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哪个故事是虚构的最离谱的?

我觉得曹操献刀行刺董卓这个故事最为离谱。

一、大声密谋

网上有个词叫大声密谋,指的是在电影/动漫/现实,强行推动情节发展,把密谋内容大声说出来。

而大声密谋最早出处大概是三国演义了,曹操在王允的宴会上,大声说出自己要斩断董卓的首级,悬在国门上。这个剧情降低了曹操、王允、董卓的智商,政变何等机密的事情,王允居然请了满朝公卿来商议,而王允请公卿的借口是自己寿宴,没请董卓,董卓居然也不怀疑。然后,只要这些公卿里有一个是向董卓讨好或者是董卓的卧底,在场所有人就要团灭……

王允得书,寻思无计。一日,于侍班阁子内见旧臣俱在,允曰:“今日老夫贱降,晚间敢屈众位到舍小酌。”众官皆曰:“必来祝寿。”当晚王允设宴后堂,公卿皆至。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众官惊问曰:“司徒贵诞,何故发悲?”允曰:“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于是众官皆哭。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之前的蹇硕密谋杀何进、何进密谋杀十常侍,之后的董承密谋杀曹操等全部泄密,而这次参与密谋的人数更多,董卓居然毫不知情……

二、七星刀有何作用?

曹操向王允借七星刀不但对剧情毫无推动作用,反而留下bug。曹操想杀董卓什么刀不行,非要七星刀?曹操自己家里就有倚天剑和青釭剑(当然不能确定当时有没有),而这个七星刀曹操知道在王允家里,可见颇为有名气,曹操和王允就不怕董卓也知道?还是和前面一样,成功倒也罢了,一旦失败就要全灭,曹操向王允借七星刀某种程度增加了这次暗杀的风险,要是董卓和李儒问一句“这七星刀不是在王司徒处,孟德如何得之?”曹操又该怎么办?七星刀献完就完了,董卓倒也罢了,李儒居然也没查一下刀的主人什么的?有一些编剧可能也觉得这段剧情不太对劲,加了些原创剧情,比如动画版三国演义,董卓是让李肃去查王允,李肃也查到王允和曹操的关系,不过因为之前策反吕布没有得到董卓重用而怀恨在心,又被貂蝉嘴炮了一番,就没把这件事上报。

允避席问曰:“孟德有何高见?”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遂亲自酌酒奉操。操沥酒设誓,允随取宝刀与之。操藏刀,饮酒毕,即起身辞别众官而去。众官又坐了一回,亦俱散讫。

三、降低全员智商

曹操和王允被降智前文说过了,就不再重复,董卓和李儒也被严重降智。别的不说,这献刀哪有拔刀出鞘的……董卓一时没看破也就罢了,李儒既然看破了,这时只要问一句“孟德既献刀,何故拔刀出鞘,莫不是行刺?”曹操可能就玩完了……

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

《三国演义》中哪个故事是虚构的最离谱的?

谢谢邀请!我感觉“空城计”是虚构的。历史上可能没有空城计,既然运用空城计,诸葛亮在城头上的描写,是很难让人相信的。文中: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往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这里对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描写,我感觉不真实,这是何等的胆量?这里把司马懿写得太愚蠢了,难以使人相信。如果真的使用空城计,诸葛亮是不会在城头上,故作姿态演戏给司马懿看的,这是处于万分危急的无奈,才冒这个险,如果说要确保万无一失的话,是不可能在城楼上这样做的,司马懿一但进攻怎么办?诸葛亮不得不考虑这些。司马懿也是三军总指挥,文武全才,尽管诸葛亮再沉着,司马懿肯定能看出破绽的。这里作者是故意用司马懿的愚蠢,来反衬诸葛亮的聪明过人。文中“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用司马懿的这样的想法,使诸葛亮的空城计得以成功。可真实性就要打问号了。

《三国演义》中哪个故事是虚构的最离谱的?

刘安

《三国演义》中哪个故事是虚构的最离谱的?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先生写的一部历史小说,以演义为名,题材又是小说,那么这本书就不能当作纪录史实的历史巨著来科普,小说为了推动情节发展和突出弘汗尊刘的思想,虚构嫁接一些历史故事也是很正常的操作。书中有哪些故事是虚构的呢?有“刘关张三英战吕布”、“诸葛亮巧借东风”、“桃园三结义”等,我就说说开篇最引人入胜的“三英战吕布”吧。

书中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

‬话说虎牢关下,诸侯云集.天下豪杰,奉先神威。两军阵前,吕布身着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手持方天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真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布大喝一声“吕布在此,谁人前来送死!"话音未落,幽州公孙瓒,舞动铁槊直取吕布,前去送死。吕布挥戟,战不三合,公孙招架不住,拨马败退。吕布纵马直追,危急关头.忽闻一声怒吼,"三姓家奴吕布休要猖狂,燕人张翼德在此!" 诸侯军阵之中,一将飞出,圆睁环眼,,怒声如雷,手持丈八蛇矛,正是张飞张翼德! 吕布舍弃公孙,疾取张飞。二将大战八十余合,风起云涌,势震八方。诸侯喝彩,声盖九天!士兵看得痴呆,鼓手擂得手酸! 当时恼了虎将关云长,瞪起丹凤眼,竖起卧蚕眉。手提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催马上前,夹击吕布。刹那间,刀若闪电,矛似流星,奉先画戟,更犹若猛虎搜山,神龙出海。时有兵刃撞击,响彻八方,声闻于天!关张奋力,三将酣战五十回合,犹然战不倒吕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乱世之中,才知豪杰笑傲。 三人战得难分难解之时,诸侯军中,奋起一将,手持雌雄双剑。刘备刘玄德,一马当先,前来助战。三英合力攻杀,意欲将吕布斩于军前! 虽吕布雄勇无双,无奈独力难支。十余回合之后,已然遮架不住。画戟带风,急取刘备,玄德急忙闪躲,再凝神看时,奉先已然纵马杀出。正是放开玉枷脱蛟龙,反身飞上虎牢关。 虎牢关前,神将天威。桃园三英,兄弟扬名。

刘备、张飞、关羽三兄弟齐心协力,力战绝世猛将吕布,双方你来我往,殊死搏斗,沙场上战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看过《三国演义》著作或三国题材电视剧的,肯定都被这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震撼到。

但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三英战吕布”,刘备作为领导,哪怕当时再时运不济,亲自上阵拼杀的可能性也不大,而且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

这说明刘备遇到了黄巾军,去找了公孙瓒,黄巾之乱发生在184年,讨伐董卓在190年,时间就对不上了,而且公元190年正月,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讨董的旗号,其中包括: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公孙瓒都没有参与讨伐董卓,在他那的刘备又怎么在呢,更何谈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了!

《三国演义》中哪个故事是虚构的最离谱的?

最离谱的要属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各种“神操作”,简直成了赤壁之战第一功臣,而事实上,赤壁之战是周瑜的舞台,首屈一指的大功臣。

周瑜作为孙刘联军最高总司令,却被刻画成了阴险小人。

《三国演义》在赤壁之战中,把周瑜黑的简直一塌糊涂。

羽扇纶巾,神采奕奕的年轻俊郎;气象万千,挥师百万的东吴大都督周瑜,却被刻画成了既阴险又嫉妒,处处都比诸葛亮棋差一招,甚至最后被诸葛亮气得直吐血的小人。

这对周瑜其实很不公平,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才33岁,这样的年纪,指挥如此大战,简直就是天才,功高盖世,历代以来对周瑜的评价都不低,甚至非常高。

陈寿: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杜牧: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苏辙: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范成大:功迹巍巍齐北斗,声名烈烈震东吴。

结果到了《三国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将周瑜贬低,极度脸谱化。这样很容易给世人一种误导。

一般情况下,能在史书中记载长相的,要么长得英姿飒爽,美丽动人,要么长得奇丑无比,而周瑜属于前者。

用现在人的眼光来看周瑜,不仅颜值高,而且能力强。属于颜值加实力型的。

周瑜论才能,绝不是《三国演义》中所说的既生瑜何生亮,比起诸葛亮丝毫不差。

21岁的周瑜便领兵打仗,跟随孙策开拓江东,屡立战功,功盖一世。

在正史中,刘备很忌惮周瑜,刘备打了一辈子仗了,什么场面没见过,去江东唯独很害怕与周瑜见面打招呼。

周瑜排挤刘备这确实是事实,但不是嫉恨诸葛亮的才能,而是看出刘备绝非人下,而且放走刘备,如同蛟龙入海。

他力劝孙权,不要借给刘备南郡。赤壁之战后,又劝孙权不要放走刘备。结果孙权都没有听周瑜的。

这是从战略家的长远眼光出发的,并不是因为周瑜与诸葛亮的个人恩怨。

周瑜在之前给孙权说了他自己的计划,如果能实现,这比诸葛亮隆中对的计划,还要技高一筹。

周瑜本人的计划是赶在刘备之前迅速占领巴蜀,趁着赤壁之战,曹操未稳,在蜀荆吴三线,依靠天险,攻击曹魏,即使不能打得曹魏直接宣布灭亡,也能重创他们。

听着这个计划与淝水之战是不是有些相似?

周瑜与孙策是一系的,孙策就有着独霸天下的野心,当年就差点把曹操老窝给端了。

这个计划能不能实现,真不好说,毕竟周瑜在实施计划之前,猝然离世,这个计划也就永远被搁置。

而诸葛亮为赤壁之战所做的贡献,仅仅是舌战群儒,力劝孙权抗击曹操。

其实诸葛亮即使不劝孙权抗击曹操,周瑜等一些孙策留下的老臣也会劝孙权抗击曹操,拒绝投降。

孙权刚刚执掌江东,便面临如此大劫,心里肯定没底,诸葛亮其实也只是起到了坚定孙权信心的作用。

事实上,不论是借东风,还是用火攻,还是草船借箭都是虚构的,为的是突出孙刘联军中诸葛亮的作用,从而突出刘备的作用。

可是事实就是,周瑜是最高统帅,即使是刘备为数不多的军队,也得听周瑜调动,赤壁之战是周瑜等东吴一方将领的主秀场,这才是历史真相。

《三国演义》中哪个故事是虚构的最离谱的?

除了那些怪力乱神的情节,毕竟时代所限,读者也爱看这些神神鬼鬼的剧情,而且基本都是插曲,不影响主线。最离谱的是为了突出主角刘备团队,生生把华雄和孙坚之战胜负颠倒了,明明是孙坚干掉了华雄,演绎成了孙坚惨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