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的儿子张苞,战力属于什么水平?

张苞的武艺要分版本来讨论,三国演义作者一般认为是罗贯中,然而罗贯中作为明代初年的人物,他的书流传到后世,自然而然地衍生出了许多版本,而最初的底稿已经不复存在,这不同的版本因为修订者对人物的喜爱对历史的倾向不同,哪怕是演义,也出现了武将实力的明显区别。

我们现在讨论比较多,流传比较广的三国演义,一个是嘉靖元年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个是清代毛宗岗父子修订过的三国演义。以这个版本来说,嘉靖元年本的张苞武力或许能接近超一流,毛本就差了不少。

张苞

嘉靖本的张苞可以摸到超一流高手的尾巴

嘉靖元年本是门下保留的年代最早的三国演义,并且原文保留了小部分批注说原本作如何如何,所以被认为较为接近原作的版本,这个版本的一大特点就是武将实力上下限波动较大,定位的空间取上限的话也就能让张苞摸到超一流高手的尾巴。

我们知道无论史实还是演义,刘备伐吴都在夷陵遭到大败,然而刘备毕竟是主角之一,为三国演义一书推崇,在陆逊出现前,罗贯中以一些胜利先让刘备赚足面子,并且让小关张给关张二将成功报仇,杀死仇人。小关张在东吴一路无双,表现出了让人惊异的战力,竟吓得前半本书以勇猛忠义闻名的周泰不敢交手:

周泰弟周平见恂抵敌不住,平挥刀骤马而来。关兴见了,跃马提刀来迎。张苞大喝一声,一矛刺夏恂于马下。周平大惊,措手不及,被关兴一刀斩之。二小将便取韩、周,韩、周慌退入阵。先主见之,叹曰:“虎父无犬子也!”用御鞭一指,蜀兵掩杀将来,吴兵大败。那八路兵势若泰山,杀的那吴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周泰

不过注意一下,虽然关兴、张苞表现都不错,然而关兴是有几处污点的,先是被马忠和三百人困得不能辗转:

部下三百军叫曰:“将军休走!我等并力击之!”马忠拨回马来,众军一声喊起,将关兴围在垓心。兴力孤,不能展转。

这里还是嘉靖本,毛本直接是势危。同时伐吴时的关兴竟然没有独力拿下孙桓,要张苞相助。

兴立马于阵前,单搦孙桓交锋。桓大怒,拍马挥刀,与关兴战三十余合,不分胜负。张苞挺矛夹攻,桓大败回阵。二小将追杀入营。

北伐的时候关兴还在胆寒的情况下被越吉元帅吊打(越吉元帅措手不及时被关兴自己一招秒杀),让已死的老父出手救命:

兴终是胆寒,抵敌不住,望涧中而逃。马跳得一步,被越吉赶到,一铁锤打来。兴急闪过,正中马胯。那马望涧中便倒,兴落于水中。忽听得一声响处,背后越吉连人带马,平白的倒将下来。兴就水中挣起看时,只见岸上一员大将,杀退番兵。

关兴

反观张苞,在嘉靖本张苞的表现非常亮眼:

苞奋勇当先,杀入吴军,正遇谢旌。旌举止失措,被苞一矛刺于马下,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吴军四散奔走。

以“如入无人之境”形容冲阵的,嘉靖本除张苞外有吕布、赵云、文丑、太史慈,其中最弱的太史慈都能跟张辽打成平手,而张辽在嘉靖本的表现要比毛本好得多,几次跟关、张、赵都没分出胜负(这些表现在毛本都删了),也是因此关羽才夸赞张辽武艺不在自己和张飞之下。张苞能用上同样的语言描述,可见作者被他的青睐。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后期张郃在蜀军中开无双时,关兴、魏延、姜维三人俱在,这三人都在的情况下,诸葛亮仍然感慨张郃会为蜀国之害,可以说三人都有不及魏延的嫌疑,而张苞却早就因伤回成都养伤了,反而避开了这个不及张郃的污点。

张苞

同时张苞死后,诸葛亮闻言哭到呕血,然后赞诗说“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要知道此时姜维已然归降,诸葛亮却因张苞之死“为念无人佐鞠躬“,可见张苞在赞诗上面也隐隐压过了姜维。

综上而言,家境本的张苞或许可以摸到超一流的末尾。

毛本三国演义,张苞只是普通的一流

与嘉靖本不同,毛本三国演义删去张苞许多亮点,平衡了他跟关兴的实力,像张苞助阵后瞬间击败孙桓,随后二人联手无双吴军,改成了关兴一人就击败了孙桓,而张苞单人就能在吴军中如入无人之境的开无双表现也被删除,这么一来张苞就完全看不出胜过关兴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关兴在毛本表现被张郃压制,而毛本的张郃的实力也比嘉靖本有所下降,所以张苞也只能是普通的一流了。

张飞的儿子张苞,战力属于什么水平?

张苞的武艺比起他老爹张飞来,差着整整两个档次。张飞那是实打实的超级猛将,在整个三国时代,除了巅峰期的吕布,没有任何人能扛住张飞的暴击,关羽也不行。别看葭萌关之战,马超和张飞战成旗鼓相当,瓦口关、宕渠之战,张飞甚至搞不掉张郃,但要考虑到,那时候的张飞已五十多岁,体力进入衰褪期,又功成名就,舍不得拼命,早不复当年之勇。如果放在张飞的巅峰时期,能硬磕吕布百余合,这样的悍勇不是马超能比的。

张苞完全没有他爹张飞那种不屈不挠,敌愈强我愈强的精神。张飞为什么厉害,他不仅仅是对敌人狠,他对自己更狠。酒醉失徐州,奇耻大辱令他知耻而后勇,奋发努力,在很短的时间内武力值就迅速提高,到了小沛之战时,已经能与吕布百余合打得旗鼓相当了。张苞属于是标准的官二代,他出生的时候,刘备集团已经基本上比较稳定了,生活水平提高,没过什么苦日子,也没有四处漂泊的经历,缺乏父辈们艰苦岁月的磨炼和在刀林箭雨中强烈的求生欲望。

所以,像关兴并非减配版的关羽一样,张苞也不是弱化型的张飞,他们与父辈最根本的差距是那股子精气神。从张苞的战绩来分析一下他的武力值:

1.宜都界口之战,张苞迎战东吴“万夫不当”谢旌,战三十回合,谢旌不支败下阵去;

2.宜都之战,张苞追击谢旌,被东吴另一位“万夫不当”李异抡斧拦截,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3.张苞与李异交锋,被谭雄一箭射倒坐骑,李异抡斧砍来,关兴斩杀李异,救下张苞;

4.宜都之战,张苞在乱军中遇到李异,一矛刺死;

5.宜都之战,张苞一合生擒崔禹;

6.彝陵之战,张苞一合刺死吴将夏恂;

7.彝陵之战,张苞与关兴挑战韩当、周泰,韩当和周泰不敢迎战,躲入阵中。

8.凤鸣山之战,张苞杀死魏将薛则,救赵云突围;

9.南安城下,张苞突袭刺死崔谅。

后来,在陇西之战中,张苞追击郭淮和孙礼,山路狭隘湿滑,马失前蹄,栽落山谷,摔破了脑壳,感染了破伤风,回到成都后不治身亡。这就是张苞所有的战绩,9场战斗,有效胜绩6场,斩敌4名,生擒1人,也算中规中矩。最能体现实力的两场战斗是与东吴的两个“万夫不当”谢旌、李异交锋。战谢旌三十回合取胜,战李异二十回合平手。其他就再也没遇到什么硬荐子了。比起父辈们差距还是挺大的,父辈们当年对付这些“万夫不当”都是战不数合就要解决问题的。以此推断张苞的实际武力值,肯定远远比不上父辈五虎,也不如魏延、王平这些壮年叔叔,比关平、姜维也有一定差距,甚至也不如凌统、曹洪、乐进,放到三国前期,大约就相当于当年李典、纪灵这些人的水准。

张飞的儿子张苞,战力属于什么水平?

在蜀汉没有建立之前,张飞就娶得一妻子,然而妻子给他生下了一儿子,然而他们夫妻二人决定给他取名为张苞,就是希望他往后能坚忍不拔的成长,希望他能为蜀国建功立业。长大后的张苞也没有令大家失望,遗传了张飞的俊美样貌,还有坚韧的性格,很多人都赞美他的颜值和性格。其实张飞在古代中是一代美男子,只是在现在的影视剧中把他刻画了一个粗鲁的猛夫。

张苞成年以后,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是非常的严格,也练就了一番非常的武艺,在一次操演当中被诸葛亮看到,赞美有加。傲视俊雄的关羽,被吕蒙斩杀之后,张飞知道后就大发雷霆,命令所有的士兵必须带上白布找东吴报仇,但是由于自己醉酒打人,被部下残害了。从那以后张苞就继承了张飞的家业,连他的兵器也是用一样的,但是张苞和他父亲不一样的是,张苞能看清当今的形式,做事非常的有分寸,还能听得进去军师的话。刘备带着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但是被陆逊的一把火就打回来了,自己觉得对不起蜀国对不起诸葛亮就在白帝城驾崩了。

从那以后,诸葛亮就掌握了蜀国的大权,诸葛亮成了阿斗的亚父,为了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为了匡扶汉室,为了完成诸葛亮《出师表》里面的宏伟蓝图。建兴6年,诸葛亮带领大军第一次北伐,张苞也是一同前往,但是这一次的时间并不长,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第二次北伐是为了配合东吴作战,诸葛亮派了王平,姜维,张苞,关兴等等将领出战迎敌。

第二次北伐的时候,战争也是一触即发,在诸葛亮的强有力指挥下,张苞等人很快就取得了胜利,打得魏军落荒而逃,这时的蜀军乘胜追击。但是由于蜀道艰难,道路曲折,张苞又带着军士们在穷追猛打,张苞一不小心连人带马一起掉进了沟里面了。追随张苞的将领看到这样的情况,马上下马帮忙,把张苞从沟里面救起来,但是他头部已经留着很多的血,诸葛亮知道后里面派人连夜送他回成都治疗,但是由于伤势过重,在成都没过多久就死去了。

张苞的死其实是非常的可惜,因为他不是死在敌人的长矛下,不是死在敌人的长剑下,因为当时是属于胜利的一方,所有乘胜追击基本是没有什么风险的。但是由于道路曲折不小心掉进山沟而死,这个不管是当时的士兵还是现在看历史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难以相信的,都是十分的意外。诸葛亮在祁山大营知道张苞死去的消息后先是痛声大哭,哭声真是悲壮无比,然后姜维等将领都劝他节哀。但是此时的诸葛亮还是哭声不止,最后还口吐鲜血说完了,随之就晕了过去了。

在后来很多世人的眼里都觉得诸葛亮在演戏,都在表达他的爱将之心,但是我觉得于情于理都是非常的合适的,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过激了。在前期蜀国的将领,大将的去世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悲伤,就连关羽和张飞的离去也都只是表示叹息,也并没有到达晕倒的程度,对于赵云的失去也没有那么的伤感,也只是感叹又折我一将,也没有晕倒的程度。因为诸葛亮知道当时的蜀国可谓是战将如云,人才济济,完全不担心没有将才可用。

然而在蜀汉的后期,张苞的去世形式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那个时候蜀汉已经到了人才匮乏的时期,因为诸葛亮知道二国的斗争就是人才的斗争,能否取得胜利就看是否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是当时蜀汉朝中人才缺乏,所有失去像张苞这样的中流砥柱的人是他万万不想看到的。

还有一点就是,相比忠勇的赵云,张苞更年轻更有战斗力,毕竟赵云的年纪也摆在那里,所有赵云的离去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赵云的历史,诸葛亮只是表达了一下悲哀之情。然而张苞的去世就完全不一样,诸葛亮又失去了一名大将,他想完成刘备的愿望就更艰难了,所以他才会失声痛哭,才会晕过去。张苞作为名将之后,在张飞的影响下成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在诸葛亮军师的生涯当中证明了自己,但是他这样的意外去世是在令人惋惜。

张飞的儿子张苞,战力属于什么水平?

品味历史,感悟人生,这是《豹眼看历史》这个账号申请注册后,豹眼一直崇尚的理念。

豹眼在回答许多问题时,喜欢用点到为止这个词眼。点是点到了,看也看到了,但豹眼相信绝大多数友友并没有真正理解豹眼说的是些啥。

许多大赞之后的评语,让豹眼无言以对。

豹眼的本意只是想说,不管任何网红,学者也好、专家也罢,他说啥是他的权力,你能不能看得懂是你的事。但许多人看不懂,还在叽叽喳喳乱喊乱叫,豹眼实在是无语。

就借题主这个问题,说一下豹眼的看法,如何对待历史,如何对待小说,如何对待像罗贯中这样的大咖所说的话。

现在,许多的专家、学者,甚至被称作著名XX学家,他们的言论就如同罗贯中的小说,是一样一样的,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无中生有、虚张声势,颠倒黑白。

都清楚小说是虚构的,不会去完全相信,但XX家的言论,却实实在在误导着社会,混淆着是非。

还是先说张苞这档子事吧。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记载:

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僕射。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於绵竹,与邓艾战,死。

陈寿老先生说得很清楚,张飞长子张苞,早就死了。豹眼一直认为,早夭就是未成年而死,就是没有结婚生子就死了,这是豹眼浅薄,无知。

张苞早夭,但还有个儿子,这就说明张苞还是娶妻生子了。张苞的儿子张遵被刘禅拜为尚书,跟随诸葛瞻参加了魏蜀最后的决战,并在绵竹之战中战死。

张飞次子张绍继承了张飞的爵位,官至侍中尚书仆射,但没有更多的战斗事迹介绍。

豹眼认为张苞应该说是早亡或早逝,不该说早夭。成年才结婚生子,结婚生子就已经成年,不论年龄大小,都不是早夭。

在罗贯中老先生的小说中,不仅让张苞一直好好地活着,而且参加了许多战斗,为蜀汉立下了功绩。

演义中张苞第一次出场大约是襄樊之战后,关羽被杀,刘备要替兄弟报仇,张飞也不能闲着,但心情不好,脾气更加暴躁,酒后鞭打张达、范疆,而被二位割了首级。

张飞部将吴班就上奏刘备,让张飞长子张苞去成都汇报,令张飞次子张绍守阆中。之后,张苞就跟随刘备代替其父参加了夷陵之战,屡立战功。

从年龄来看,刘备老来得子,刘禅此时也已经十三四岁了,以此推论,张苞十多岁也是很可能的,早已娶妻生子也未尝不可。

至于张苞的战斗力,演义说的很多,豹眼就不啰嗦啦,有兴趣的友友自己去复习吧。

虎门无犬子,自古英雄出少年,张苞有乃父之风,也在情理之中,但奇怪的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先生却一字不提,只“早夭”二字就打发了。

如果真像演义所说,陈寿多少也得说几句,不至于如此简略吧。即便陈寿不说,别的史家也该所说才是。

没有史料记载,豹眼就不妄加评论,只说一句,看诸葛瞻带领的那些官二代、官三代参与的绵竹之战,就可以想象他们的战斗力如何。

如果没有绵竹之战扒下了罩在诸葛瞻身上的光环,时人以及后世还不知道如何去吹捧诸葛瞻。

罗贯中把一个“早夭”的张苞描写为战斗力爆棚,许多张粉还津津乐道,煞有介事 ,也就奇了怪了。

小说家有他的主导思想,也有他的写作手段,总之,演义给豹眼的感觉就是,刘备带着兄弟们玩,刘禅带着刘备兄弟们的子孙玩,为了凑个热闹,咋热闹咋办,就不管历史真相了。

不过,小说就是小说,如果你拿它当历史,那是你的事。

豹眼认为,张苞“早夭”就是“早夭”,没啥战斗力可言。张苞的儿子都跟随诸葛瞻参加了绵竹之战,如果张苞活着,有点战斗力的话,在诸葛亮频繁的北伐中,应该有张苞露脸的机会。

豹眼不信张苞有战斗力,友友们如何认定,那是你们的事了。

张飞的儿子张苞,战力属于什么水平?

张飞儿子张苞在三国演义第一次出场,是八十一回《急兄仇张飞遇害,雪弟恨先主兴兵》,他的战力如何,看看。

当刘备仰观天文,看见将星坠地,诸葛亮说可能要损失大将。果然得到张飞遇害的消息,刘备痛苦不堪的时候,大家看到“一员小将,白袍铠,滚鞍下马,伏地而哭,乃张苞也。”这是张苞第一次亮相,还没有见张苞和任何将领有过交手。

刘备令张苞为先锋伐吴,关公之子关兴不服,比武以定优劣,于是在百步之外立一面旗,旗上画一红心,张苞连射三箭,皆中红心,众皆称善。关兴说,何足为奇,正好一行大雁天上飞过,他说看我射第三只大雁,关兴一箭果然射了下来。

张苞就要和关兴马上比试武艺,被刘备劝止。

张苞与孙桓接战,桓背后谢旌来迎,战三十余合,旌败走。与李异交手,打二十余合,不分胜负。吴军裨将谭雄射一冷箭射倒张苞战马,李异赶来,被关兴杀死。

次日交战,张苞刺死谢旌。与崔禹战,活捉崔禹。

吴军韩当部将夏恂挺枪出马冲阵,张苞喝声如雷,夏恂败退,苞一枪刺中夏恂。

陆逊营烧七百里,徐盛引兵追来,先主四面无路,张苞杀入救了先主。

纵观张苞征战史,无论武艺,资历都与他的父亲张飞有相当差距,且不能相提并论。

张飞的儿子张苞,战力属于什么水平?

张苞确实是张飞的儿子,而且还是大儿子,但是很可惜,早夭。

张飞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张苞,另一个是张绍。张绍在刘禅当皇帝时期被封为侍中,承袭张飞的西乡侯,蜀灭之后,跟随刘禅去了洛阳,被魏国封为列侯。

此外张飞还有两个女儿,他这两个女儿可不一般,都是皇后,一个是长女敬哀皇后,在敬哀皇后病逝后,刘禅又把张飞的次女立为了张皇后。

张飞有两个妻子,一个是原配,另一个是夏侯渊的侄女。原配在历史上记载的并不多,甚至连姓氏都不知道,但据说张苞就是她生的。

夏侯渊的侄女是张飞拾柴时候遇到的,顺手带回了家,成为了他的妻子,后为张飞生了两个女儿。

刚才说了,是张飞原配生的张苞,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夏侯氏生的张苞,至于哪一个是正确的答案至今也没有给出。

那么张苞的战斗力如何呢?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张飞是五虎上将之一,《三国志》作者陈寿曾评价过张飞“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而张飞的战绩更不用多说,每一场都堪称经典,那么张苞作为张飞的儿子,肯定也和张飞一样,是一个英勇威猛的人物。

张苞使用的武器则是张飞传下来的丈八蛇矛,丈八蛇矛在张苞的手里使用的是出神入化。

《三国演义》里张苞的形象和张飞如出一辙,彪悍、勇猛,但长得比张飞英俊,然而很可惜,张苞英年早逝。

在后世有这样一句话: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

张苞身死于北伐途中的一次意外。当时诸葛亮二出祁山,派张苞等人前后围攻魏军。张苞在追敌军之时,不慎落入了山谷。

当找到张苞时,他已昏迷不醒,还没来得及救治,张苞便身死了。

张苞的战斗力不用讲,大家心里都清楚,虎父无犬子,张苞就算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我是理科男读历史,你怎么看待张苞的战斗力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