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血症的症状有哪些?

低钾血症:血清钾(K+)浓度在3.5~5.5mmol/L,平均4.2mmol/L。通常血清钾<3.5mmol/L时称低血钾。但是,血清钾降低,并不一定表示体内缺钾,只能表示细胞外液中钾的浓度降低,而全身缺钾时,血清钾不一定降低。

低钾血症的症状主要有:

1、神经系统,轻度低钾血症患者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神情淡漠、倦息。重者有反应迟钝、定向力减弱、嗜睡甚至昏迷。

2、骨骼肌肉系统,表现为四肢软弱无力,严重时可出现软瘫。

3、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

4、心血管系统,主要为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室颤等。

5、泌尿系统,主要表现为多尿和低比重尿。

低钾血症的症状有哪些?

低钾血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我在急诊科的时候遇到过好几例,说实话,我其实特别喜欢遇到这样的病人。因为这种病人来的时候病情很重,四肢都瘫痪了啊,我就给他用一只几毛钱的“灵丹妙药”,病人马上就能站起来走路了。病人和家属都惊叹“神医神医”,哈哈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低钾血症。

钾是维持我们肌肉、神经电活动的重要物质。因此,一旦缺钾,那么会出现下列症状

1.肌肉无力

多见于夜间和劳累后,主要是表现为四肢瘫软,头颈部肌肉一般不受影响。因此常常是晚上急诊的时候,一家老小推着轮椅,簇拥着一个瘫痪的病人而来。严重的时候可以影响到呼吸肌的运动,产生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有些地方,这个病又叫软病

2.心率失常

缺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引起各种类型的心率失常,甚至可以引起致命性的心率失常,尤其是本身就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出现低钾之后,比较危险。表现为心慌、胸痛、头晕,严重者可以出现心脏骤停。

这是临床上最常见,最明显的症状。

治疗方法也很简单,补充钾离子,纠正低钾血症即可。

什么原因会导致低钾呢?

正常情况下,正常人正常饮食很难出现低钾。

正常人出现低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长期饥饿;

2.腹泻(拉肚子可以导致钾从肠道中丢失)

这就是为什么拉肚子后容易感觉虚弱、四肢无力的一个原因。拉肚子后补充一点糖盐水,有助于缓解这些症状。

3.大量出汗后(汗液中含有大量的钾离子),尤其是在出汗后,没有补充糖盐水,而是喝了大量白开水,导致血液中钾离子浓度进一步被稀释,从而出现低钾血症。

运动中、劳动中可以吃香蕉(香蕉含有丰富的钾离子,网球运动员比赛中就喜欢吃这个),饮用糖盐水或者功能性饮料。

另外,一些疾病可以导致低钾血症

1.周期性低钾

这是一种遗传疾病,患者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

2.肾上腺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都可以导致低钾。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还是要立即送医院治疗哦。

低钾血症的症状有哪些?

谢邀.

低钾血症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

血钾低并不代表体内就缺钾.

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继续往下看

临床上低钾血症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

人体内真正的缺钾

导致缺钾常见的原因有:

①、摄入钾不足:多见于长时间不能吃东西或者进食比较差的患者

②、排出钾过多:多见于长期反复呕吐或者腹泻、或者短期内大量呕吐、呋塞米或者托拉塞米等强利尿药导致尿排钾增多、使用高效脱水药甘露醇、青霉素均会造成低钾.

其常见的症状有:

四肢软弱无力最开始出现,尔后蔓延到躯干和呼吸肌,常常感到全身无法行动,呼吸肌受累可以出现濒死感,让人呼吸困难或者感到窒息.

在胃肠道患者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胃肠蠕动减弱,严重患者可以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低钾影响大脑表现为神志淡漠、抑郁、胡言乱语,严重患者可以出现昏迷

低钾可以导致心脏的心肌兴奋增强,患者表现为心慌胸闷,严重患者导致室颤或者心脏停跳.

第二种转移导致的低血钾:人体内不缺钾,主要是细胞外的钾转移到细胞内,造成细胞外血液中的钾降低,也叫周期性瘫痪.

临床上主要见于大量输住葡萄糖+胰岛素患者、棉籽油中毒、周期性瘫痪.

其主要症状有在晚上、凌晨患者早上起床后突发起病,表现为从双下肢开始到双上肢无力,能说话,就是四肢动不了,患者只能卧床、不能行走、不能自行吃饭、呼吸机受累患者可以出现呼吸困难,补钾后上述症状可以迅速改善

第三种:稀释导致的低钾血症,这个非常容易理解:如大量快速补液时未及时补钾、还有水中毒或者水过多也会导致低钾.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作为商业用途!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用药的依据,不能代替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建议,如有身体不舒服,请及时就医。)

低钾血症的症状有哪些?

大多数低血钾的患者几乎感觉不到什么症状,或者仅是感觉到轻微的全身乏力。但严重的低钾血症,血钾指标低于2.5毫摩尔每升,就会出现肌肉疼痛、心律不齐和呼吸麻痹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症状。

钾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正常人的血钾水平要保持在3.5-5.5微摩尔每升的范围内。钾的生理功能表现在:(1)维持细胞膜的静息电位,保障神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2)参与糖原和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多种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3)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这些生理作用都需要人体细胞内存在较高浓度的钾离子,一旦人体严重缺钾,就会造成:肌肉无力麻痹、行走站立困难、呼吸衰竭、胃肠道蠕动不力神经肌肉问题;还会造成低血钾焦躁不安、精神不振、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症状;还会导致心理失常、心功能不全和血管扩张等心血管疾病;低钾血症还会导致肾功能损害、横纹肌溶解等问题。

治疗低钾血症,除了消除造成低血钾的原因之外,补钾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临床上补钾的途径有两种:口服补钾和静脉补钾。

补钾的原则如下:见尿补钾,每日的尿量要达到700毫升以上;能够口服补钾就不要选择静脉补钾。病情比较轻的患者,还可以通过多吃含钾的食物来补钾,如多吃柑桔、鲜枣、猕猴桃、玉米、黄豆芽、豆类、紫菜、海带等。

低钾血症的症状有哪些?

夏天,有一些人出现头晕、心慌、四肢无力……,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中暑了,其实,这也有可能是身体缺钾的表现。

为什么夏季人容易缺钾,原因有:1、人体在夏季大量出汗,汗液中除了水分和钠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钾离子;2、夏季人们的食欲减退,从食物中摄取的钾离子相应,这样会造成钾的摄入不足;3、天气炎热,人体消耗能量增多,而能量代谢需要钾的参与;4、夏季食物不易保持,肠胃疾病发生率升高,腹泻也是造成钾流失的重要原因。

  人体血清中钾浓度只有3.5~5.5mmol /L,但它的作用却非常大。它维持酸碱平衡,参与能量代谢以及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低钾血症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细胞内外缺钾的程度及缺钾发生的速度,急性低钾血症症状比相同水平缺钾的慢性低钾血症严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神经肌肉系统:为临床上的常见表现,特点为肌无力和发作性软瘫,后者发作前可先有肌无力,发作以晚间及劳累后较多,受累肌肉以四肢最常见,头颈部肌肉一般不受累,但可累及呼吸肌而出现呼吸困难,发作前可有四肢麻木感,继而乏力,最后自主活动完全消失,一般近端肌肉较远端肌肉症状稍轻,患者不能站立,行走,坐着或蹲着不能站起,较轻者可靠手扶支撑物勉强站起,不能自主翻身,也可发生痛性痉挛或手足抽搐,中枢神经系统大都正常,神志清醒,可有表情淡漠,抑郁,嗜睡,记忆力和定向力减退或丧失等精神方面的症状,脑神经罕见受累,神经浅反射减弱或完全消失,但深腱反射,腹壁反射较少受影响。

2.心血管系统:低钾可使心肌应激性减低和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轻症者有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重症者发生阵发性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纤颤,缺钾可加重洋地黄和锑剂中毒,可导致死亡,周围末梢血管扩张,血压可下降;心肌张力减低可致心脏扩大,重者发生心衰。

3. 消化系统:缺钾可使肠蠕动减慢,轻度缺钾者只有食欲缺乏,腹胀,恶心和便秘;严重缺钾者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4.内分泌代谢系统:低钾血症可有糖耐量减退,长期缺钾的儿童生长发育延迟。

5.泌尿系统:长期低钾可使肾小管受损而引起缺钾性肾病,肾小管浓缩,氨合成,泌氢和氯离子的重吸收功能均可减退或增强,钠排泄功能或重吸收钠的功能也可减退,结果导致代谢性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当然生活中一般发生的多是轻度缺钾,纠正病因,如治疗腹泻,减少出汗,适当多食富含钾的食物,如瘦肉、绿叶蔬菜、香蕉、豆制品等即可纠正。一旦出现严重腹泻,或者乏力明显、心慌、呼吸困难,则需要前往医院,根据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给予静脉补钾。

低钾血症的症状有哪些?

正常人血清钾(K+)浓度在3.5~5.5mmol/L,平均4.2mmol/L。通常血清钾<3.5mmol/L时称低血钾。但是,血清钾降低,并不一定表示体内缺钾,只能表示细胞外液中钾的浓度降低,而全身缺钾时,血清钾不一定降低。故临床上应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分析判断。

低血钾常见症状为肌无力和发作性软瘫,后者发作前可先有肌无力,虽然发作与血浆K+绝对水平有关,但与细胞内外K+梯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发作以晚间及劳累后较多,受累肌肉以四肢最常见,头颈部肌肉一般不受累,但可累及呼吸肌而出现呼吸困难。发作前可有四肢麻木感,继而乏力,最后自主活动完全消失,一般近端肌肉较远端肌肉症状稍轻,患者不能站立,行走,坐着或蹲着不能站起。

较轻者可靠手扶支撑物勉强站起,不能自主翻身,也可发生痛性痉挛或手足抽搐。低钾可使心肌应激性减低和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轻症者有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

重症者发生阵发性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纤颤。缺钾也可使肠蠕动减慢,轻度缺钾者只有食欲缺乏,腹胀,恶心和便秘;严重缺钾者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一般饮食含钾都比较丰富。故只要能正常进食,机体就不致缺钾。通过检查一旦查明存在低血钾就需要进一步分析缺钾的原因,应从根本上解决低血钾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补充钾元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