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分别将三国时期的三国称为曹魏、蜀汉、孙吴,为什么只有蜀汉没有加上刘备的姓?

刘汉就是大汉朝,刘备只能算是个割据政权。叫“刘蜀”的倒是有。

何况当时东汉已经灭亡,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以后,也不过是地方割据政权罢了。怎么能叫刘汉呢?

刘备建立的“汉”国,只能叫“季汉”或者“蜀汉”、“刘蜀”。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大汉朝”,大多冠以不同的前缀用以区分

西晋的时候,匈奴人刘渊建立了“汉”,他也姓刘,而且还供奉了刘禅、刘备、刘邦、刘彻等人的牌位。但这个汉朝只能叫“赵汉”,最后“赵汉”改成了“赵”,但这个赵也只能叫“前赵”。它叛变的大将石勒攻占了“大汉”的许多地方,建立了“后赵”。所以它叫不成“汉国”,历史上为了区分,也只能以“前后赵”称呼。

差不多同时期,李雄建立了“成汉”,这个国家也叫“后蜀”。

到五代时,刘知远也建立了“汉”,他这个被称为“后汉”。他后来的刘崇又搞出个“北汉”。而同期还有个刘隐建立的“南汉”……总之是一团乱麻,大家都喜欢用“汉”做国名。

所以你看,有这么多的“汉”都没以姓著名,只因史书上有个刘汉,后来的所谓“汉”,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国名罢了。

再加上历史书有其系统性,为了便于区分。例如前面有“蜀汉”,后面李雄的“后蜀、成汉”自然是有其关联的,联系在一起更容易对历史脉络进行把握。

更重要的一点,是对曹魏、孙吴的命名理解。不要被三国演义所影响。

曹魏,还可以的叫法是“前魏”、“先魏”,这是为了区分春秋战国的“魏”和,也是为了与前文所说的历史的系统关联性相匹配,因为后面南北朝还有个“北魏”。南北朝的北魏也叫“后魏”。

孙吴则简单多了,这个王朝同名的历史上也就仨: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春秋战国吴国,玩坏了越王勾践被反扑的那个。

一个是后来五代十国的“杨吴”,这只是个王国,让南唐给灭了。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理解的孙吴,也称“东吴”,历史喜欢先“东西”后“前后”,顺便按方位论“南北东西”。“东吴”说白了就是“吴国”第二王朝。而“孙吴”这个说法又代表了他统治阶级的姓氏属性。

姓氏属性方面,“曹魏”也是一样,但“刘汉”前面已经说了,姓刘的“汉”太多,何况蜀汉紧挨着“东汉”这个真正的刘汉,怎么能直呼刘汉呢?

所以老王解释了这么多,已经够明白了吧?这些名字历史上这么叫,都是有其道理和缘由的。历史的细节,并不是张口就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