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西游记取经的不是唐僧而是法海会怎样?

🤔假如西游记取经的不是唐僧,而是法海会怎样?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吟风社,荟聚文史爱好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文化、历史等领域优质内容。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分两个方面回答,首先是不是还是带着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如果仍是带着这三个徒弟,法海带队很多关会比唐僧好走,原著中唐僧形象实在不行,手无缚鸡之力也就罢了,善恶不分,胆小怕事,乃至被孙悟空骂成脓包,佛教戒律中除了色戒其他唐僧都犯了,而法海有一定法力,很多关卡会比唐僧好走,比如三打白骨精,估计就不会来个恨逐美猴王了。

如果是法海自己去,没带三徒弟,以法海的法力,打个二流妖王应该不成问题,在原著《雷峰塔传奇》中,法海曾经用袈裟挡去四海龙王的大水:

白氏遂同小青驾云飞在空中,念动真咒,驱动四海龙王。不一刻,四海龙王齐到,口称:“娘娘有何法旨?”白氏道:“令你们取水淹倒金山。”龙王领命,即刻率领鱼兵虾将兴云布雨。倏忽,满地滔滔银涛雪浪,淹上金山。法海看见水到,念动真言,将袈裟抖开,众僧将灵符望水丢下,只见水势倒退,滔滔滚下山去。

此外,法海还有如来佛祖亲赐的金钵盂,法海用金钵盂收了白蛇。

有一和尚来到金山寺找到法海,此僧道:法海,吾乃西方尊者,奉我佛金旨而来,说现今文曲星官出世,将经弥月,令你前去钱塘,将钵盂收了白蛇,压在雷峰塔下,应他当日发誓之言。

因此,拥有紫衣袈裟、金钵盂、龙禅杖三大法宝,进可攻退可守,一路可以平推白骨精、车迟国三国师、南山大王这类妖怪,某些关卡甚至可以过得比孙悟空还轻松,但必须指出,法海肉搏实力不强,他对白娘子的攻击曾被未出生的文曲星轻松挡住,所以一旦遇上六耳猕猴、牛魔王这类大妖王,是有死无生,还没来得及用法宝就被拿下了。遇上拥有超级法宝的青牛、黄眉,亦是毫无办法,比较法海没有孙悟空那种人脉。

假如西游记取经的不是唐僧而是法海会怎样?

那需要先征得吴承恩的同意。哈哈哈[大笑][玫瑰][作揖]

假如西游记取经的不是唐僧而是法海会怎样?

(戏说)首先,我先确定我的观点,我认为如果取经的不是唐僧,而是法海,那将无法取到真经。

下面我们结合西游记中的故事,来对比一下,如果把唐僧换成法海会是什么样。

1. 最初,观音菩萨在大唐挑选取经人。须意志坚定,永不退缩,且精通梵文,熟读经书。还需有莫大的慈悲心,要为东土大唐黎民百姓取得大乘佛法三藏,以超亡者升天,渡难人脱苦,解百冤之结,消无妄之灾。

而如果是法海,意志坚定与执着方面也许他不比唐僧差,但梵文他一定不如唐僧,人家唐僧可是专业梵文翻译,至于熟读经书什么的就更比不上唐僧这个纯文科生了,再说慈悲心,唐僧是扫地恐伤蝼蚁命,而法海虽也有慈悲心,但对待各种妖怪从不手下留情。

所以观音菩萨根本不会选他,取经之路尚未开始就结束了!!!

2. 团队构成:

唐僧:做为领导,目标和需求极其明确,就是向西,这个需求从出发开始,就从没变过。(大家要知道我们现在要找一个目标和需求极其明确的领导,且中途绝不改需求,这真的比取经还难)。

孙悟空:业务能力强,小妖怪不用打,听到名字就跑了,大妖怪打不过的还能动用人脉,从天兵天将到哪吒三太子,从四方星君到诸天菩萨,就没人家请不动的。

猪八戒:人际关系一流,能说会道,用自己朴实的行动活跃团队气氛,否则这十万八千里就太过于枯燥了。

沙僧:踏实肯干,任劳任怨,脏活累活从不含糊,而且从无怨言,所有问题全听师傅和师兄们的。

这4个人是一个完美团队构成,如果唐僧换成法海,法海的主要业务能力与孙悟空冲突,且无论业务能力还是关系人脉都不如孙悟空,还有法海本人性格急躁,又嫉“妖”如仇,在路上一定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很有可能九九八十一难不够用。加之,哪次收不住手,打死打伤各路高人的弟子、家禽,虽说不至于翻脸,但下次找人帮忙怕是难上加难。

所以法海不但能力与团队人员冲突,而且其性格会严重影响取经的项目进度,破坏团队成员的人脉关系。进而使取经的成功率大大降低。

3. 假设法海取经完毕,回来路上师徒4人带着经书过河。如果因为忘记一点小问题被一个大乌龟精扔到河里,会出现什么后果。后果就是他和乌龟精只有一个能从水里出来,但是,他们打完,经书基本就没了!!!

综上所述:唐僧乃西天取经不二人选,如若换成法海,取经大任恐难完成。

假如西游记取经的不是唐僧而是法海会怎样?

那就是不是取经了,那就是刷副本了,一路打怪;和悟空合体宇宙最强伏妖天团,最后不收服世间妖魔誓不上灵山,且看剧情分析;我们先来看看唐僧和法海的人物属性;

  • 唐僧性格偏柔,一心向善,耐力信念是传播真经必要法宝,别说伏妖了就算是想吃自己的妖怪都恨不得全放了,为数不多几个没背景被悟空乱棍打死的,最后还被紧箍咒狠狠的惩戒一番;
  • 和他不同法海偏刚,非黑即白,刚正不阿,一心除妖,维护苍生,不管你是善是恶,只要是妖宁杀三千不放一个;
开始演绎,如果说真的这么个组合我觉的故事性应该也挺精彩的;
  • 初见悟空应该是先打一仗,通过各种法宝法术将悟空降服,纳为麾下神兽,随后一路收下四神兽;开始西游降魔之旅,所到之处妖魔定无法遁形;
  • 战斗形态应该是这样的,上天入地骑着小白龙,群攻喷火喷水;遇见水系妖魔召唤出沙僧战斗;遇见女色妖魔不便出手派出八戒;遇上硬钢的客户叫上悟空;一路披荆斩棘,无往不胜,最终降服各路妖魔鬼怪,取得真经,人间再无魔道;
最后取得真经交付给知心大哥哥唐僧,度化人世间心魔;一文一武换的大唐盛世一片太平...

假如西游记取经的不是唐僧而是法海会怎样?

去了半晌,不见行者与沙僧,只见那八戒跌跌撞撞跑过来,奔到唐僧面前言说:“师傅不好了,那大师兄碰见几个妖怪,被不知道用什么法器连着三师弟一起收走了!”

那唐僧听到此言,一股无名恶火从心头自起,一个筋斗蹿上云霄,恶狠狠道:“罢了罢了,本答应了玉帝老儿不多杀伤害命,奈何你这小妖欺人太甚!”

唐僧腾云驾雾,须臾变到妖洞之前,好个唐僧,左手捏个法决,口中默念,右手出掌,对准妖洞。

“大威天龙,世尊地藏,般若诸佛,般若巴嘛空!”

话音刚落,一股神力从掌间激出,正打在洞口。那洞怎能堪得如此大力?电光石火间,便即崩塌,那一洞大大小小的妖魔邪祟,连同孙行者和沙和尚,都做一堆儿压死在洞里。

假如西游记取经的不是唐僧而是法海会怎样?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在影视剧中,法海性格偏执,法力高强,逢妖必斩,唐僧心怀慈悲,没有武艺,只会给孙悟空念紧箍咒。那么如此性格的法海代替唐僧去取经,会成功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价值导向的作用决定了法海不会成功

首先在观念和认知上,法海和唐僧截然不同。唐僧时时想着的是度化众生,不管对方是妖是魔还是人,他都用一颗慈悲的心去看待他们,意在向世人展现善的一面。

但法海在认知上本身就是偏激的,虽然他也觉得自己在普度众生,在行侠仗义,可他所认为的善只是他所认为的,是带有偏见的,亦是固执、狭隘的。

法海性格所传递出来的观念和认知本就不为世人所提倡,如果这样他还能成功,无疑在价值导向上将观众引向一个误区,而更多的人也会觉得自己的三观受到挑战。

如此一来,就注定了法海无法取得最后的成功。除非他在过程中能够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认知,不断向正确的价值观靠拢,才有可能改变结局。

第二,人设与小说或影视剧所要传递的意义不符

《西游记》传递给观众或读者的意义是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是一种“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精神。

剧中唐僧的人设刚好符合了这项要求,他善良,不忘初心,不投机取巧,脚踏实地,以德报怨,这样的人设加上这部剧所要传递的意义,可谓是锦上添花,非常精彩。

再看法海,以他的性情来看就已经和《西游记》所要传递的意义不符合,他没办法更好突出影片所要传递的信息,那么就算他最后取经成功了,但影片所传递的价值意义可能也打了折扣,并且观众也难以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或接受。

第三,冤家宜解不宜结

大禹治水时,疏为上策,塞为下策。西天取经也一样,唐僧用的是感化众生的做法,是“疏”的方法。也正是他这份善良,才能够使得三个徒弟一直护持他,才会在落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

法海见到妖就抓,用的是打压的方法,这样的方法也许一时奏效,可却会引起更大的不满和反抗,这样下去只会给彼此带来更多的伤害,最后两败俱伤。

再者,法海法力再高,也有打不过的时候。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这样的性格不要说让人喜欢,不得罪人就不错了,那么他需要帮助时,又有几个人会来帮他呢?

由此可见如果去取经的是法海而不是唐僧,那么很大几率是不会成功的。

法海与唐僧性格特点的现实意义

以上主要以影视剧中的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实际上历史上真正的法海禅师和玄装法师都是慈悲善良的人,深受后人的深深敬仰。

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分辨虚实,影视剧是影视剧里,真实历史是真实历史。不要看了一部电视剧还是一本小说就断定历史上哪个人就完完全全是这样的。

同样地,在信息超载的今天的,我们也要学会分辨是非,不要在网络上看了一篇文章或是只言片语就对一些事情妄下定论。“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始终是我们需要学会的,否则你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除此之外,生活中我们也会见到一些人,他们或是有着剧中法海的性格,或是有着唐僧的心量。但无论是哪种性格,在现实生活中都不吃香。

如果是类似法海的性格,恐怕到哪里都不受欢迎,锋芒毕露,处处得罪人,这样的人在生活和职场中更容易处处碰壁。

而类似唐僧的性格,则更像是老好人,这样对方只会得寸进尺,最后吃亏的是自己,委屈的也是自己,久了也会觉得憋屈。

但若是将这两种性格相结合,取长补短,做一个外柔内刚,智勇双全的人。同时,既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同时又要锻炼自己强大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稳,也才能走得更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