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跟嘉靖皇帝为什么那么像?他俩有什么相似之处?

题主所问的“像”应该是性格相像吧,好的,我来回答一下。

嘉靖皇帝朱厚熜十五岁以藩王身份即大统,在位四十五年,寿六十而终。万历皇帝朱翊钧十岁以太子身份即位,在位四十八年,寿五十八。朱翊钧是朱厚熜的孙子,在大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国祚中,祖孙二人占了九十三年,足足三分之一!

寿命长,享国日久,这也算是祖孙二人的相似之处吧。

其次,祖孙俩都是绝顶聪明之人。

朱厚熜以外藩入继大统,做为当时的首辅,三朝元老杨廷和功不可没。可是谁成想,十五岁的厚熜,进京的第一天就给他以及㳟迎新君的文武官员来个下马威:更改了大臣们为他选择的东安门,而选择从只有皇帝才能通行的大明门进宫。如果不从,他就回藩地安陆。于是乎,想要效仿周公或霍光的杨廷和终于明白,眼前这个少年不是随意掌控的幼主,只得顺从。

接下来,就是史上著名的“大议礼”事件。为了亲生父亲朱祐杭一个皇帝的名份,入祭太庙,年少的朱厚熜不惜更改了祖上朱棣的庙号太宗为成祖,从前殿移出。众臣们哭天喊地,大闹不止。可最终结果是,杨廷和辞职归隐,其子杨慎发配贵州蛮夷之地,其他一干人等受杖刑后或发配,或撤职,嘉靖完胜。再说一下朱翊钧。十岁即位后,朝政由首辅张居正掌控,张居正被史家誉为“最优秀的首辅之一”,锐意改革,励精图治,使大明迎来了“万历中兴”。可是,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朱翊钧便天性暴露。先是把张居正抄家掘坟,接着把内阁成员及众臣玩弄于股掌之上,大有其祖父之遗风。

第三,祖孙俩都是有名的懒政之君。嘉靖皇帝自从 “寅宫之变”,即一位张姓宫女带众人差点勒死他于床上之后,再也没有上朝。国家大事,悉由阁臣们入宫陈奏。万历皇帝则自万历十八年起,至万历四十八年间的三十年,只有万历二十五年发生“梃击案”时召见了群臣一次,再也没有上过朝。祖孙二人合在一起上演了一出近六十年的空城又戏,成为史上著名的“无头政治”。

第四,祖孙俩都极尽奢华。嘉靖皇帝笃信道教。为使自己俢道成仙,便竭尽国力俢建道观,其奢华程度,虽皇宫犹不及。为求长生不老,偏信道士谗言,其在位期间共六次大选童女三千多人,取其经血炼剃仙丹,美其名曰“先天开铅”,劳民伤财,无果而终。

万历皇帝更为全面,张居正死后,也许是压抑多年的情绪得到释放吧,他先是酗酒贪色,疯狂地淫乐。接着爱上了抽大烟、玩花鸟,国库的银两在他手里只是消遣的工具。我们参观的十三陵中唯一开放的定陵,是他在自己二十一岁便开始修建的,耗银八百余万两,等于国家财税二年的收入。其奢糜之程度,可见一斑。至于问为什么祖孙俩那么象呢,我还真答不出来,也许,是朱家的气数将尽,冥冥中有上天的安排吧。

万历皇帝跟嘉靖皇帝为什么那么像?他俩有什么相似之处?

爷孙肯定像,都不上朝

万历皇帝跟嘉靖皇帝为什么那么像?他俩有什么相似之处?

题主说的是生物学的像,还是经历上的像,还是执政手段上的像。

不管是哪一种像,咱家都来试着聊一聊。

第一,生物学上的像

简单点来说就是长得像,看一下两人流传下来的画像。

上面的是世宗,下面的神宗,仔细看一下五官,虽然中国古代肖像画,特别是帝王画像,不重写实,尤重写意。也就是说不在乎画的像不像,但是一定要能体现皇家威严,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也不能一点都不写实。爷孙俩长得还是很像的,只是明世宗由于修道,经常需要辟谷,服食丹药,因此比较瘦,在发掘明神宗陵墓后发现神宗腿骨畸形,有残疾,因此活动量小,就胖了许多。

明神宗是明世宗的亲孙子,两人长得像是天经地义,就像一段相声说的,“孩子长得像我,找对象麻烦,长得不像我,你就麻烦了。”

第二,经历像

明神宗是明世宗的亲孙子,两人都是幼年丧父(明世宗12岁丧父,明神宗10岁丧父),幼冲继承大统(明世宗14岁继位,明神宗10岁继位),继承大统后,都面对强臣,执政初期都是政绩斐然,后期倦怠政治甚至长期不上朝,都因为法统问题和群臣闹矛盾。这种经历上的像只能说是在历史车轮前进中的巧合。

第三,执政手段上的像

这一点主要是指两人都在执政后期长期不上朝,有怠慢政事之嫌。

但是在这一点上仅仅是有点像而已,本质上有很大差别。例如上面提到的执政初期面临强臣,嘉靖皇帝面临的是有拥立之功的杨廷和,但是在之后认谁为先考(父亲)的“大礼仪”之争上,尚未成年的嘉靖帝寸步不让,显示出与年龄不相符的稳重与坚毅,最后在嘉靖三年罢免杨廷和,最后认祖归宗,把父亲升格为皇帝,取得大礼仪之争的全面胜利,从此,把权利牢牢把在手中,虽然经常不上朝,但是帝国政务未见荒废,严嵩号称“专权误国”,“欺瞒君父”,但是不过是嘉靖的马前卒,最后罢免严氏父子不过是一纸诏书。因此,嘉靖皇帝在“明粉”的眼中是最懂权术的帝王,有一定道理。

万历则不一样,继位初期,朝政全凭张居正处置,张居正自己曾经说过“吾非辅,实摄也。”不是辅政实际上是摄政。张居正死后,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万历与群臣长期达不成共识,万历竟然以不上朝对抗群臣,最后还是不得不屈从群臣,立皇长子为太子。这件事要是换成嘉靖皇帝他想立谁就可以立谁,“大礼仪”之争,可比立太子之争难度以及影响大的

因此,祖孙二人虽然相似的地方很多,但是轮起权术,手段,意志,能力嘉靖要强大的多,不过轮起人品万历要好的多。

万历皇帝跟嘉靖皇帝为什么那么像?他俩有什么相似之处?

所谓的像,主要是指“怠政”,两人都有二十几年不上朝的光荣经历,个人认为这所谓的相同仅仅是表面相同,骨子里有本质区别。

嘉靖十五岁以外藩王爷入继大统,对民间生活有一定了解。某些史书上说嘉靖帝几十年不上朝,宠信“青词宰相”严嵩,奸人当道,国事日非。二十几年不上朝是真,但不上朝并不就是不管事。嘉靖帝在西苑修道的同时坚持亲自批阅奏疏,始终牢牢掌控着一切大权。嘉靖朝的外患严重,北方蒙古侵扰连绵,甚至在嘉靖二十九年包围了北京,朝野震动。而东南沿海又有倭寇肆虐,南北夹击之下,朝廷一片忙乱。嘉靖帝忧而不惧,分别拣选重臣应对南北的侵扰,对地方大员既付以大权又责以重任。官员把事情办好了便升官加赏,毫不吝惜,若是稍有差池,更是毫不手软,直接逮回北京下狱论死。从结果上来看,在嘉靖末期,南北方的纷扰基本停息。严嵩虽然当权二十几年,但只要嘉靖帝出手,一道饬令就让严嵩丢官回家,连亲生儿子都保不住,其他的督抚尚书人等,嘉靖帝更是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万历皇帝,自小生长深宫,不食人间烟火。从小表现得聪敏好学,是个“好学生”。三大征耗光了张居正十年改革积累的财富。之后想更换太子遭遇大臣反对,这时表现的无可奈何,甚至上演了贿赂大臣的闹剧。最后终于彻底罢工,二十八年不上朝。甚至各省督抚空缺了,都不派人递补,不上朝也不管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明朝惨败,后金崛起,直接导致了明朝灭亡。因此有明实亡于万历的说法,万历真是一点不冤。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嘉靖是真聪明,但聪明的过头了,而万历是假聪明真懒惰!

万历皇帝跟嘉靖皇帝为什么那么像?他俩有什么相似之处?

嘉靖皇帝的综合素质是要比万历皇帝高的。藩王上位,本来处于皇权弱势,但政治天才嘉靖愣是用手段扳倒了一个又一个的拦路虎。“大礼议”大获全胜。

祖孙二人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嘉靖皇帝在位45年,而万历皇帝在位48年。

祖孙二人都是少年继位。嘉靖15岁左右以藩王身份入继大统,万历在十岁时继承皇位

祖孙二人都有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旷工记录。嘉靖和万历二人继位前期都能够励精图治,中年以后,因经历变故厌倦朝政,二十多年不上朝。二人不上朝,却能够基本掌握朝局。

祖孙二人都是聪明,自负,任性的皇帝。嘉靖大礼议,万历争国本。

嘉靖皇帝曾因为宫廷宫女反抗险些丧命,从此以后,性情大变,更加笃性道术,一意玄修。而万历皇帝因为争国本之事,与大臣们斗气,长期不上朝,留中不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