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和陕西省在对外国宣传的时候该如何区分?
陕西,人称三秦大地;山西,被称表里山河。两省又以黄河为界,无论是地貌还是文化,都是极其的相似。自古以来,两省就有着紧密的联系。
陕西的地貌特征是北部陕北高原,中部渭河谷地,南部秦岭大山。渭河作为黄河第一大支流自西向东穿过渭河谷地流入黄河。
陕西地貌
山西地貌特征是两山加一川,东边太行山,西边吕梁山,中间汾河谷地,汾河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自北向南穿过汾河谷地流入黄河。
山西地貌
山西和陕西虽然被黄河隔开,但是黄河上绚丽人文,却为两省所共有,无论是壶口瀑布,还是众多的黄河传说,都是两省共同的文化符号。
位于山陕之间的黄河壶口瀑布
陕西以地处陕原以西而得名;山西因在太行山以西而得名。两省都处于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早在上古的皇帝时期,先民们就陕西的神木地区筑城而居,创造了灿烂的石峁文明;而几乎同一时期的山西襄汾地区,出现了发达的陶寺文化。
春秋时期,地处陕西的秦国和山西境内的晋国,两国的数代国君,相互联姻,结成了秦晋之好。
隋朝末年,李渊从山西的太原起兵,南征北战,最终建立大唐王朝,定都陕西的长安,开创百年大唐盛世。山西的奇女子武则天,在陕西成就了自己一生的辉煌。
明朝初年,大量的山西民众,从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下移民到全国各地,其中就有一部分来到陕西落叶生根,繁衍生息。所以山西洪洞大槐树,是大部分陕西人的根。
山西洪洞大槐树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和山西商人,携手闯天下,团结一致共同发展。在全国各地建造了大量山陕会馆,这些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会馆,见证了山陕商人的团结和曾经的辉煌。
安徽亳州山陕会馆
如今, 山陕商人的故事还在当地流传,他们建造的山陕会馆已成为当地代表性历史遗存,例如河南社旗的山陕会馆、安徽亳州的山陕会馆等等。
社旗山陕会馆
正是陕西商人和山西商人的这种密切联系,在山陕会馆中,以共同的家乡符号山陕梆子来排解思乡之苦。山陕梆子演绎到后来就是今天的秦腔和晋剧。在戏曲研究者看来,秦腔和晋剧同源不分家。
抗战时期,日军侵入山西,陕军将领孙蔚如将军带领数万陕西冷娃东渡黄河,驻守中条山,和山西人民一起,两省军民同心,共同阻击日军,三年的艰苦抗战,始终没让日军西进一步,数万的陕西儿女长眠在山西的土地上。
陕西和山西人民都好面食,两地都有丰富的面食文化,山西的刀削面独步天下,陕西的油泼面闻名全国。
山西刀削面
从语言习惯上来说,陕北的方言和山西的方言同属于晋语语系,生活习俗上也更接近于山西。两地尽管被黄河相隔,但文化上还是相通的。
陕西油泼面
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山西是全国保留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山西的古建筑除了数量上傲视群雄,建筑年代久远以及建筑质量之高也是绝冠中华。如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大同华严寺、恒山悬空寺、朔州崇福寺、应县木塔、晋祠等古代建筑享誉海内外。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而地下文物无论是储量还是出土量,陕西绝对是第一。 历史上曾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关中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两千年之久。关中地区有帝王陵墓72座,埋葬着73位帝王,被称为东方帝王谷。各种王公贵族的陪葬墓不计其数。这些陵寝中,拥有大量精美陪葬品,使得陕西拥有丰富的地下文物储量。
无论是从名称、地貌还是文化、生活习性来说,两省都有众多的相似性,除了人文内涵外,两省在向世界宣传时,山西英文名称直接用音译“Shanxi”,而陕西为了和山西区分开,在英文名称中多加了一个字母“a”,称为“Shaanxi”。
山西省和陕西省在对外国宣传的时候该如何区分?
不难区别,因为两个省名字拼写不同,山西省是Shanxi,陕西省是Shaanxi,阅读时不存在问题。
另一个明显区别就是,两个省省会城市不同,分别是太原和西安,一般口头给人介绍时,就说是省府是太原的那个Shanxi,或者省府是Xian的那个Shaanxi,而西安的国际知名度更高一些,因为有兵马俑,华山等国际旅游名片。
来陕西西安旅游的外国人多一些,知道陕西的人相对也多,不容易搞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