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的武器最重?
这是一个伪命题,真正东汉末年后的三国并没有小说《三国演义》里那么嚣张的兵器谱,战场也从来不是个抒发个性的地方,那时候人们的武器就是普遍的东汉风格,什么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八十斤的典韦铁戟,这都不过是人为的杜撰而已,且杜撰的十分夸张。
所以说,认真你就输了,《三国演义》描写的不过是人物的传奇形象罢了,全都是“身高三丈,腰围亦三丈”的民间传说形象。
参考现实中的古代兵器重量,我们很难看到什么超重型兵器,从制造和装备的角度来说,决定武器重量的是材料和结构,比如一把日本武士刀,它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尺寸大小和样貌,而这种形态让制造它所消耗的钢铁也被限定在一个大致的范围内,除非人们要造一把超巨大的武士刀,否则无论如何也无法打造出重量差异过大的武器,用多少材打多大的刀,这是常理。
武士刀的形状来源于唐刀,然后我们又可以上溯到汉环刀,这些东西的形状本就经过了千锤百炼的历史打磨,远超过任何一个工匠的自我发挥,现实中有什么必要要去制造三国小说里那种极为变态的“冷艳锯”?
况且工匠制造兵器的技术在于如何发挥武器的特性,这本质上是一种科研而非玄幻,比如战国时期人们很难制造出性能好的青铜长剑,于是采用了剑脊、剑身、剑刃联合的方式,制造出了能利于战场激斗,兼顾硬度、锋利和韧性,长度又远超普通青铜剑的复合青铜剑,这才是真正的神兵。
相比之下,《三国》的“神异”兵器们又有何技术含量?很显然他们只是文人为了拽文而拍脑袋吹出的东西,只是为了在文学上展现人物的特点,体现人物的勇武罢了。
上图.出警入跸图中的画戟
《三国演义》作为元末明初文人罗贯中创作的作品,它体现的许多元素都并非东汉末年的风格,只是将元明的一些现实进行了升华而已,只要略微探寻一下就能发现其时代特性。比如青龙偃月刀、方天画戟这类武器,它们是典型的仪仗兵器,根本就是摆场面、充好看的,谁都不会真的拿它们上战场。
汉代已经是一个崇尚军事指挥的时代了,比如西汉霍去病,这位冠军侯可谓是凶名远播,敢带着800人就去搞匈奴的大部落的狠人,但在一系列的轻骑突进中,根本看不到什么霍去病自己去“杀人多少”、“擒杀XX人”的描述。当部队精锐和多到一定的数量,主将早已被战场故意边缘化和保护起来,以确保他们持续不断的进行作战指挥。关羽、吕布他们也是如此,亲冒矢石的事儿肯定不少,但亲自上阵去对砍,恐怕与“镇国大将军朱寿先生”的性质差不多。
如此,将领们要那么变态的大刀、铁戟做什么?搞太重拿着烦不说,连马都跑着累,还不能上阵杀敌,简直是浪费资源。
上图.《王的盛宴》的美术风格算是比较端正的了,他们还给霸王配了把超长大环刀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汉初西楚霸王项羽也是如此,让人生生杜撰出个300斤的“霸王枪”,演义的绘声绘色,还被人拿出“实物展览”,结果一瞧全是明朝生编出来的,连霸王枪都是附会之物。
还有张飞的“丈八蛇矛”,这种东西倒是在三国后的东晋出现过,说猛将陈安“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又是长刀又是长矛的,以至于今天被有些人断章取义显摆古人兵器厉害。
实际上呢,关于陈安的这句诗词并非正史,它与描写花木兰的《木兰辞》一样,是记叙在《乐府诗集》中的民间诗歌《陇上歌》。这个陈安是晋朝的都尉,他不愿接受匈奴前赵刘曜政权的统治,拥戴晋朝对抗前赵,结果在323年战死了,北方秦陇地域的人民敬重英雄,便口口相传将其传颂,被刘曜听到了,命人载入乐府诗词流传至今。
关于蛇矛的一段是这样的:
骣骢父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
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
百骑俱出如云浮,追者千万骑悠悠。
战始三交失蛇矛,十骑俱荡九骑留。
秦陇之地对于猛士的描述都具备一些趋同性,比如华阴老腔中“胸前狮子扣,腰中挎龙泉,弯弓似月样,狼牙囊中穿,催开青鬃马,豪杰敢当先”等词句,其实小改下,拿来形容吕布、赵云、马超或者哪个三国大将都没问题。
这很好理解,中国过去的民间已经对传统英雄人物形成了一种“大众审美”,正如“面如青靛、血盆大口”的夜叉形象,它们总有公式化的内容可寻,而且往往很自然的化为古代小说家创作的源泉——你要不这么写还不行,人们读起来会没有共鸣感。
于是,历史上的张飞、关羽、吕布们就这样被小说家们给“演绎”了,尽管历史上的他们也许拿的就是普通的制式兵器,可能还都是些我们熟悉的环首刀、长戟、长戈、长矛等东西,甚至有人因为带的是步兵马都骑得少,但这不妨碍他们的面孔以更鲜明的形象流传下来。
回到“丈八蛇矛”的问题上来,其实早期张飞的形象拿的是“点钢枪”而非“蛇矛”,比《三国演义》更早的元杂剧就是这么演的,在《三国志平话》中则换成了“丈八枪”,后来很显然陈安这类勇武故事起到了修饰素材的作用,张飞也就脱离了被用得烂俗的长枪,换成了更具煞气的“丈八蛇矛”。(张飞在有些作品里还用“虎眼钢鞭”与吕布单挑,还打死了吕布的手下,他完全是给演绎改编的角色。)
你想想看,《真三国无双》为什么成功?还不是它敢于给张郃用叉子,给周泰搞小强属性?孔明司马懿拿黑白双扇打得上下翻飞,这份特殊给作品注入了高于现实的印象渲染,也符合于这个时代的喧嚣。
不然戏曲里为何要脸谱呢?《三国演义》里的特殊兵器们,难道不就是脸谱的另一种化身么?我们还是不要对号入座,真的搞一出比重量的“兵器谱”。
三国谁的武器最重?
按《三国演义》看:
关羽的青龙刀,82斤。
典韦的双铁戟,80斤。
王双的大刀,60斤。
纪灵的大刀,50多斤。
所以关羽的武器最重。
但是青龙刀在正史上没有记载,正史上应该就是典韦的武器最重了,《三国志》记载:“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典韦在正史中也是使用双戟和大刀,双戟重80斤,另外,典韦在宛城为了拼死掩护曹操,他曾经提起两个军人当武器迎敌,两个成年人的重量,那可比武器重多了。
三国谁的武器最重?
三国演义中,谁的武器最重?不少人把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作为第一重武器,而且很多关于三国的武评中都喜欢把关羽形容为马快刀沉,也就是说关羽有天下第一名驹赤兔马,又有三国第一重武器~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因为武器太重,关羽面对敌人往往前几刀很猛,一般人吃不消,但是,一旦顶住了关羽前几个回合暴风骤雨似的攻击,关羽就很难赢对手,一般以平局收场。
真是这样吗?
肯定不是!
我认为:第一,关羽的青龙刀既不是三国第一重武器;第二,关羽也不是什么所谓的马快刀沉,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对关羽来说只是个一般的份量,不但他自己能轻松驾驭,也不会给他的劲手多大的压迫感。
先说第一点。
一般来说,武将的武艺和他的力量是成正比的,武艺越好力量越大。那作为公认三国第一人的吕布,他的力量如何呢?演义中没给出吕布所持方天画戟的重量,但可以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关羽的对手之一,袁术手下第一大将纪灵,手中武器为五十斤的三尖刀,这是演义中出现的第二个兵器份量,但未必是排名第二,因为纪灵的本事实在一般很多人的兵器份量都会超过这个份量,起码三国二十四将所有人的武器重量都在五十斤以上。关羽三十回合打平了纪灵,这其中当然可能有放水的嫌疑;但辕门射戟中,身材高大威猛的吕布一把提起纪灵,如提小孩子。面对纪灵,吕布体现出了比关羽更大的优势,所以吕布的武器份量在关羽武器之上是必然的。
再看第二点。
八十二斤的青龙刀,在关羽手中到底是能轻松驾驭还是略显沉重,以至于经过前几刀后关羽因体力下降不容易战胜对手,经常造成平局的结果。
关羽死后,青龙刀落在了东吴潘璋的手中,潘璋别说比关羽这种级别相比,在东吴也属二流武将,放在蜀汉五虎面前,三个回合足以击败。但潘璋还是自信的使起了关羽八十二斤的大刀,潘璋不是白痴,如果使用八十二斤的青龙刀太吃力,他是不会打肿脸充胖子出这个风头的,这不是闹着玩的,使用超出自己体力的重武器,变招必然迟缓,且时间一长体力容易下降的快,战场上一点点劣势都会给自己造成大麻烦甚至会要命。
潘璋战败被杀后,青龙刀回到了关羽之子关兴手中,关兴是蜀汉五虎后代的翘楚,但比起父亲关羽来还是差了很多,至少面对老年的张郃没有优势。但关兴也能轻松使用父亲的青龙刀。
所以,潘璋和关兴都能驾驭得了的青龙刀,放在身高体壮把战马都能压瘦的关羽手中根本不是问题,青龙刀也不会是三国第一重武器!而作为公认三国武力第一,武艺在关羽之上的吕布手中的方天画戟才应该是三国第一重武器,估计份量在百斤左右。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如果吕布追求速度,他的兵器重量也许和关羽差不多,但至少不会低于关羽;如果他喜欢以力降伏对手,他的画戟份量肯在在百斤以上。
我是东岳巍巍汶水幽幽,欢迎评论关注!
三国谁的武器最重?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也只是个传说。
三国谁的武器最重?
刘备: 双股剑, 剑长4尺, 共重约22斤。
关羽:青龙偃月刀, 长8尺, 重约82斤。
张飞:丈八点钢蛇矛, 长9尺,重约50斤。
赵云:长矛,后刘备册封赵云为虎威将军时授龙胆枪, 长9尺, 重约45斤。
马超:靛蓝钩镰枪, 长1丈1尺, 重约63斤。
黄忠;大刀,很普通的大刀, 长度重量没有记载。 但是有把大弓, 重约17斤,射程约100米。
曹操, 倚天剑, 长约5尺,重约14斤;青罡剑, 长约4尺半, 重15斤,后为赵云缴获。
典韦:铁月双戟,重约82斤。
吕布:方天画戟, 长一丈, 重约95-100斤。
孙权:古锭刀, 长5尺, 重约12斤。
吕布最重
三国谁的武器最重?
三国冷兵器排行,吕布的方天画戟最厉害?我青龙偃月刀表示不服!我不仅厉害,还是最重的武器呢!
青龙偃月刀是偃月刀的其中一种。
根据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中,偃月刀在宋朝开始出现,因重量关系,主要用於练习臂力,非战争中的武器。在中国小说《三国演义》中,青龙偃月刀为关羽所使用的兵器,书中描述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约相等於现代的49.2公斤),又名冷艳锯。跟随关羽一生征战沙场,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所以后世也称青龙偃月刀为关刀。在关羽被杀后,青龙偃月刀被东吴将领潘璋夺走,后来,关羽的儿子关兴杀潘璋为父报仇,夺回青龙偃月刀。因此,关羽和青龙偃月刀被互相视为象徵。
还有典韦的双戟也很有名,书中说典韦擅使两枝铁戟,重八十斤。跟关羽的刀比,轻了那么一点点。
后来胡车儿趁典韦被灌醉,偷盗双戟并且绝对是改变典韦命运的一个插曲。使得典韦在慌乱中找不到趁手兵器,不得不拿人肉当武器,结果战死疆场,一代名将报销孤魂,可惜,可叹!
至于后世演化至今,儒道释三家竟然都有供奉关公像和随身宝刀,关帝庙也随处可见。可见关羽和青龙偃月刀的厉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