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孙权如果不帮曹操,关羽能否打败徐晃和张辽?
先说结论,不能,因为在吕蒙偷袭荆州前,徐晃已经击败了关羽。徐晃在樊城前后和关羽的军队打了四仗。
一、偃城之战
在于禁兵败后,徐晃驻扎在阳陵坡,在得到增援后,徐晃先出兵驱赶关羽军先锋于偃城(樊城与襄阳为一江之隔,偃城与襄阳相隔清制五里,故樊城与偃城相隔约汉制五里)。徐晃佯筑长堑,以示将切断蜀军后路。关羽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顺利进入偃城,两面连营,渐向围城关羽军逼近,徐晃军营距关羽军所围仅三丈。
魏王操之出汉中也,使平寇将军徐晃屯宛以助曹仁;及于禁陷没,晃前至阳陵陂。关羽遣兵屯偃城,晃既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羽兵烧屯走。晃得偃城,连营稍前。
二三、围头屯和四冢之战
随后,曹操派了十二营的兵力增援徐晃,这十二的兵力有多少?有人认为每营有数千甚至达到五千,其实这种算法相当荒谬,《三国志》其实多处出现过“营”的单位,譬如刘备在夷岭被消灭了四十余营,按他们这算法蜀军被灭了二十多万哪,十分荒谬。其实,每营以一千计算就已经是上限了。汉中战役时刘备曾派“十余营”去绝马鸣阁道,绝阁道通常几千人足矣,上限一万(在山地阁道中人多了根本无法摆开,后勤也更是问题,刘备本身兵力并不富裕,兵力肯定是省着用的)。这样看来,每个营大约八百人左右,以此计算,刘备在夷岭被消灭了约四万人,较为合理。因此徐晃的兵力大概一万五千多人。
徐晃声东击西,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见四冢将失,在这决定成败之际,只好在前线数万兵中,抽出步骑五千迎战(大概是当中精锐)。相反,若关羽看破的话,恐怕应是将计就计至四冢固守才是。
两个河东郡同乡兼好友,终在十多年后再相见,徐晃遥远对话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不久徐晃下马宣军令:“得关云长头者,赏金千斤。”关羽惊问徐晃何出此言,徐晃回答:“此国之事耳。”两军交锋徐晃得胜,关羽退走。
四、追击战
徐晃得势不饶人,乘胜追击,紧随其后冲入营内。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现乘其军陷于混乱之机,由内突袭,一举大破之,杀降蜀之胡修、傅方。 关羽军很多士卒自投沔水而死,关羽遂撤樊城之围。
之后才有吕蒙白衣渡江,正所谓“夫战,勇气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关羽围困樊城、襄阳多时,始终不能前进一部,士气已率,在被徐晃击败后更是如此,虽然还控制襄阳的水路,但最多全身而退罢了,关羽军因收编了于禁三万降兵,同样存在缺粮食的状态,因此才会擅取东吴的米。
虽然没多久后曹操就去世,但如果东吴没偷袭会发生什么事谁也不知道,因为此时曹魏主力云集,有没有带水军,谁也不知道,但这个题主问的是关羽能否打败徐晃和曹操,答案很明显了,已经败在徐晃手下,更别谈曹操了。
襄樊之战,孙权如果不帮曹操,关羽能否打败徐晃和张辽?
这个问题有个BUG。
张辽是在孙权向曹操递交投降书,曹操确认孙权不会偷袭合肥后,才被调往襄樊的。并且张辽还没到襄樊,关羽就退走了。所以如果孙权不偷袭关羽,张辽根本不会参战。而关羽的对手也只有徐晃一人,碰不到张辽。
关羽围曹仁于樊,会权称籓,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辽与太祖会摩陂。——《三国志·张辽传》那么,孙权如果不偷袭,关羽能不能打败徐晃呢?我个人觉得,打败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徐晃退走的可能性很大。先复盘一下当时的基本情况。
曹魏方面当时有三个优势,六个困难。
优势一、樊城仍然在手,关羽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并非易事。
优势二、徐晃小挫了关羽,暂时摁住了关羽扩大战果的势头。
优势三、第二批增援已在路上,曹操当时已经派出徐商、吕建、殷署、朱盖等将领援助徐晃,与关羽交战
困难一、中原流民四起,梁、郏、陆浑百姓起义,搅得曹魏腹地战乱不断。
困难二、曹操身体不好,无法亲征。并且曹操没过多久就病死了。他死后,军纪极差的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搞得军中骚动不止。
困难三、当时北方爆发了瘟疫。
困难四、南阳、颍川百姓“藏窜观望”,导致襄樊一带没粮食,曹仁和徐晃都是缩衣节食在跟关羽在死磕。
困难五、凉州张进、黄华等人叛乱,西北不稳定,曹魏无法调西北边军增援襄樊。
困难六、孙权的牵制。孙权不出兵,曹操就不敢调徐州的兵力增援。
笼统的说,当时徐晃没有足够的粮食,无法在襄樊做长期坚持。而曹操受限于内部各种烦心事,也无法在第一时间给予襄樊足够的支持。因此曹操才动了放弃襄樊的想法。
关羽当时有两个优势和两个困难。
优势一、虽然在樊城外围被徐晃击退,但关羽仍以水军在汉水,与曹军均势力敌,他可战可退,握有战略主动权。(曹军当时没有水师)
优势二、汉中与襄樊有汉水相连,刘备从汉中出发,经汉水,可以与关羽夹击襄樊。并且汉水航道基本在刘备控制区域内,不用担心被曹操截断退路。
困难一、关羽兵力不够。关羽军队被汉水分为南北两部分,除了围困襄樊的兵力外,还有大量军队在运送被俘的于禁七军。这也是为什么关羽只能拼凑五千人与徐晃交战,惨被徐晃击退的原因。
困难二、关羽后劲不足。围困襄樊时,关羽也出现了粮草不济的问题。
笼统的说,关羽当时面临的情况比徐晃稍微好一点。他虽然也无粮,兵力也不够,但由于有水军,他可以轻松退回南郡,稍作休整后,还可以再次杀到襄樊。这种进退自如的优势是徐晃不具备的。
当时大致的情况就是这样了。关羽吃不掉徐晃,而徐晃也吃不掉关羽。这是第一个结论。
再来说第二个结论——徐晃退走的可能性很大。
为什么呢?
因为,后来曹丕真的就放弃了襄樊。
会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时曹仁镇襄阳,请召仁还宛。帝曰:"孙权新破关羽......不可弃也。"言竟不从。仁遂焚弃二城,权果不为寇,魏文悔之。——《晋书·宣帝纪》孙权偷袭关羽不久后,曹操病死,新登基的曹丕召开朝议,讨论襄樊问题。会上,曹丕认为襄樊没有粮草,无以为继,想召曹仁退军回南阳。司马懿反对,但曹丕不听。曹仁便放火烧了襄樊二城,退至了南阳。
曹仁退了之后,孙权派人去占襄樊。但由于当时襄樊无粮,又被曹仁烧了,东吴军占了襄樊没多久,就被曹仁又打回去了。
最后做个总结。
虽然从形势上看,关羽和徐晃相互拉锯,谁也吃不掉谁。但是如果长时间拉锯,形势其实对关羽是有利的。
因为,关羽控制住了汉水,他可以轻松退回南郡,重整旗鼓,引兵再战。而汉中的地形和汉水的漕运优势,也可以让刘备的西线防守无大忧,轻松派军增援关羽。当时刘备在益州休整了七个月,粮草充足。如果让刘备加入,襄樊必然会丢。
曹魏一方,曹操没多久就挂了,且曹魏的内乱和疫病仍旧持续下去。雪上加霜的是樊襄地区缺粮,曹魏在荆州是打不下去了。这也是曹丕要弃守的原因。因此如果战争继续拖下去,情况是对关羽有利的,对徐晃则非常不利。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孙权不背后偷袭,否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襄樊之战,孙权如果不帮曹操,关羽能否打败徐晃和张辽?
没有什么比作关羽的对手更惨的事情了。
比如徐晃。
明明人家靠自己击败了关羽,扭转了战局,却依然被人认为是“捡了个便宜”。
事实上,整个襄樊之战期间,关羽都没有机会击败徐晃。
初战即显示关羽军实力不足。于禁所部灰飞烟灭后,曹操令徐晃援救樊城。
但是,由于当时徐晃所部多是新兵且兵力不足,曹操指示:等到援军抵达后再发起进攻。
徐晃虽暂无力与关羽决战,但也不打算干等,决心先靠近敌军,缓解曹仁守城压力。
当时,关羽将前部驻扎于偃城,将曹军外援隔绝于樊城至少十里之外,彻底断绝其内外呼应。
徐晃派人佯装筑长堑,假装要断绝偃城军后路,偃城守军惊恐,烧营而走。
徐晃进驻偃城,两面连营,步步靠近,直到与关羽军军营只相隔三丈!
如此,双方相持十日左右。
当时,徐晃所部援军未至,所部皆是新兵,正是战力最弱的时候,而关羽军挟破于禁之威,正在势头上!
可是,面对步步推进的徐晃,关羽先是放弃偃城,后是扎营相持,没有吃掉徐晃的意思。
尽管当时关羽重点放在攻城上,但是,由于樊城已四面围水,关羽军只是“船临樊城”,以围困为主,大批步骑并没有参加攻城作战!
可见:正是徐晃步步为营的推进,使关羽吃不下对手,只能相持。
也就是说,在徐晃兵力加强前,面对稳步推进的徐晃,关羽军的实力就只能“围城阻援”,而无法“围城打援”。
这是关羽军真实实力的表现。
当初,面对于禁、庞德,关羽军也只能互有胜负、相持,若非山洪爆发、于禁军防洪失误,关羽也是吃不了援的。
既然在这种情况下都吃不下徐晃,那么,后来徐晃兵力加强后,关羽又如何吃下徐晃呢?
关羽方略不过,此时的关羽仍然有机会打下襄樊。
其关键在:尽快打下樊城。
襄樊,由汉水南岸的襄阳与北岸的樊城组成。
襄阳虽更靠南,但是,三面环山,城池坚固,很难攻取。而樊城虽在北岸,但是,地处平原,城墙是土筑结构。
因此,历来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之说。
一旦关羽打下樊城,襄阳虽固,但陷于彻底孤立,难以坚持。
所以,襄樊之战期间,曹仁驻守樊城,以部将守襄阳,关羽亲自指挥攻樊城,以部将攻襄阳。
双方指挥官的位置已经表示:樊城,是战局的关键!
当时,在河水浸泡及关羽的攻势下,樊城已经岌岌可危。
因此,关羽对方略做出了调整。
此前,面对于禁时,关羽军的方略是以打援为主,主要精力用于与于禁、庞德作战。
此时,徐晃不容易吃下,樊城指日可下,关羽遂采取“攻城阻援”。
关羽修筑鹿角十重,阻击徐晃及可能到达的后续曹军。
但是,关羽的方略,被徐晃粉碎了。
樊城解围战:徐晃正面击败关羽徐晃在得到徐商、吕建部和殷署、朱盖12营后,徐晃兵力大增,遂转入进攻。
徐晃的打法是:“假声东击西,实围点打援”。
徐晃佯装攻打北围,实攻四冢屯。关羽率步骑5000出战,与徐晃相遇。
一番攀谈后开战,关羽败走。
徐晃军长驱直入,跟随关羽败军,冲入关羽围中,跟着关羽败军冲破围堑十重,破围。
关羽军损失惨重,被迫撤樊城之围,退入沔水及以南。
虽然关羽军仍然以水师优势控制沔水,断绝襄阳,但是,樊城之围已解。
如前所说,樊城围解,关羽的企图已经失败。
胜负已分尽管关羽仍然封锁襄阳,但胜负已分。
襄樊之战中,曹仁亲自把手的樊城险象环生,而部将吕常的襄阳则基本没有太大险情。
如前所说,不突破樊城,直接攻坚夺取襄阳,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极少见。
关羽驻军沔水,与其说是不放弃战略进攻,不如说是稳固形势。
在缺乏后方掩护的情况下,大军仓促撤退,非常危险。
只是在得知江陵失守后,关羽才仓促撤退。
关羽撤军后,曹军有人力主追击,只是考虑到希望关羽与吕蒙鹬蚌相争才停止。
总之,在吕蒙袭取将领前,胜负已分。
曹军是靠自己击败关羽在得知吕蒙袭取江陵前,关羽已经输了。
有朋友仍然强调孙权袭江陵对胜负的影响,并认为:正是因为徐晃将孙权袭击江陵企图的信件射入关羽营中,导致了关羽军心崩盘。
战争中,类似的“谣言计”非常常见,一封敌军的信就能导致军心崩盘,关羽还打什么仗呢?
何况,江陵、公安城池坚固,孙权即使偷袭,以常理而言,也不可能指日而下,至少不会比樊城容易打下。
关羽军的军心崩盘,是在吕蒙袭取江陵后,让关羽军亲人给关羽军将士写信(表面报平安,实际挟人质)的时候。
至于徐晃射入军营的信,最多只能算是扰乱军心,怎么可能导致军心崩盘呢?
关羽之所以被徐晃击败,关键还是实力不足。
在徐晃兵力加强前,关羽军面对徐晃推进,先是撤去偃城前沿,又只是与敌人在三丈之遥的地方相持,可见其军力不具备攻城打援的条件。
决战时,徐晃兵力加强后,声东击西,围点打援,关羽只能抽调5000步骑的机动兵力出击,更是其实力不足的体现。
可以说,徐晃兵力加强前,关羽的实力不足以攻城打援,徐晃兵力加强后,关羽连围城阻援的实力都不具备了!
相持也无胜算又有朋友提到:曹丕即位后,因为襄樊无粮,被迫放弃了襄樊。
所以,他们认为:关羽如果相持下去,曹军也是支撑不住要放弃的。
当时,襄樊一带已为战场,南阳等地连续民变,许昌以南动荡不已,曹军困难确实不小。
无粮···看和谁比!
曹丕放弃襄樊时,对面是“孙权西进”。
面对掌握江东、大部荆州的孙权,南阳残破曹军,确实要考虑是否要在襄樊与孙权交手。
但是···跟关羽比,曹操后勤还是没有太大压力的呀!
在215年丢失南三郡后,关羽的荆州辖地地盘狭小,物资不足,俘虏于禁大部人马后,关羽更是要“擅取湘关米”补充军粮了!
面对关羽,曹军有什么耗不下去的呢?
至于刘备嘛···
汉中之战,“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消耗极大,最后在汉中“得其地不得其民”···
刘备、关羽进攻曹操,都是以弱击强。
要想取胜,除了自己作得好,还需要对手失误。
汉中之战时,刘备前期屡战不利。直到定军山,夏侯渊失误被斩,形势才顿时变化。
襄樊之战前期,关羽与于禁、庞德交兵,也没有占到便宜。山洪暴发,于禁军防洪经验不足,才使关羽威震华夏。
襄樊之战后期,曹仁奋力坚守樊城,徐晃以“周亚夫之风”推进时,曹军众将展现良将之风时,关羽真没有什么机会了。
襄樊之战,孙权如果不帮曹操,关羽能否打败徐晃和张辽?
襄樊之战,只要孙权不插手,关羽就能击败徐晃,至于张辽,那就是曹操下一个阶段派出的援军了。
事实上,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曹魏的日子很不好过,曹魏三大军区,西部关中军区主帅夏侯渊刚刚在年初被刘备军黄忠部所杀,中部荆襄军区主帅曹仁在樊城被关羽围了几个月,毫无突围希望,只剩下一个东部军区名义主帅夏侯惇坐镇寿春,这还是在孙权没有进攻合肥及淮南的情况下。
襄樊之战,如果孙权不插手,关羽就没有后顾之忧,就不会在前线作战而担心后方被孙权偷袭 ,也就不会败给徐晃。
关羽在襄樊之战之所以会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曹操将孙权准备偷袭荆州的消息同时告知了身在樊城的曹仁,和围城打援的关羽,导致关羽军心大乱,冷兵器时代,军心就战争胜利的保证,一旦失去,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事实上,徐晃带领的都是新兵,曹魏精锐的七军已经在于禁的带领下全部向关羽投降,不愿意的投降的全部被杀,比如庞德,在襄樊前线,曹军没有占到丝毫便宜,关羽仍然占据着战场主动权,实行围点打援。
事实上,曹操对徐晃并不放心,徐晃本身就已率领了七军救援樊城,曹操又派出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士兵支援徐晃,十二营差不多有五千人,但是曹操还不放心,还调动了张辽赶赴襄樊战场支援徐晃。
曹操为什么不放心?
因为关羽太历害了。于禁的七军三万余人的精锐被关羽一扫而光,要知道除了夏侯渊、曹仁、夏侯惇之外,在外姓将领中,就算以于禁为首的五子良将为骨干了,于禁被俘虏,乐进前一年去世了,张郃在关中镇守,就只有徐晃和张辽可用了。而这两人都被曹操派来抵御关羽。
曹操显然没有信心战胜关羽才做如此安排,我们从后世开了上帝视角知道关羽会失败,可是作为当事人的曹操绝对比我们了解当时的战场情况,如果不是事态严重,曹操也不会做如此安排。
并且曹操还做了最坏的打算,就是万一徐晃和张辽都战败了,就自已带兵上,当时的曹操率领从关中撤退回来的军队驻扎在摩陂,摩陂就是今天河南平顶山市郏县,这个地方是一个战略要地,看看地图,就知道曹操在干什么?
摩陂在洛阳的东南边,许都的西边,襄樊的北边,离襄樊前线只有300公里,也就快马加鞭几天时间能赶到襄樊前线,并且曹操驻扎的地方是从襄樊进入洛阳及许都的重要通道,曹操在干嘛啊?
曹操在作最坏的打算,守卫洛阳和许都。
是什么让曹操如此担心?是关羽,还有关羽威震华夏的能力。
我实在看不到徐晃有击败关羽的能力,包括徐晃自已,在援军到来之前,徐晃始终没有关羽发动进攻,而是在等待,等着殷署、朱盖的十二营近五千士兵到来后,徐晃才开始进攻,此时徐晃手下至少3.5万人。
关羽在整个襄樊前线的军队共约5万,但是分散在各地,围襄阳城一部分,围樊城一部分,在围头、四冢、偃城等地都有驻地,如果说关羽有弱点的话,就是兵力过于分散,不足对曹魏大批援军进行围点打援。
关羽对徐晃作战的失败,绝对不是因为徐晃的英勇善战和使用计谋,而是关羽的军心已乱,在得知荆州后方将要出变故,无论是谁,哪怕是项羽转世,军心也会大乱,这才是关羽失败的根本原因。
如果孙权不帮曹操,就没有这个原因导致关羽军心大乱,关羽不可能被徐晃的声东击西之计迷惑,也不可能会打败关羽,大概率就是徐晃战败,继续等待张辽到来。
张辽是曹魏集团唯一有可能战胜关羽的武将,不论是勇猛还是智谋,张辽与关羽都有一拼,再加上曹魏实力雄厚,曹操的鼎力支持,如果张辽到来,估计关羽就真的撑不住了,因为战争不仅仅是靠武力取胜,还要靠强大的后勤能力。
也就是说,襄樊之战,如果孙权不帮曹操,结果就是徐晃会被关羽击败,而张辽则击败了关羽,最终关羽放弃樊城,退到汉水南岸的襄阳,以水军阻断曹魏的追兵,拿下襄阳城,与曹魏划江而治。
襄樊之战,孙权如果不帮曹操,关羽能否打败徐晃和张辽?
我是历史笑春风,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关羽有可能打败徐晃,但最后还是会失败。
首先这个问题,可以把张辽排除之外,只考虑徐晃。因为张辽必须坐镇淮南,在合肥前线监控东吴动向,曹操不会把他调到襄樊地区。
襄樊之战,在关羽水淹七军后,曹操的形势一度极为恶化。但是,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曹仁企图放弃樊城,被满宠劝阻,于是和大家齐心协力,固守樊城,关羽不能攻克。曹操想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但也被司马懿等人劝阻,决心利用东吴夹击关羽,并增调援兵给徐晃,继续解围。
当时,关羽为什么能够在军事上取得优势,这是和曹操有着直接关系的。曹操撤出汉中,在关羽进攻襄樊的时候,还身在长安。行动如此迟缓,只有一个原因,曹操的身体出了毛病。这样,他就难以亲自去指挥襄樊的作战。
而曹操生性多疑,他的主力大军绝不会交给外姓单独指挥。这样,能够和关羽对抗的大将就只剩下曹仁、夏侯渊和夏侯惇了。曹仁被困樊城,夏侯渊已死,而夏侯惇也身患疾病。这样他只好将偏师分派给几个将领,每一个还都不敢派太多。这就犯了兵家的“添油”大忌,使得关羽可以集中力量,各个击破。这是曹操在襄樊大败的根本原因。
在水淹七军的有利情况下,关羽也头脑发热,犯下了军事上的错误。他想最大的利用军事胜利,得到最大的战果。便拼命扩张战线,使得自己并不占优势的兵力铺的太开,处处都捉襟见肘。他向上庸刘封孟达求援,也没有得到回应。使得战局进入胶着状态。
而到了十月份,曹操终于回到了洛阳。随即十一月,他亲自率领大军来到摩陂,并派出殷署、朱盖率领十二营人马增援偃城的徐晃,解救曹仁。这个时候,曹操的兵力已经大大超过关羽的兵力,关羽已经没有胜利的可能了。
如果在水淹七军后,关羽不是那么贪心,依然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集中兵力,不惜一切代价攻下樊城,还有胜利的可能。可是战机稍纵即逝,关羽忙着扩张战果,等待樊城不战而得的时候,时机已经过去了。
徐晃得到增援后,便开始进攻关羽的大营。在四塚击败关羽,并顺势攻下关羽的大营。这个时候,关羽的陆军已经无力抵抗曹操的大军了。即便关羽打败了徐晃,徐晃后面的曹操大军也不是他的力量所能够打败的。
不过,如果没有东吴的介入,关羽即便打不过曹操大军,他也可以收缩兵力,以水军封锁汉水,集中兵力攻击襄阳,这样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战果。估计关羽也是这样计划的,所以他才会有恃无恐,继续在襄樊一带与曹操周旋。
可惜,东吴的败盟使得这一切都化成了泡影。如果东吴不介入的话,关羽依靠水军支持,最少还是可以拿下汉水南岸的襄阳的。这样,关羽的战略目标基本也还算达到了,至于徐晃的胜败对于战局无关紧要,他就是胜利了也只能在江北望洋兴叹。
我是历史笑春风,历史、文化爱好者,喜交往,爱朋友,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提高。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襄樊之战,孙权如果不帮曹操,关羽能否打败徐晃和张辽?
襄樊之战,如果孙权和曹操皆没有动作,襄樊曹仁则危矣。水淹七军之后,襄樊城曹军士气低落,援军被关羽消灭,襄樊必失。
现在来了徐晃和张辽二个劲敌,就算孙权不动作,关羽也有麻烦了。
关羽之所以能水淹七军,乃曹将于禁和庞德不和所致,这次徐晃和张辽都是曹营中的大将,特别是张辽,有勇有谋,素知关羽长短。
关羽领兵出荆州到襄樊,已属深入魏地,孤军作战。既无援兵相助,又要担心荆州被袭,因此不能一心一意对张辽,徐晃作战。
如果僵持下去,关羽必粮草不及,失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