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明朝朱翊镠两岁封王,至死都敢和皇帝攀比,你怎么看?

好的,我来回答!

关于潞王最令人咋舌的事儿,莫过于这两件:

1,据《明史》载,潞王在辉县做藩王时,王宫内在册的有十几个妻妾。但是,这只是他的冰山一角,出了王府,他常常强占民女,甚至凡新婚女子,只要他看得上,他都要占有“初夜权”。

2,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他的母亲孝定太后去世。潞王朱翊镠听闻后,惊恐万状,不久之后就死去了。死后,陵墓规格之高,史上罕见。

从以上两点看,无论他活着还是死去,是不是堪比皇帝呢?

先介绍一下这个潞王的出身

朱翊镠的父亲叫朱载坖,他应该算是个苦命人吧——他是是史上著名的“神仙天子”、几十年不上朝的嘉靖帝之子,没当皇帝前也是个藩王。由于嘉靖笃信道教,听信别人“二龙不十相见”的鬼话,导致多年间爹不疼娘不爱,没人敢接近他。

但他毕竟是皇子啊,家里不缺女人,所以他就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造人运动上。身体支撑不住时,朱载坖就滥服补药,结果把身体掏空,只活了三十六岁。

朱载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看上了私幸一位李姓侍女,李氏就怀上了他的孩子,并给他生下了儿子朱翊钧。朱翊钧被册封为太子后,母以子贵,李氏也晋升为妃。隆庆二年,李氏又为朱载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就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潞王朱翊镠。

而朱载坖的这两个儿子,在这一点上都完整地继承了他的基因。朱翊钧当了皇帝后,也是私幸了一位王姓宫女,人家怀孕后,他还不想认账,于是他的母亲李氏就出面干涉了。他向母亲辩解道:“她只是个宫女!”

李氏大怒:“你母亲我当初还是个官女哪!”

一句话说得万历皇帝哑口无言。朱翊镠在这方面,比起来他哥哥毫不逊色。

那么,朱载镠在哪些方面在和皇帝攀比呢?

一,大婚用度惊人

隆庆四年(1570年),二岁的朱载镠就被封为潞王,很受母亲宠爱。父亲死后,他哥哥朱翊钧接了班,他们俩的母亲荣升太后。也许是觉得怕亏欠这个小儿子,李太后对他是要风给风,要雨送雨,要天上的星星恨不得亲自去摘。

万历十年,朱翊镠十四岁,李太后开始为他准婚事。

咱们不须看他婚礼细节,且看看他的花费:

  • 潞王婚礼共用了金三千八百六十九两,青红宝石八千七百余颗,银十万两,珊瑚珍珠两万四千余颗……甚至把整个京城的珠宝都买空了。史料载:“京师虽百货所萃,此等珍奇与日用粟帛不同,即召商凑买,难以时刻取盈。”

国库钱不够怎么办?

挪用军费呗!据统计,仅边备军费就挪用了九十多万两。

将军费挪用完了还不够,怎么办?

这时候,大明最杰出的政治家张居正刚刚去世,有人给李太后出主意,说张居正家有万贯家产,抄了他的家就不用发愁潞王的婚礼了。为了替宝贝儿子追讨婚礼费用,这位出身农家、曾经高度尊敬、依赖张居正的太后居然同意这一无耻至极的建议。

结果没想到,仅从张家抄出几万两银子,还把张居正后儿通死了。真不知道,李太后晚上能睡着觉吗?

而这些钱,根本不够她儿子用的。

二,王府堪比皇宫

按照太祖时的旧例,藩王“出府成婚即议出藩”。也就是说,王爷一旦大婚,一般都是赴封地就藩。

于是,在他结婚两年后,万历皇给他选了个鱼肥水美的好地方——湖广衡州,并传旨在衡州府为弟弟建造王府。但是,潞王嫌湖北离北京太远,自己选了河南汲县(卫辉)。

在万历皇帝的督促下,历经四年,潞王府竣工。整个王府建筑群规模宏大、雄伟壮丽,占据了汲县城的一半。

花多少钱呢?

且看一下当时河南巡抚臧惟一向皇帝诉苦的奏疏:

“建造潞王府预算为六十七万七千八百两白银,所采石料皆采之于湖广、四川的深山老林,所用人工众多……”

工程透支,巡抚都干不下去了。

三,做藩王时的奢侈生活。

万历十七年,潞王向皇帝哥哥讨要了30万两银子的安家费之后,终于赴汲县就藩。

到就藩之地后,通过向皇兄死缠烂打,朱翊镠第一步便开始疯狂地聚财,向当地官员们索取了四万亩土地。

据《明史》载,潞王在藩二十六年,他的俸禄田产享用不完,富可敌国。但是,他仍不满足,时常听出手下强占民田。

他的家室,除了李王妃之外,册名的妾就有十几个。跟他对财富的贪婪一样,这些妻妾远远达不到他的满足。遇到他中意的女子,他不管人家是否婚配,立强占。甚至在他王府附近的凡新婚女子,他都要占有“初夜权”

四,潞王陵寝不逊帝陵

万历四十二年,宠爱他的老母亲李太后去世了,没想到,他是又痛又恐,没多久便随母亲而去。

《明史》载:“皇太后哀问至,翊镠悲恸废寝食,未几薨。”

第二年,潞王墓修建完毕,他以超规格的仪式入葬陵寝。

潞王墓位于新乡北、卫辉西、辉县东的交叉地带,北边不远就低矮的凤凰山。其由潞王墓、次妃赵氏墓2大块组成,占地26.7万平米,体量上丝毫不逊色于明代帝王陵,是河南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明代藩王陵墓。

墓有三进院落,由“潞藩佳城”牌坊、神道、御河桥、佳城、“维岳降灵”牌坊、棱恩门、享殿、石坊、宝城等组成,整体建构除极少数砖木外,其余均用浚县石材打造。

朱翊镠虽然只是个藩王,但他的陵墓处处都有皇帝才能用的龙饰,连地宫大门的门钉都是九九八十一颗,享受天子的九五之尊。豪华、气派赶超他的哥哥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明定陵。

潞王只是明代众多藩王的一个缩影,他当然不是个贤王,但在明代的亲王中,他还不算太坏。他的谥号“简”,是一个中等偏上的评价。

其实,明代的亲王、皇帝中,比潞王混蛋的多得是。

感谢您的阅读,文中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听说明朝朱翊镠两岁封王,至死都敢和皇帝攀比,你怎么看?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朱翊镠(1568一1614),明穆宗朱载坖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钧同母弟弟,生母孝定太后,隆庆4年(1570)两岁时便被封为潞王,在京城住了二十年,直到万历十七年二十二岁时,才到卫辉府就藩。在藩二十六年后,即万历四十二年孝定太后去世,讣告传到卫辉府,朱翊镠惊恐悲痛下不久即病逝,终年47岁。朱翊镠共有四子四女,第一、二子早夭,第三子朱常淓后袭潞王,第四子朱常氵坒后来封长垣王;两个女儿也是早夭,另两个封郡主。

据《明史》记载,朱翊镠自幼受母亲李太后宠爱,同时万历皇帝本人对这个亲弟也是宠爱有加,终其一生,万历帝几乎任其妄为,不加约束,所以这也造成了朱翊镠飞扬跋扈的根本原因。潞王朱翊镠在藩二十六年,虽有大量的俸禄加上万亩田产享用不尽,但他仍旧强占民田,虽有十几个妻妾,还要强占民女,甚至有人新婚,他都要先享“初夜权”。除了潞王本人为非作歹,他的府中人也是狐假虎威,常常私设公堂,对人非法拷禁用刑。据传,朱翊镠死后,其墓葬规格、豪华程度比他亲哥万历皇帝还要高。

听说明朝朱翊镠两岁封王,至死都敢和皇帝攀比,你怎么看?

在地府里,估计朱元璋一脚把他踹飞:“小子,你陵墓规格超过皇帝,你把宫女的陵墓修的比你的还大,你是要闹哪样?”

朱翊(yi)镠(liu),万历皇帝朱翊钧的亲弟弟,母亲太后李氏。李氏本来是宫女,因为生下万历皇帝封侧妃,裕王登基封贵妃,万历继位成为皇太后,不得不说运气相当好。

李太后为人严谨,教子十分严厉,可是这些都用在了万历皇帝身上,据说万历皇帝从小经常被罚跪罚抄,可是对幼子朱翊镠溺爱异乎常人。

李太后宠他,哥哥朱翊钧也宠他,从小不学无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架势,两岁就封王(潞王)。十四岁潞王朱翊镠准备大婚,花费金千两,银十万两,宝石八千多颗。然而大明礼法规定亲王成亲,金不可以超过五十两,珍珠十两。相比之下,朱翊镠的花费真是天文数字。

户部受不了了,提醒万历皇帝费用超标有违礼法,可是这位大哥视而不见,没钱还挪用军费九十万两给小弟结婚。如果张居正活着不知道万历皇帝敢不敢这样,还是敢把张居正气死,终观万历一生感觉都在和视若父亲的张居正搞叛逆。

其实这一切只是开始,后面朱翊镠做了三十多年的藩王,着实让朝廷官员头疼不已。

按规矩,结了婚就考虑藩王就藩事宜,潞王的封地选在了卫辉(河南新乡),万历皇帝也知道弟弟挥霍无度,本来想给他富庶的湖南衡阳,可是这位老弟恋家,说要选个靠哥哥近的地盘,就选了卫辉。

这盖藩王府又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盖潞王府那就是浩大中的浩大,当地官府已快受不了了,预算近68万两,材料都是出自深山老林,河南巡抚,奏请河北道参(副省长)戴光启直接驻卫辉办公,不久戴光启实在看不下去了,辞官回家,颐养天年去了。

历时四年,潞王府修好了,户部又头疼了,要给潞王30万两安家费,当时浙江等省还在闹灾荒,国库空虚,户部尚书宋薰撂挑子不干了,向皇帝辞职了。最后,在众大臣的压力下,万历皇帝削减了三分之一的安家费,即便这样,潞王就藩还是动用了五百多艘船拉家里的金银财宝,万历真是把这个弟弟宠上天了,好吧,一向严谨的李太后也不管。

强行搜刮四万亩良田给潞王,百姓怨声载道,潞王在藩地更是胡作非为,强抢民女,甚至新婚女子,私设公堂。刑部不断接到举报,然而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潞王生前敛财奢侈,堪比皇帝,然而他也给自己死后安排好“奢侈的生活”,大兴土木,修建自己的陵墓。他还是按照皇帝的规格来修建,大肆使用龙纹图案,这在封建社会可是要杀头的,然而还有超过皇帝规格的,好家伙,朱元璋的陵前也就六种石兽,这位爷给自己陵前弄了十四种石兽,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不服气吗?

赵氏本是李太后跟前的宫女,后被送给潞王做贴身丫鬟,聪明伶俐,比潞王大两岁,这一来二去关系就不那么简单了,可是赵氏是宫女出身不可能嫁给潞王,但是赵氏备受太后和潞王的喜爱,地位很高。

然而,赵氏因病英年早逝了,伤心欲绝的潞王奏请封赵氏为次妃,得到批准后,就开始给她修建陵墓,结果后来自己的陵墓无论地宫面积还是高度都没有这位赵氏的大,令人吃惊。现在赵氏墓已经成为旅游景点,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王妃墓。

潞王46岁就去世了,据说是听说母亲李太后去世,而藩王又不能进京奔丧,悲痛过度,没多久就去世了。

结束语

母亲李太后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一个严加管教,一个放任自由,是为了避免日后皇位之争吗?朱翊镠一生为所欲为,真是被宠坏了,可是在云诡波谲的皇家,做个富贵王爷常常能保住性命,可是这位爷做的太过了!

听说明朝朱翊镠两岁封王,至死都敢和皇帝攀比,你怎么看?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为了争夺皇权,皇室兄弟之间勾心斗角,发生流血冲突的例子不胜枚举,鲜有皇室成员相亲相爱的事例。但清朝的雍正皇帝与其十三弟胤祥兄弟情深,历来被后世称为手足相依的典范。胤祥病逝后,雍正帝甚至悲痛到吐血。

而在明朝,也有一位藩王甚得皇帝哥哥的宠爱,甚至他营造的陵墓都比皇帝寝陵的规格还高,这在古代可是要掉脑袋的。但皇帝哥哥并不计较,这位藩王也根本没有杀头之虞,仍活得逍遥自在。

这一对“相亲相爱”的兄弟就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四弟潞王朱翊镠。

朱翊镠是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坖的第四子。隆庆皇帝的父亲就是那个差点被宫女勒死在床上的嘉靖帝。

朱翊镠的生母李氏,在隆庆帝还是裕王时进入裕王府,成为裕王的侍女。嘉靖四十二年时,李氏生下朱翊钧(后来的万历帝)后,才升格为裕王的侧妃。在裕王即位成为隆庆帝后,李氏的地位上升,成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

朱翊镠生于1568年,即隆庆二年,是李氏的幼子,万历帝的同母弟。朱翊镠后来受封为潞王。

由于至朱翊镠出生时,隆庆皇帝所育的四子中,长子宪怀太子朱翊釴与次子靖悼王朱翊铃均已早夭,只有三子朱翊钧和四子朱翊镠存活。所以,朱翊镠自幼就倍受帝后的宠溺。

万历帝朱翊钧在十岁时即皇帝位。据史载,李太后(李氏在儿子万历帝即位后上尊号为慈圣皇太后)对万历帝的要求非常严格。罚跪读书、下令宦官严加管束小万历帝是经常之事。甚至有次万历帝酒喝得有点高,因故要剑杀内侍。李太后得知后,吓唬万历帝要废掉他的皇位,将他狠狠罚跪了一顿。

但李太后对幼子朱翊镠却出奇地溺爱,万历皇帝对这个唯一的弟弟也非常纵容。

在朱翊镠十四岁大婚之际,他的婚礼搞得非常奢侈铺张,规格远远超过亲王婚礼的用度,以至于户部都上书提醒万历皇帝要适可而止。

但万历帝仍然大肆操办小弟的婚礼。由于婚礼耗资惊人,万历帝甚至为此挪用了九十多万两的军费,京城的珠宝甚至都被皇家买空了。

李太后为了给婚礼筹资,甚至打起了张居正的主意。李太后以为张居正腰缠万贯,遂对其抄家来凑足婚资。谁知抄家仅得区区数万两白银,对朱翊镠的婚礼耗费来说,就是杯水车薪。

万历十二年,也就是朱翊镠婚后第三年,按照明朝成婚出藩的惯例,潞王朱翊镠应该离京就藩了。万历帝对小弟疼爱至深,亲自为朱翊镠选定了富庶的湖广衡州做为弟弟的藩地。

但朱翊镠却上书称为了距离皇帝哥哥更近点,请求改藩卫辉,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新乡、鹤壁一带。

对于弟弟的请求,万历帝自然有求必应。

选定藩地后,万历帝又开始大兴土木,为朱翊镠营造潞王府。

潞王府工程浩大,耗资近七十万两白银,石料采自湖广、四川。整个工程劳民伤财,耗时四年,搞得当地巡抚臧惟一叫苦不迭,请求将河北道参戴光启调往卫辉。

潞王府建成后,朱翊镠前往就藩。户部依例准予朱翊镠的安家费是三十万两金。

但此时,朝廷的国库已非常空虚,又值江浙等地发生灾情,朝廷已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这笔款项都难以筹办。

灾民哀嚎遍地,皇室却挥金如土。朝臣不便直接弹劾万历帝,纷纷向户部开火,搞得户部尚书宋薰活都没法干了,干脆向皇帝递交了辞呈。

万历帝无奈,为了安抚朝臣,堵住众人的嘴,只得将朱翊镠的安家费削掉了三分之一。

万历十七年,潞王朱翊镠动身前往藩地。沿途所到之地,均举行迎送仪式,当地官府被要求进奉粮米,动辄数万石。这些粮米由当地官府层层盘剥而来,对当地百姓来说,又是一场浩劫。

朱翊镠就藩卫辉后,更是疯狂敛财。

朱翊镠的皇叔景王朱载圳身后并无子嗣,死后国除。他名下受封的田地四万亩多是虚数。景王死后,他名下的田地已多还田于民。

但朱翊镠接任景王朱载圳的庄田后,立即上书要求按实数讨要景王的田地。

这时景王的名下已无寸土。可是万历皇帝不顾各级官府的上书,仍强令各地如数补足。

地方官府无奈,只得巧立名目,向百姓强行搜刮土地,如数补齐潞王。

万历皇帝对潞王在敛财方面纵容放任,倒是还可以理解。潞王在超标修建潞王陵时,甚至都冒犯了皇威,万历皇帝依然对弟弟百依百顺,放任不管,可真是对这个弟弟溺爱到家了。

潞王陵修建得非常气派,布局与明皇陵相同,但规模超过万历皇帝的定陵,并且潞王陵的牌坊等处都绘制了皇帝御用的龙纹饰。

明帝王陵前一般设置有六种石兽。但潞王朱翊镠的陵墓神道旁却修建了十四种石兽,而且地宫的门钉的装饰也用了最高规格的九纵九横。甚至潞王的次妃墓也非常气派,仿制了皇后的规格。

李太后对潞王百般溺爱,对潞王的这些出格做法视而不见,默许纵容。

李太后在万历四十二年二月病逝。相传,潞王得知母亲的死讯后,不能回京奔丧,伤心过度,与同年七月病逝,活了四十六岁。

李太后和万历皇帝的百般纵容,造成了潞王荒淫无度、恣意妄为的个性。或许,万历皇帝太了解他这个弟弟了,认为他只是个妄为骄奢的主,并无威胁皇权之心。所以不管潞王怎样做,就由他去罢。

听说明朝朱翊镠两岁封王,至死都敢和皇帝攀比,你怎么看?

要说历史上皇帝和兄弟之间关系比较好的典型,我觉得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和弟弟潞王朱翊镠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例外,因为万历对弟弟的万千宠爱,以至于朱翊镠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直接对标皇帝,甚至比皇帝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仅朱翊镠本身十分铺张浪费,毫无节制,朱翊镠还把自己的陵墓修建的超过帝王陵墓规格,连自己的一个次妃死后,朱翊镠也能把陵墓规格弄得超过皇后规格,要是被以节约为主的朱元璋看到,估计能给气得活过来。

结个婚把朝廷搞得半死

朱翊镠和朱翊钧是李氏所生,当年李氏的地位也不高,后来生下两个儿子之后,母凭子贵才逐渐有了地位。正是因为李氏是一步一步走上权力巅峰的,所以她十分清楚朱翊钧成为继承人意味着什么。

当万历登基之后,一直都是李太后在辅佐万历,她对万历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是万历不能好好完成学习和功课,就会被李太后罚跪来背书,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种小时候读书似曾相识的感觉。

李太后对万历倒是十分严格,可是对自己的小儿子朱翊镠却万分宠爱,在朱翊镠2岁的时候,就被封为潞王,母亲李太后更是只要朱翊镠想要的东西,都会想方设法给朱翊镠去弄来。

按理来说这样的偏爱,会让万历对弟弟有意见,可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万历不仅对弟弟没有意见,反而和母亲一样,对弟弟也很偏爱。有了太后和皇帝的偏爱,注定朱翊镠一生都是不平凡的,除非朱翊镠谋反或者什么,要不然朱翊镠一生荣华富贵肯定是少不了的。

等到朱翊镠长大一些后,按照明朝的规定来看,朱翊镠需要到封地去报到了,可是万历对自己弟弟十分宠爱,舍不得朱翊镠去封地,所以一直把朱翊镠留在身边。后来给朱翊镠赏赐了一块十分肥沃的封地,就是湖南衡阳,不过朱翊镠觉得那里距离皇宫太远,请求万历赏赐自己卫辉(河南新乡),因为这里距离皇宫近一些,自己可以随时回家看看自己的母亲和哥哥。

万历很愉快就同意了弟弟的要求,并且在弟弟去封地之前,万历还为弟弟张罗婚事,当时明朝的规定是亲王结婚,金子不可以超过五十两,珍珠保持在十两以内即可,可是朱翊镠的婚事,花费巨大,当时万历没有钱还挪用了90万两军费给弟弟结婚使用。

你看只是结个婚,就花了90万两,然而这还不算什么,结婚之后还需要在封地给弟弟盖房子,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万历命令河南巡抚去办这件事情,当时预算在68万两白银左右,这样的巨大开销,是当时河南巡抚所无法承受的,后来河南巡抚奏请河北道参戴光启直接去卫辉专门负责朱翊镠的府邸事宜,戴光启最终看不下去,就辞官回家了。

你看就是盖一个府邸,就把副省长级别的戴光启给直接逼迫回家了,后边还有安家费,更是弄得户部鸡飞狗跳。当时的户部没有什么钱,再加上很多地方处于灾难之中,都需要钱去救济,可万历丝毫不管这些事情,直接命令户部要拿出30万两白银给弟弟当安家费。

户部为这30万两白银操碎了心,结果还是没有办法凑足,没有办法户部尚书宋薰也模仿戴光启撂挑子不干,直接回老家去了。万历这个时候才若有所思,觉得盖个府邸弄走一个大员,安家费又弄走一个,要是自己不松口,怕是有些难办了,于是万历将安家费缩减三分之一,从30万变成20万,才终于解决了这件事情。

在封地为所欲为

到了封地之后,朱翊镠也是胡作非为,除了对当地的人们进行严厉税收之外,朱翊镠还成为了当地的土皇帝,不管是大事小事,自己都要掺和,把当地的美女搜集起来,就连谁家娶个新媳妇,朱翊镠也要成为第一个尝鲜的,你看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换成任何一个朝代,人们都是受不了的。

可是万历皇帝对弟弟的行为并没有加以节制,就连一向比较严厉的李太后,也是任由自己小儿子胡作非为,朱翊镠可谓是为所欲为,自己在世的时候,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并且把自己陵墓的规格修得超过皇帝。

当时皇帝的陵墓只用6种石兽,而朱翊镠的却用了14中石兽,按照规定,亲王的陵墓不能使用龙纹图案,可是朱翊镠一样随便使用龙纹图案,万历不管他,朱翊镠也就可以肆无忌惮了。

最要命的是,朱翊镠自己奢侈浪费也就算了,就连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次妃赵氏,在死后朱翊镠为其修建陵墓,也是穷尽奢华,将一个次妃的陵墓修得比皇后的陵墓还要好,这一切要是被勤俭节约的朱元璋看到,估计直接就能气得活过来。

好在这个奢靡的潞王仅仅46岁就去世了,据说当时是因为听说母亲李太后去世的消息,自己却不能进宫去奔丧,于是悲伤过度,最终便抑郁而终了,这对于天下的百姓来说,实在是一个莫大的好消息啊。

结语

万历皇帝是历史上最懒的皇帝,可以做到二十多年不上朝,也确实找不出第二个来了,自己如此懒惰昏庸,还有一个为所欲为的弟弟朱翊镠,明朝到了这个时候,可以说已经是严重在消耗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了,正是因为明朝后期皇室的纸醉金迷,导致明朝从万历之后,就名存实亡了!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听说明朝朱翊镠两岁封王,至死都敢和皇帝攀比,你怎么看?

谁说"天子之家最无情"?

至少在朱诩缪看来,自己-生的所感所受,都是母亲和兄长那如冬日暖阳般无处不在的爱。

他的生母是孝定太后李氏,他的同母胞兄朱翊钧是为明神宗,也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万历帝。

正是在他们过度溺爱和无度纵容之下,潞王朱诩缪成为了明朝历代藩王中最飞扬跋扈的一位。自两岁封王起,至四十七岁上终,他这一生可以说是"不是皇帝,胜似皇帝"。

至少他不必像万历帝那样为了自己这个兄弟操碎了心。

且说万历十年,十四岁的朱诩缪按照皇家习俗正是到了完婚的年龄。为了给自己这个同胞兄弟的婚礼办得风风光光的,万历帝可是整得脑瓜仁痛,费用超标不说,还挪用军费将京城的珠宝悉数买空。

照万历帝的想法,看在母亲的面子上,自己又只有这么一个同胞兄弟,偶尔穷尽国力奢华一回未尝不可。

可谁曾想大婚之后,身为亲王就有出府成婚即议出藩的惯例。于是万历帝的脑瓜仁儿继续痛并坚持着,先是为潞王选定卫辉作为其就藩地,然后大兴土木,历时四年,耗费了国库多少银两,才建成了规模宏大、雄伟壮丽的潞王府。

府邸建成,接下来就该是潞王离京就藩。这安家费算下来,又得三十万金。此时正逢灾荒之年,国库空虚,几乎无力抚恤灾民,可万历帝还得为这三十万两金子伤脑筋。

潞王哪晓得自己那皇帝哥哥的艰辛,离京之时,动用了五百多艘大船装运着所有家私,浩浩荡荡地经由河间、大名两府直奔卫辉而去,声势之浩大,估计万历帝听了心里直犯滴咕:"我欠你啥子嘛!老子上辈子欠你的"。

万历帝何以会对潞王如此宠溺?这在历史上就是一个谜。

这种情况发生在父子、母子之间,倒是常有,似这般的纵容无度,发生在兄弟之间就实属罕见,纵算感情再好,也不可能没有底线。

因此万历帝对潞王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取决于母亲李太后的态度,李太后对潞王这个幼子有千般的疼惜,到了万历帝,就算是咬紧牙关装模作样也得在李太后面前表现出对幼弟潞王有百般的怜爱。

万历八年,十八岁的万历帝曾在后宫醉酒闹事,执剑追杀太监,宫中一片大乱,李太后闻讯赶来,震怒之下,不仅将万历帝一阵训斥,并扬言要废之改立其弟朱翊镠为帝。

这件事的发生让万历帝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太后的权势之盛,足可动摇自己的帝位;二是在太后的心里,虽然都是同胞兄弟,自己受宠的程度显然不及幼弟朱翊镠。

如此一来,万历帝为朱诩镠所做的一切便有了合理解释,无非就是花钱消灾。既顺了母亲的意,全了孝道,又将朱诩镠打发至封地,远离京城这是非的中心。

至于朱诩镠到了封地之后是如何胡作非为,万历帝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即使朱诩镠为自己修造的陵墓私用了帝王规格,其次妃墓也采用了皇后的制式,万历帝依然隐忍不发。他只是静静地等待,等待着一个机会的到来。

万历四十二年,太后李氏病逝,而在同年,潞王朱翊镠卒于卫辉。据说他是因为身为藩王不能回京奔丧,悲伤过度以致一病不起。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叫做投鼠忌器。如果我所忌惮的器毁了,这只老鼠还想活命的机会基本上为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