着。

栗姬向来统领后宫,此时都以为后位非栗姬莫属。但栗姬是嫉妒心极强的女人,幻想三千宠爱集一身。景帝亦渔色,多多益善。因长公主刘嫖不断的给景帝找女人。栗姬恨景帝爱不专一,但她更恨长公主刘嫖。

(3)刘嫖何许人也?其是窦太后的宝贝女儿,景帝一母同胞的亲姐姐。刘嫖生性贪婪,阴险狡诈,私欲膨胀、野心极强。她有一女名阿娇,刘嫖心想如果嫁给她的侄子太子刘荣 ,将来岂非要做皇后?

于是便向栗姬示意,欲让自己女儿阿娇配字刘荣。偏栗姬不愿联姻,被其一口回绝。原来栗姬素来妒忌,对长公主早就怀恨在心,只是苦于其是景帝的亲姐,才束手无策。

长公主刘嫖吃了闭门羹 ,不禁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她决计要报复,要扳倒政治上极度幼稚的栗姬,扳倒太子刘荣。

(4)景帝后宫还有一位被相士姚翁称之为“好一个贵人,将来当生天子,母仪天下” 的王美人王娡。

景帝即位这一年(前165年),王美人得生一子,英声初试,便是不凡,有许多瑞兆相应。 初名彘,后更名为彻 。刘彻天生聪颖过人,睿智慧悟,使景帝不得不另眼相看。

景帝在立荣与彻之间,迁延了两三年尚难决定。且舍长立幼,也觉不情,遂决意立荣,封四岁的刘彻为胶东王。

二、储位之争

(1)馆陶长公主想让其女儿嫁给太子刘荣计划落空之后,恼羞成怒,遂与栗妃结成怨仇。于是另辟蹊径,其看上了王美人之子胶东王刘彻,遂想出了一石三鸟之计,既能报复栗姬,又能让刘彻当上皇帝,关键是能让自己女儿阿娇当上皇后。于是她找到了城府及深的王美人,要来个亲上加亲,正中王娡下怀。结果不出所料,二人狼狈为奸,一拍即合。

于是六岁的刘彻与十岁的阿娇订了婚(前151年)。同年皇后薄氏因无嗣被废。

(2)此后,长公主刘嫖屡向景帝进言 ,胶东王如何聪俊孝顺,如何可爱机灵,使景帝更加喜爱此子。同时挑拨栗姬与景帝的关系,屡进谗言,竟污称栗姬崇信邪术 ,诅咒妃嫱 ,恐有人彘惨祸,极尽造谣污蔑之能是。

再加上王美人王娡格外谦和,誉满六宫,景帝愈觉得栗姬母子相形见绌。一是宠妃王美人,一是胞姐长公主,二人工于心计,心怀叵测,为了各自利益,沆瀣一气,一内一外,成天向景帝吹风,不竭余力就是要扳倒栗妃和太子荣。

其实没有政治头脑的栗姬因拒婚与刘嫖撕破了脸皮,并未提防刘嫖、王娡的磨刀霍霍。

景帝的身体本一向不好,一次景帝病重,以为自己将死,于是召见栗姬托付后事,“我死之后,那些孩子就交给你了,要好好对待他们。”栗姬却“不肯应,言不逊。” 一口回绝了景帝。

景帝怒火中烧,至此废立之意已决。

再加王娡背后捣鬼使坏,《史记》载:“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

然景帝以大行(官名)提议立栗姬为皇后是栗姬背后指使,先砍了大行,而后竟废太子荣为临江王;把栗姬打入冷宫,栗姬不久憋闷忧愤而死。

废太子荣两年后因扩建宮室而占了祖父文帝刘恒的宗庙辖地,由此被景帝征召觐见。刚到长安就被召到中尉府审问,而后含恨自杀身亡。

(3)好事多磨,期间又生波澜。惟太子荣被废,至胶东王刘彻立为太子,中间也有两个月有余。

此时突然半路又杀出一位觊觎储位之人。他就是景帝胞弟梁武王。窦太后怜爱武王,竟想让兄终弟及,因而景帝与诸大臣密议,但群臣极力反对,景帝只得罢议。

幸亏王娡、刘彻母子,生就多福,冥冥之中似有天助,任凭他人觊觎,其大位究竟不为所夺。

于是景帝遂立王美人王娡为皇后,七岁的胶东王刘彻为皇太子。

史称:景帝为守成令主,乃为二三妇人所播弄,无故废后,是为不义;无端废子,后被冤死,是为不慈。

不久,景帝病死,十六岁太子刘彻即皇帝位,他就是千古一帝——汉武帝。

结束语: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能登上大位实来之不易,纯粹是宫闱斗争的产物,是两位心怀鬼胎之“贤内助” 耍尽鬼域伎俩,精心运作,阴谋诡计之成果!

这场表面上没有刀光剑影的杀戮,却暗含血雨腥风。一场宫斗剧最终以刘嫖、王娡大获全胜而落下帷幕,实现了她们梦寐以求的愿望,两家皆大欢喜。可是冰火两重天,貌美如花、大脑平滑,即可怜又可恨的栗姬被软刀子杀死,特别是害死了那位无辜的太子荣!

然栗姬、王娡阴差阳错却干了一件惊天动地,改变历史之大事件,歪打正着竟把胶东王刘彻推上了历史大舞台,使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汉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奠定了汉王朝鼎盛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

汉武帝刘彻从十皇子到太子,背后的“贤内助”都有谁?

谢邀。

汉武帝刘彻是我国古代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然而,作为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他的登基之路其实并不顺利,成功的背后有两个女人助力,还有一个女人的。

公元前156年,刘彻出生,他的父亲是汉景帝刘启,母亲是美人王娡。

王娡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在怀着刘彻的时候,就告诉汉景帝,说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汉景帝大喜:“此贵征也。”

不过,汉景帝当时已经有了皇长子刘荣、皇次子刘德、皇三子刘阏于、皇四子刘余、皇五子刘非、皇六子刘发、皇七子刘彭祖、皇八子刘端、皇九子刘胜,刘彻是他的第十个儿子,并没有任何登基的苗头。

公元前153年,4岁的刘彻被封为胶东王,他的大哥、皇长子刘荣则被封为皇太子。

胶东王只是一个藩王,皇太子才是皇帝的继承人,刘彻似乎看不到希望了。

不过,就在这一年,一件偶发事件扭转了乾坤。

刘荣当上皇太子没多久,汉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就找上门来,想把自己的女儿陈氏许配给皇太子刘荣做太子妃。

在刘嫖看来,自己身为长公主,这是一桩门当户对、亲上加亲的喜事,但却遭到了刘荣的母亲栗姬一口回绝。

栗姬的不客气有自己的怨气:她原本是汉景帝的宠妃,生有皇长子刘荣、皇次子刘德、皇三子刘阏于,可刘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经常引荐美人给弟弟汉景帝,结果汉景帝之后的十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都是其他嫔妃所生,栗姬只好独守空房了。

刘嫖很受伤,她决定报复栗姬,于是她找到了胶东王刘彻的母亲王娡,请求把女儿陈氏许配给刘彻,王娡立即就答应了她。

此后,刘嫖一见到汉景帝,就会说栗姬的坏话,夸赞王娡和刘彻,汉景帝由此对王娡和刘彻更加宠信,对栗姬的印象更差了。

蒙在鼓里的栗姬不仅没有一点警惕,反而继续作。

有一次,汉景帝对栗姬推心置腹道:“朕百年以后,希望你能善待其他妃子和她们的儿子。”

这本是对栗姬的信任和嘱托,但栗姬一听就暴怒起来,表示不愿意照顾那些受宠的妃子和子女,甚至还对汉景帝出言不逊。

公元前151年,无子无宠的薄皇后被废,中宫之位空虚。

公元前150年,王娡和刘嫖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

汉景帝勃然大怒,不但没有让栗姬当皇后,刘荣也被废黜皇太子之位,改封为临江王。

同年,在刘嫖的支持下,汉景帝立王娡为皇后,7岁的刘彻被立为皇太子。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16岁的皇太子刘彻即皇帝位,是为汉武帝。

到这里,悦史君觉得大家应该也看出来了,助力的两个女人是孝景皇后王娡和馆陶长公主刘嫖,“神助攻”的是栗姬。

第一,孝景皇后王娡

王娡是汉武帝的母亲,她只有这一个儿子,无论是“母凭子贵”还是“子凭母贵”,她都得不遗余力地帮儿子。

因此,从汉武帝还在娘胎里的时候,王娡就开始对汉景帝敲边鼓,接着又答应下了馆陶长公主刘嫖的求亲,有了这么一个重要的帮手。

最后在薄皇后被废的关键时刻,将栗姬母子彻底拉下台,成功让自己和儿子上位。

第二,馆陶长公主刘嫖

刘嫖是汉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身份尊贵异常,对她来说,能在弟弟汉景帝之后,再巩固富贵的,就是让女儿陈氏当皇后。

因此,刘嫖被皇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拒绝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把皇太子拉下马,位置让给自己的女婿。

刘嫖选定了汉武帝当女婿,那她就要帮汉武帝上位,因此,她也在汉景帝面前不断地吹风,并在薄皇后被废时,成功助力汉武帝和母亲王娡上位。

第三,栗姬

栗姬是皇太子刘荣的母亲,汉武帝就是她的对头,然而,她的几次失策,却恰好给了汉武帝母子上位的机会。

栗姬拒绝馆陶长公主刘嫖的求亲,把这个汉景帝身边的红人推向了汉武帝母子,成了自己的敌人。

其次,栗姬对汉景帝有怨气,导致汉景帝对她的意见更大,影响了再进一步的可能。

最后,栗姬在薄皇后被废时,对大臣们的劝进没有自己的主张,最终连累了儿子刘荣,客观上成就了汉武帝母子。

悦史君只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唱给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感谢大家的阅读、点赞和评论,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汉武帝刘彻从十皇子到太子,背后的“贤内助”都有谁?

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个皇子,上面还有九个哥哥,下面还有自己亲姨妈所生的四个弟弟。首先得感谢他的外婆臧儿,正是这位老人家的坚持,才有了刘彻成为西汉皇帝的皇子,有了这一步,才有后面的太子。

(汉景帝皇子)

说起臧儿的身世,非常坎坷。其爷爷是臧荼,原是燕王韩广的部将,此后,加入了刘邦阵营,因打败项羽有功,受封为燕王。不想这个臧荼并不安分,选择了起兵造反,被刘邦生擒。一番辗转,臧荼的孙女只得嫁给了平民王仲,生了一个儿子王信和两个女儿王娡、王皃姁。其中,王娡是刘彻的母亲,王皃姁是刘彻的亲姨妈。

好景不长,王仲病死,迫于生计,臧儿改嫁到田家,又生了两个儿子田蚡、田胜。王娡到了出嫁的年纪,臧儿为其在当地找了婆家,嫁给了一个叫做金王孙的平民,等到王娡生下女儿金俗后,臧儿又请人为自己的两个女儿占卜,结果是“二女当贵”。很显然,臧儿嫁女的决定,是有点草率的。

想着两颗这么好的“白菜”,做母亲的实在是不甘心,有着将门基因的臧儿,硬是上演了一出棒打鸳鸯的好戏,将王娡从金王孙手中夺回,连同小女儿王皃姁一起送入皇宫。

王娡、王皃姁也没有辜负老母亲的一片苦心,很快博得了当年还是皇太子刘启的欢心,其中王皃姁生了三个儿子;王娡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刘彻。

(王娡)

文帝逝世,刘启继位后不久,薄皇后因无子而被废,皇后之位,虚位以待。论宠爱程度,汉景帝应该更宠爱的是栗姬。从时间上看,栗姬应该是刘启的第一个宠妃,汉景帝的前三个皇子皆为其所生,皇长子刘荣还立为了太子。作为后来进宫的王娡,显然地位上是不如栗姬的,也即是说形势上,栗姬一片大好。

但这位栗姬可能家世显赫,保护得太好,以至于娇生惯养,没有经历过艰难生活的深刻。在危机四伏的皇宫,没有城府,没有谋划,我行我素,是很危险的:

1、一次,可能以为自己不久于人世,病情严重的汉景帝要栗姬,好好照顾自己的诸位皇子。相当于是汉景帝“托孤”,也间接透露了,打算立栗姬为皇后的信息。不想缺根筋的栗姬,不仅予以拒绝,还顶撞了景帝。

2、景帝还有一位一母所出的胞姐,馆陶长公主,深得景帝母亲窦太后的宠爱。汉朝制度,必须有列侯的爵位,才能娶公主。为此,当年窦太后与汉文帝,为这颗掌上明珠,物色了汉初功臣陈婴之孙陈午,作为夫婿.不久,生下了“金屋藏娇”的主角阿娇。

长公主眼见栗姬得宠,想着将自己的女儿阿娇嫁给太子,将来刘荣继位,便可以延续自己以及夫家的富贵荣华。栗姬一则是地位如日中天,“准”皇后;其次是记恨于长公主,经常为景帝推荐一些美人。于是,栗姬拒绝了长公主的提议。

如此一来,长公主为女儿寻找幸福的“初心不改”,另一边王娡为儿子的前途殚精竭虑。此外,景帝对于刘彻这个儿子,也是非常喜爱的。相传王娡怀胎期间,将自己“梦日入怀”的梦境告诉景帝。刘启知道后,非常高兴,认为这是贵征。于是,长公主与王娡一拍即合,成为了政治同盟。

长公主开始将栗姬种种不当的行为,源源不断地告知自己弟弟。鉴于此前“托孤”一事,栗姬已经减了不少“印象分”,加上长公主这个“宣传委员”的宣传,景帝开始动摇立栗姬,为皇后的念头。

更致命一击是,长公主借助吕后“典故”的一番说辞:栗姬心胸狭隘,一旦册立为皇后,很可能会出现,戚夫人“人彘”那样的惨剧。很显然,这句话汉景帝是听进去了。相信父亲汉文帝,没少给景帝讲述:当年是在吕后阴影中,是如何忍辱偷生的。王娡也没闲着,积极得游说和唆使大臣们,向景帝请求立栗姬为皇后。

(汉武帝)

公元前150年,大行(礼官)正常奏事之后,突然说出了立栗姬为皇后的请求。早已不爽的景帝,下意识想到这是栗姬的主意。震怒之下,景帝当场驳斥并诛杀了这位大行,连带地派出酷吏杀了栗姬母系亲属,将太子刘荣废为临江王。

没经过大风大浪的栗姬,受此打击,在冷宫郁郁而终;刘荣因建王宫占了庙垣的一部分地,受到中尉府的审讯,因不堪刁难凌辱而自杀。不久后,景帝册立王娡为皇后,立刘彻为太子。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汉武帝刘彻从十皇子到太子,背后的“贤内助”都有谁?

刘彻能够被立为太子,我认为主要是姑姑刘嫖和母亲王娡联手运作的结果,当然也与栗姬有很大的关系。

汉景帝刘启的第一任皇后是薄皇后,汉景帝与薄皇后的结合实际上是政治色彩大于感情色彩。所以,他俩感情很一般,薄皇后又没有生出孩子来。在古代那种封建礼教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薄皇后就因为无子最后被废黜,废了薄皇后后,立栗姬生的刘荣(汉景帝刘启的大儿子)为太子。这时候,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嫖粉墨登场了,刘嫖想让女儿嫁给太子刘荣,可是刘荣的母亲栗姬不留情面的拒绝了。长公主刘嫖丢了面子,老大不高兴。刘嫖退而求其次找到刘彻的母亲王娡,两人一拍即合,给刘彻和刘嫖的女儿定下了娃娃亲。随即联手开始对付栗姬。王娡聪明就出主意,刘嫖关系硬就向皇帝进言,久而久之,皇帝对栗姬慢慢的变冷了。这些都不是太子刘荣被废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有两个,其一,有一次汉景帝刘启病重,对栗姬说,我死以后,你准备怎么管理我的后宫。栗姬的回答让汉景帝不寒而栗。因为栗姬历数了后宫每一个的不事与过错。实际上这是汉景帝试探栗姬,傻到天上去的栗姬没有把握住机会。其二是刘彻的母亲发现机会来了,不失时机的以退为进的派人给皇帝进言,劝皇帝赶紧立后,最佳人选是栗姬,这一进言不要紧,皇帝龙颜大怒,直接讲进言者砍了脑袋,下旨废了太子刘荣,立刘彻为太子,立王娡为皇后。王娡这个二手女人凭借着绝顶聪明和儿子的身份,终于咸鱼翻身,一跃成为帝国的皇后。

汉武帝刘彻从十皇子到太子,背后的“贤内助”都有谁?

汉武帝刘彻,是大汉第五位帝王,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刘彻作为汉景帝的第十个皇子,他是如何被立为太子呢,这里面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汉景帝的薄皇后没有生育能力,他所爱的栗姬却生子最多,长子为刘荣,由于没有嫡子,景帝遵照“立长不立幼”的老规矩立庶子刘荣为太子。

刘彻为景帝的妃子王美人所生,传说王美人怀刘彻时,梦见有五彩祥云环绕在头顶,景帝得知后很高兴,以为是吉兆,预示着刘彻一定会有大作为。

刘彻从小就长得英武,深得汉景帝的喜爱,不到四岁就被封为胶东王。

汉景帝有一个同胞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汉景帝很信任这位姐姐,她在朝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刘嫖生有一个女儿,芳名阿娇。阿娇长得十分漂亮,聪明伶俐,自幼深得其外祖母——汉景帝之母,窦太后的宠爱。

长公主本打算将女儿许配给太子,想在不久的将来当上皇后,于是就派人去联姻,本以为门当户对,一说就成。谁知栗姬竟一口回绝了这门亲事。

因为长公主在宫中的地位,以及和汉景帝的姐弟关系,后宫的妃子们大多依附长公主,希望以此能得到皇帝的宠幸。

栗姬生性嫉妒,看不惯长公主在后宫中的好人缘,一直对长公主心怀不满。栗姬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凭着儿子刘荣的太子地位,连长公主也不放在眼里,因此随口谢绝了她的一番好意。

长公主热脸帖了冷屁股,心里气得咬牙切齿,从此与栗姬结了仇,有了废黜太子的想法。

刘彻的母亲王美人在宫中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妃子,却十分聪明世故,眼看长公主与栗姬结了仇,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机会就要到来,开始曲意奉迎、百般讨好长公主。

王美人下了一番功夫,让长公主十分受用,长公主原本就喜欢刘彻,最后,她干脆与王美人暗订了婚约,打算将女儿许配给刘彻。

王美人向景帝提起与长公主的婚约之事,却被景帝拒绝了,景帝认为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比刘彻大好几岁,似乎不合适。

王美人没办法,只得请长公主亲自出马,长公主索性带着女儿一起入宫面见景帝,当着景帝与王美人的面,将刘彻抱在怀里,抚摩着他的头,嬉笑着问他:“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

刘彻生性聪明,面对长公主的发问没有吭声,只是傻笑。长公主故意指着身边的宫女挨个地问:“把她们许配给你当媳妇,你要不要?”刘彻只是使劲的摇头,不说话。

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刘彻:“把阿娇给你当媳妇好不好?”刘彻拍着手高兴地回答:“好啊,如果阿娇做我的媳妇,我会造一个金屋将她藏起来。”

此言一出,不但长公主,王美人听了大笑不止,连景帝也笑着骂道:“这小孩脸皮也太厚了!”在一片笑声中,刘彻与陈阿娇的婚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金屋藏娇”婚约是当时政治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女儿的定婚,刘嫖转而全面支持刘彻,政治风向大变,经过长公主的一番经营,景帝废黜太子刘荣为临江王,贬栗姬入冷宫忧死。

不久,汉景帝正式册封王娡为皇后,立刘彻为太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