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说儒家没血性,难道卫青、霍去病、岳飞、文天祥等等都不是儒学培养下的将军吗?
谢邀。
持这种观点的人大概把儒家思想仅仅局限在仁、义、礼、智、信这些礼义概念上,或者以为只是象孔孟、程朱这样的人才是儒家。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做人,即在封建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忠君、爱国、孝亲、友悌,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些人往往会说儒家的忠君治国思想是封建思想的糟粕,试问,在古代帝王们家国一体的制度框架内,不忠君又怎能够爱国忧民?不忠君又怎能让海晏河清,天下安宁?
文死谏,武死战,是儒家思想于封建官员的最高境界。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马援的“男儿要当死边野,马革裹尸还葬耳”,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古往今来,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怀抱家国情怀,舍生取义,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阳明,可以说是集儒家思想之大成者之一吧!自幼受父亲王华影响,酷爱儒家经典,熟读经史。科举入仕后,历经宦海漂荡,终悟人生兽恶,龙场悟道后有“心学四训”问世。可就这位在世人眼中的一介儒生,正德年间受命巡抚赣南时,以一己之力挽大厦将倾,用儒家智慧平宁王叛乱,不可谓不血性孔武。
颜真卿,字清臣,颜师古五世孙,出身书香世家。开元年间登进士第,累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国公,世称颜鲁公。为平定李希烈叛乱,德高望重的颜真卿不顾年近八旬的身体,受俞前往晓𣈥叛军。后被叛军羁押,大义凛然,刚正有节。后因断然拒绝伪政权的宰相之封,并大骂李希烈,终以死明志,其义烈闻名天下。
谁道儒家无血性,只因未读到精髓!
图片为“鲁公写经图”。
一些人说儒家没血性,难道卫青、霍去病、岳飞、文天祥等等都不是儒学培养下的将军吗?
很多不学无术的网民,不知哪根筋搭错了,把宋以来汉民族逐步失去“血性”归罪于儒家思想,真是无知者无畏。
儒家从诞生那天起,就充满了“血性”。诸子百家时代,各个流派都希望得到君王的青睐,但孔子、孟子在君王面前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人格。比起今天见了老板哈腰点头的键盘侠,不知有“血性”多少倍。
到了汉代,尽管儒家用“天人合一”解释了君权的合法性,完成了一桩影响后世两千年的政治交易。但儒家也给君权设下了限制——君王施政必须符合天道,否则彼可取而代之。而天道的解释权就在儒家掌握之中。此所谓道统,与君王的法统既合作又对立。
儒家一直有股倔驴脾气,说好听点就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得难听点就是装B过头,自己把自己感动了。但不管怎样说,儒家的风骨始终存在。
真正导致汉民族失去血性的罪魁祸首是法家的驭民之术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法家思想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邪恶的理论。法家眼里只有君王,它的驭民之术,把老百姓当做牛马和炮灰。秦帝国建立以后,百代皆行秦制,儒家只不过是挂着的羊头。法家之术,一步步强化了君主专制,同时也一步一步削弱着汉民族的血性。奴才怎么可能有血性呢?
同时,宋代开始,皇帝们为了巩固皇权、保住自己的宝座,开始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欧洲同时期,骑士是贵族,代表着责任、勇气、风度、礼仪。而中国,士兵是贱民,好男不当兵。在这样的国策下,老百姓怎么还会有血性呢?
卫青、霍去病时代,法家正臭大街,虽然帝王内心很中意,但整个社会还是黄老和儒家为主导,而且军人凭军功可封爵的政策,激发了整个民族的血性。后世的大唐也如此,连病秧子李贺都想带着吴钩去边塞砍人。宋代以后虽然重文轻武,但儒家的基因还在,汉民族身体不再强壮,但精神依旧彪悍,因此才会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才会有崖山十万军民以身殉国的悲壮。
等到了明代,朱元璋这枚纯屌丝开始阉割儒家思想,把生气勃勃的儒家思想扭曲成固化死板的教条,甚至把最有血性的孟子“赶出”了孔庙,整个民族的脊梁被打断了。当大明帝国轰然倒塌时,再也没有了崖山的悲壮,只剩下跪在雨中迎接异族铁蹄的奴才。
至于满清……不说也罢。
吾善养浩然之气!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才是儒家。
一些人说儒家没血性,难道卫青、霍去病、岳飞、文天祥等等都不是儒学培养下的将军吗?
说儒家没血性的是文盲。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孔子曰: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孟子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孔子曰:杀身成仁。
孟子曰:生与义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哪句没有血性?
三代以下,那些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的人,哪个不是学儒家思想出来的?
儒家思想出了问题,是被历代统治者阉割的结果。董仲舒等进行了第一次阉割,方向变了,但问题不是特别大;朱熹的阉割,使儒家思想失去了本来的内涵和方向,此后的主流思想只是打着儒家思想的幌子,实际已不再是孔孟的儒家思想了。
一些人说儒家没血性,难道卫青、霍去病、岳飞、文天祥等等都不是儒学培养下的将军吗?
儒家的“儒”字,长得太像“懦”字,很多人就把儒家理解为懦弱了。
一些人说儒家没血性,难道卫青、霍去病、岳飞、文天祥等等都不是儒学培养下的将军吗?
儒家绝对培养不了将军,不能说岳飞文天祥等接触了儒家学习了儒家著作,就算是儒家的,更不能说读了书就是儒家的,文字是儒家发明的吗?
一些人说儒家没血性,难道卫青、霍去病、岳飞、文天祥等等都不是儒学培养下的将军吗?
陆游诗曰:“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曹植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是戴叔伦的《塞上曲》。
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儒家弟子没有血性吗?
我看不见得,历来国破家亡之际,挺身而出,慷慨赴死之人,基本都是被部分网友称为被儒家思想“愚弄”的人,他们或文臣,本是儒家精英、或武将,也知儒家“忠君爱国”、或普通老百姓也晓得:“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在我看来,不是儒家让人们没有了血性,而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人太多了,今天可以慷慨激昂,高呼“仁义”之辈,说不定明天事到临头,就卑躬屈膝,毫无礼义廉耻之心了。
人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动物,在生存与毁灭之间,首选项自然是生存,而加之于人身上的道德教育,思想教化,在不涉及生死,不涉及利益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能够坚守底线,即有血性,敢怒敢言,但一旦涉及了,那么是十之七八的人只会是鸵鸟心态,或者腆着脸无视之、曲解之、附和之、逢迎之。
这是人的本性之一,不能说“贪生怕死”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是选择不一样。正如孟子所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舍生取义”呀。
儒家提倡“舍生取义”,又有多少人做到了“杀生成仁”?
不是思想“愚弄”我们,要我们跪着,
而是人自己选择跪着,选择丢脸,选择卑微,选择没有尊严。
你不能因为自己吃饭被噎死了,去怪“饭”你“噎”死吧。
思想一定程度上能决定你的行为,但你脑海中所就接触的思想不止一种,还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经验。而很多时候,相比较思想的影响,人们更愿意去相信自己“经验”的判断。
“经验”告诉我们,不要作死,要苟活,争一口气把命丢了这是愚不可及,所以人才没有了血性。
失去血性的,从来都是选择的人,不是思想就完全决定的。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大家讨论交流,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顺手点个赞,关注也是极好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