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乾隆皇帝接受了西方思想,当时的中国会变成什么样?

谢邀!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乾隆时期的世界格局。十八世纪的世界格局,以大清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法兰西帝国、俄罗斯帝国、蒙兀儿帝国等为主导,但在欧洲,巳渐生共和之萌芽。政治方面,孟德斯鸠创立了“三权分立”制度,启民主共和之滥觞。科技方面,瓦特发明了蒸气机,开启了工业革命的浪潮。航海方面,拥有了大功率轮船的国家开始大量圏地殖民。文化方面,欧洲文化启蒙运动如火如荼。经济方面,工业革命拉动了经济发展,助推各种矿产能源的开发。军事方面,钢铁行业的崛起极大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发展,使欧洲的军事力量一跃而领先世界。

而此时,大淸王朝正享受着“独步全球”的夜郎生活。乾隆皇帝1735年即位,1795年退居太上皇,1799年崩。也就在此时,法国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拿破仑“雾月革命”后执政,法兰西走向共和。

乾隆年间已有大批西方器物被送入宫中作为贡品,除了欣赏这些东西的精美之外,乾隆给的评价是“奇技淫巧”!却没有技术引进与开发的念头,闭关锁国,重农抑商,造成乾隆之后的嘉庆、道光时期已经被西方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由此可见,如果乾隆时期与西方接轨的话,中国的历史将自乾隆之后完全改写,所谓列强在中国面前将不复存在,中国的疆域也比现在要大的多,许多周边的小国仍是我们的省区。更不会存在如今的岛屿、领土之争。

汉语言也会在全球通用,华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无人可撼动。日本也不用明治维新了,早已完全被汉化。英国的日不落美梦里也不可能有香港,独立后的美国也不可能站在高高的山巅之城俯瞰全球,指东打西了!

如果乾隆皇帝接受了西方思想,当时的中国会变成什么样?

 凊朝早在康熙时期(1684年),就已经开放了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分设四个海关与外商贸易。过了70多年,乾隆反而关闭了海关,实行禁海政策,只许外商在广州交易。

康熙努力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乾隆却视为异端邪说。自高自大,无视外部世界,满脑子天朝意识。当初乾隆反感儒家的“华夷有别”、“尊王攘夷”等民族偏见意识,大兴文字狱,如今这些观念已深入他的骨髓。对落后文明的抱残守缺,使大清王朝凶多吉少。

清朝统治者期望维护极权统治的心理观念是“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保障本地经济发展,免受外来力量的影响。清朝封建统治时期经济上自给自足,不依靠同时也很抵制外来商品。国防安全的出发,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合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以免有间谍盗取本国资料。而且清朝政府对自己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过分盲目自大。导致晚清处处挨打,被洋枪洋炮冲开了国门。

而我们的东邻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走向了资本主义的改革,成为了东亚强国,从而成为二战时期唯一侵略别人的亚洲国家。

如果乾隆时期和日本一样,向西方学习,主动打开大门,会怎样呢?

首先,这是一个伪命题,作为外族入关的满清政府,绝不会主动放弃极权,天朝自大心理也不会学习外夷之技。

其次,万一弘历在不放弃极权的基础上,愿意虚心求教于西方的军事、科技。恐怕满清会成为比日本更军国的军国主义,民主肯定要放在一边的。

再次,如果弘历彻底走资本主义道路,恐怕满清政权早已回到汉人手里。爱新觉罗家族要早一百多年没落。不过,国家或可早日富强,免于鸦片战争了。

以上均属臆断,社会发展曲折漫长,不是拍脑袋的决定。

 

如果乾隆皇帝接受了西方思想,当时的中国会变成什么样?

乾隆皇帝是一个比较英明的皇帝把康乾盛世推向顶峰。他在位期间清朝的经济,文化和人口比前代有了很大发展,消灭了准格尔汗国四海安宁。在乾隆58年(1793年)他80大寿时迎来了英国马嘎尔尼外交使团。十八世纪的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资本主义制度己确立。此时美国已脱离英国独立,英国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推销市场。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于是派过了强大使团。马嘎尔尼一行乘座有64门大炮的"狮子”号军舰,带来天体运行仪,地球仪,蒸汽机,有110门大炮的“君主”号船模,蒸汽机,织布机和当时先进武器共19宗590件等大批礼物希望能够打动伟大的中国皇帝。但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双方矛盾重重。清朝把马嘎尔尼使团当做进贡的蛮夷,英国一方认为两国是平等的主权国家。在拜见乾隆皇帝礼节上争吵不休,清朝要求马嘎尔尼使团要行三拜九叩大礼,马嘎尔尼坚持用单腿跪礼,最后马嘎尔尼使团用当时国际通行的礼节拜见了乾隆皇帝。西方文明进步的标治是科学和技术,中国传统文明标治是传传统的伦理和道德,注定此次谈判没有成功。当马嘎尔尼提出双方开埠通商,没使节时,遭到乾隆皇帝断然拒绝。马嘎尔尼使团只能失望而归。马嘎尔尼使团赠送的礼物并没有打动中国皇帝和文武大臣。当八国联军士兵闯进园明圆时,这些礼物还完好无损的保存着。中国与世界领先技术失之交臂是历史的遗憾。如果实行了西方技术,中国现在依然黄龙旗飘扬是个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如果乾隆皇帝接受了西方思想,当时的中国会变成什么样?

都说明朝文管党,把科学技术斥责成奇技淫巧,但是却从来没有从制度法律层面上大规模阻止过。明朝末年大量购买西方火器,并加以改进。明朝朝廷也有专门研究和制作火器的机构,民间也有制作火器的机构和工匠,当时投降满清的明朝将领就带了大量民间工匠去投靠,才让清军在火器上不落后于明军。

而清朝呢?清朝是销毁火器,禁止民间研发。清人认为自己的八旗骑兵天下无敌,因为那个年代火器还处于初创阶段,性能不稳定,发射速度慢,精度低。有这些缺点,火器部队确实敌不过大规模骑兵冲锋,但是清政府却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难道火器一辈子就这样了?就没想过火器终有一天,是八旗骑兵也挡不住的利器?

清末,英法联军入侵,清政府要求蒙古骑兵救架。几万人的蒙古铁骑在白人的火枪部队阵列冲锋,看起来声势浩大,浩浩荡荡却不堪一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